关于外公外婆和老物件,你还记得哪些?

举案齐眉,白头偕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对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经历了人民大公社,经历了土地改革,经历了养育七个知恩图报的子女,他们就是我外公外婆。


​​ 外公是个小有学识的老知识分子,曾经当过人民公社的会计,村干部,是位耿直清廉的老干部。直到现在家中的对联和红字或者诏书,从未暇手于人,都是自己动手写上,一直活得清白纯粹。外公的砚台​,虽然陈旧蒙灰,可是却满透墨香,研磨的出来的墨透亮彻底,我回到老房子总免不了要捣鼓一番。中华字典,我们上学都用过,我们都是精美的印刷本,可是这种抄加线缝装订的,你可曾见过?这书的年纪比我大个60岁,外公少年和中年时期保存下来的,除了难得,更多的是怀旧。
算盘打得好,一世富贵老,小时候有供销社的地方准能听到算盘的哒哒哒的声音,60-70-80-年代的人估计都体验到。这算盘也算是养活外公一家子的工具,满布灰尘的挂在墙上,虽然不再使用,可是外公却从不舍得让谁拿下来瞎捣鼓,可见它的地位。

​噹~噹~噹,清澈传来的钟鸣,上海,中国钟厂出的老式挂钟,延续着几代人对时间的概念,挂在斑驳的墙上,见证着这座老房子里人情故事,现在都是各种电子产品,可是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情怀。

​这些物件年份大,外公外婆也逐渐更老,看着他们的白发苍苍,腰已偻,我的内心总是压抑着一股泪目的情绪,可从不敢表现。我要欢乐的陪伴他们吃饭,听听他们的生活琐事,清扫老房子,做做家务,安静的享受着陪伴外公外婆的时光。​​清廉执着的老干部,连背影都透露着一股中庸,活到八十多也放不下干了几十年的职业习惯,聊着天总能唠叨起治理不力或者不为民谋福利等等,村子里新闻播报,我常作认真的逗他:姜是老的辣,年轻人怎能跟这老干部比呢?外公也随之谦虚,不再继续愤慨评论,而是笑容满面,当下的气氛圆融得时光都不舍走。

树欲静而风不止,珍惜亲人,陪伴亲人,是我们最大的福分。亲不在,余生都是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