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年羹尧只不过是陪皇上吃了顿饭,皇上为何就起了杀心?

JIDIJI

这道题目还是简答吧,大家对年羹尧的作死八十一式都比较了解,即便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也不算太冤枉他。

《甄嬛传》年羹尧只不过是陪皇上吃了顿饭,皇上为何就起了杀心?

吃饭这次,是年羹尧跋扈张狂已到极致的表现。

比如说在皇帝之前动筷子,在皇家宴席上,必须是皇上先动筷子,然后其他的人才可以动筷子。但是年羹尧却没大没小的直接开动了,这些礼仪相信官场多年的年羹尧不会不懂,很明显很纯粹的就是没把皇上放在眼里。华妃,已经脸色大变,以眼神警示自己的哥哥,而皇上脸色也变了,但是很快就收敛起来,依然与年羹尧谈笑。

华妃非常害怕的,对年羹尧说:“哥哥,皇上赐冥赏菜,都得由宫人伺候夹菜的。”

不说还好,一说呢,更来劲了。

年羹尧便叫皇上身边的大太监苏培盛来给自己布菜,给自己夹菜。苏培盛是伺候皇上的,年大将军这是大不敬,直接砍了都不冤枉,而且大家注意这个时候皇上、华妃的表情,几乎已经凝固了,而皇上也是眼神一冷,但又收敛了起来。

作为功臣,要懂得适时收手,退出,不然只会被君王忌惮,保持谨慎的尚且可能丢了性命,何况是年羹尧这样不知道收敛的。


古今通史

不仅仅是一顿饭,只是这一顿饭让年羹尧的飞扬跋扈之心暴露无遗,让雍正更加确定了年羹尧有不臣之心。

年羹尧作为雍正登基的肱股之臣,功勋卓著,然而雍正对于年羹尧的防范之心也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的。早在王府之中,雍正就赐给了华妃欢宜香,就是害怕将来年羹尧会拥立自己的亲外甥为皇帝,威胁皇权。

年羹尧凯旋进京之后,就已经收到了甄嬛的父亲甄远道、朝廷重臣张廷玉、隆科多等人的参奏,年羹尧在皇帝心目中的负面印象越来越重。

皇帝其实刚开始也并没有想杀了年羹尧,只是想铲除他而已,毕竟年羹尧始终有功,而且也是雍正对不起年世兰,有多年的情分在。然而后来也的确是年羹尧自己找死。


饭桌上,年羹尧与向来谨小慎微的甄远道等人完全形成了两个极端,即便是嚣张跋扈惯了的华妃,当时也是战战兢兢,而年羹尧在天子近前,却仍旧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雍正尚未动筷子,他就胆敢先尝,甚至当着雍正的面,胆敢使唤雍正私人专用的太监总管苏培盛。

苏培盛是谁?无论皇后宜修还是华妃年世兰,后宫没谁敢轻易去动他,除了皇帝也没谁敢使唤苏培盛。雍正本来就是个疑心非常重的人,容不得一点威胁。


澹奕

天下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皇上要除去年羹尧的念头早就有了,年羹尧的种种嚣张行为,不过是加剧皇上对他的不满罢了。不管是年羹尧恃宠而骄,让群臣跪接,还是先是上折子罢免赵姓官员,后又收受贿赂,要求皇帝再次启用他,左右朝廷用人,左右皇权。还是年羹尧带着军功回京,要文武百官都屈服于他,见到果郡王的时候也不起身行礼,身为臣子,因为自己得势,想要凌驾于主子身上。这是万万不可的。而且包括年羹尧和宫里私通消息,想方设法让皇帝加封他的儿女,为自己家人请功。当华妃犯错被冷落,年羹尧就上奏顺便干涉皇帝家事,想帮华妃复宠。


年羹尧再厉害,再有多大的军功,都不能盖主,嚣张的事情犯得多了,皇帝也是不能忍的。而且不能对皇帝不敬,更不能恃宠而骄,觊觎皇权,干涉皇权,牵制皇权,这些种种都是皇帝不能忍受的。

而且在这顿饭上,皇帝喜欢的菜,是年羹尧先吃的,皇帝吃饭都是小厦子伺候着的,年羹尧不过只是个臣子罢了,居然是想让苏培盛伺候自己。

这是何等的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你让皇帝怎么忍?

况且后宫早就风起云涌,年羹尧夫人一事,虽是皇后陷害授意,其实年羹尧并没有全部请走太医,还是有两位太医在当值的。而年羹尧坐等皇上之事,也是苏培盛有意为之,椅子是苏培盛端来的,但是苏培盛在跟皇帝说这件事的时候,却没有提及。甄嬛的一句朋党论就足以加深皇帝对年羹尧的反感。


所以啊,人啊,还是不要恃宠而骄,待人接物要更谦卑才行。不然什么时候自己把自己作死了都不知道。


四月辣椒

八个字总结:功高震主,得意忘形!年羹尧和隆科多,在“九龙夺嫡”这场斗争中帮助雍正夺得帝位,并且在雍正继位初期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是当之无愧的功臣。隆科多是皇帝的舅舅,有太后的庇护,并且隐藏锋芒,都躲不过雍正的驱除,更何况是狂妄自大的年羹尧?剧中诸多细节反映出年羹尧NO作NOdie!

1、 年羹尧回京,需要文武百官跪拜迎接,乱了礼制。

2、 年羹尧养心殿外等候皇帝召见,站在正中间,犯了大忌;果郡王路过,也并不起身行礼,此为大不敬。

3、 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污腐败。

4、 权倾朝野,排除异己。不择手段。

5、 与皇上共同进餐,逾越礼制,皇帝还没动筷,他先动筷;还指使皇上的御用太监苏培盛伺候自己吃饭,简直是目无尊大,连华妃都看不过去了。

说到底,年羹尧就是雍正的家奴出身,如此气焰嚣张,任凭谁也容不下他。被赐死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