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 广州探路⑨」花都:外围城区如何吸引名师?

每周一次阅读课,每位学生至少一次阅读分享,在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原广州市花都区雅居乐中学)的每个班级图书角内,学校采购和学生“私藏”的图书实现了共享。

这个共享图书角的“金点子”被初二(5)班学生宋欣雨带到了第十一届“羊城小市长”的舞台上,谈吐自信、见解独到的她一举获得了大赛冠军。

此后,宋欣雨开始了她的小市长“两年任期时光”,“羊城的魅力就是书香。我们正在推动建立城市共享书角,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地铁站、商场里,市民可以通过APP借阅实体书,也可以获取电子书便携阅读。”

花都区雅居乐中学宋欣雨同学成功当选第十一届羊城小市长。

在每年近60万学生参加的“羊城小市长”赛事中,花都学生连续三年获得“羊城小市长”冠军,这是花都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布局调整、名校办分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系列措施,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为优质、更有活力、更具开放”的教育愿景,构建现代教育发展新格局,一批优质学校涌现、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南方日报》7月9日版面

200万元: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广州过年,羊城看花”的高端基础教育人才引进号角一经吹响,花都区率先制定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施办法,为高端基础教育人才提供最高达200万元的安家补贴。近年来,花都从全国各地引进名校长、名教师4名,待引进4名。

早上7点,花都区首批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现任花都区云山学校校长黄炜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和每位学生说声“早上好”。去年9月到岗以来,风雨无阻,从未缺席。

“希望在广东这片热土上,实现我的教育理想。”黄炜是中学高级教师,在中学、教育行政部门都曾有过任职经历。花都不仅为其提供了优厚的安家费和租房补贴,还让他的爱人同期入职了花都区另一所学校。

云山学校七年级人文经典校本课程展示活动。

在云山学校的老师们眼里,这位新到任的校长虽然对师生们和颜悦色,但对工作要求却从不含糊。黄炜校长入职后,立马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1楼最靠近大门的地方,乍一看还以为是值班室。

“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时候有家长、外校老师过来学习参观,找不到路很可能就透过这个窗户来问,那我就知道学校里什么标识没做好,工作未落实;二是老师进进出出都能看到我,如果我来得早、走得晚,对于老师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黄炜说。

立好标杆,老师们心服口服。随后,黄炜正式开始重新规划学校布局,对于学校即将形成的九年一贯制格局,他已经胸有成竹。

在认真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九年一贯,提供更适合的教育”的主张,并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部-中心”学校管理体制,启动能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彩云山”课程体系,从“阅读、书法、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每个年级的阶段性素养要求。

香港姊妹学校到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虽然黄炜到任时间不长,但他根据之前抓教学的经验,迅速的将学校历年已有考试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形成了云山学校教学大数据库。

他通过雷达图、柱状图、折线图等方式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让老师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的分析方法让不少干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都叹为观止,“黄校到学校以后,认真分析了学校情况,提出在2018年中考中均分提升20分的目标。开始我们都觉得这不可能,但通过科学的目标分解,如今我们满怀信心。”

300米:教育垂直服务地方发展

走进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一个“风轮”形状的雕塑首先映入眼帘,与离学校300米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简称“东风日产”)标识“隔街对望”。

毗邻花都汽车产业基地,风神实验小学10位小学生中有8位都是东风日产“二代”,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活动也因此打上了汽车的烙印。

比如,学校以“自动力”“群动力”“源动力”为主题研发了针对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校本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游学活动,走进东风日产的汽车制造教室,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汽车制造或汽车新能源开采的基础工序。

风神实验小学

6岁时,黄娅溪跟随调岗到东风日产总部的父母来到花都,如今在风神实验小学读5年级。“进入校园看到很多汽车元素,就感觉非常亲切,学校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外地,爸爸妈妈在一起工作,我们在一起学习,完全没有陌生感。”在汽车产业基地的游学活动中,黄娅溪更加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妈妈是一位质检员,我曾以为她的工作就是看看车身整体,没想到细小到一个零件都要记录在案,因为很微小的偏差都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

风神实验小学的成长故事,是教育顺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案例。“东风日产对于花都,甚至对于广州来说,都是‘大国重器’型的汽车工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教育能够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动力。学校成立之初,得到了企业非常大的支持,区委区政府也在教育政策上给予企业人才非常大的倾斜。”风神实验小学校长邓琳表示。

因为学校良好的发展质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促使他们选择广州、定居花都,许多孩子原本在老家就读的员工也陆续将孩子接到广州。也源于家长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也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不久前,花都提出要全面实施课后托管,解决小学生放学、家长却还没下班的“四点半难题”,风神实验小学响应号召向教师征求意见,令邓琳完全没想到的是,百分之八十的老师都主动表示愿意留下来为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

据了解,未来在小学附近还会建立一所优质配套中学,为人才子女提供教育“一站式”服务,解决有书读、读好书的问题。

随着地铁9号线的开通,花都主要中心枢纽即可直达广州市中心。随着广雅中学、华南师范大学在花都办校、一大批优质学校的形成,越来越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再注入原动力,“创新创业创造宜居宜业的枢纽型幸福美丽花都”的目标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专访

花都区教育局主任督学王红霞:

实现“能者上庸者下”选人用人导向

去年以来,花都教育持续蓄能,坚持改革创新,亮点频频。首次在初中副校长队伍中推行任期制,破除“终身制”,推进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广雅中学花都校区落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教育资源完成增量提质突破。

花都教育在继续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有哪些经验?为此,南方日报记者对话花都区教育局主任督学王红霞。

南方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花都有何经验做法?

王红霞:在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花都继续按照“将中学向城区外移,原高中校址改建初中,初中改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改建幼儿园”的思路,调整优化教育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上,我们鼓励多元化办学,加快推进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建设和委托省市优质教育机构办学的工作,增加中学特别是高中高品质学校。比如说广雅中学花都学校,从选址到成功落地,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同时,花都积极推进名校办分校、学区化建设、集团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布局,盘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资源,缩小学校间办学效益的差距。

花都区中小学阅读素养进一步提升工作启动仪式在花都区圆玄中学举行。

南方日报:花都在人才引育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

王红霞:优质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有高层次教育人才。花都区教育局确立“高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区域教育发展定位,内培外引,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加快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

对于教育人才,花都区求贤若渴。2017年8月,出台了《广州市花都区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实施办法》,明确在2020年之前,重点引进名校长3到5名、名教师5到10名,区政府各部门开通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的“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随时受理、限时办结。此外,花都注重提升教师培训效率和质量,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选拔了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为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建设,花都首次在初中副校长队伍中推行任期制,破除“终身制”,选任校级领导159名,交流轮岗50名,免除了18名不适合岗位要求的校级领导职务,树立了“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

此外,花都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区管校聘”,加强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统筹管理,努力破解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和教师资源优化配置。花都区还启动筹建教师发展中心,积极推进“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评估院花都分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花都协同中心”项目落地,加快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提升区域教育综合实力。

中国工农红军小学纪念广州起义暨红四师成立90周年活动在骏威小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