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解决滞销问题不能只靠助农行动

由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近年来大蒜种植已成为洱源县重要的特色产业。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县小春播种大蒜9.72万亩,总产量20多万吨,有7万余吨大蒜滞销。

洱源:大量大蒜被挖出 陈飞摄

农民朋友最怕的滞销问题终究还是发生了,怎么办?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助农行动于是登场了。据不完全统计,洱源县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出去的大蒜已有5万多吨,特别给力的是,来自全国各界的爱心助农行动仍在进行中。

但凡滞销出现的时候,我们总能感受到农民的欲哭无泪。毕竟孩子的学费,一家人的生活费,全指望这一茬。可是,抵御风险的能力呢?农业最难以绕过的就是风险,作为庄稼人既要有赚的预期,但也要做好赔的准备,不能赢得起而输不起。搞得滞销一来,就好似大祸临头,完全焉了傻了。

不知说了多少年的种植结构问题,直至今天依然是个大问题。以西甸村为例,全村2700多亩耕地,大蒜种植面积2000余亩。如此单一的结构其实回答的无非是,压根没有种植结构可言。调结构,调结构,不变的依然是“单一”。

所以,解决滞销问题不能只靠助农行动。长久之计,还要进一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抗风险能力,合理调整农村种养殖结构。

当然,这些也不是今日之反思而得出的结论。试问,哪一次滞销过后,没有关于种养殖结构的反思。针对当下出现的蔬菜滞销问题,相关方面的反思更是深刻一筹,“从深层次看,暴露了蔬菜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存在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当前居民消费对农产品品质、质量和安全无公害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部分县市蔬菜种植品种单一,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下一步,我省将以此次马铃薯、西红柿、大蒜滞销事件举一反三,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认识深刻,分析到位,充分体现了专业水准。

不过,分析问题还得解决问题。必须把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抗风险机制等牢牢抓在手上,确保抓出成效。否则,到了明年滞销依然不见不散,一看种种植结构,依然单一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