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奔小康」山美,水美,人更美!走进美丽的站儿巷镇管江村

初夏,跟随站儿巷镇的两位女村官,刘文倩与马凡舒一同,走进美丽的管江村,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走访工作。

站儿巷镇的管江河,其实没有江河,而是大殿山、小殿山下的一条河谷,沟壑纵横,溪水潺潺,是两当大山深处的一个自然村落。

车驶入巍峨的大山中,逆河谷而上,道边的山崖古木扶疏老藤纵横,盘根错节,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里深幽森然,山涧淙淙流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给这纯净的山野添加了空灵的音符。

置身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人回归本真与淳朴的自然,由不得人想拷问藏在山水深处的灵魂,有多美?也不禁想到了一个人人皆知残酷现实,山美水美得地方-----人贫穷!究竟如何呢?带着满腹的疑问,眼见为实,咱们去一探究竟吧。

风景好自然而然心情愉悦,和花样年华的姑娘,马凡舒亲切的交谈中,90后的她天水师院毕业,就考入站儿巷镇,已经当了一年管江村的村官,是一个散发着勃勃向上,浓郁的青春气息,有点腼腆,话语不多的女子。面对如此清纯、可人的姑娘,由不得我好奇心突发,问道:“有小伙追你吗?”瞬间两片桃花色飞上她的面颊,害羞的一低头回答:“没有,我还没有谈对象呢。”其实答案在我预料之中,大学一毕业就一头扎进这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一门心思刨管江村几代人的“穷根”,天天和农户打交道谋发家致富,什么季节种植猪苓、白芨、天麻;饲养土鸡如何消毒防疫;养蜂人需要送出去技术培训等等,哪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繁华世界里的小伙子。

好姑娘马凡舒,虽然是藏在深山没人识,但是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宽广的姑娘,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现代化的网络经济,用微信和电商,宣传养育自己和自己又工作的家乡。在她微信里可以见到一张张,管江村一年四季美轮美奂的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配以简要的文字简介,以及图文并茂的药材,山野菜,板栗子、苹果、土鸡蛋和土鸡等等信息。说到了有关管江村的事情,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马凡舒的话匣子,村上养殖土蜂648箱,生态放养鸡12000只,种植猪苓12000窝,白芨15亩,其它等中小药材200亩,5067亩集体林地中遍布板栗和猕猴桃树,这些农特产品都是大殿山赐予的宝贝,电商通,天涯若比邻,把不为人知的“宝贝”推向了五湖四海,宝鸡、西安,天水和兰州。她讲到,甚至有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山东人说,给父母亲寄钱,老人会舍不得花,不如选择纯天然的绿色保健品送给年迈的父母。了解两当狼牙蜜声誉,购买过一次狼牙蜜后就很信任自己这位村官,父母特别喜欢狼牙蜜,多次给自己在山东家乡的父母购买,表达孝心。

执着、较真的马凡舒说:“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春雨霏霏的一天清早,刘文倩片长带着我冒雨奔赴村上,采集贫困户家的位置信息。意想不到的是,那天全村人几乎都去参加邻村的婚礼了,我和刘文倩片长冒着大雨跑遍所有贫困户,饿着肚子整整奔波了一天,村上只有我们的脚步声和看家护院的犬吠声,但最终完成了任务”。

管江河大峡谷,山雄水秀,怪石嶙峋,山泉石上流,鸟鸣谷更幽。树木郁葱山花烂漫,天然的百草园。恒古的山水不变,时光溯回,真是唐诗宋词元曲里,山水田园意境的再现。车停在管江大峡谷里,两山对峙愈合,抬头仅见手掌宽的蓝天,一条镶嵌在半山崖上的水泥路。人人皆知的硬道理:要的富先修路!路,是人优质生存的命脉。刘文倩激动地讲起2013年政府带领村民修路的故事,为修通管江村至站儿巷11公里的公路,一块两间房般大的岩石阻路。村民准备凿洞炸石。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巨石自动滑落,移开一条公路的通道。至今路边巨石上还清晰地留有五个没有装火药的小洞。党群一条心感动了天地,化神奇为真实,感动了阻碍贫穷、落后的管江村通往新时代,奔富庶日子的巨石。

说话做事干练利落的80后刘文倩,省委党校在读的研究生,一位年轻的老干部,工作12年一直扎根基层,担任站儿巷镇管江村和三联村的包片领导。谈到管江村44户118人,每家每户什么情况、怎么帮扶、怎么致富时,她如数家珍,在她炙热的目光中读出一种坚毅和自信。与云屏三峡风景区相邻的管江村,依托有利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精准扶贫工作自然而然打起了旅游助推脱贫的牌。

只用了十几分钟的车程,出管江大峡谷,眼前豁然开朗,身处仙山胜境,从管江河谷,纵目仰望大、小殿山,巍然屹立,如两兄弟屹立万山之巅,相守、相望,相伴沧海化桑田。大殿山,海拔2894米,巅峰雄旷,一派众山之王者的气概,四周山峰低头匍匐朝拜,大、小殿山周十里,常年云雾缭绕,峰翠若隐若现,的确是“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给浮空的大、小殿山雄壮而神秘。

为挖掘文化旅游,她们亲自沿两当云屏古道西达徽县二岭关,到达大殿山发现有文字摩崖石刻。走访老者收集、整理大、小殿山和山根下管家河的传说故事。

刘文倩娓娓道来:“历史上陇蜀之间的茶马古道曾路径徽县嘉陵江一线,明太祖朱元璋为保国家税收而禁止私贩茶叶,四公主安庆的驸马欧阳伦,家奴恶横违禁私贩茶叶,为此驸马被处死。丧夫之后的安庆公主,在大殿山修行,心怀愧疚的管家周保带领四公主残余的家丁,住在大殿山脚下的小河畔,忠心耿耿地供养公主的生活所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习惯的把周保管家居住的地方叫“管家河”。

云屏如果有货物入甘陕、出四川,背佬和驮队都是走云屏广金,或者关岭子都要翻越元山滩、过管家河,所走的民间古驮道之一。在村支书家里,翻阅了他们的吉氏宗谱,可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是从湖南迁徙过来的。很早以前,管江河谷一带,有“吉家磨”、“吕家磨”、“王家磨”、“陈家磨”“邹家磨”五座磨房,一条山溪有如此多的磨坊,可想而知要供养多少人的生活所需。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肩负一方山水重任的古驮道逐渐萧条、废弃,失去了光彩;又随着新修公路新型运输方式的兴起,古驮道已退入历史深处,埋没在荒草之中,古非今比,唯有爬满苔藓的石条、几座幸存的旧宅,遗落在大殿山下残垣断壁的戏台、街市、石门墩等,还继续被后人呼叫的老地名,依稀感知到沧桑岁月,尘埃落定后的“繁华”。

惬意地坐在村民家,刘文倩和马凡舒如回到自己家般自如和亲切,招呼我们喝水,并笑着说:“这是用我们山上的矿泉水泡的茶”。男主人赵志宏,这位大山里最淳朴的汉子,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热情,精准帮扶感触最深,发家致富道路上受益匪浅的人。喜笑颜开地攀谈中:“前几年在两当县城说我们管江河村,没人知道是啥地方,现在是无人不知!我父亲的爷爷说,管江村曾经是一个古老的驿道。大殿山下有集市,清朝人口达到了最多,管家河的街道有戏台、城隍庙当铺,铁匠铺,酒坊,驮马店等等,虽然当时那么繁华,但他们的交通要道还是崎岖的羊肠小道,在我之前的祖辈,出门或回家都是靠背、扛、驮,来满足生活所需,他们行走数天的路程,我今天只用了几十分钟。”钦佩地说:“你现在看到的我们村房好、路好,旅游收入好,这些都凝结了这三位女村官的心血。”

在县上包抓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旅游助脱贫方案,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契机,让村民享有优质生存环境,逐步修建了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对河道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打造水面景观,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对周边民居进行仿古风貌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生态农家乐和农家客栈三家。大、小殿山下,东倒西歪为几代人遮风挡雨的石板房,县上更是出资设计按照原有的民俗风貌建设成为具有地理标识的石板村史馆和石板水磨坊,使破旧的村庄旧貌展新颜。柳暗花明的诗意里漫步洁净的小道,连接白墙青瓦的农舍,“网”一样的水泥路,随意走进农家客栈,体验棚民文化,吃山野菜,喝几杯自家酿制的包谷酒,舌尖上的蓓蕾逐一绽放。客人游玩结束带上石磨粗粮、土鸡蛋、板栗、土蜂蜜等农特产品。2017年管江村乡村旅游(包括农家乐、农家客栈、农特产品外销等收入达到22万余元,户均增收 5000余元。两当山野一隅的小山村三位女村官,在国家精准扶贫书写乡村历史的册页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如今小山村巨变,沿岸的石板房村落旧貌换新颜,富有地域特色的石板房点缀在管家河的峡谷里,神秘的大、小殿山,云飞雾走时隐时现,仙界风景也见不得如此地美。让历史回放的石板房结构的村史馆,这种以石板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房屋,据专家学者考证已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久经大自然的无数次挑战,管江村的石板房也经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

浓密的核桃树,掩映农舍,浓荫里传来婉转的鸟鸣,使人恍惚的不知今夕是何年?幽谷蜿蜒曲折清泉石上流,桃花斑小鱼随波逐流,青苔爬满石头和树木,丝丝清凉袭来,我和水磨坊相遇。双手一捧捧玉米粒灌入石磨的磨眼,抽开河道边的水闸,一渠清水冲击水车,哗哗的水车声,翻滚浪花推动水车,再带动石磨,吱吱呀呀的石磨,均匀地流淌出玉米珍子。水磨房故事里的主人公,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磨出粮食的芳香,磨出古老的岁月,都化作雪白的或金黄的记忆,如梦一样飘洒下来。

跟随刘文倩和马凡舒,去阳光五保家园看望五保老人,这里集中供养了四位老人,其中有两位是没有户籍的流浪人员。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一日三餐和衣物换洗。三位女村官得知,80岁的张昌荣在邻村的崖洞里住着靠捡垃圾生活,专程将他接到五保家园里集中供养。王建忠身体硬朗,笑呵呵地打招呼说:“女子,来了” 刘文倩手指着屋顶的太阳能轻声细语的问:“让你洗澡呢,你洗了没?”王建忠欢喜地答道:“洗了,洗了。那个爱笑的女子今天怎么没来?”刘文倩说:“她明天来看你。”86岁高龄的龚义,神态安详的在屋檐下纳凉。有两位老人正在午睡,没敢打扰。

刘文倩说到自己的家人时,一脸的愧疚和歉意,说话的声音降到了最低分贝:“虽然都在一个县城里,但我妈却常常打电话念叨一两个月没见过我人,就连五岁的女儿都和我不亲,偶尔见一次面也不怎么黏我”。为转换惹她伤感的话题,我又问道:“这几年扶贫工作你遇到什么可怕的事情?”她说:“记忆尤深的是,有一次大雪封山,车子突然打滑撞到山崖上。还有一次梅雨季节时,山崖上的落石和我只差了几米。致使每逢雪天和雨天,在下村的道路上都有些许担心。农户的误解时常让我们委屈难过、心情低落,也会有争执、也会有僵持,但是每当事情解决,看到自己辛苦的成果,听到他们的一句‘女子,多亏你’时,又让我们欢欣雀跃,信心陪增”。

我好奇还有一位,未曾谋面的90后女村官是什么样子的呢,提起杜如,刘文倩和村支书也不住的夸奖。马凡舒解释她去城里办业务去了,提起自己的小前辈杜如,马凡舒满脸崇拜:“杜如是一个乐观好学、爱笑的姐姐,也是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小老师。 2017年国庆节结婚时她就放弃婚假,继续忙管江村的精准脱贫工作。”马凡舒略带一丝惆怅,停顿了几秒后,有些难过地说:“工作两年的杜如时长耳鸣,刘文倩片长身体也不好,工作积劳时常胃疼。”

在马凡舒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这么一个视频:三个女村官,在大雪纷飞的冬夜,下村路上在雪地上蹦蹦跳跳,相互逗趣,笑声不断,手电筒灯光下的雪花更加的晶莹剔透,赶往贫困户家里的脚步却是那么坚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女性,虽然她们常常自嘲自己是“管江三美”,但其实她们没时间拾掇自己,满身风霜,只不过满脸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们总说自己每天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成长的路上收获开心最多。并谦虚的说,这就是每个站儿巷镇政府工作人员,这就是在脱贫攻坚前线道路上工作人员的常态。

山水没有语言,只有在漫长的岁月沉淀里,人赋予山水文化渊源,以及厚重历史底蕴,才形成山水独具魅力的灵魂,人何尝不是如此?

管江村山水最美的灵魂,今天我品读到了,它是同行的刘文倩和马凡舒,以及未曾谋面的杜如,却是赋予两当一个普通小山村美丽灵魂的人。管江村,山美,水美,人更美!

(文/李凤琴)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投稿邮箱:ldf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