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西安把名字改回长安你觉得怎么样?

用户54616239416


很多人认为西安古称长安,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西安是西安,长安是长安,西安和长安完全是两个概念。

首先,长安是什么?

在汉代,长安是国都所在的县的名称,即长安县。长安县是一个特殊的县,因为它的县城就是国家的都城,因为都城在长安县,所以被称为长安城。

唐代,长安城仍是国都,这是长安最辉煌的一段历史。不过此时的长安城被一分为二,一半仍归长安县管,一半归万年县管,两县的名称连起来就是“长安万年”,有吉祥的寓意。都城虽然分属两县,不过依然被称为长安城,因为这本就不是一个正式的称呼。唐朝时长安城面积很大,把大明宫和芙蓉池都包含在内,比现在的西安城墙围起来的面积大多了。

因此在古代长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汉唐的都城——长安城,也就是被城墙围起来的部分;二是指长安县,最终演变为今天的长安区,是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区,而区和县是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划。


那么西安又是什么呢?

现在说的西安,是一个地级市。下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九个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

西安市在汉代并不叫长安,而是叫京兆尹。京兆尹下辖十二个县:长安县,新丰县,船司空县,蓝田县,华阴县,郑县,湖县,下邽县,南陵县,奉明县,霸陵县,杜陵县。虽然京兆尹的辖区与现在的西安市不完全重合,但二者都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显然只有京兆尹才能对应现在的西安市。

到了唐朝时,京兆尹变成了京兆府,下辖万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栎阳、高陵等二十二县。

京兆府在元代时,被朝廷改为安西路,后来又被改为奉元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这是西安这个名称的第一次出现。

西安市具体的历史沿革是:京兆尹(两汉)→京兆郡(曹魏)→雍州/京兆郡(隋唐)→京兆府(唐宋金)→安西路/奉元路(元)→西安府(明清)

所以西安(汉代的京兆尹)与长安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可见现在的西安市并不等于汉唐时的长安城。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道:洛阳也是汉唐的都城,为什么现在有洛阳市呢?其实现在的洛阳市,并非古代的洛阳城。

古代的洛阳,与长安的情形类似,都是一个县的名称,因为国都在洛阳县,所以被称为洛阳城。

而现在的洛阳市,在清代叫河南府,是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府,而洛阳县是河南府下辖的一个县。

民国成立后,推行废府存县,河南府被废除了,而河南府府治所在地洛阳县,还一度成为河南省的省会。

1948年,洛阳县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后,城区被分出来单设了一个市,叫洛阳市。不过这个洛阳市显然是县级市,和今天的地级市洛阳市不是一个概念。1955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从此只剩下洛阳市,不再有洛阳县。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市管县的体制,洛宁县、宜阳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伊川县改属洛阳市,形成了现在的地级市洛阳市。



梦露居士


做为一个西安市民,建议利用两会后积极的社会环境,借西安市晋升国家新中心城市,努力迈向国际化大都市之机,结合西咸一体化的发展大势,由市政府、市人大提出动议,上报国务院,把西安市名更改为长安市,这样更有利于城市形象宣传,更有利于西安市未来发展。虽然只是一个名称的更改,形象却天壤之别。提到西安,外地人往往想到的是黄土高坡,干旱缺水的西部城市形象,似乎是落后地区的代名词,使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筑巢引凤聚积人才等诸多发展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在广东,有人甚至问:“西安离沙漠有多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否说的是西安?” 这说明西安长期做为西北地区的城市代表,给人产生多么深刻的误解!而真实的西安其实是中国最具有文化底蕴,自然人文环境最优越,最宜居的风水宝地。 从地理环境来看,西安地跨中国南北的分界线,秦岭从南部横穿而过,大部分地域为黄河流域,以北部渭江平原和部分黄土台原地区为主;南部为秦岭山地,少部分地区在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既有汉江谷地的水流,又有渭河水脉的滋养,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受这一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西安的气候分为,秦岭以北为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南北两种气候的分界线。相对北方城市西安是最湿润的,相对于南方城市,西安是最干爽的。南北植物均可生长,花卉瓜果斗艳飘香。“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递开。”既说她的繁华,又说她的美艳。秦岭是中国南北动植物的集大成者,是天然的中国中央国家公园。因此,西安既是一个北方城市,又是一个南方城市,或者说,她既是最南方的北方城市也是最北方的南方城市。 从气候环境来看,西安纬度适中,四季分明,全年总体偏暖。在冬季西安是北方最温暖的城市,室外最冷大约在10度到零下10度之间,基本与武汉、合肥、南京相当,刚到立春,立即回暖。即使这样,西安人保持有北方人冬季取暖的习惯,在室内,西安人是农村烧火炕,城市有供暖。相比南方的冻雨寒窗,湿冷异常,西安仿佛是幸福的温床。虽然因此产生了一些雾霾,但总不能只准生火不让冒烟,这比不生火不供暖的南方冷生生地硬冻要幸福温暖地多。在冬季,西安不懂南方的冷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由于秦岭的遮挡,冬季的寒潮会在西安以北向东南偏转,吹向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安会下雪,但只是从容温婉的雪,不会有暴风骤雪,更不会有华北常见的干冷风沙。寒潮过后,秦岭上下,阳光明媚,一派阳春白雪。在夏季,北至呼伦贝尔,南至三亚,神州南北遍地酷热,连哈尔滨、满洲里都有38一40度的高温记录。相比北方的燥热南方的湿热,西安是干爽的热。即使这样,不耐热的西安市民一片吐槽,直呼西安最热。然而福地自有福来享,随着近年来交通的发展,西安市民发现近在咫尺的大秦岭不但是天然的氣吧,更是天然的大空调。海拔2000一3000多米的秦岭腹地气温直降10几度,驱车1一2个小时,每天下班就能进山避暑。在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还可清赏“太白积雪六月天”。秦岭主峰太白山,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最高山岳,也是西安的最高点,与西安主城区直线距离仅约80公里,相对海拔400米左右的西安主城区,海拔高差达3300米,峨峨高山守护荡荡平川本身就是天下奇观。在多雨的夏季,中国南方会经受十几轮的台风侵袭,狂风暴,江河横流,人或为鱼鳖,很多城市能看海。而西安总是享受台风外围云系的滋润,绵绵细雨,润物无声。 从水文环境来看,西安城区及周边平原地区年降水大约在700一800毫米之间,夏秋多,冬春少,雨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生长。南部山区由于高峻的秦岭阻隔,南北季风过境产生峰面雨,起到集雨器的作用,降水大约在1000一1500毫米之间,多雨雪,森林植被异常茂盛,江河径流水量充沛,水质优良,使北部平原河湖相间,形成著名的八水绕长安。南部的汉江水系水量更加丰沛,形成长江第一大支流一一汉江。秦岭之水沿着汉江直达江汉平原,可以说武汉、南京、上海都在使用西安的雨水,随着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用,西安的水资源也在滋润着河南以及京、津、冀,促进华北地区经济发展。 从人文环境来看,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先哲名流青睐于此,留连于此,创造过多少丰功伟绩,书写了多少名篇佳句,胜迹处处,千古风流。江山依旧在,遗篇待人书。西安还是那个西安,只需把名字恢复成她原本的名字——长安,立刻会光彩照人,成为所有中国人心向往之的梦中的长安,神奇的长安,锦绣的长安,是无数外国人为中华文明膜拜的不朽之城——煌煌长安。长安之名是这个城市上千年文化积淀打造的金字名片,不需广告,不需宣传,只要打开书籍,无数的诗词歌赋,撼人心魄的动人故事,数千年英雄壮举,浩气长歌造就了长安,这就是宣传。五千年中华文明发端于长安,兴盛于长安,炎黄禹迹,周礼秦法,雄汉盛唐,道典佛传,百论儒兴,文武昌盛。可以说长安,是铸就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汉民族意志魂魄的精神家园。长安,长治久安,就是永远和平的意思。汉高祖定都关中,取名“长安”,是多么意味深长,寄寓家国多么美好的希望! 史海悠悠,胜迹常留,今人不知,当汉定天下之时,自西戎洗掠丰、镐二京,周平王东迁以后,中华大地上经历春秋、战国、秦、以至汉一统,在长达近六百年期间就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和平。人民向往和平,国家向往安定,和平成为人民的期盼,共同的愿景,人们对国家休养生息的共同要求,促成名君贤相朝堂群议,才把国都定名“长安”这一吉祥的名号。自汉帝都命名为长安后,历时长达一千多年,中华文明辉煌了一千多年。今天,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世界仍不太平,我们的祖先最早把国都命名为长安,最早高举和平的大旗,普照天下,恒耀古今,这是一个创举,更是一种意志担当,体现了多么宏阔的气度和超凡的智慧?当代的中国人以至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都应该继承和拥有和平精神,继续促进世界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启动一带一路的发展蓝图,就是直面中国对于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当今西安要想重新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扛起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的大旗,走在时代前列,担当历史使命,成为新丝绸之路东方中心城市,带动和引领中国中西部崛起发展,并且必须要有大胸怀,大气魄,大战略,大担当,才能引领中国,联通欧亚,创造一个新长安,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国家期望,人民的祈盼以及世界的向往。西安的西字,限定了地理区域,更限定了思想空间。长安,打开了地域空间,打开了时间空间,更打开了思想空间,让西安人畅开胸襟,以更加开放、包容、宏阔的气度,拥抱欧亚,拥抱世界。西安改名为长安,西咸合并为一体,避免了西安、咸阳的地域名称之争,更有利于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并管理。新的长安市,人口将超千万,产值将越万亿,与周边成都、重庆、武汉、郑州等超大城市相比,在竞争中将更具差异化的独特地位,不可替代,更有利于促进发展。大力宣传新长安市是坐拥关中,跨越秦岭,利尽南北,横贯龙脉,文武兴盛,继往开来的超级文化巨都 ;是有北方的雄浑,南方的秀美,关中的富庶,秦岭的养生的最佳宜居之城。新长安应把太白,佛坪,宁陕,柞水等县纳入新长安都市规划圈,增加城市绿肺,连接长江、黄河水系,带动陕南发展。新长安,无疑将会是中国最具人文与自然特色的超级的世界中心城市。 另外,作为一个西安人,有必要讨论一下一个令西安人无比尴尬的问题,西安作为一个西部城市,西安究竟有多偏西?西和东是一个地理方位概念,它必须以一定的地理范围来界定。西安是中国的城市,只能以它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来评判,并且以地球的经度来确定。中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东经135度;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中部,东经73度,东西横跨62度。东西分界线大约在东经104度附近。西安位置在东经108度,是位于东西分界线以东大约300公里处的中部城市。人为地把西安划作西部城市,那么和西部所有大中城市相比,西安是西部最偏东的城市。西安比贵阳偏东约100公里,比重庆、银川大约偏东130公里,比成都、兰州约偏东300公里,比西宁偏东约600公里,甚至比中南部的南宁还偏东约80公里,你说西安究竟有多偏西?


渡上散人


西安古称长安现是陕西省会,近年来从未停歇有关地名修改和恢复的话题讨论,就在前些年湖北襄樊正式更名为襄阳如今有什么变化呢?

名称只是一个城市的代号而已,不会因为更改名称增加城市进程,反观更改该后他带来的各项投入是巨大的,这项费用又有谁来买呢?

改名之后,人们的证件、店面的招牌、公司的印章、银行的账户是否都要更改,“假设一座300万人口的城市改名,仅更换二代身份证一项就要花费4千万,为什么要把这些资金用在一个名称上呢?投入到城市最需要的地方不好吗?所以改不改名字对老百姓来说无足轻重,还是不改的好。


天汉景


其实西安不存在改回长安的问题。因为古代西安从来都没有叫过长安这个名字。长安城只是一座方圆几十公里的由城墙围着的一座城的俗称,只比一个南方的村大一点点,且并不是正式的官方名称。长安城正式的归属地是万年县和长安县,唐朝人如果出生在长安城朱雀街以西则是长安县人,出生在朱雀街东则是万年县人。他们的户籍则会分别写上京兆长安人士(这里的长安是指长安县而非长安城)或京兆万年人士,长安县和万年县才是官府名称,且两县的县府均在长安城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京兆才算西安的古名。随着历史的进程,长安城早已毁坏不复存在,但是境内曾经有一半长安城的长安县却一直存在且并未更名,只是现今的长安县已改为长安区,隶属西安市。如果西安改名为长安其实是侵占了长安区的名字。其次,西安这个名字其实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明初到现在也有650年了,这么多年也累积了不少的文化底蕴,西安这个名字也广为人知不少人也会自动把它与古代的长安对应起来,不会因为它不叫长安而对唐朝首都在不在西安产生疑惑,因此改名恐怕不会吸引更多游客。最后,像西安这样的大城市改名的成本是很高的,且过程复杂,为了把西安改成一个历史它从未叫过的名字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而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显然并不理智。


悟空网友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西安已经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古城,你一说西安,大家都知道。一说长安,有的人会首先想起唐朝。还有长安是西安市附属的一个县,并不是说西安就是长安。个人观点,西安更适合未来的发展,长安我们也不会忘记,就让过去和未来完美的交融在一起。

简单的回答了一下,送大家几张西安的美照。











西安有料君


长安不安,

才改名为西安。

比如有的寺庙,

有的叫大雄殿。

有的叫大雄宝殿。

其实都一样,

为什么叫的不同?

有宝叫大雄殿。

无宝叫大雄宝殿。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盈满则亏。

缺啥补啥,

就是在名上用的。


行者视野


西安望长安,西陲可真安,犬戎曾破关,平王忙东迁,只见黍黎悲,不见大国欢,楚人一把火,宫殿多少间,匈奴也寇边,汉都差点迁,刘邦贿胡姬,性命才得全,又有七国乱,龟缩函谷关,幸得梁王护,西安才平安,平帝未见平,天怒人也怨,王莽来安汉,天下却更乱,绿林破长安,杀莽烧宫殿,赤眉尾相连,吕后尸不全,长安成破烂,白骨堆成山,羌夷劫汉献,晋亡在长安,五胡都来玩,匈奴僭称汉,改赵不改蛮,氐秦也不闲,羌秦更胡膻,鲜卑分西魏,胡化闹翻天,北周鲜卑建,整日搞内乱,胡杂称霸时,汉儿成羊犬,炎黄遭涂炭,中华文化残,隋秦二世亡,风水自在天,有唐半代盛,因拉洛阳玩,一旦不居洛,立马安史乱,明皇忙逃窜,接连两京陷,为了收两京,请胡来帮战,李亨许条件,丧尽汉家脸,收复两京时,女人随便玩,金银随便敛,从此无宁日,大唐乱连年,藩镇陷长安,犹遛卫生间,吐蕃寇长安,家常如便饭,黄巢也来玩,还把皇陵翻,最终唐朝完,从此长安安,故名得西安,自慰都千年,胡都可过半,割据常有余,治少却多乱,大力砸广告,吹嘘瞎宣传,骗来天下人,旅游来圈钱,只为此目的,不要一点脸,历史吃独食,人造假景观,以为天下人,都长一只眼,宇宙第一都,意淫可自玩,只因有汉奸,整天挑事端,故详说历史,只为公正全!


石珀天


先弄明白西安为何改成长安?是因为明朝建立后,首都在南京,历史上的汉族大王朝除了宋,基本都建都长安,而宋朝在当时人看来是历史最耻辱的汉人王朝,所以要想开创强盛汉人王朝,似乎首都必长安才安心,但是朱元璋时代还都长安似乎不可能,因为1.经济重心已经不在关中2.开国江淮浙东勋贵也不愿意,而朱元璋迷信,总觉得“长安”二字王气太重,所以干脆去掉长安之名,让关中取西部安稳之名:西安。如今西安和明初一样,已不是国都,改名长安,没有必要,高层也许不许。推背图云:“九十九年成大错,称王只合在秦州”,真到了这一天,西安回归长安才是顺理成章的。


日本心影国际医学影像


还是不改的好,长安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也有一种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的懒汉形象。西安这名就不错,光一次西安事变就世界闻名。再说西安两个字本就是关中方言,显现出陕西特点。所以,觉得还是西安好。


云飞扬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