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暴力:旁观者,你以为你是冷静的,其实你是冷漠的

央视新闻网:甘肃庆阳19岁的高三女学生李依依,在一栋8层楼的窗沿上,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而在此之前,鲜有人知道她控诉自己被自己的班主任性侵犯,在事情发生后的20个月里,无论是心理辅导师还是写上一纸诉讼书被法院驳回,这个孤独和害怕的女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没有人去抚平这份创伤。最后,她对前来救助的消防员说,请你放开我,让我去死,我活得真的很痛苦。

我相信在中国的社会里,还有很多阴郁的地方,正在发生一些类似性暴力、性侵犯这样的事情:受害者逃无可逃,加害者变本加厉。而我们,无能无力。

在中国,性的教育是如此愚昧,以致于很多人偷偷摸摸地窥探和觊觎,以致于很多人明目张胆地实施性暴力,以致于当弱势群体遭受的时候不得不羞愧难当,很多女童被老师猥亵和女学生被老师强奸后,为了心理好受,一度催眠自己爱上了对方。

我一惊悚,想起了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二十几岁的生命因为性侵犯的阴影,再写完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自杀,文学无法救助她自己,但她已经勇敢地承受了很多年。在一幢高雄的豪宅里,国文李老师借用补习之名,诱奸了这位12岁的洛丽塔之女。

性,作为一种暴力,以文学的方式施加,“周围的人也成为残忍的同谋”,使之不敢在受到侵害之后吐露半个字,到最后没来由地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位强奸犯,并且保持了许多年的不正当关系。

已婚补习教师李国华50多岁了,诱奸12岁的房思琪之前,狩猎学生已经很老到,在初次性侵5年后,青涩的表皮,罪恶的深渊,龌蹉的衣冠禽兽,但是12岁的房思琪却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时间、对象和场合,将这一切说出口。

“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老师说,实在不行的话,嘴巴总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房思琪不经意跟妈妈说,我们家什么都不缺,就缺性教育的时候,妈妈很是惊诧,以为那是肮脏污秽的人才会谈论的,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的。所以在这个故事里,最亲的父母永远缺席,那还渴望谁来拯救她呢?

韩国电影《熔炉》讲的是在韩国光州的一首聋哑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残障的孩子采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施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虐待和性暴力行为。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情被一位新来的老师曝光之后,这些衣冠禽兽仍在学校讲学,校内知情人士漠不关心,腐败的警察睁只眼闭只眼,偏见的法官和警察官不公平地判决,还有拒绝谈论事件的市厅和教育厅。

舆论、旁观者、司法、政府、阶层和权利,看似幸福的社会,其实只是不存在的范特西。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某些人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依然是韩国电影《素媛》,一个6岁的小女孩素媛在上学路上被怪蜀黎性侵害,大肠小肠结肠都被摧毁,下身永远只能靠安装的机理生活,事情发生后,小女孩的妈妈撕心裂肺,她说了一句话让我震撼不已:“世界上这么多小孩,为什么偏只有我小孩遇到这种事?不如所有孩子都遇到这种事好了…”

对于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所有疼痛,人类会本能地麻木和漠然,因为这些无关自己生活与疼痛的事件都是“之外”,只有当事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你还在想,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偏偏是我自己的孩子?

《熔炉》和《素媛》都根据真实的社会事件改编,《熔炉》之后,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性侵犯防止修正案”: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同时催生“熔炉防治法”《社会福祉事业法》修正案,确保社福机构经营公开透明并纳入外部监督力量,目前尚在审理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说:“在香港有人举报,有孩子可能遭受性侵犯,一个是司法系统的,一个是儿童保护系统的,迅速组成一个联合调查小组,穿便装,都不要用警车,把这个孩子接到这个做联合调查隐秘的地方,摆设也都是家居式的,访谈的过程中就录下来,法庭是接受的。那这样孩子不用重复很多次了,后边就变成警察继续检查,展开刑事调查,社工就要跟着孩子和家人一块儿来接触和来做评估,让这个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央视新闻网也给出目前国际上关于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发生后成熟有效的做法:由政府牵头协调,建立包括教育、公安、司法、医疗等在内的,多部门、跨专业的协作联动机制。它要求教育系统能够针对未成年人性侵害,建立强制举报制度,确保有效报案;同时,公安、司法机关具备保护未成年人的专业知识,可以迅速甄别出性侵害事件,做好保密、刑侦及诉讼;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批精神科、儿科医生和心理工作者,及时介入,提供心理救助。

网友写:希望女童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在性教育、性暴力、性暴力预防、性暴力保护、性暴力惩罚的各个层面,每一个人、机构、管理者都不应该再感无力,你有责任愤怒、关注、摧毁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