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焦大最后去了哪里?

少读红楼


贾府的忠仆焦大因为冲撞了主子,遭到马粪堵嘴。《红楼梦》中的这一细节实际上别有深意,是贾府兴亡的缩影。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焦大只出场一次,曹雪芹只用了一千多个字来写有关他的情节。但焦大却是个重要人物,曹公写他是对贾府的隐喻。


第一,焦大为什么敢当着主子的面撒野?

书中宁国府的女主人尤氏说:

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 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也就是说,焦大是老宁国公贾演的奴仆,跟宁国公上战场,救过贾演的命,立下功劳。

所以老宁国公贾演在世时,并不把他当奴仆看,而是将他视为贾家的恩人一般。贾演的子孙后代们,虽然是焦大的主子,但也要看着过世的宁国公的面子上,表面上对焦大表示尊敬。

不过看书中的描写,我估计焦大不善于规划自己的将来。贾演活着的时候,焦大没有借着主子的宠信而攒下家业,甚至可能连老婆都没娶。他又不善于逢迎,自恃劳苦功高看不起人,所以等到贾演去世,新的主人虽然表面上让着他,但肯定心里看他不爽,焦大的地位因此一落千丈。

焦大看着贾府中那些地位本不如自己的奴才们,比如赖二,有的当了管家,有的子孙科举出仕了,一个个都爬到了自己头上,这更让焦大心生不满,嫉妒怨恨,所以整日饮酒消愁,喝完酒又借着酒劲骂人,进一步加重了主人对他的不满。


第二,贾家是如何得到今天的富贵的?

第五回中,在贾宝玉的梦里警幻仙子转述宁荣二公的话:“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贾家的祖先,宁国公荣国公兄弟俩曾辅佐皇帝开国,才博得了现在的富贵荣华。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在开国战争中,焦大拼命救下了宁国公。

在同一场战争中,贾家对皇帝有功,焦大对贾家有恩,这是贾家与焦大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没有焦大就没有现在的贾家。而且,贾家的原型——曹家,原本是皇帝的包衣奴才,这与焦大的奴仆身份也是相似的。因此,可以认为,焦大就是曹雪芹对贾府的隐喻。焦大和贾府的关系就是贾府和皇帝的关系。

贾家虽然依靠宁荣二国公的功勋获得了现在的地位与财富,但是他们不知道谋划将来,不知道荣华富贵全仰仗皇帝的恩赏,因此坐吃山空,日渐衰败。第二回冷子兴评价宁荣二府说:“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在这一点上贾府和焦大也是类似的。

贾家位列四大家族之首,但到贾政这一代竟没有一个实权人物,全是袭祖宗的官职,可见他们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了。贾家想要恢复往日的辉煌,只有走科举这条道路,转型为科举世家。但是贾府似乎并不重视让子孙读书科举,秦可卿死时给王熙凤托梦时道出了贾府的一个弊端:“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贾家家大业大,却并不大力发展家塾,可见他们已经毫无进取心了。

本来贾政的长子贾珠喜爱读书,又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如果他能中举,仕途将一帆风顺,能够庇护整个家族。但可惜的是贾珠早死,剩下的年轻人中只有贾宝玉聪明,却不爱举业,眼看贾府后继无人,埋下了败亡的因由。


第三,焦大为何会被塞马粪?

焦大是个老实人,他只知道自己曾救过老宁国公的命,是贾府的恩人,但他却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老主子贾演早已不在了,而新主子却并不喜欢他。

平日里焦大仗着自己的恩人身份,瞧不起赖二等奴才,甚至对贾蓉这样的少主子趾高气扬,宁国府的人看在老宁国公的面子上还能容忍他。但是现在焦大竟然借着酒劲把贾府的丑事,什么“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当众全嚷出来了,他的主子只能赏他一嘴马粪了,因为说到底他只是贾家的奴仆,恩情什么都是虚的。

其实贾家的衰亡又何尝不是如此?贾家只看到自家往日的荣耀,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特别是见证了焦大被塞马粪的王熙凤,仗着贾家、王家的权势,骄傲得不可一世,放言:“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 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王熙凤插手官司、放高利贷、草菅人命,真是无恶不作,无所不为。她在设计整尤二姐的时候,甚至说出:“就告我们家谋反也没要紧!”这样的话,可见王熙凤已经骄纵到了一定程度,和焦大借酒骂人的行为如出一辙。

曾经的功臣焦大,因为冲撞主子,被塞了一嘴马粪。这预示着开国功臣贾家,也会因为骄纵不法而被皇帝降罪。

书中,王熙凤见到焦大撒野,对贾蓉说:“还不早些打发了没王法的东西!留在家里,岂不是害?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这句话导致焦大被塞马粪,而王熙凤的种种不法行为,正是贾家衰亡的导火索。曹雪芹设置这个细节,可以慢慢品味。王熙凤见证了焦大的下场,如果她是个聪明人,就该联想到自身,联想到贾府,可惜她并没有,反而重蹈了焦大的覆辙。


所以,焦大出场这么一次已经够了,作者已不必再写他的结局。后四十回中焦大再次出场,应该是续作者的狗尾续貂,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梦露居士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可能不会让很多人满意,文章里,我把焦大归类为刁奴一伙。

焦大只出现在第七回后半。

尤氏说:“先派两个小子送了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传出去半日,秦钟告辞起身。尤氏问:“派了谁送去?”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尤氏、秦氏都说道:“偏又派他作什么!放着这些小子们,哪一个派不得?偏要惹他去。

这是焦大首次出场,出场就带着跋扈。我们会很奇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奴才,会有这样大的威风?随后作者通过尤氏之口说了这焦大的来历。

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

焦大是当初和宁国公一起出生入死的老人。还救过宁国公的性命。这是了不得的。在那个以孝为立身之本的社会。焦大的存在已经脱离了一个下人的范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份宁国公的荣耀。所以说祖宗都另眼相看,贾敬贾珍都拿他没办法。

按理说,这样一个老人,贾家应该给他好吃好喝供起来,养着就好了。但贾珍显然顾及不到这些。随便只给他碗饭让他混着活着。这固然是焦大自己不尊重,经常酗酒闹事。但何尝不是宁国府堕落到背信弃义的提现?

焦大说: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这就是焦大心里不平衡的根源。一个个后辈都狗仗人势的起来了。主子却把他给忘了。随便给口吃的,养狗一样。当初的功劳都不再提。你让焦大怎么能不闹?

说焦大是刁奴,就是因为焦大从来没摆正自己的位置。他认为他有功劳就可以被尊重。开始确实这样。但贾家一辈不如一辈,怎么还能像之前一样待他?要不是他的功劳大,随便换一个奴才,贾家早私下处理的干干净净了,怎么容得他放肆!焦大可以狂到什么程度,

“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

这真是藐视一切了。可见焦大从来也没把这些少主子放在眼里。我们千万别用现在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看焦大。焦大没有那个境界。曹雪芹也没有。焦大就只是在发泄心中的愤懑而已。首先是他在宁国府的待遇越来越差;其次是宁国府越来越闹的不像话。做为焦大这样的老家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恨铁不成钢之下,自己无能为力,就只能放纵自己,以刁奴狂妄的姿态发泄着心中的怒气。本质上,焦大是希望宁国府好的。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这就是《红楼梦》最大的一个无头公案由来。借助焦大之口,宣泄出来。焦大的心情,只有哭太爷才能得以发泄。把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逼成只知道吃酒发疯的刁奴。宁国府堕落的有多可怕?

其实焦大这样的闹一定经常发生,宁国府都习惯了。如果没有遇到王熙凤,焦大还可能这样喝酒,哭闹下去,直到死都没人管。但这次闹在王熙凤面前。又破天荒的说了上面那些把小厮“唬得魂飞魄散”的话。

凤姐道:“我何曾不知这焦大。倒是你们没主意,有这样的,何不打发他远远地庄子上去就完了。”……凤姐在车上说与贾蓉道:“以后还不早打发了这个没王法的东西!留在这里岂不是祸害?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这就是焦大最后的命运。以焦大的功劳,贾珍是不可能对他怎么样的。弄死一个焦大不难,难得是世俗礼法不允许。贾珍再胡闹也不敢冒不孝这个大不韪,这是重罪!所以听凤姐儿的,田庄,祖坟上远远打发了,才是正经。

经此一闹,焦大彻底消失了。八十回后,焦大再次出场,我认为有点不太可能。不说有没有必要出场,只说焦大的年纪,跟着宁国公打天下的,至少要比贾母大一点。天天酗酒,在田庄上没人照顾。怎么能熬过刘姥姥,挺到贾家抄家。而且,前面已经交代清楚了,没必要他再次出场,纯粹狗尾续貂!


君笺雅侃红楼


焦大在整本《红楼梦》书里,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醉骂。虽然他有且只有这一次出场,但却是给每一个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老忠仆,前半生跟随太爷鞍前马后,尽心尽力;后半生却因为年事已高,又没有任何子嗣,孤独暴躁。虽然他骂得很难听,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语中看到贾府当时的衰败情况:奢靡不节制,毫无底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根据书中描写的情况来看,他虽是酒后醉骂,可众人皆知其中利害关系。下人不惊讶,主子只忙着避讳撇清,说明他说的事实存在已久,大家心知肚明,一直没有人去捅破罢了。所谓酒后吐真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焦大被抓住塞了满满当当的一口马粪,无人来说情,也无人来解救。我觉得他最终的结局只可能是就此更加不受重视。虽然王熙凤说过要打发他去庄子上,可是根据贾府的惯用手段,已经闹成这样,很可能直接关押折磨致死。或者找个适当的机会,佯装放他给一点甜头,再伺机而动。所以,焦大同样逃不过悲惨。


小王子爱上狐狸


焦大是跟着太爷打天下的忠仆,也是太爷的救命恩人。没有焦大就没有宁国公,没有宁国公就没有宁国府。宁国府有今天的显赫和富贵也有焦大的功劳。他在宁国府应该受到最高的礼遇。

由于焦大不懂得时移世易,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太爷死后,他仗着自己的功劳,对主子的荒唐行为,看不惯,乱嘀咕,到后来借着酒劲大吵大骂,激怒了主子。下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捆起来,嘴里塞满马粪。

焦大的结局有两种。

一是,打发到庄子上,养起来。

宁国府的庄子离京城有一个月的路程,贾珍很可能把焦大打发到乌进孝的庄子上去了,在那里让焦大自生自灭。

二是,死了。

他年龄大了,嘴里被塞满马粪,不能呼吸,又被扔在马圈里,冻了一夜,第二天被放出来的时候就病了,从此一病不起,死了。

三是,让他到贾氏祖坟给太爷守灵。

贾家的祖坟在金陵,贾敬死的时候,皇帝下旨:“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归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由此可见贾家的祖坟在原籍金陵。焦大被打发回金陵守灵。贾家被抄家下狱,焦大躲过一劫。

焦大是贾府兴衰的见证人。润杨认为,焦大的第三种结局最符合曹公本意。焦大在书的末尾一定会再次出现。


润杨阆苑


焦大与刘姥姥成正反对比。

焦大被所谓的主子恩将仇报,救了主子性命被口塞马粪(之前为救主自愿喝马尿);

刘姥姥作为芥豆之微的一个小人物,出身贫贱,受了贾家滴水之恩却涌泉相报。

两位老人的遭遇及命运,批判了所谓上流社会的封建统治者的丑恶,赞扬了善良朴实的所谓下等奴才,村妇,这是《红楼梦》这部书里的正面写作思想之一,不要因为听得不耐烦,就去否定它。





HolmesGL


焦大最有可能的归宿是被贾珍给流放到主坟去给宁国公荣国公看坟去了。


焦大醉骂,骂出了宁国府的污秽不堪。虽然我们不同意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扒灰行为。但毕竟焦大醉骂,言之凿凿。


王熙凤当时就说无法无天的奴才还不打发了?也出了主意,赶到庄子上眼不见心不烦。


因为焦大的身份比较特殊,不可能被贾珍处死,所以最大的可能还是按照王熙凤的安排,给发配到庄子上,孤独终老。


焦大的问题其实还是自身的问题,我们认为虽然宁国府对他不公,但是他自己也不上进,倚老卖老,而造成上下对他不待见。但宁国府,毕竟还是收容了他,而且给他养老了。也不算太坏的。


樂者處一


焦大后来去了哪里?这个不好说。

一个可能是,贾珍和尤氏接受了凤姐的建议,把他远远打发到庄子上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还有一个可能是原地不动。因为焦大骂骂咧咧的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一直都这样,从他见到这府里年轻主子们行为放任、认为这府里一代不如一代开始。然而宁国府的主人,从国公爷那一代开始,就没有对他怎么样,而是一直都由着他去。毕竟焦大是忠心耿耿的,又曾经在战场上舍命救过主人。焦大现在又那么大年纪了,还能再活几年呢?所以贾珍不是不可能继续由着他去算了。


TeaC


焦大最后进去了,他涉嫌恶毒攻击,制造不和谐因素,他造谣诽谤,无中生有,其罪行昭昭,罄竹难书。要不是看他年龄太大,我早就做个局,让他嫖娼去了。这个死老头子,净说大实话,他不死谁死?


庄园主31


也看得出来预示着贾家的落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外表光鲜亮丽的贾府根本不会允许焦大这样的人存在~元春的逝世只是一个导火线~秦可卿离世前的劝解让王熙凤在买地和子弟读书上多投点钱但是王熙凤并没有这么做~那时候就已经看出贾府即将要落败走下坡路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