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主干”成都发力。7月6日至7日,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都将把握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双流作为成都重要产业承载地,正勇担使命,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绿色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经济,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快打造成都重要战略支撑极,奋力书写双流高质量发展答卷。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绘制产业生态圈全景图

7月10日,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工艺核心难度、研发程度最高的第三款产品。”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组副组长马群告诉记者,产品工艺和设计都做了较大幅度调整,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研发周期。马群表示,希望公司产品提前满产,产品优良率超前完成,助推双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中电熊猫厂房广场向南,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这里将是公司众多配套项目的基地,建成后,将减少物流、科研成本。”马群介绍,中电熊猫是近年来成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之一,目前已成功吸聚南京熊猫PCBA、南京冠石科技、江友光电等一批关键配套项目入驻,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发展。

一个重大项目落户,带动一个产业兴起,这样的生动实践在双流蔚然成风。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引领,紧扣三大主导产业,我区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不断提升就地配套率、产业聚合度和产品附加值。目前,以成都航宇、朗星无人机为代表的航空经济集群,以中电熊猫、成都芯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通威太阳能、中唐空铁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助推成都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作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就双流而言,未来将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全面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国际空港生活城市。

目前,天府怡心湖内的万科梦想城、蔚蓝现代城等项目已陆续开建。天府怡心湖作为成都天府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重点打造集城市商务区、居住、休闲于一体的高端城市新区。

而另一边,东航四川分公司保障基地已经交付,意味着这座集航空总部、综合办公、主题餐饮、精品购物及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天府新区临空商办综合体——成都东航中心距离面世又近了一步,双流空港商圈将新增一“逛吃逛吃”的新地标。

“空港是双流最具战略性的资源,我们要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我区高规格打造“三大商圈”:将空港商圈打造成全国著名的跨境消费之都及空港总部商务名城;将怡心湖商圈打造成全市新经济发展引领示范区;将杨柳湖商圈打造成全国著名集成电路商业商务中心。与此同时,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国际国内航线不断加密,让我区航空枢纽功能区核心承载力显著提升。

未来,我区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构建口岸体系优越、临空特色突出、商贸经济繁荣、创新创业活跃的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体系。

发展新经济

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3月28日,我区新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4次专题会议在西航港开发区召开。

4月23日,《双流区2018年新经济工作要点》正式印发。

6月26日,《双流区新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专家评审会召开。

……

新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哪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哪里就会孕育新经济之芽、盛开新经济之花、结出新经济之果。成都市是第一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双流乘势而上,数月内,我区各项聚焦新经济的举措密集出台,一张城市新经济发展蓝图初具轮廓。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我区不断完善新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具有双流特色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以经济形态的变革推进创新驱动的实践,以发展方式的变革催生新旧动能的转换,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实现城市转型的新作为。

发展新经济、智能经济,必须要有相应的空间载体来承载。我区正重点聚焦智能经济、数字经济和创意经济三大领域,构建形成以“一区两基地”为主体、具有鲜明临空特色的新经济体系。“一区”,即依托“怡心湖—物联网产业园”片区,发展企业总部、工业设计、创意研发、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打造新经济集聚区;“两基地”,即依托国际航空动力小镇,发展无人机、增材制造、激光光电等新业态,打造无人机研发生产运营一体化基地;依托成都芯谷,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科技孵化、产品展示等新业态,打造新经济智能化集群基地。

(马耘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