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档8.18!山西阳城角逐“最强陶博会”

7月16日,山西阳城正式对外宣布:

今年的8月18日-20日,将举办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陶博会”),地点就在阳城县域内的“山西阳城陶瓷工业园区”。

▲7月16日,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佛山华夏明珠大酒店召开。(杨劲文供图)

一个2002年才开始起步的建陶产区,何以有底气在中国建陶产业整体局势低迷、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扛起“陶博会”的大旗?

这首先得从阳城的制瓷史说起。

一段长达2000年的制陶史

在7月16日召开的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共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在致辞中讲述了阳城与陶瓷的故事。

▲中共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致辞。摄影/操儒冰

阳城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据考证,阳城的陶瓷产业发展史,可追溯至西汉年间,于唐宋期间被人所熟知,至明清时期曾一度达到鼎盛。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阳城日用瓷的名气更高一些,但事实上,阳城建筑陶瓷发展历史同样源远流长。

阳城陶瓷在古建琉璃领域的杰出代表——乔氏琉璃,因采用纯手工生产工艺,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始建于唐代的阳城古八景之一“海会寺双塔”,塔身琉璃全部出自阳城艺人之手。

至明清时期,阳城琉璃瓦成为朝贡用品,北京故宫古建筑群所用的琉璃瓦,有90%为阳城制造。

阳城现代建陶业的起步略晚,始于2002年,但自“十一五”以来,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引进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多地客商入驻。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21家大中型现代化建筑陶瓷企业,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新闻发布会由阳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继军主持。(杨劲文供图)

阳城陶瓷产业的飞速发展,除了得益于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阳城的陶瓷企业还享受着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包括:

矿产资源。阳城地下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铝钒土和陶瓷粘土最为富集,无烟煤储量约631平方公里59亿吨,是国家优质化工原料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储量约440亿立方米,铝钒土储量约4亿吨,陶瓷粘土达标储量约20亿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中地之一。

区位优势。阳城距省会太原300余公里、距河南郑州经济圈仅200公里,距河南济源仅60公里;距陕西西安只有400公里。目前,作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排头兵,阳城还正加速融入中原经济圈。

交通。阳济出省公路纵穿阳城陶瓷工业园区,晋阳、阳翼高速距园区仅5公里,铁路集装箱运输集运站距园区8公里,周边阳济高速、阳垣公路、园区快速通道正在建设。

政策。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城市,阳城的财政收入中,煤炭行业一度占据高达70%的比例,近几年来,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阳城提出了“一产抓蚕桑,二产抓陶瓷,三产抓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作为重点发展的第二产业,陶瓷企业在阳城享受着就业、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

……

启动“一流展会平台”搭建工作

为了继续提升“阳城陶瓷”的品牌影响力,从2018年初开始,阳城县委县政府开始酝酿打造一个一流的展会平台,于是就有了这场备受瞩目的“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

7月16日,阳城县委县政府四套领导班子齐聚广东佛山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行业协会领导、企业代表以及40余家媒体等百余人的见证下正式宣告: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将于8月18日正式开幕,并向全行业发出诚挚的邀请。

▲阳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原天信介绍阳城陶博会的相关情况。(杨劲文供图)

▲阳城陶瓷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昊作阳城陶瓷产业推介。摄影/操儒冰

据悉,首届阳城陶博会展馆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共设固定展位近百个,另设有临时展位。将邀请国内外一百余家知名品牌最优秀、最新潮的产品,发布陶瓷行业具有创意的新产品、新技术。初步统计,此次阳城陶博会预计会吸引全球14个国家40余个采买团前来采买交易。

截至目前,前来报名参加阳城陶博会的企业有70余家,涵盖艺术陶瓷,工艺陶瓷、工业陶瓷,琉璃瓷,日用陶瓷多个品类。

“纵观世界知名品牌的塑造,无不是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创新、从产品制造到品牌塑造的蜕变过程。放眼国内各产业区域品牌的打造,无不例外地与展会经济的搭建密不可分,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的成功立项,就是对阳城陶瓷打造品牌最具眼光和气魄的行动。”对于阳城陶博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如是评价到。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发表讲话。摄影/操儒冰

▲广东新权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年权(左)、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常德(右)作为佛山企业代

据悉,在首届阳城陶博会的同期,还将围绕陶博会的主题——“阳城陶瓷通天下,见新见绿赢未来”,举办2018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国内外陶瓷界的专家、学者将围绕“新形势下国家陶瓷产业发展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一带一路战略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等进行专题演讲。

陶瓷行业危机? 阳城打算这么做

……

在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阳城陶瓷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环保形势日益严峻,阳城陶企环保状况如何?当地政府将如何处理环保问题?

握着一张“皇城相府”旅游名片的阳城,如何协调陶瓷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关系?

未来阳城如何提高陶博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

发布会现场,围绕着当下陶瓷行业的现状,针对阳城陶瓷产业发展及陶博会筹备进展,阳城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与媒体进行了深度沟通,未来阳城陶瓷要如何走?阳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原天信,阳城陶瓷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昊以及阳城县经信局局长杨二强给出了答案。

原天信

张昊

杨二强

关于产业转型,

阳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原天信回应——

对于阳城来说,陶瓷产业是重中之重。如何做大做强?主要是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实现“腾笼换鸟”。具体来说:一是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提高产品档次,推广清洁能源、节能降耗等新技术,实现传统项目升级与高端项目引进同步并重;二是引进建设全国一流的陶瓷研发中心,真正成为引领阳城陶瓷发展的引擎;三是发展文化瓷、艺术瓷等特色产品,提高陶瓷产业的附加值,加快建设“陶瓷风情小镇”,连续举办好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

关于环保,

阳城陶瓷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昊介绍——

在2016年,阳城县政府出台了建筑陶瓷企业煤改气的实施方案,至2017年年初,工业园区的15家企业率先完成煤改气工作,实现了能源结构调整,并在2017年全面完成了脱硫脱硝、除尘等一系列设施,做到大气污染达标排放。结合国家当前发展的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阳城县政府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实施方案,在污染扬尘的防治,小玻璃的取缔各方面加强管控。同时2018年上半年阳城县政府还投入了大批资金,完成园区固体废弃物的统一处置。

关于陶瓷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协调,

阳城县经信局局长杨二强回应——

阳城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县,主要的资源是煤炭,在2016、2017年,阳城的煤炭产量1400万吨,财政收入70%以上来源煤炭。这种经济结构,十分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近几年,阳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产抓蚕桑,二产抓陶瓷,三产抓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作为阳城的一个5A级景区,皇城相府是阳城的旅游名片;而陶瓷产业则是阳城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两个产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未来,阳城的旅游产业和陶瓷产业将并驾齐驱发展。

关于如何提升陶博会的核心竞争力,

阳城县经信局局长杨二强透露——

首先要把阳城的陶瓷产业做好做优,这是举办陶博会基础的支撑,陶瓷参展企业需要不断自我提升,陶瓷产业要有价值,陶博会的成功举办才能够有力促进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我们将不断加大对陶博会的宣传和推广;最后,要重视阳城陶瓷的特色——琉璃和瓷片,我们正规划建设阳城国际陶瓷城和陶瓷风情小镇,把阳城陶瓷的名片打响,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瓷都,提升陶博会的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让陶博会成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陶瓷盛会。

▲发布会现场嘉宾合影。摄影/操儒冰

文 | 记者 张园、杨李生、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