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中成化瓷器为何飙升不下?

Y_______平源


【文藏来答】还记得成化青花及天价的斗彩?没错,明代的这两种陶瓷精品在收藏界备受热捧。尤其是2014年震动收藏界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只小小御用官窑精品拍出了2.8124亿港元。在陶瓷界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可见这两朝的器物魅力之大!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8124亿港元成交

明成化斗彩无论是在拍卖价格上还是在拍卖数量上就明代彩瓷范围内,其都可以堪称之最。尤其是2014年明成化斗彩鸡缸拍出天价后,明成化斗彩再次成为收藏界关注的焦点。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熏炉(左:故宫博物院藏 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对于明成化瓷器,业内不少藏家认为,成化瓷在历代的收藏市场都是最顶尖的藏品,一旦出现,必受追捧!而清初朱彝尊也曾在《曝书亭集》中记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明成化 青花怪石茶花图碗(左:故宫博物院藏 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处于15世纪下半叶的成化朝虽然只历时23年,但在整个明代御窑发展史上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仅次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成化皇帝名朱见深,庙号宪宗。在宫廷艺术方面,朱见深擅长书画,对明代宫廷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1966年出土于苏州四虎丘乡新庄明代墓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的朱见深

由于成化皇帝爱好书法、擅长丹青,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致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亦不免受到文人气息的熏陶,清新脱俗,取得非凡成就。从《明宪宗实录》记载看,成化十五年(1479年)和二十一年(1485年),有关官吏均曾分别因灾异和耗费巨大而建议皇上下令停止或暂停瓷器烧造,但成化皇帝均未立即下令停止。

明成化 斗彩海水天马图(左:故宫博物院藏 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斗彩婴戏图杯(左:故宫博物院藏 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195、成化十五年十月“戊子”条)曰:“户科都给事中张海等以灾异上言五事。一,南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广、四川、福建等处水旱频仍,军民饥馑……江西之地,被灾尤甚,所造瓷器宜暂停止……上批答曰:灾重地方追征粮草、颜料,并停俸。官吏所司即为查照斟酌奏闻。烧造瓷器将完,不必停止……”这反映出成化皇帝对瓷器烧造有浓厚兴趣,当然,也造成该朝御窑瓷器烧造数量相当可观,仅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180多件,品种包括青花、五彩、斗彩、白釉、黄釉、仿哥釉瓷等。

明成化 斗彩折枝葡萄纹高足杯(左:故宫博物院藏 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考古人员在清理成化御窑瓷器废品堆积

成化御窑瓷器素以胎质洁白细腻、釉质平整油光、装饰题材丰富、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早在明代晚期,一些文人笔记,如王士性撰《广志绎》、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等,即对成化御窑瓷器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明代御窑瓷器以宣(德)、成(化)两朝取得的成就最大,青花瓷器以宣德御窑产品最好,斗彩瓷器则首推成化御窑产品。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成化瓷器价格的居高不下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历史背景

暨明永乐宣德之后便是明正统天顺景泰三朝即1436年至1464年,由于战争频发,国力下降,景德镇御窑厂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传世品中还没有见到有这三朝款识的瓷器,所以称这三朝为空白期。

二,成化皇帝朱见深的艺术造诣

在史料记载中,成化皇帝朱见深好像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建树,但在艺术上却是个成功的皇帝,其实不难看出他在治理国家也有成功之处,朱见深继位后,大力发展瓷器制造业,不仅官窑民窑以及外销瓷器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力增强。成化官窑瓷器无论从胎质,造型,纹饰等方面可为精美无比,尤其是在成化年间创烧了斗彩更使得成化瓷器锦上添花。

三,成化瓷器的胎釉

目前虽无历史记载,从成化瓷器的胎质超薄,造型多样化等方面分析,成化一朝开始已经使用高岭土,尤其官窑瓷器胎质细腻,透光呈现肉红色,漏胎处有铁锈斑,俗称米糊底等,应该是使用上好的高岭土,这种优质高岭土应该一直延用到明嘉靖朝,其后虽然仍是高岭土,由于土层较深氧化不够充分,这种高岭土的瓷胎透光不再出现肉红色效果。成化官窑瓷器的釉色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以轻淡绿色为主基调,也有牙白色和白色等,视觉效果极其安静,淡雅。是后朝极力追求的颜色效果,从康雍乾三朝的单色釉宫廷瓷器来看,瓷器内侧釉色有微淡的蓝绿色应该是追求成化颜色的结果。

四,成化瓷器的青花与彩料

成化一朝青花料主要以国产钴料平等青为主,青花色泽蓝中偏灰,甚是淡雅,与成化瓷器的釉面相得益彰。斗彩颜色如娇黄、嫩绿、鲜红等无比鲜艳,还有一道浓墨重彩的差紫更富有神秘之感。因而成化瓷器成为后朝的魔拜之品不可复制,价格必然会不断飙升。

五,成化瓷器的更多不解之谜

既然成化瓷器空前绝后精美绝伦,可是从历年拍卖的品种来看,现实与魔拜形成巨大反差,使众藏者大为不解,就拿成交2.8亿港元的鸡缸杯来说,不论从纹饰、画工、釉色等并没有出众表现。难道是藏者的欣赏水平不够,还是物品的艺术水准不高呢?

首先拿成化鸡缸杯来看,不论是拍卖行2.8亿港元成交的鸡缸杯还是两岸故宫以及大英博物馆所藏鸡缸杯,其画工绝不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应该说是十分拙劣。然而在明万历年的《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价值十万。”由此鸡缸杯的金贵成度可见一斑。这拙劣的画工与鸡缸杯的价值又一次形成巨大反差。

众所周知,成化皇帝朱见深爱一个比他大足足19岁的万氏。成化元年宪宗与吴氏大婚之后,皇帝新郎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而是仍然下榻在嫔妃万氏宫中,这使吴皇后又气又羞。一怒之下痛打了万氏,这才惹出明后宫皇妃争风吃醋的闹剧之后,尽管皇帝废了吴皇后,万氏还是执意出宫,成化皇帝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特意为万氏烧制一套鸡缸杯才挽留住万氏的芳心。鸡缸杯也因此被后朝竞相仿制,相信鸡缸杯的故事里不仅如此,一定还有后人不可知的神秘。

然后再从成化一朝瓷器的绘画技法来看,眼学专家一致认为,成化瓷器的绘画技法一改永宣的画风,成为先钩勒轮廓再平涂的技法,这一技法也成为眼学专家鉴定成化瓷器的标准之一。此时在没有科学鉴定方法之前,我们不得不思考。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朝代文化都是有传承的,怎么成化瓷器的绘画技法竟然一改前朝的风格呢?当然先钩勒再平涂技法也并不是从成化才有的,而是先钩勒再平涂的技法普遍应用于临摹,不难想象,我们现在认可的馆藏成化瓷器很可能是后朝仿成化瓷器所为之。

最后再从成化瓷器的款识来看,成化官窑瓷器的款识基本上是双圈六字楷书款,秃笔藏锋历代难仿,几乎出自一人之手,这在成化一朝仅二十几年的时间是有可能的。所以,即使是馆藏品,如果成化款识出入太大应该也值得怀疑。

个人见解,谢谢点评。


量子收藏


成化瓷器拍卖及交易价格居高不下不是偶然的,瓷器收藏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成化瓷器代表了明代瓷器制造的最高成就,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也就不奇怪了。

成化瓷器品种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青花,一个是斗彩。





成化青花瓷器的特点为胎细釉润,青花发色蓝中泛青灰,淡雅柔和。而成化斗彩瓷器更是闻名天下,是中国陶瓷史上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当时就属于宫廷御用品,成品极少而珍贵。明《万历野获编》就有记载:““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琖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则成窑洒杯每对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清初程哲在《蓉槎蠡说》中亦称“神宗时尚食御成杯一双已值钱十万”。可见在当时及以后各朝,成化瓷器都是相当名贵的。



另外,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后来因为麻仓土匮乏就而改用其他瓷土来制瓷了,所以后朝即使制瓷工艺有所发展,但要完全仿制或者说复制成化瓷,已不太可能了。


浪漫的小花猫


这个问题,用下面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明白。

第一句是:物以稀为贵。

第二句是:奇货可居。

作为收藏者,一定听说过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位收藏者。喜欢收集邮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世界上仅有的几枚邮票。真可谓踩了狗屎运,中了六合彩。可令人奇怪的是,他只留下了其中一枚,将其余的全销毁了。

可想而知,这世界上唯一仅存的邮票,价格像坐火箭一般,直线上升!

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