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到底好在哪里?

花溆x


首先,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审美眼光。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陶瓷都是以洁净整齐为佳的。窑工们之所以发明匣钵,千方百计地把陶瓷和窑灰隔绝开,就是为了得倒光洁的釉面。督窑官之所以不惜成本地砸掉一切带有铁点、变形以及落灰的器具,就是为了保证出产器皿的“完美”。因为当时人们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带着落灰的、形状不规则的陶瓷就是残次品。

对柴烧的追捧,还得从我们的邻国日本说起。现代柴烧并不仅仅像字面上看到的只是“用柴烧制”这么简单。这个概念源于日本的侘寂美学,烧成的器具多用于茶酒具或是室内陈设。例如极负盛名的信乐烧、志野烧等都是柴烧的门类。

  • 信乐烧

因为柴烧出的作品往往平和、自然,可以很好地烘托出宁静平和地雅致氛围,同时色彩通常也很低调耐看,不会抢去主体物的风头,所以已经在日式生活中流行了很长的时间。可以说,柴烧已然成为日本陶瓷的一大风格。

  • 志野烧

近几十年,这种审美趣味逐渐经过台湾传入大陆,正好契合了大家近日渐浓厚的,对于专属定制、品质生活和回归自然的追求,于是便风靡一时。


如何鉴赏柴烧?

我们可以从材质与做工、落灰与火痕、韵味与意境六个方面来考量。

◇材质与做工是最基础的。

做工的好坏除了众所周知的成型、修坯等细节把握外,大部分取自欣赏者的审美偏好,无法一概而论。但泥料的优劣却是有相对的标准的。柴烧一般会用混有一定熟料或者瓷泥的陶土。这样烧成的器物一来可以拥有带有独特质感的表面,二来由于含铁,与火接触的过程中气氛的微妙变化会引发器体表面会呈现更加多样的色彩。陶艺家们通常会有自己的泥料配方,好的泥料不仅在烧成时好控制,更重要的是触感和发色都非常舒服。

◇落灰与火痕是柴烧最独特的地方。

落灰和火痕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装窑的时候,制作者会谨慎地设想希望带到的效果。例如将希望产生窑变的器物放在相对靠前的地方,把希望有垂釉的器物放在靠后,接近火舌尾部的地方等。

◇韵味和意境

是柴烧最高级也是最难描述的特质。好的柴烧就像是服装,挂在店里时不一定耀眼,然而一旦找对了符合自身气质的那件穿上身,衣服和人都似乎获得了新生,脱俗而独特。挑选柴烧地乐趣恐怕正在于此,唯有练就了一双慧眼,可以想象出一件器物摆放在自己家中的样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它令人惊叹的美。


本答案来自东家陶瓷匠人杨树·柴作,欢迎关注东家·守艺人。

东家APP

目前市面常见烧制方法:电窑 瓦斯窑【人工上釉或无釉】最高温度通常都在1200度以下。如图

.

【匣钵柴烧】保证成品率 及没有【火痕】又没有【釉面】个人认为失去柴烧真正意义。如图




.

柴烧烧制最高【温度】都在1200度以上


.

.

使用木材作为【燃料】



各种颜色釉面是以木材燃烧后的灰及窑内烧制气氛形成,依靠烟囱抽力【草木灰】自然落在胚体上,需要1200度才能融化草木灰,形成【釉面】高温烧成。

.

.

柴烧:柴烧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陶器烧制方法,器物表面呈现纹理及色泽千变万化,木材燃烧过程自然落下草木灰【形成】,同样的陶土 同一个作者 每次烧出来的釉面都是不同【变化】,这也是柴烧的【魅力】,当温度升到1200度以上会形成的釉面【落灰釉】








.

.

胚体与火之间的碰撞与摩擦形成自然火烧的痕迹【火痕】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是器具没有采用任何保护措施【烧法】行业俗称【裸烧】成品率低。


每次烧制时间与温度根据每个作者习性来烧制,以上发布是烧制时间【5天4夜】,当温度达到作者理想的温度时【封窑】自然冷却到80度开窑取物需要10天时间,这样下来装窑开窑历时【15天】。很多精彩的作品需要反复烧制也分为:1次烧 2次烧 3次烧 甚至更多,每烧制1次成本增加一次,同时风险也增加1次【不代表烧的次数越多越好关键还是看结果】

古代人智慧与精髓知道用(柴烧器具)来冲泡茶叶具有【软水】效果,用现代科技来衡量就是远红外线切割水分子。


以上所展示:台湾【碇青窑】李炳翔老师 作品



【台湾-李炳翔老师】

1989年开始习陶

1990年以间易设备及在电窑在家中自我摸索

1998年为突破瓶颈在莺歌成立工作室 改用瓦斯窑专研还原烧法及窑变釉药

2005年在石碇山上一处林间隙地成立【碇青窑】

作者的作品,从配土、制胚、配釉、烧窑均以自创的手法为之从不抄袭模仿, 每个作品都是二次烧制(一次素烧、一次釉烧)在高温1280℃以还原烧法完成, 质地坚硬厚重、线条间练、釉色温和、触感柔美、喜研中国古釉:汝窑、钧窑、哥窑、青瓷等釉、柴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