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情感」“下嫁”的女人不幸福?

悲伤的小安

小安和小栋是同龄人,但个性和背景完全不同。小安是个娇娇女,家境优渥、生活富足,学习动力不足,整天嘻嘻哈哈的,就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不识人间疾苦;小栋则家境贫寒,仅靠单亲妈妈微薄的工资养活兄妹两人,所以从小就懂事隐忍,拼命刻苦攻读,希望可以通过奋斗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就是这样的两个差异巨大、仿佛来自两个世界的人,在高中同班三年时间里,他们深深地相爱了。可惜,小安已经被家里安排好要出国读大学,而小栋却根本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两个人,分手在即。

幸好,小安的父亲是个疼女儿的,没有看不起小栋的贫寒家境,反而主动提出愿意资助他和女儿一起出国读书。小栋认真考虑之后,接受了这份好意。四年本科读完,两个人一起回到国内,毫无悬念的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小栋也在小安爸爸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大国企工作,小安则安心在家做个幸福的小女人,因为,她怀孕了。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就应该是“王子与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happy ending的结局,可是生活却开始走了样。

在小安怀孕期间,婆婆过来照顾,小栋的妹妹也来北京找工作,寄住在哥哥家里。因为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差异,三个女人经常发生小摩擦,小栋不胜其烦,于是躲在公司加班到很晚,回家后跟妻子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宝宝出世了,可是小生命的降临并没有缓解家中的紧张气氛,小安很不喜欢婆婆带孩子的方式,婆婆满心委屈跟儿子诉苦,小栋妹妹帮着母亲抱打不平,家中经常硝烟弥漫。就在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小安发现小栋出轨了!外遇的对象就是小栋公司的女同事,而且是从她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

这件事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婆婆和小姑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指责她“娇气傲慢”、“蛮横霸道”、“不是个好妻子”才是导致小栋出轨的主因。小安非常痛苦,她想不明白,为什么一段持续了9年的感情,就这么禁受不住考验?

丈夫小栋描述的却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他说,两个人在一起8、9年的时间,小安总是比较强势的那一方,什么事情都要说了算,也时常会耍一耍公主脾气(当然她自己是没有觉察到的);而自己这些年对小安百般包容,原先是因为爱情,后来爱情淡去,还有恩情,每次争执发生后,不管对错都是他先低头,因为他觉得“这是我欠他们家的”,就连他娶小安,也是为了回报小安父亲对他的栽培之恩。

小栋说,他原本打算拿自己的一辈子来“报恩”,所以能够容忍小安所有的颐指气使,但是却不能容忍她对母亲和小妹的“各种瞧不上”。两面夹击、百般苦恼之下,身边的女同事软语安慰,他终于在外遇对象的身上体会到被崇拜、被仰望的感觉,所以不想再过这样的婚姻生活。

小安从来没想到自己心中的“完美爱情”竟然是一场“一个人的童话”,也想过干脆离婚算了,可是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又心疼孩子从小缺爹少妈,下不了这个决心。满脸泪痕的小安对我说:“结婚时,我周围所有的朋友都说我这是‘下嫁’。王老师,是不是所有‘下嫁’的女人,都注定不会幸福?”

在回答小安的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下嫁”。

怎样才算“下嫁”?

“下嫁”一词,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指的是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古代特指帝王之女出嫁。在古代,一些大家族会愿意“高门娶妇,低门嫁女”,是因为大户人家的小姐大多幼承庭训、知书达理,娶到这样的女子做媳妇,能够相夫教子、当好贤内助;而自己的女儿“下嫁”到稍微比自家弱一些的家族去,万一女儿受了委屈,娘家大可以出头为女儿撑腰。

到了当今社会,“下嫁”的含义进一步拓展,泛指女人嫁给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人。

这个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一方面可以抬高女方身分,另一方面也带出“男方娶到这个女子是天大的福气,要好好珍惜”的意思。

简而言之,“下嫁”意味着“屈就”,意味着婚姻双方的地位和心理状态自一开始就不平衡。可是,在家庭理论当中,一直都强调平衡的观点,其中的一种平衡就是资源平衡,指的是缔结婚姻的双方在社会地位、个人能力、外貌特征、习俗理念等多个方面大体相当。

资源平衡的观点,比老百姓常说的“门当户对”范围要更广泛,不是只考虑经济、权势、地位这些外在物质,还要考虑到双方在心理品质、个性特点、成长潜力等方面的匹配程度。

为什么“下嫁”的女人难幸福?

就像上文的小夫妻,如果仅仅从双方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权势来比较,女孩的家庭的确要比男孩的家庭“门槛”更高一些,看起来似乎是“下嫁”了;但是从小夫妻两个人本身而言,丈夫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心理成熟度,都要比妻子强很多。

所以,在我看来,在婚姻之初两个人还算资源平衡,小安并不是“下嫁”给了小栋。但是,小安的家人朋友、甚至她自己都“觉得是下嫁”,在婚姻生活中始终以高昂的头颅和俯视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婚姻伴侣,导致丈夫在家中没有尊严和地位、导致丈夫的家人和妻子水火不容,这才是这场婚姻之殇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不是“下嫁”的女人不幸福,而是“觉得自己下嫁”的女人,很难获得幸福!

因为,一旦“觉得自己下嫁”,女性在心理上就会不平衡,就会带着不恰当的心理优势步入婚姻,就会对自己的伴侣提出很多要求、百般挑剔,而对自己的种种缺点视而不见、不思改善,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婚姻堡垒坚如磐石,就会对婚姻中潜伏的种种危机丧失警觉性,就会失去经营婚姻、维系亲密感的耐心和细心。

这样的心态,又如何能收获幸福呢?

万一“下嫁”,如何幸福?

当然,我们倡导资源平衡的观点,也相信建立在资源平衡基础上的婚姻可能会更为牢固。但是,爱情是盲目的、冲动的、不讲道理的,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忽略TA的权势、财富、地位、家庭出身,甚至会觉得TA身上的缺点都是那么可爱。

所以,为爱献身,如飞蛾扑火一样主动“下嫁”的例子,身边也是比比皆是。也就是说,确实有女性嫁给了比自己差一些的男性,客观地说,婚姻之初双方的资源算不上“平衡”状态。

只不过,这些“下嫁”的女性,有的把自己的婚姻过成了一场悲剧、惨淡离场,然后用自己的切肤之痛一遍一遍教导周围的人,“下嫁的女人不幸福”;而另一些女性则通过努力,把一段一开始不被周围人看好的婚姻,经营成了人人羡慕的美满家庭典范,用时间去证明自己当年的英明选择。

所以,“下嫁”的女人未必不能幸福,关键是她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婚后生活,如何去处理“下嫁”之后的心态。这一点,建议大家可以向玛莎·伯纳斯女士学习,可能您对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不过她的丈夫您一定听说过,就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巨匠、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和玛莎·伯纳斯相恋四年,30岁时结婚,一辈子相依相守,度过风风雨雨的53年婚姻,弗洛伊德从未移情别恋,对妻子始终如一,直到83岁离世。这样一段爱情神话,恰恰是建立在一场“下嫁”的基础上的。希望玛莎的做法,能够对已经“下嫁”、或者打算“下嫁”的女性朋友有所启示。

第一,请尊重您的伴侣,时刻维护他的尊严。开篇中的小安,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才在9年的时光中消磨了爱情、驱赶了爱人。玛莎·伯纳斯是一个大家闺秀,被年轻的弗洛伊德的才华和魅力所吸引,芳心暗许,她没有嫌弃弗洛伊德的贫穷,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和弗洛伊德在一起,最后他们还是在亲友的赞助下才得以结婚。这可以称得上标准的“下嫁”。

弗洛伊德一生都不富足,与玛莎原来的家庭环境天差地别,可是,玛莎从没有抱怨过弗洛伊德“没本事”、“赚不到钱”,即使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不被学术界接受、被整个欧洲攻击质疑的漫长十几年中,玛莎依然选择不离不弃,在背后默默地、全心全意地支持着丈夫。这样的妻子,如何不赢得丈夫的满心尊重和爱意?

第二,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回娘家抱怨。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分歧和争执,切忌不要回到娘家去抱怨。在父母眼中,你已经是“下嫁”,丈夫倘若对你不好,无疑在他们眼中就是“不识好歹”、甚至“忘恩负义”,那么,本来是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可能就变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问题。

玛莎与弗洛伊德的婚后生活一直贫穷,经济拮据,但玛莎没有任何怨言,也从来没有回娘家寻求经济上的援助,更没有带着娘家的金钱支持回来甩给丈夫,以证明其“无能”、“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娘家”。显然,玛莎非常懂得如何去维护丈夫在娘家人心中的形象。

第三,努力融入他的原生家庭和朋友圈。让“下嫁女”们最为头痛的一点,恐怕就是如何应对丈夫的家人和朋友了,因为彼此间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可能差异非常之大。小安就曾因为买了一条上千元的连衣裙而被婆婆指责“不会过日子”,然后爆发了一场婆媳大战。

曾经,有一位女学生问我,该不该接受一个“凤凰男”的求婚?不是她不爱,也不是对男朋友本人有不满,而是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老家的家人,也被闺蜜所描述的“老乡一波一波来家里打秋风”的未来可能场景吓到了。

其实,既然选择嫁给这个男人,就等于选择与他的原生家庭“亲密接触”,躲不开也逃不了,只能放开怀抱、努力融入。就像玛莎一样,多年来始终乐于帮助弗洛伊德的兄弟姐妹,而不是把他们视为累赘;尽管她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是她很喜欢丈夫的朋友和学生,经常会在家里接待他们,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所谓“爱屋及乌”,就是如此,她成为了弗洛伊德不可多得的贤内助,夫妻恩爱一生。

小 结

今天谈论了“下嫁”的女人会不会幸福的问题。首先,“觉得自己下嫁”的女性,恐怕很难获得幸福;其次,为了爱情,客观上“下嫁”的情况是存在的;第三,即使是“下嫁”,只要用心经营,照样可以收获幸福。

其实,女人的婚姻,幸福还是不幸福,根源不在于“下嫁”还是“攀高枝”,而是在于在婚姻中的用心,把双方的资源从原本“不平衡”转变成“平衡”状态,把两个原生家庭的巨大鸿沟在新生的小家庭中弥合,把两个人决心步入婚姻的冲动变成天长日久的亲密无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婚姻!

王明姬,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客座教授,长期受聘为多家组织的管理咨询顾问,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