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生因不适应天天哭还要退学,医生说这种病多是父母娇生惯养造成的,你怎么看?

向日葵之语


适应障碍指的是当生活明显发生改变后,会产生短期痛苦及情绪方面的障碍。这些改变包括丧期、换工作、移民、难民、慢性疾病、经济困难、新生儿、退休等,既包括正面事件也包括负面事件。常见的表现有出现抑郁的心境,会感到对当前的生活难以应付。比如刚入大学的新生因为不能适应觉得自己无法毕业了,但是只要熬过了这段时期就好了。往往会伴随相关的身体上的不舒服,如头痛头昏胃痛心慌等,甚至产生一些暴力行为,还有些产生退行的行为,如吃手指等。适应障碍一般是当生活改变后的1-3个月之内反应出来,反应出来后一般都能在1个月之内消失。如果没有发生生活改变,那么就不会产生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蛮常见的现象,学生群体是高发群体,适应不了非常苦恼。因此,其实并不需要上纲上线,或者觉得是因为父母溺爱、没出息等等,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且通常会在1个月内恢复,当然,这指的是正常情况下,如果在这期间,晓红感受不到身边人的支持,只有指责的话,可能会加剧症状,重要他人的支持很重要,比如父母、室友和辅导员。因此,这段时间如果有必要的话父母可以去一趟学生陪晓红过几天,室友则邀请晓红一起上学、吃饭,而辅导员则可以鼓励晓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晓红慢慢感觉到大学里的好,自然也就会慢慢恢复了。当然,也可以选择心理治疗,通常采用cbt疗法比较有效。


希朴羊


扬州女孩小红去年6月份参加高考,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再加上父母希望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为他报考了一所远在四川的大学。

在读大学之前,小红在家除了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用管。家人也知道她从小娇生惯养惯了,所以想趁大学的机会锻炼她。



入学之时小红就哭哭啼啼,入学之后更是一天一个电话往家打。小红说她不适应学校的生活1.集体宿舍人太多,她睡不着觉。2.宿舍的人欺负她,不和她说话。3.食堂的饭太难吃,吃不惯。

妈妈想着这些都是小事,女儿迟早都会适应的。谁知过了半个学期,辅导员突然打来电话,说小红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里哭,还旷课。

家人这才心急火燎的赶到学校。到了学校之后小红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退学。说啥也不上大学了。

不得已妈妈只好把小红领回了家。



医生诊断

医生诊断后认为,小红是患了适应性障碍症。这种症状主要多发于,从小娇生惯养的,父母包办一切的孩子身上。

精养的孩子更易得这种病

现在许多父母提倡从小精养孩子。只吃进口水果,只玩高档玩具,只穿名牌衣服。在家里阅读,练琴,写作业,可就是不做家务。还有许多父母认为这就是精英教育。

独生子女更易得这种病

独生子女从小占据了家里所有的优质资源。家里爸爸妈妈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更易养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适应集体生活。

态度要坚定,手段要温柔

心理医生建议,治疗大学生的适应性障碍,要态度坚定手段温柔。

一定要坚定的把孩子推出家门,但过程不要操之过激。


加油辣妈


其实有很多的大学生 ,他们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都很不适应,甚至萌生过退学的想法。因为大学和初中高中以纯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来说差别真的是太大,它就相当于半个社会,有许多形形色色 、没有接触触更没有看到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不管你能不能接受 ,到了就有 环境 你就必须要接受。

身边有很多朋友包括自己, 上大学最初的那半年时间都很郁闷。但是如果一个大学生天天哭 ,就有点太矫情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成年人了 ,应该具有基本的抗挫折能力。


大学里,一个人是正常的, 要学会习惯孤独。

容易接受那些你看的惯或者看不惯的 ,因为不管你怎么样, 他们都会存在。

必须明白 :在大学不是像读高中一样以学习论英雄,要让自己有所长。

无法改变环境, 那么就让自己适应环境。

每个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都会有不适应,这个 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点弱,父母应该适当的教育孩子抗挫折。

大学只有你读完了之后才知道它的精彩之处。不要抓住你看不惯的、 无法忍受的事情而纠结 、苦恼。专注于你的学业和你毕业时的计划,想想差距在哪里,努力学习,做好自己!


Avivi遨翔云端


能考上大学,说明智商没问题,但是这孩子的情商几乎为零。让人担忧。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意志力脆弱,无成事之本领,庸庸一个读书郎,对社会也没太大的贡献。我看到这个问题,有点气愤,真为孩子的父母感到累啊,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孩子上大学至少17-18岁了。说得有些过了。但是最起码的适应能力都没有,以后走进社会怎么办?有些大学生生活中的洗洗衣服不会就算了,但是还能在学校呆下去。我们这位呢,上学都学了什么?老师和家长都教你什么了?孩子的家长真的好好想想了,怎么挽救这个大孩子。等你们有一天不在了,你的孩子怎么办?


职场妈妈的育儿日记


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

一个能够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智商肯定没问题,但要想很好地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仅靠智商是不够的,还得靠情商。

从晓红的表现来看,她的情商,自然低得可怜。但造成这一切的,不怪晓红,而怪他的父母。

从晓红的成长历程来看,她的父母属于那种包办孩子一切、只要孩子好好读书的父母。父母这要做,客观上剥夺了晓成自我成长的机会。

打个比方吧,一棵小树,一直在温室里长大,长得挺高,长得挺壮。有一天,小树移到室外,狂风暴雨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小树根本适应不了。晓红呢,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树。

如今,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晓红已患上适应性障碍。事情至此,晓红的父母可能十分后悔,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除了慢慢培养女儿的生活能力,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晓红的经历,也给其他家长提了个醒。对孩子,绝不能事事包办,该孩子去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爱孩子,就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舍得让孩子受累。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