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为什么叫黄梅?

古今说史


湖北黄梅为什么叫黄梅呢?不是因为盛产梅子,而是因为有黄梅桃花河黄梅戏的缘故。黄梅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以及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民歌小调和山歌,来调剂生活。在这种漫山遍野山歌不绝时,黄梅釆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釆茶戏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拓展,大约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进入安徽,流传到安徽安庆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网事圈


我是在黄梅出生,孩提时也长在黄梅,作为一名黄梅人,我也来答一答吧。

黄梅这个县名实际上是隋朝时候开始叫起来的,如果从历史渊源上来说是先有黄梅县,后有黄梅戏,黄梅戏是在黄梅县起源的,为什么叫黄梅戏?这应该很明白了,但是现在黄梅戏之所以发扬光大也有安徽省安庆地区的重大作用,黄梅县与安徽安庆交界互相接壤。

黄梅县的历史与发展:

隋开皇初年(581),隋文帝撤州郡置总管府,改永兴县为新蔡县,隶蕲州总管府。新江北汊道以南地域仍属江州新蔡县。开皇九年(589),改府为州,开皇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隶蕲州。大业三年(607),隋炀帝改蕲州为蕲春郡,领黄梅等五县。

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武德八年(625),废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自此至今,县名未变。

黄梅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红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黄梅戏”、“黄梅挑花”和“佛教禅宗祖师传说”是我县靓丽的三张文化名片,均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现有旅游景点200多处,景区6处。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实属避暑胜地;蔡山晋梅花开二度,老而弥香;四祖寺、五祖寺、妙乐寺,寺寺通灵;龙感湖、太白湖、乱石塔,熠熠生辉。这里群星灿烂,人文蔚起,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等。黄梅教育昌隆,崇文重教风气浓厚,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高考成绩多年来在黄冈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黄梅戏的历史与发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

心安理得君


为什么叫黄梅?有一种说法是:该县位于长江边上,地势较低,每年的黄梅时节,河水泛滥成灾。人们为了丰调雨顺,祈祷平安,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歌舞戏,这种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所以叫“黄梅戏”。黄梅县因黄梅戏而得名。



诗情小屋


湖北黄梅县为什么叫黄梅,有一种说法是每年黄梅时节,河水常在此县泛滥成灾,在黄梅时节,乡亲们为了丰调雨顺,每年都会举办迎神歌舞戏,这种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叫“黄梅戏”。黄梅县因黄梅戏而名。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而兴于安徽安庆市等县市及相邻的江西各县市,这是有历史沿革和考证的。












用户5548795449陈淑芳


湖北黄梅县为何叫黄梅,我不太清楚。查阅下此地方志即可。但黄梅戏的确和黄梅县有关。黄梅戏属花鼓戏(乞讨)类,解放前湖北省黄梅具有些艺人流浪演出到安徽,河北省也有些河北梆子的艺人流浪演出到安徽,两地艺人合伙求财,共同演出,互相吸取精华,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于是黄梅戏在安徽省就有了新的发展,名扬天下。这是黄梅戏演《天仙配》的董咏演员一一艺术家王少舫,他生前亲口说的,(我俩在上个世纪曾在广州一起聊天、饮酒,敢保真)。他父亲就是河北梆子流浪到安微的艺人。王少舫家对黄梅戏的发展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