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火星上的水,以满足我们大规模移民火星的需要?

蒲公英的约定数


如何增加火星上的水,以满足我们大规模移民火星的需要?


火星移民水资源的获取可以从火星本身(存量)和其它冰冻小行星(增量)两方面入手


虽然火星地表目前遍布沙丘砾石,没有任何稳定的液态水体存在,但火星探测器大量的观测证据表明火星在很久之前很可能覆盖着大面积的液态水,观测还表明火星在最近十年内有类似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出现。火星快车号、火星侦察轨道器和凤凰号在火星的南北极地区和中纬度地表以下也存在大量的水冰,测量结果显示有些冰层厚度超过几千公里。而好奇号发现火星土壤含有丰富的水分(百分之1.5到百分之三),这暗示火星有足够的水资源供给未来移民使用。

火星北极和南极冰盖 图片来源:wiki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柯伊伯带、奥尔特云都存在大量的小天体,也就是小行星。它们在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这些小行星中不乏大量由冰雪构成的冰冻小行星,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助推火箭等方式对这些冰冻小行星的运行轨迹作出微小却意义重大的改变,最终通过累积效应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道,使得它们最终进入火星附近轨道被火星俘获而坠落火星表面。这种方式可以非常高效的补充火星上的水,但如果要通过这种方式对火星进行补水的话,需要早做打算,应在人类移民登录火星之前完成。



南极观星人


火星上的主要致命因素:大气密度低、没有磁场,只有表面的磁化磁场,平均温度太低,零下60摄氏度,表面上没有水(但众多观测数据表明极点、地层之下百米或者数十米深,存在大量的冰)。

没有磁场是万万不行的,抵御不了太阳风,怎么做都是白搭,第一步应该是解决好磁场问题,有人说在火星的附近太空中放置磁极卫星,来保护整个火星,这个想法难度确实大。

让大型小行星去撞击火星,让星核内部的液态金属对流重新迸发出活力,不仅可以恢复磁场还可以加热火星地表,让整体温度上升,一举两得。但现代的人类办不到。怎么去牵引小行星去撞火星呢?

让火星升温是让火星有水的最直接的办法,有人提出持续利用小行星撞击火星的办法,直径4、5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个十几二十次的就可以了。当然还可以在火星上建造化工厂,利用其排放出的温室气体可以实现增温。

事实上,不论采用什么办法,只要能让火星的表面温度上升至零上,那么地层之下的冰就会融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覆盖在表面的海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