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近25年森林面积增加量世界第一?

卢金潮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确实在显著提升。上世纪中叶,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一度低至12.5%。经过几十年恢复,到2016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1.66%。截止目前为止,中国已名列近25年来森林面积增加量为世界第一。



中国是少见的森林面积仍在增加的国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还将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相当于一个宁夏的面积。中国会什么有如此的骄人业绩呢?

一,保护原始森林,促进人工林的增长,从舆论宣传到农民实际产权的落实,是最基本的因素。随着科普深入,很多人逐渐明白: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其实是速生林木材,很多还是木材的边角料。对木材的强烈需求,不仅不会消灭森林,反而会促进人工育林。

人工林越多,木材就越便宜,不仅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还能促进森林种植发展。曾经我国的少数环保者常常举一个段子:日本人不舍得砍本国森林,从中国进口木材,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再卖给中国人。

如是画面中就产生了这样的镜头,生长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4000双筷子,中国人每年要吃掉大片森林,等等。这些说法在微信朋友圈非常盛行,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滚动一遍。

日本政府现在已停止了中国部分木材业务,实际上并不利于农业人工林的生态维护。

人工林是周期长,收益慢的产业。承包一片林地,经过前期成本投入,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收回收益。想鼓励企业家进场,需要充分的产权保障,让他们放心种树,精心育林。林地应当允许抵押和流转,说白一点没有农民的利益,就无法使农民营造树林的产权价值发挥出来,仅仅依靠全民造林理论宣传显然是不够的。(关于这一问题,后面还将专门叙述。)

二,我国森林增长的同时,利用多种渠道,保障了国内树木强劲市场需求。

在俄罗斯远东,一个常见的景像是,火车通往森林深处,木材无需搬来运去,只要一上火车,一跑就是上百公里。

印尼是木材出口大国,这也依赖于他们便利的港口条件。

俄罗斯和印尼的人力成本比中国低,他们的交通也便利。从这两个国家进口木材,再运到沿海的家具生产基地,成本比从中国东北西南伐木还要低。

三,关于我国植树造林工程深度思考。

本文在文章前部分已提到,农民应当是植树造林的主要参与者。全国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还存着只鼓励种树,禁止农民获益的现象。

①有些地方政府片面执行《森林法》规定,除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的零星林木,一切林木采伐都要许可。就算责任田树林、开荒种植的树林、合法使用的林地,也不能随意采伐。

②至于企业通过投资山林,获得土地、林地和木材收益,更是千难万难。

以上这些问题看起来,只是小事,实际上关系着生态环境的营造发展,随着2018年政府报告各项农业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森林植被及林业的流通一定会稳定发展。


沙湖泛舟


最近几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在显著提升。

上世纪中叶,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一度低至12.5%。经过最近二十多年恢复,到2016年这个数字恢复到21.66%。和其他国家相比不算很高,不过能扭转森林减少的势头,也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最近25年,中国是世界少见的森林面积仍在增加的国家。2018年,中国将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这相当于一个宁夏的面积。

森林面积增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投入很多资金,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还包括补贴造林等,大力地增加森林面积。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

除此之外,中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还基于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人口涌向大城市,人对自然的压力在变小,这有利于植被恢复。政府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执行成本就要低得多。政府对植树造林大规模补贴,这种财力只能是今天才办得到。

第二个原因,是人工林产业兴起。经济发展离不开砍伐森林,在天然林几乎全面禁伐的今天,人工林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一部分人工林是国家为防风固沙,改善植被而建,而更多人工林则是为经济利益而建。没有经济利益,人工林建设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木材的需求逐年上升,很多需求不是人工林所能满足的,怎么办呢?

第三个原因,是进口木材的增加。中国每年从俄罗斯和东南亚进口大量木材,满足了建筑、装修和家居的需求。很多人对这种“砍别人家树,不砍自家树”的做法窃喜,好像赚到什么便宜似的。大可不必这样看待。木材一直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对出口国而言,木材出口是他们参与国际交换的一部分。输出资源,购买其他商品,这是互利的选择。

在俄罗斯远东,一个常见的景像是,火车通往森林深处,木材无需搬来运去,只要一上火车,一跑就是上百公里。印尼是木材出口大国,依赖于他们便利的港口条件。俄罗斯和印尼的人力成本比中国低得多,从这两个国家进口木材,运到沿海家具生产基地,成本比从中国东北西南伐木还低。2016年中国政府出台政策,全国禁止天然林的商业采伐。这项封山育林,休养生息政策,很大程度是顺势而为。没有国外天然林进口作为替代,是很难办到的。

提高森林覆盖率,很多人只看到国家行为。封山造林,大规模植树,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手。至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不容忽略。


菁城子


“如何看待中国近25年森林面积增加量世界第一?”——在我这个经济研究者看来,这是中国工业化和外贸发展的成就所致。通过扩大出口,增强进口能力,不断扩大进口国内短缺资源和缺乏比较优势的资源,减少、停止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对外贸易发展对中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停止采伐天然林,国内森林蓄积量持续大幅增长,同时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木材进口大国,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中国是个少林国,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1.63%,而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1%,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5%,蓄积量占世界3%,木材消费量却成倍增长,2001年为1.19亿立方米,2012年已达4.95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费国。如果依靠国内林木满足木材需求,中国林地将遭遇毁灭性命运,但通过大规模进口木材,我国原木、锯材进口量占全球木材国际贸易量1/3以上,我们不但没有加速耗竭国内森林资源,反而实现了全国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森林覆盖率连年提高。而中国之所以能够从1990年代中期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关键原因就是从1990年代初起中国连年贸易收支、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有能力大规模进口木材而无需担忧损害宏观经济稳定。

与此类似,大规模退田还湖、退田还牧,都是建立在国际收支格局根本改善、有能力进口粮食等相关资源的基础之上。


梅新育


如何看待中国近25年森林面积增加量世界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

2018年,又提出了2018年造林1亿亩的目标,换算一下就是6.7万平方千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全国范围内,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以65.95%位居第一,江西省则以63.1%位居第二。

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的森林覆盖率为30.6%。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所以,我们在看到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仍需继续努力。

森林面积的增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消灭宜林荒山的决心和努力,以及大规模的封山育林、天然林的全面禁伐、大面积防护林的建设的结果。

另外就是管理的力度加大并日趋规范。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中国还将完善林业扶持政策,健全林业财政补贴制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林业金融税收扶持政策。加强林业科学研究,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森林面积增加量”,而不是“森林面积总量”。所以不要强行去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或者俄罗斯去比总量。


风车车看天下


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日本64%,韩国61%,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9%,印度23%,中国21.36% ,埃及0%。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的森林覆盖率为32%,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我国森林覆盖率上世纪50年代是19%,60年代11%,70年代6%,80年代严重下滑到4%,生态环境逐步恶化,风沙,洪水,干旱各种自然灾害频频,生态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正常发展。于是我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始了长达几十年不间断的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的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人工植树造林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治理沙漠卓有成效的一个国家,国土变得越来越绿,森林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现在恢复到21.36%,未来的努力目标是至少达到30%。

中国防风固沙,植树造林的代表性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二、绿进沙退奇迹之一——日出塞罕坝美景

三、绿进沙退奇迹之一——库布齐治沙成果震撼了世界

四、绿进沙退奇迹之一——山西右玉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治沙,全县国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金秋右玉美景

中国森林面积增加世界第一的原因我总结有以下一些:

1、中国把生态立国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上到下全国都高度重视,不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和民间人士对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理念都高度认同,并几十年坚持不懈,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2、科技不断进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居民进城成为城镇居民,液化气和电磁炉,电饭煲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及家用电器的普及及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和森林绿地资源的持续破坏。

我小时候在农村,每年冬季家家户户都要上山砍柴,几天不到会像剃光头似的把村后的几座山砍得光秃秃的,年年如此,现在农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山上的柴也很少有人去砍了,因此常年都呈现出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象。农村的生态环境得以根本改善。

3、法律层面加大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立法,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到位,毁林,排污,破坏生态环境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所以没人敢随便砍树了。

4、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和引导,民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态关乎到每一个人的福祉,所以民众拥有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自觉性和自发动力。

5、转变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和改变让森林成为一种独特的发展资源,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就是一种优质的发展资源,不砍树,不毁林,搞旅游,搞农家乐,搞林下养殖等等比砍树直接卖木材的收益高多了,还能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自然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就有动力。

6、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对中国北方生态的改善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红旗渠工程建设完毕,中国整个大西部的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极大改善,中国的国土将新增一大片绿色。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已经成为中国14亿人的高度共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的国土会变得越来越绿,越来越美,中国的发展也将变得越来越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会日益增强。


胡侃砍


对于中国近25年来森林面积增加量成为世界第一的说法。我们要持乐观的态度。原因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治理风沙的影响。

沙尘暴,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中国绿化面积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对于改善沙尘暴,对生活环境的侵蚀。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北方比较干燥的西北地区。这种效果更加直观。

二,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就意味着大自然将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当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多的氧气。这样会使得我们的生活或者居住环境,更加清新自然。对生活和生产各方面都是有帮助。尤其是对我们个人的身体健康。那是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和改善作用。

三,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改善森林的覆盖率。不光是动手行动。栽种树木。因为有的干旱或者沙漠的地方,你即使付出了劳动,也不是有收获。那么这时候对于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科学的防护技术。在这方面体现将变得尤为突出。我们在改善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如果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投入研发以及应用。那对于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以及绿色环保科技的创新。将会迈出关键更实际的一步。

四,对于科研人才的影响。

不管是解决沙漠化问题。还是解决城市绿化问题。还是对植物生长要素深层次研究方面。我们都缺少不了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不管在什么行业。而在森林绿化覆盖率方面。通过科学的手法和科学技术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并在生活中和社会上解决问题的人。像这些科研人才。将会发挥他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优势。来更好的造福这个国家。

五,对于世界环境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管是世界面积上来讲。还是全亚洲的土地面积来讲。就是规模最大的。在这么大的土地面积上面。如果我们能够把森林的覆盖率,每年提高10%。那对于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我们所对环境所做出的贡献,那将是尤为突出。甚至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这样的行为也为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空气和水质量的高效率提高。贡献出了巨大贡献。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在下方点评留言转发,谢谢。祝大家生活愉快。




骑着蚂蚁逛街的帅哥


先说说森林为何这么重要?


陕西省的渭河平原在历史上被称为关中地区,在秦朝一直到唐朝这上千年的时间里,关中一直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曾经有超过10个朝代在这里建立首都。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在先秦时代,这里到处都是蜿蜒曲折的河流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开垦耕地很容易得到丰收。就连大熊猫和金丝猴也在这里成群的生活繁衍。

但唐朝以后,中国文明的核心却东移了。以后的朝代在建国定都时再未回到关中。清代的西安城只有唐代时候的1/7大小,人口更远远不如。

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口增长,产生了营建宫室,居民住宅,燃料需求,以及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开发农田,都需要砍伐森林,这种砍伐速度往往很惊人,在汉代已初露端倪,当时关中虽然有“陆海”之称,但都城附近只有今陕西省户县、杜(今陕西省长安县)的竹林能与秦岭上的檀、柘相媲,此外再无其它森林可以称道。


众所周知,汉朝的强盛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但强大的王朝对森林环境往往也是破坏最大的。


因此,另一个砍伐森林的高峰是唐朝。

到隋朝刚建立时,经过前面数百年的战乱,秦岭上又重现了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的景象。可是,随着隋唐长安城的建设发展,秦岭的森林又遭到破坏。当时,唐政府在东西两京附近盛产木材的地区设置了六监,掌管采伐工作,供应建设所需。唐长安附近设有三监,负责砍伐秦岭上的林木,《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中有“岁获大木以万计”的记载。唐中叶天宝年间,长安周围已无巨木可供采伐,要长途跋涉到岚(今山西省岚县北)、胜(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等州才能取得。


这一次陕西的森林才是大伤元气,从此再没缓过来,而且随着森林的破坏,田地也被破化了。陕西的粮食产量比起汉代大大减少。


为什么森林减少会导致农田减产?


因为森林减少,会导致泥土松动,遇到暴雨后表层泥土就会被水冲走,而深层土往往是盐碱化的或者酸度较高的,总之很不适合植物生长,那些砍伐了树后的山变得光秃秃的,很难长出草来就是这个原因,连野草都长不出来,何况庄稼?


红枫历史观


我的观点:我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说明有关部门对我们的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了,之前欠下的“环境债”,现在在一点点的弥补回来。植树造林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据国家林业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1.66%,全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虽然这个数字很庞大,但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广阔,相对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来讲,现在的森林覆盖率还远远不够,中国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问题还很严重,我们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之路还很漫长。不过好消息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造林一亿亩的目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严格控制沿海填海造地行为,严格环境执法。这一系列行为都表明国家对环境问题,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

环境生态问题不单单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也是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比如废旧报纸回收利用,节约用纸就相对于在减少树木的砍伐,间接在保护我们的森林。还有我觉得有些企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做的挺好的,比如支付宝的植树造林活动,每天多走点路,积累一定能量就可以在现实中种一棵树,一个人几个月种一颗,全国人民参与进来,那一年可以种多少颗,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储存地下水;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有利于防止土地荒漠化;有利于净化空气质量,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防止沙尘暴的出现;有利于调节大环境中的温湿度,从而起到调节气候变化的作用。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日,既然植树造林有那么多的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这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我们自身,同时也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出更舒适宜人的生存环境!

各位网友们,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话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大家好,我是沙地人家,喜欢的点赞评论关注,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注:本文由沙地人家在2018年3月16日于今日头条首发。


沙地人家


对于我们25年来森林面积的增加量世界第一,无疑是值得欣慰的,这说明国家这些年花在环境治理上的功夫和财力已经初见成效,已经扭转了我国森林面积持续下降的趋势!

一方面,国家近些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推行城镇化,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注重保护和恢复绿化植被的行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而另一方面,国家持续的参与世界贸易的国际合作,促使一些在森林面积巨大的国家对我国木材出口,也成为替代国内采伐的主要补充!

而对于木材的消费市场的调整,也是我国森林面积得以增加的原因之一,一些代替木材的合成材料目前在我国大量的应用,也促使在木材消耗比例降低!

不过森林面积增加不全是积极意义,例如比较积极的是在一些山地不适合耕种的地区,土地退耕还林还草,而一些地区适合耕种的地区,则也出现大量的耕地荒芜或者成为林地,大面积的林地代替了可以耕种的优良平整土地!这实际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大量耕地成为林地的背后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趣在减弱,国家粮食安全堪忧!


嘟嘟超



随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林地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达到112.7亿立方米。但森林质量、生态功能完善的森林仅占总量的13%,有25%以上的森林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虽然增速第一,但是在覆盖率上我国还是处于下游水平,正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时刻。

地球上平均每小时失1000个橄榄球场大小的森林面积。中国在过去25年里成为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最多的国家;2015年时,中国森林总面积位列全球第五。拉丁美洲和非洲则是森林锐减的主要地区,也是全球森林蕴藏量最丰富的几个地区。



砍伐树木很简单,一句顺山倒,一颗百年大树就被放倒在尘埃,一天之内森林就会被砍出一块难看的疤瘌,但是大自然却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来重新培育树木。

美丽中国,青山绿水,这些这个生态文明的理念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退耕还林,还草,沙漠治理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停止一切破坏性开发,一个个的国家保护区建立起来。国家的意志正在逐渐的灌输给每一位公民。

环境质量关系着国家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民族后代的生存质量,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替我们还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需要完善的绿化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能让河水咳出黑色的血水,不能让白云患上了肺病成了雾霾,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见不到蓝天白云,见不到青山绿水。环境的恶化就是国家民族的自我阉割。

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绿化就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天窗!

我已经在蚂蚁森林里成功攒够积分,种下了自己的梭梭树,每天看着沙漠里面属于自己的树木,心中很有点小自豪。我为祖国添点绿。这个比喊口号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