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贾宝玉,要么贾芸,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这是何心秋的第120篇红楼文。

文章标题的灵感来自(piao qie)于新周刊的《要么窦唯,要么汤唯,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这本我学生时代一直追着买的杂志,很多年没有被我翻过牌子了,昨天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它家4月份的这篇文章。

是的,我们都随着时代在变。

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文艺青年”绝不是一个贬义词,或者说出来就自带调侃腔。

那个时候身边的年轻人包括我在内,身上如果有这四字光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撩起妹来事半功倍,学起习来无往不利。

不像现在,在姑娘和老师们看来,这四个字天生就是笑话。

所以,那个时候没事翻翻书,学点诗词歌赋逗逗女孩子,是时代在召唤背景下的身体觉醒。

众所周知,我的副业是读写红楼梦。

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大多是文艺青年,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薛蟠。

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会点才艺,要么吟诗作对,要么葬花扑蝶,同时也都有一个特质:喜欢下雨天,更喜欢一起躲过雨的屋檐。

在红楼文青中,有两个人基本代表了文青的所有可能性:贾宝玉和贾芸。

前者没必要说,大多数人一出生就输了,够不着。

而留给广大文青的活路只剩贾芸这一条了。

贾芸出生卑微,就算祖上有荣光,那也是宝二爷的事,和他没半毛钱的关系。

一个正姓旁支公子进入大观园,看见其他正牌公子小姐的丫鬟婆子都不敢造作,其心中的悲愤感恐怕并不比那些“鄙视全世界的同时也期待全世界的肯定而没人理睬”的文青们低。

但,贾芸住的毕竟是学区房,贾府私塾教学质量在京城也算数一数二,从小就在里面接受教育的贾芸也算是很有文化素养和文艺潜质的。

所以,贾芸求上进谋出身的方式很文艺。

他先送凤姐麝香,再送宝玉海棠。

他没有送金送银送月光宝盒,而是送香送花送别样心思,这和会来事的同事不送烟酒茶不送现金名表而只是一个劲儿地夸会书法领导的功力深、爱摄像领导的构图强,完了再送字送画送忠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送香让贾芸在凤姐那里谋到了大观园苗圃公司总经理一职,从此小贾变贾总。

送花让宝二爷内心欢喜且由此成立了海棠诗社,以后就算工程出事或者烂尾,也有院内的公子小姐们念旧情帮其说好话,不用匆忙跑路。

有卑有亢,有心有行,不得不说贾芸为广大拉不下脸弯不下腰的文青们作了一个很好的送礼示范。

同时,贾芸虽然只是屌丝男孩,但他绝对拥有文艺情怀。

他在拿到苗圃公司的第一笔风投白银二百两后,没有吃喝玩乐、没有买游戏装备、没有到国外穷游,更没有打赏网红,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家告诉老母亲,妈,我回来了。

两人热泪盈眶。

贾芸在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不断自我完善,勤勉工作,积极进取,最终逆袭成功。

而且,贾芸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他的爱情也绝不是口红包包敞篷跑那么简单,他只通过一张手帕,说一句:小姐,这是你掉的手帕吗?就最终迎娶了林黛玉的替演,林红玉。

甚至到最后,宝玉、凤姐等人罪落狱神庙,只有贾芸、林红玉夫妇去探望,包括与刘姥姥商议解救巧姐,并去大观园请求妙玉的帮助,故有脂砚斋所说的"仗义探庵"。

(注:在市面上通行的程高版红楼梦里,贾芸到了后四十回性格大变,和贾蔷一起吃喝玩乐,无恶不作,甚至最后还准备卖掉王熙凤的女人巧姐,这应该是续作的失误,因为和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里贾芸的形象大相径庭。)

所以说,为什么曹雪芹在写宝玉黛玉的同时也不吝笔墨于贾芸红玉?以及为什么曹雪芹大神的远房亲戚金庸先生在写尽了像郭靖乔峰这些被历代文青所推崇的英雄大侠之后,最后收官之作是写韦小宝这样被人诟病的痞子无赖?

恐怕还不是“负心多是读书人,仗义每多屠狗辈”那么简单。

而是要告诫文青们,要么贾宝玉,要么贾芸,文艺青年没有第三条路。

然而,宝玉黛玉段公子是梦是幻是岁月星河,看得到想得到但够不着,只有贾芸红玉韦小宝才是风是雨是你住隔壁,虽微不足道,但自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