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1》

又到了三天下雨,两天晴的春朝。

不喜欢说春日,春日这个词太现代,太直白,太没有曲折回还的意趣。

还是说春朝好。

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么明朗大气的句子,多么坦荡直白的心声。

刘二十八一生坎坷,仍然有如此明媚的情怀,唯有大唐那样繁荣的盛世,才能孕育出如此多的文坛星辰。

每每提起春朝,总是想起那个在古代香气扑鼻的节日——花朝。

农历的二月二,或者二月十五。

百花齐放,桃红柳绿,关了一个冬天,闺阁里的姑娘们都出来踏青,在家里做好了五色的彩绸,拿出来挂在树枝上,花枝上。

是古人对春花烂漫的三月,最好的祝福与最长情的留恋。

这个节,在古代的女儿们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在那一天,女孩儿们都要到园子里赏花扎绸,采花斗草,引蜂扑蝶,仿佛是过现代人的游园茶会。

有一年,林妹妹在花朝的前一日,跟宝玉拌了嘴,气得没睡着。第二天自然起来迟了。

姐妹们都在院子里采花扎绳过节了,她还在睡觉。

宝钗说去叫黛玉起床,走到潇湘馆门口却遇到了宝玉。为了避嫌,宝钗转身走了。

没想到碰到两只玉色大蝴蝶,取了扇子扑了玩,于是留下了红楼梦中的一幕经典形象:宝钗扑蝶。

本来是简单地顽皮一次,宝钗却在滴翠亭碰到了一件秘事,嗯,少女怀春,红玉和坠儿在讨论如何去见贾芸.....春光明媚的季节,连动物都在求偶,何况是深闺里的少女?

宝钗成功地骗过了红玉和坠儿,却背上了嫁祸黛玉的罪名....

曹公的神笔,便是如此利害,一万字不到的章节里,所有的曲折回还,所有的惊涛骇浪,所有的人心险恶,所有的隐晦不欲人知,都隐藏在里面了。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2》

都说春雨贵如油。

但在这个白茶春茶即将开采的节气里,春雨,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春茶季还是晴天多比较好。

在这个季节,我喜欢雾,不喜欢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雾才够飘渺,有了薄雾浓云,黛色的远山,才有了水墨画般的意境。

有了雨,茶便不能采,便不能日光萎凋,便不能生成更多的芳香物质,便不能留下大量的茶氨酸,便不能让水分尽快蒸发,带走那些多余的呈苦涩味的物质......

还是阳光普照,春光明媚,更令人心情舒畅。

采个茶,摘个花,挖个笋,抛开凡尘俗事,惬意地当个村姑。

话说,茶圈最近很不太平。

发生了一,二,三,四,五.......件事。

说多了都是泪。

还是躲在房间里,听听雨打窗棂,看看茶花开谢,喝喝老茶比较舒服。

说起喝茶,真心讨厌S师傅。

什么人嘛,每次我上山去开仓库,他立马就跟上来了。

一脸谄媚地笑,手里还端个盘子。

候着我开箱了,拿茶了,他立即伸手帮忙扛箱子,开封,拆绳子,抓茶。

等我拿够了,他更加笑得谄媚了,快手快脚地赶在封箱之前,抓一把出来放在自己带来的盘子上。

李麻花瞪他,你干嘛呀?

S师傅的脸笑得像一朵花,这些老茶都在你手上了,我连一斤都没有。趁机正好我也喝一口呗。

哼,德性!

逮着机会就蹭我的老茶喝,真是不想再理他了。

不过,看在马上就要春茶季,还要倚仗他认真做茶的份上,就不为难他了。

今年不做一些顶好的头采米针出来,看我怎么修理他。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3》

在雨天里,四周都特别安静的午后,或者傍晚,听着雨声,和远处汽车开过的沙沙声,喝一杯茶,是极惬意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村姑陈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豪放与柔软的碰撞,想着豪情万丈的诗句,喝着细软的茶水。

这般的矛盾,却又这般的令人舒坦。

这款老茶拿出来的时候,李麻花满脸的不置信。

她举起一枝,问我,你确定这是寿眉吗?这明明一芽二叶,是牡丹啊。

过一会儿,又从小筐里拾起另一枝,直直伸到我面前,问,你看,你好意思说它是寿眉么?

我抬头,果然,两叶抱一芽,芽头还比较拔挺秀长,果然跟牡丹并无二致。

看我不说话,李麻花怒了。

你乱定等级,这明明是白牡丹!

我淡定地回她,这里面,有一大半芽头细长,是一级寿眉等级的,只有小半是牡丹等级。这样的茶,总不好意思当牡丹卖吧。

她更急了,你不知道别人家这都当牡丹在卖吗?

我瞪她,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再啰嗦我跟某大神说你暗恋他。

一听到某大神的名字,李麻花的胆气果然就弱下去了。

悻悻然地去洗盖碗公道杯,烧水等着泡茶。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4》

2016年的一级春寿眉,散茶,总共就一箱多一点。当年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存下来了。放在仓库角落,一直没想起它来。

前几天翻2017的白牡丹的时候翻出来的。

再过一个月就四年整了。

当时还怀疑S师傅,你是不是写错年份了?我怎么不记得我有存下这款春寿眉?

S师傅瞪大他的标志性畲族大眼,大声申辩,没有,我记得很清楚,急吼吼地去翻出来2016年的出货记录单,果然,上面有我的签字.....

我是记性有多差,才会忘记了还存下了这一箱散茶。

李麻花终于逮到嘲笑我的机会:你这记性啊,真是太好了。万一什么时候生下个孩子,可能都会忘记生过他吧.....

哼,我当然健忘啊,不像某些人,老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去叫别人请她吃饭.....我忍不住反唇相讥。

S师嫂看我们气氛紧张,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赶紧过来打圆场。

其实她不知道,我们俩,从小这么吵到大,一天不吵,可难受了。

抬杠斗嘴,这就是我们俩的日常的相处方式。

别看我们互相掐得够狠,一旦有人想来踩我们其中的一个,那另一个肯定奋力反击回去。

嗯,李麻花这只空心菜,只能我欺负她,别人要是想踩她,那得先问过本姑娘答应不答应。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5》

然后就是烧水泡了这款春寿眉。

来自遥远的2016年。倏忽已经四年了。

像是老曹的感慨,离开大观园到现在,倏忽已经十年了。

在恍惚的情绪中,喝着第一冲。

一口喝下去,就皱起了眉头。

李麻花看向我,一脸地不置信,迅即伸手去揭盖碗,看到盖碗里的茶叶,没有说话,又放下了盖子。

我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也疑惑,这明明就是寿眉,盖碗里老实躺着寿眉的叶与芽,当然里面有一些白牡丹,但是,也不应该是这种口感啊。

这老寿眉的茶汤,又稠又滑,又醇又绵,浆感十足还不算,它的香气,那真真民令人激动,居然是白毫银针独有的毫香!

说出去都不会有人相信,一款老寿眉,泡出来居然是三年陈老银针的那种毫时蜜韵。

造物主太神奇了,太姥娘娘太神奇了。

这刷新了我对老寿眉的认知。

一直觉得,老寿眉散茶,应该是2016秋白露(秋香寿眉)散茶那样的沉郁,甜美,药香,温暖。

但这款老寿眉,同为2016年春寿眉散茶,却是地道的毫香(稻谷香)。

要知道毫香是白毫银针的专属,浓郁的稻谷香更是老银针的专属香型。

可这款老寿眉散茶,四年陈的春寿眉散茶,它何德何能,居然能拥有白毫银针的专属毫香——稻谷香?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6》

这情况太匪夷所思了。

不敢相信。

接着喝,倒要看看,它能变出什么幺蛾子来。

第二冲,盖上是稻谷香为主,花香极淡。汤水更加稠与滑,浆感更浓郁了,汤水不是咽下的,是自动滑下去的。这种稠度,极容易让人把它给喝得一滴不剩。

这一冲令人惊艳的回甘。

那种密密匝匝泛上来的回甘,不是甜,是甘,是一种微微的,略带丝丝缕缕的甜意。

它如雾似风,你想去追逐这种甜,却又发现,它像是顽皮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只有残留的甜味,在口腔,在舌面上,让你恍然大悟,哦,这不是甜,说甜太俗了,它是一种甘。

甘之如饴的甘。

而更神奇的是,这回甘里,居然还带着浓浓的稻谷香,以及淡淡的花香。

稻谷香是君,花香是副使。如同红花与绿叶一般,互相映衬。

喝完第二冲,就舍不得冲第三冲了,因为口腔里的这种感觉,太过于美好,这种爆发性的回甘,以及回甘里满溢的毫香,长长久久地残留在舌面与腔壁,如雾在山谷间缭绕,几经盘旋而不退。

只令人想好好地品匝这种难逢的好滋味,而不愿意这么快就喝第三冲,免得冲刷掉了这种好感觉。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7》

直到第七冲,汤水依旧是稠滑的,是老银针的那种稠滑感,浓稠似浆,稠滑如汤。

跟喝上百年的慧苑老丛相比,稠度只略差一级。

而盖香,一直是浓郁的稻谷香,一直没有变过。

从头到尾,花香都是配角般地存在,乖乖地当着绿叶,不抢不争。

而稻谷香还浓郁地落了水。

无论是快速地喝下茶汤,还是细细地啜饮茶汤,这股毫香,永远都是浓郁地存在着。

你快,还是慢,都不干扰它的存在,都不能令它减少半分存在感。

如果不是事先看过茶叶,如果是盲喝,估计会有不少的高手,栽在这浓郁的毫香里,猜错茶,斩钉截铁地说是白毫银针。

整个喝茶的过程,村姑陈和李麻花,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怎么会有老寿眉,如此地像银针?

怎么会有老白茶,从头到尾都是同一种香气,并且,盖香与落水香并无二致!

百思不得其解。

连S师傅,在喝完这款茶之后,也大为诧异。

他自己一直在回忆2016年的天气,那一年的采茶季节,他究竟做了什么?

最后,仍是没有答案。

他也从来没有喝过一款老寿眉,泡出来是纯正的白毫银针的口感。

在他的喝白茶制作白茶的经验和经历里,这也是一笔意外。

也许,这个谜团,需要在很久很久之后,我们更加地阅茶无数之后,才可以得到答案了。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白牡丹的长相,白毫银针的汤感,这款四年陈春寿眉颠覆了想象

《8》

兴奋之余,真心觉得存白茶,是一件无上的快乐事。

你永远不知道你当年存下的那款白茶,它会转化出何种销魂的滋味来。

就像今天这款老寿眉。

如果不是找那款老牡丹,可能就真的已经忘记了还有它的存在。

如果没有把它翻出来喝一次,也永远不会明白,有的老寿眉,春寿眉,散茶,陈化四年后,会变成纯正的白毫银针才有的稻谷香。

连汤水,都会陈化成白毫银针专有的淳和,稠滑,浆感,果冻感。

那杯茶汤荡漾在杯中,那稻谷香浓郁而迷人。

唯觉世事纷纭间,一泡茶,可以清心。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