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乘着高铁“织网”大出行 滴滴欲哭无泪

继收购戴姆勒之后,李书福又出手了,以往吉利的目标都集中在汽车方向发力,但这一次,却变成了"高铁"。

6月7日,吉利控股集团对外宣布,携手腾讯成功中标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动车网络)49%股权转让项目,未来将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相关公司,共同经营增值服务。

吉利为什么和铁路打起了交道?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动车网络"。

"动车网络"其实说白了,就是管动车、高铁WIFI的。

动车网络成立于2017年12月20日,是中铁总公司确定的下属企业中唯一经营动车组Wi-Fi的企业。这次转让,也就意味着动车组Wi-Fi,这一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垄断的项目将接受社会资本的"活水"。(高铁、动车都属于动车组)

目前高铁动车组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高铁基础设施和车辆设备的发展,用户对于高铁上稳定、高效、全面的移动网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有业内人士透露:"铁路Wi-Fi领域曾有不少'玩家',之前的各个运营方都是炒作概念,竞争非常激烈,导致没有一家挣钱的。"可以说,在吉利、腾讯进入之前,Wi-Fi是一堆烂摊子。

以前,普通列车上的Wi-Fi,一般以流量换广告来盈利,而动车Wi-Fi的发展在技术上与其略有不同,但盈利模式能否有突破尚为未知数。

不过,Wi-Fi业务的流量价值巨大,是不可否认的。

再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高铁动车组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截至2017年,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占全球的66.3%,中国高铁动车组年运送旅客量达到17.1亿人次,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0亿人次。

要知道,全球人口才70多亿,相当于地球上每一个人分别坐了一次高铁动车组。

结合上述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一块很诱人的"肥肉"

可即便如此,汽车企业进军高铁动车的增值业务,看起来还是很突兀。

正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位吉利曹操专车管理层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在高铁上用免费的WiFi一边畅快地聊微信看视频玩游戏,高铁到站后一键预约曹操专车,无缝对接行程。行程间隙逛逛双方联手打造的电商平台,一键下单订一辆车也未尝不可。"

回想吉利之前的种种动作,这盘棋下的很大。

从2010年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的多次跨国收购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更使吉利逐渐迈向国际化企业。

而此次与腾讯联手喜提"高铁",对于吉利来说,参与竞标的目的肯定并非单纯地赚钱那么简单,背后必然与吉利的未来战略布局相关。

在如今的汽车产业环境中,车企都在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吉利亦是如此。

"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将携手腾讯,向乘客提供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移动出行服务,满足乘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称。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作为不断推进前沿技术发展的汽车科技公司,吉利控股在交通出行域、智能生态和用户体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互联网+高铁"项目的运营,是吉利控股支持铁路部门混改的一次实践性探索,也是吉利控股布局未来出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此之前吉利已经在布局移动出行业务,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布局了飞行汽车项目,与此同时,在网约车和汽车共享领域,曹操专车也在全国多个地方已经进行了布局。

在网约车方面,吉利控股旗下有曹操专车,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技术,实现人、车、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已在全国24个城市上线,平台运营车辆超过23000辆,为逾千万用户提供低碳便捷的出行服务。

在共享汽车方面,由吉利控股集团与康迪科技集团联合推出"微公交",车辆从长沙购买,主要是为了推广新能源。这种"微公交"的最高时速为80公里,一次充满电可行驶100公里至160公里。市民上下班、接送小孩、同城探访亲友。

而高铁作为消费者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果与吉利的其他业务结合,那么一张"交通大网"就形成了。

有行业内人士曾向【读行君】表示 "看似是切入高铁网络,但是实际上吉利很可能还盯上了另一块蛋糕,也就是滴滴手上的网约车业务。"

细细思考,这张"网"织好,恐怕就真的没有滴滴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