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晚香玉应从曹庄开始,曹庄被誉为“中国晚香玉之乡”

地处古运河畔的中北镇,种花的历史已有200多年,境内的曹庄村尤为出名,清末民初曹庄村就盛产“晚香玉”“霸王鞭”等花卉,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晚香玉之乡”。早在解放前,天津城常有小贩挎着花篮沿街叫卖:“晚香玉——瓣儿兰花——”悠扬的吆喝声传遍大街小巷,大姑娘、小媳妇,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和租界里的贵妇争相购买,曹庄村的花香满津城。深巷里修长的卖花声,曾是天津人心中最动人的生活记忆之一。

如今,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中北镇的种植土地越发稀少,为了能让“晚香玉”继续在“晚香玉之乡”中北镇的这块土地生长并传扬下去,我们植物园特意开辟出一块土地,用来种植和培养“晚香玉”。晚香玉花期:7-9月。

民间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姓张的美少年,他的笛声非常优美,远近驰名。有一个月色很美的夏天晚上,少年倚树吹笛,正吹得高兴,突然一片紫云飞近他的上空,一位美丽的仙女自云端翩然而下,仙女说她是月宫的使者,嫦娥听到他的笛声,特地命令她下来索取乐谱,吹笛手欣然相赠。

嫦娥得到乐谱,命月宫中的乐师吹奏,欢欣之余,为了表示谢意,便又命令先前那位仙女下凡邀请少年上月宫。少年突然对人世间起了依恋之情,于是向仙女要求延缓一天上月宫。仙女没有答应他,仅拔下头上的玉簪送给他做纪念,在抛给他之际,少年没有接住,玉簪掉落地上,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结果玉簪变成了花,少年则依然留在世间,而此花不仅在夜间散放香味,尤其是在皎洁的月光下,芳香最为浓郁,是以晚香玉。

发展种植,丰富花卉品种:进入本世纪,中北镇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再度掀起种植晚香玉的高潮,种植的品种有单瓣、重瓣、白色、粉白色等。每年夏季,晚香玉花期一到,在当地花卉早市上,一束束刚刚采摘下来的清香袭人的晚香玉,吸引了众多前来采购的花商和爱花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北镇传统品种的花卉种植有所发展。1956年,曹庄子村所在的满天红高级社成立了花区,各生产队由花区统一向市内销售花卉。1958年,曹庄子建起花窖,从南方引进茉莉、朱槿牡丹、白兰、红叶桂花等花卉,品种有所增加。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农户主要以种植晚香玉、月季、菊花等为主。

除了晚香玉,剑兰、玫瑰、百合、菊花等都是中北的优势花卉品种。说到菊花,天津人对它的喜爱由来已久。清初,种菊、赏菊已经开始在天津盛行,不少盐商纷纷在天津大建庭园,植树栽菊,金秋时节,遍邀文人,酌酒赏花,对菊吟咏。

天津人对菊花的喜爱在当时的媒体上也有所反应。1930年11月15日的《益世报》发表题为《南开菊展洋洋大观》的文章称:本市南开中学之菊花展览会,自开幕以来,每日门前车水马龙,士女如云,络绎不绝。据该校统计,平均每日参观人数,确超千人,当此金风之际,有如此洋洋大观之菊展,点缀秋光,津门生色。

几十年来,曹庄子种植的花卉从最初的晚香玉、玫瑰到如今的剑兰、红掌等,已有十几个品种。在当地,每一个种花人都相信,培育一种绚烂绽放的花朵,除了靠土壤、天气、水和阳光,还要依靠养花人的耐心和爱心。

花卉旅游成百年花乡新名片:曹庄子人的种花技能,融在了他们血液里的。从种子的培育到保鲜、贮藏等,养花人都付出了最大的心血。这几年当地也在搞花卉科研,农科院的学生和老师们经常去到当地讲课。此外,花卉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设备,比如新型日光温室、节水灌溉设施、施肥设备等,一切都为了让花开得更美。

1997年后,中北镇投资建设了花卉市场,又建成了智能温控的新型花卉交易大厅,搬进花卉市场的种花人们,生意好了起来。不但有很多本市的商户前来趸花,广东、福建、江苏等南方客商也经常光顾。

2003年,曹庄花卉市场旁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市内热带植物观光园——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花卉旅游成了中北镇的名片。曹庄子的种花人在每一个寒来暑往中,伴着花开花落,体会着新时代的美好。

如今,走进曹庄花卉市场和热带植物园,犹如走进花的海洋,这里除了浓郁的花香,还有百年花乡的种花人们对花的爱和眷恋。

中北镇近年来围绕“南运河都市休憩商务区”的发展定位,依托花卉文化、运河文化和历史传承,倾力打造以旅游娱乐为龙头,以休闲购物、高端酒店、商务办公、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一河两岸

”商务旅游区。

目前该区域已逐渐成熟,未来这里将引领更为惬意的生活方式,展示都市商业魅力,打造时尚潮流坐标,呈现出游人如织,两岸似锦,商业集聚的美丽画卷。形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的旅游目的地。

地铁路线:地铁2号线直达曹庄站B出口处;

公交路线645路、366路、616路、620路、616路、714路公交车到曹庄花卉市场站下;

自驾路线:热带植物园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曹庄花卉市场旅游区内,西外环七号桥北300

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