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银河公开自己的取向这件事?

赖俊生


其实再次关注到李银河老师是关于她对谢霆锋关于“男生就应该有男生的样子”这句评论。

对于不熟悉她的朋友,我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其实李银河会有一定知名度,最早始于她是“王小波”的妻子。因为王小波先生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他的过世,甚至形成了所谓的‘王小波’主义。

但使她名声大噪,声名鹊起被社会广为人知的其实是互联网发展后,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社会文化婚姻,家庭,性观念巨变下的冲突与发展下的个人言论。

比如“欲望上海事件”: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女性性经历的网络化宣言,李作为社会学家与网友的论战。“艳照门”事件,李银河老师对网友的发声的“神经分裂论”以及伴随争论的一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言论。

但也就是此社会影响力剧增的过程中,2014年12月,网上流传一篇《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称李银河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

对此,2014年12月21日下午,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transexual(跨性别者)同居17年。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在中国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的发展潮流,各类文明发展观点碰撞融合的今天,一个社会能允许不同与主流社会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巨大进步。考虑到我们国家历史传统文化的特殊情况,笔者甚至认为,李银河老师类的学者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不管他们是否为少数性异类群体代言,这些事情都在与主流社会每天在发生碰撞,有一些发声的渠道让社会关注,并去推动引起公权力部门关注,就是让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更加安全,更加和谐。

这里我节选几条李银河老师作为学者,名人推动的一些立项议题:

2005年8月,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根治对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法案”提案第三次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案。

2006年3月,声援女子上班被强奸按工伤索赔

2010年3月,李银河表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已严重过时,建议取消

2014年04月,李银河呼吁废除对卖淫嫖娼者实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2014年07月,李银河再次提出正视婚姻模式多元化

不管其言论是否超前,过激,作为一个社会类研究学者,提出社会的主张是她的研究课题。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一个能容忍多元生活的形态社会才是一个自由平等健康的社会。


窈窕拂晓话城南


66岁的她身体硬朗、气色不错,然而看起来面相有些生硬。

也许是因为长期面对口诛笔伐,在她紧抿嘴唇一语不发的图片里,能读出她的眼神里的执着、自我保护、不被人理解的落寞和累、世人对她的伤害,对生人的警惕和对理解的渴望。

在她与人交谈的图片里,又能看出她需要表态时的明确。

她没有呈现出普通60 -70老太太的放松适意,或者爷爷奶奶辈的祥和明快。

她是王小波的老婆,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女社会学专家、性学专家。

2014年,被曝光而公开和一位跨性别者同居17年,收养小男孩壮壮,组成家庭。

在如何看待她公开取向这件事上,借用一位网友的话说:“如果是我的家人,我可能不能接受。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痛不欲生。但如果与我无关,我选择尊重。”

我尊重她,不仅仅因为她是社会学领域的专家,还因为她敢于公开和坚持自己的学说理论,更因为她是在活她自己。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6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世人对她反应过激,或高度赞美,或深恶痛绝,无非四个方面:

(一)她公开和王小波生活的性爱隐私:虐恋、捆绑、鞭打。

在63岁自传《人间采蜜记》中,李银河讲述了她与王小波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如实地描写了她与王小波的诸多私密细节,“小波被我调教成了虐恋爱好者”,激怒了70-80后追求精神自由的那一代王小波书迷。

其实现在这些用品已遍布街头和淘宝,只是爱侣间生活情趣。李银河把她的理论超前实施于自己两口子而已。

(二)她的理论让青少年误读

她曾被一位母亲责难,因其15岁女儿说“想跟谁上床就跟可以跟谁上床”。

窃以为李银河的理论适合成年人阅读思考,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去断章取义,建议学者本人和有关部门应该对其理论和书籍补上如此标签。

对于成年人来说,她有她的理论,你也有你判别事非的能力。

(三)她公开第二春,和这位跨性别“大侠”生活17载

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你就象爱生命》给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个旷世爱情的梦想:

王小波: “银河,爱情真美,遗憾的是咱们老不能爱个够,真希望下个星期日早来,并且那一天,阳光明媚。”

李银河:“我希望你爱我的全部肉体,我愿意它因为你变得美。”

1997年,王小波辞世,李银河谓“得一心人,此生足矣”。

于是我们便习惯了她以“王小波遗孀”身份终老。

然而大家试想,如果那一年是李银河辞世,王小波可不可以爱别人?或者喜欢一个同性,大家是否也会如此炮轰?

是否要李银河做一辈子“王小波遗孀”?还是王小波做一辈子“李银河遗世鳏夫”?

是否王小波希望自己离世后,会希望爱的人好好的活着?

“坦荡活着的人不多,王小波会点赞吧”网友说。

和谁生活,是个人选择,我们应该懂得,去宽容地理解别人的性取向,是一种修养,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社会文明。

也许她遇到这个“大侠”相濡以沫,这正是生活的奖励。

无论如何,这是她的私事,本来就无需曝光、无需炮轰。

(四)她高调行事

我们每一个人行走在社会上,第一个学会的生存技巧就是“隐藏“,然而她没有因怕事而模棱两可,就象专家报地震,你想要听真话还是要听假话?也许她就是一语道破“皇帝的新装”的小男孩。

2017年7月,她的微博被禁言三个月,当时有篇《蠢货李银河其人》金句流传:“多么愚蠢,非要闹到不能张嘴,非要闹到自己出点事,这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她捍卫的不是她一个人的自由,而是千千万万你我他的自由”。

社会学、性学是她的学术领域,不用觉得惊世骇俗,她在自己领域里工作,提出她的理论,你可以爱听不听,这个世界百花齐放

她现在面临的,就像历史上的各种异类学说在提出时都会遭到的打压抨击。

乔尔丹诺.布鲁诺1592年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992年罗马教廷为其平反。有敢于挑战世俗的科字家,社会才能进步。

她是孤独的战士。

她的理论是疯狂?还是前卫?还是一语中的?在众多卫道士骂声中,也许50年后,历史会给出真相。


有书共读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双性恋的火种。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叶童是大家熟知的一位演员,80年代非常火,她在《新白娘子传奇》里演的许仙深入人心,一共出演了5次反串,都是和赵雅芝,后来的三花系列:《帝女花》、《状元花》和《孽海花》,也是非常经典,是难得的好剧,只不过宣传力不够,所以没有新白那样家喻户晓。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孽海花》,她在里面的反串真的非常出彩,许仙是个文弱书生,这个人物身上还有女性的阴柔成分,反串容易一些,可是王仲平可就是一个冷血腹黑的纯爷们了,几乎没有女性的痕迹,叶童却能把他演绎得出神入化,功力可见一斑。



通过上述图片的观察,我完全看不到女性的痕迹,很难想象,她女装那么妩媚的一个人,居然能把男人演的这么入木三分。

后来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她:“你是怎么把一个男人演得那么好,并和女主谈了那么轰轰烈烈的一场恋爱的?”

她说了一句我感慨颇深的话:“在演戏的时候,忘记自己是一个女人,也不要总想着一个男人该怎样爱一个女人,而是从我自身出发,该怎样爱眼前这个女人。”

至于叶童最后有没有入戏太深,真的爱上赵雅芝,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颗百合的心。如果不是的话,就无法做到从自身出发,去爱一个同为女人的对方了。

在五岁之前,人是没有性别概念的,和什么人在一起,就形成什么性格,这个时候起作用的不是那条染色体,而是环境,假如一个女生经常跟男生在一起,就会形成和男生一样的性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假小子,如果一个男生常和女生在一起,也会形成和女生一样的性格,俗称娘炮。

五岁之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男生女生开始有了性别的意识,加上父母的教育,开始男女有别,女生开始穿上裙子留起辫子,男生也留着短发打扮帅酷。

可还有一些人,没有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定行事,照样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假小子在心理上成了男人,在以后的生活里,会把男人当哥们,女人当恋人。

其实那些按照社会标准生活的人,心中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同性恋因素,只不过,有的人敢于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而有的人,则将这种思想,掩藏在灵魂最深处。

男女之间,毕竟是隔着一道银河,所以再怎么也不如同性之间有共同语言,只不过有的只停留在共同语言的层面上,而有的却碰撞出灵魂的火花,也就是说,看到对方就很开心,想起对方就会不由自主地傻笑,时常梦到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看到对方就脸红,还有一种欲望在里面。

大概后者就会被大家判定为同性恋者,又或者是跨性别恋。

李银河在王小波死后三个月,找了一个女性恋人,招来了众多非议,她澄清自己是一个跨性别恋者。

这里,我不想去科普跨性别恋和同性恋的区别,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百度,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只要真心诚意地付出,双方过得都很开心,同时也对得起社会道德,没有损人利己,没有骗婚骗色,便值得尊重,我也殷切祝福李银河教授和大侠能够过得幸福美满,也祝愿经历相似的有情人,同样幸福美满。

其实,他们并不需要我这份祝福,同样的,也可以无视那些流言蜚语。


生命邀约


李银河应该不算是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李银河老师很明确地说了,自己是异性恋者。

王小波去世之后,自己认识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这位出租车司机的性别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

并且,李银河现在的这位爱人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跨性别者。

人们容易搞混的是李银河的爱人这一边。

李银河老师的爱人和金星是一样的。

他们出生之后,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样。

金星老师想得,是作为一个女人去爱一个男人。

同理,李银河的爱人,想得,是作为一个男人去爱一个女人。

准确地讲,无论是金星还是李银河的爱人,他们都不能算是同性恋。

同样,李银河老师也不算是同性恋,因为李银河老师的性取向,是作为一个女人去爱一个男人。

至于那个男人是出生以来就是男性,还是之后变为男性的,不是问题关键。

李银河老师这件事情,不能算是出柜。

只是说,她爱上了一个跨性别者。

李银河老师是不是同性恋又如何呢?

公开出柜对于李银河老师并不能说什么难以承受的事情,只不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在1992年,李银河就和王小波共同写出了《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而在1998年,李银河就写出了关于SM的研究——《虐恋亚文化》。

并且李银河曾经说过,自己和王小波也是SM的实践者,会尝试中性虐恋。

此外,李银河老师是支持同性婚姻合法,以及向儿童普及性教育。

对于一个26岁就进入国务院政策研究的社会学专家,对于一个在封闭的90年代就进行了同性恋和SM研究的性学专家,对于一个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与儿童性教育的有良知的公民。

我个人觉得李银河老师性取向如何都不是一件其他人可以攻击她的靶子。

我只能说李银河老师是人生赢家,学术,爱情,甚至在失去了自己的爱人王小波之后还能继续收获爱情,可能这才是让人嫉妒的吧。


林一行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识李银河是因为她是王小波的爱人,曾一度无比羡慕这两人间的爱情。

王小波去世之后,大家又开始关注她的性取向,毕竟,李银河的标签一直是“性学家”。

直到2014年,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公开表明自己曾在王小波逝世后与一位跨性别者同居十七年,对此,有很多人认为她对不起王小波对他唯一的爱,更有人质疑她一直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外衣,在利用和欺骗中国的同性恋弱势群体。

对此,李银河有自己的辩解,首先,她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着独立爱很多人的权力,当你不爱或者无法爱一个人的时候,理所应当可以重新爱另外一个人,而这份爱在前后两者中毫无冲突且不分轻重。

另外,李银河坚决否认自己是同性恋者,从始至终她都只会是异性恋,因为她的同居对象是跨性别者,也就是说她虽然生下来身体是女性,但是心理认知一直是男性,且后期完成了生理上女变男的变性手术,这就意味着,李银河爱着的是一个从心理到生理都是男性的个体,无所谓同性恋一说。

其实说实话,我并不在意李银河的性取向到底是怎样的,只是不理解她歇斯底里的辩解自己性取向为哪般,她做了一辈子的性研究,就算是同性恋又怎样呢?难道其实打心底里,她本人也是轻视同性恋的?

其实,如果刨除人类社会固有的后天对于人类性取向的引导,很多人生来都应该是双性恋,在后天随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遇到的不同人类而渐渐转化成同性或者异性恋,而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双性恋。

就拿《暮光之城》的女主克里斯丁·斯图尔特来说,她和男主罗伯特·帕丁森因戏结缘从而相爱,却在交往过程中出轨另一部戏的大龄老导演,在得到帕丁森原谅再次复合又再次分手后,却和一个圈外女孩开启了一场“百合恋”。

而像她这样的双性恋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锐影Vanguard


李银河老师是值得尊敬的学者,性社会学家。她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成果在相对保守的中国社会敢为人先,弥足可贵。

不仅如此,李银河老师自己也是率性率情,世人皆知她是王小波遗孀,但她并没有以此自居,反而独立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她与自己的跨性别伴侣相濡以沫,给她祝福,为她点赞。

但是,所谓李银河老师公开自己性取向一事却未必如实。早在2014年,网络上就流传一篇文章所谓“曝光”李银河老师的“拉拉”身份,《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大概年底,李银河老师撰写微博公开澄清这件事。

在微博中,李银河老师坦陈了自己与跨性别伴侣交往17年的事实,但声明并澄清自己是异性恋。

在性取向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下,由于异性恋占主流,而且拥有传统的社会权力,因此通常所说的公开性取向指的是公开自己性取向少数派身份,L女同、G男同、B双性恋。李老师公开澄清自己是异性恋,这不算是什么公开性取向,因为社会隐含的缺省性取向就是异性恋。如果要看待李银河老师公开澄清自己是异性恋这件事,更应该看作是李银河老师没有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通常社会舆论使用的性少数派缩写LGBT,其实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性特质维度,性取向(LGB),性别认同取向(T)。李银河老师的伴侣是一个跨性别者,就是T。

其实大家对T不应该感到陌生,著名舞蹈艺人,毒舌主持人金星老师就是一个T,一个由本性别男性变性为女性的T,Transsexual MTF,可是,没有人会质疑金星老师的丈夫是同性恋。同样道理,李银河老师的伴侣也是一个T,一个由本性别女性变性为男性的T,Transsexual FTM,李银河老师澄清自己为异性恋没有问题。

至于为什么说李银河老师公开澄清自己为异性恋不算是公开性取向,反而更应该看作是没有公开自己性取向,原因就在于李银河老师与金星丈夫有所不同。

金星丈夫与金星结为连理是在金星完成了变性手术,身体性别解剖结构已经被改造成女性之后交往结为伴侣的。李银河老师与她的伴侣交往是在伴侣接受变性手术之前,虽然都是跨性别者,但手术前的T与手术后的T还真不一样,前者是Transgender FTM,后者才是Transsexual FTM,二者区别就在于身体性别解剖结构有没有被改变。微妙就微妙在这里,一个人被他的性伴侣所吸引,这首先是一个生理过程,如果性伴侣身体的性别解剖结构与自己一样,那就应该至少具有同性恋的倾向,而不是凿然的异性恋,起码不算是单一的异性恋。

这么说吧,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恐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少数派,因为大多数人其实都不同程度兼具二者的倾向。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性学家金赛就通过大规模问卷分析了人群的性取向分布,如下图。李银河老师在她的伴侣选择手术改变身体性别解剖结构之前就同居,对她的伴侣而言,算是跨性别异性恋,心理上认同自己是男性,被女性吸引;但李银河老师却未必就算得上是单一的异性恋,因为她被女性的身体所吸引。

明白了吧,李银河老师公开澄清自己异性恋身份,不算是公开自己的性取向,而算是不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当然,公不公开都是李银河老师个人之权利,公不公开都无损于李银河老师的值得尊敬。


唐映红


首先需要说明,李银河老师本人是异性恋,她的爱人是跨性别恋爱。怎么说呢,拿同性恋比较,就是同性恋者双方无论男女,性别认同是一致的,也就是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是一致的。而跨性别恋爱就不同了,性别认同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是不一致的。通俗来说就是自己女性或男性的身体里装着一个男性或女性的灵魂,同时爱的却是异性。我还是很敬佩李银河老师的,这样的新恋情的公开,也秉承了她一贯的对“性解放”的追求和向往。

看过她写的翻译的很多社会学著作,特别是性学方面的,如《性虐恋亚文化研究》等。你就能深深的感到她对社会禁锢的反叛和对文化解放的执着。这里的“性解放”不是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宣泄和纵容,这对人的自由没有任何意义。而是从人性意义上来说的,文化意义上来说的。文化禁锢往往限制了我们对爱对人的理解。凭什么异性恋就应该是“常态”,其他性质的恋爱就是“不健康”、“不道德”、甚至是“有违人伦”。如果爱仅限制于特定性别、身份……这种纯粹性的丧失不恰恰反映了这种主流观念的狭隘麽?

李银河新的恋情的公开也意味着一种新思维新态度彰显:尊重多元化。想起了“一桩爱情只要是发生了,它就绝对是美的,伴以所有感人至深的细节。”——李银河。“白头偕老是一定的,她哪儿也不会去,因为我们太熨贴了。”——“大侠”。不用讲太多的理论,听听他们对自己对爱情的体验,不乏能感受到这样的呼声:既然眼前的人如你生命里菁华,既然和他生命的旋律如此谐美动听。为何因他或她性别的不同而将之拒之门外,为何单单因性别的异样而否定心心相印的纯粹?

回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思辰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这里是Divi娱乐,为你带来第N手娱乐资讯,第一手娱乐分析。

记得当初李银河老师在社交平台公布的时候,我看了她写的文章,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主要想表达的就是向公众解释自己的性取向,同时这个解释的过程也是向公众科普LGBTQ相关理论的过程。


文章主要表达了,一、李银河老师不是同性恋者。二、其伴侣(大侠)是跨性别者。跨性别者就是不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认可的是其他某种性别,而大侠就是女跨男,大侠自我认同为男性。李银河老师本就是异性恋,是被自我认同为男性的大侠所吸引。

所以对于李银河老师和一女性为伴侣,却是异性恋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很多人都对非异性恋的伴侣关系判断都很模糊,比如除了异性恋、同性恋,还有无性恋等等林林总总十几种伴侣关系,除了学术因为研究目的而需要对其区分的很透彻外,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两人之间有爱情,那就不应该受到谴责与非议。


李银河老师的澄清并不是一种甩锅行为,引用她的一句话“猫说自己是猫,不是因为猫有多高贵,只是它确实不是狗而已”。所以李银河老师公开自己性取向,不是为了凸显她自己的优越感,也不是为了摆脱同性恋的帽子。只是在陈述事实。


Divi娱乐


这个事情其实不奇怪。因为她和王小波,从1989年就开始研究男性同性恋。那时王小波才37岁,而开始研究是因为越来越多艾~滋,应上头的要求还把研究写了一本书。《他们的世界》,文中,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意见是理解同性问题,且尊重别人的选择,只是在卫生方面要防范。


事实上,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书上就花了几篇写了关于同性的问题。对于李银河的描述,其实不奇怪,人有双性恋,且在生活中选择怎么样的伴侣过日子是很私密的事情。

而李与她的女性伴侣,只是在心理上趋向于男性来照顾李银河。这就好像一个女人在男人身上得不到的精神感觉,在一个女人身上找到了。



而李老师的意思,人是独立的个体,选择情感依赖时依然还是异性的东西。就像几乎所有的同性恋伴侣中都有男女之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完全脱离异性恋。只是说其中一方具备异性的又超过异性的关系。情感上得到满足就让人很有安全感。


在李银河的思维里,人都可以选择同性或者异性恋,平等而正常的状态,而她与王小波可以说是精神伴侣,因为以前生活还是说学术方面,两人都在同一个方向。你看王小波的语言,有些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也并不影响李银河对其他女人有意思。真正要了解他们,还是要看王小波或者李银河写的记事。


行走在小城


那是人家的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外人没有资格去评判。怎么开心就怎么过,普通人尚且追求开心快乐,更何况向李银河这样的名人。

李银河有句话说的特别好:生活就是在动与静之间来回穿梭,白天是动,夜晚是静;交往是动,独处是静;说话是动,沉默是静;劳作是动,休憩是静。

这句话说的非常好,细品人活着真的只有动与静、好与坏、喜与悲,几十年如一日,几个字足以评人生。不管李银河什么取向,都与我们无关。你只需关注她的才华,她是中国女性的楷模,是女性学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李银河绝对堪称人生赢家。

不在一个级别上,怎样去评判人家,只当是茶余饭后多了一份谈资,消遣一下喽。我很佩服李银河,单论这一身才华又有几人能及,她对也好、错也吧,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我们没有资格去评论。

不只象李银河这样的名人,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别人无法干涉,也无须去评判对与错、真与违。冷热自知就好!

请了解一下李银河的作品:


咱们普通人怎样去评论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