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有“逃跑将军”之称,为何蒋仍重用他?

渭水一青萍


1938年3月,华北抗战正酣,蒋介石乘机前往开封视察兰封会战准备情况,兼任开封警备司令的刘峙为了净街,下令拉响防空警报却忘记通知机场防空部队,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的先导机刚刚到达机场上空,就遭到高射炮兵猛烈射击,所幸未被击中。赶来迎接的刘峙吓得满头大汗,一再央求白崇禧不要报告蒋介石。

白崇禧愤愤然道:“如果命中,我无法报告;所幸射术不精,我便无须报告,保护领袖绝不可用此烽火戏诸侯之法”。



之前的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两人并非同机而是各有专机,按例首先降落洛阳加油,时任河南省主席的刘峙在机场迎接,遍布“欢迎校长归来”、“打倒张学良杨虎城”的标语,先行到达的蒋介石大怒,立即命令刘峙撤掉标语,阴着脸对他说“不准喊口号,汉卿马上就到”,刘峙自讨没趣,已知蒋对其不满,因为他是何应钦“军事解决”的积极支持者。

无怪刘峙总是马屁拍到马蹄子上,政治经验并不丰富的这位陆军二级上将,从30年代初开始,一直夹在黄埔系一二号人物蒋介石与何应钦的矛盾之中,颇难处理。刘峙毕业于保定二期,1924年夏天由何应钦介绍加入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因此他不仅是蒋介石密结的“八大金刚”之一,还是何应钦的“哼哈二将”(顾祝同)之一,在黄埔军校成立第一个教导团时,总教官何应钦任团长,而三个营长分别是钱大均、顾祝同和刘峙,教导团乃是后来上百万黄埔系中央军的鼻祖,因此刘峙的资历是非常深厚的。





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装甲兵参谋长蒋纬国晋见父亲时反映了“徐州派猪坐镇”的论调,蒋介石拦住了他的话头:“蒋纬国上校,你不可以这样评价一位功勋卓著的陆军上将”。

确实,至少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刘峙的军旅生涯还是一帆风顺的,战功可谓彪柄:第一次东征因功接任何应钦的教导团团长职务,第二次东征不久升为以教导团扩编的第二师师长,北伐期间擢升第一军军长,二次北伐时再升第一军团总指挥,一直掌握着黄埔党军的看家部队。在龙潭大捷、蒋桂战争、蒋唐战争和中原大战、以及进攻苏区中均有不俗表现,不惑之年的刘峙还是有些朝气的。1935年首次铨叙时获授陆军二级上将,排名第七位,在黄埔系将领里则仅次于何应钦,兼领地方大员“河南省主席”,与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并称“五虎上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总司令,率领中央军精锐自保定反攻北平,手握关麟征的第52军和孙连仲的第1军团等10余万重兵,也曾经自信满满地制定夺回北平的作战计划,然而日寇华北方面军第一军(香月清司)一次性展开三个师团,在五个炮兵联队和二个战车大队的火力支援下齐头并进,刘峙登时被打蒙了,连弃保定和石家庄,一个月内狂退八百里。

为此遭到国民政府监察院首次战事弹劾案:“豫皖绥靖主任刘峙,恇怯畏死,寻日之间,败退几达千里,自古至今,丧师失地未有如实之速者矣”!然而刘峙不仅未受任何处分,反而被蒋介石提升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督练二线部队,全国舆论一片哗然。

客观地说,保定附近的华北大平原确实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突进,换成哪位上将来也未必能守住防线,另外蒋介石由于淞沪战事紧张,抽不出有力部队满足刘峙的求援,这也是蒋介石没有追究他的主因;但是刘峙在撤退中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率先带领司令部逃跑,甚至不给后续部队在滹沱河上架设浮桥,已经证明刘峙自信心坍塌,不适合现代化战争,毕竟这与内战时期的战争强度有天壤之别,同时也说明刘峙不复往日之英勇,是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后开始腐化的军界代表,再不复当年的“福将”之誉,已经难堪大用。



但问题是,刘峙绝对忠诚,并且善于交际,且为人嘻嘻哈哈很少树敌,蒋介石明知不可重用却又不得不用。尤其是何应钦的力挺也成为刘峙不倒的重要因素,1939年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在1942年的“重庆隧道惨案”中,被推上了特别军事法庭,何应钦和钱大均直接打电话给主审官吴铁城:“刘峙是二级上将,请你们不要胡来”,于是仅以撤掉防空司令不了了之;不久外放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监视和制衡司令长官李宗仁,1945年初李宗仁上调汉中行营主任,刘峙居然又水涨船高成为第五战区司令官,这步棋蒋介石错极。

“老河口战役”中再次不战而逃,名义上的“后退决战”变成了只后退不决战,幸得王仲廉集团军拍马杀到,反击日军得手并小有斩获,刘峙据此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后立马升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一指挥原第一和第五战区部队,活脱脱蒋介石“用奴才不用人才”的代表。



及至后人一直诟病的淮海战役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问题,其实是蒋介石的无奈之举,首先资历足够的黄埔系陆军上将已无人可用:蒋鼎文比刘峙腐化尤甚、卫立煌在东北,顾祝同接了参谋总长、陈诚在上海养病;其次是一直打压何应钦系统的“土木系”老大陈诚在东北战场新败,遭到何应钦白崇禧的落井下石,蒋介石也只好选择何应钦系统的大将;最后是蒋介石提防桂系的私心作祟,不想把兵权交给本来合适的白崇禧,种种因素叠加,选择了明知能力不足的刘峙。

蒋介石心里有数,所以特派黄埔一期的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杜聿明中将到任时刘峙高兴的不行,拉着杜聿明的手说:“光亭你可来了,你来了什么都好办了”,无能之将,跃然纸上。凭胸而论,徐蚌之败真怪不得刘峙,一来人家不是主动请缨逐鹿中原的;二来具体的指挥权本就在杜聿明手中,刘司令长官就是个够资历的牌位;三来刘峙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淮海大败后跑去印尼住了三年。



蒋介石一直想扶植自己的嫡系掌握军权,可惜,刘峙是真的扶不起来,他的字取的不准确,应当是:刘不“经扶”。


度度狼gg


刘峙是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幼年丧父,跟随母亲寄人篱下,在童年的阴影下养成了胆小、谨慎、畏缩和善于忍耐的性格。不过据我所知,刘峙早年还是比较能打的,比如第一次东征进攻淡水城之战,团长王柏龄表现惊慌失色,多亏营长刘峙亲率所部勇敢反击,才把军阀洪兆麟的队伍压下去。

担任营长的时候,刘峙手下几位连长背地里喊他“菜包子”,他听到了也不怎么发脾气,只说“看到官长来了,还说菜包子、菜包子,这是什么话啊”。由此可见,刘峙为人确实宽厚、老实,吃点亏也无所谓。他总是提醒自己和身边朋友,人生在世没有不散的场面,给人过得去,给人以生路,就不致招怨于前,还可以投报将来。


(青年时期的刘峙)

刘峙当上师长、河南省主席后,同辈的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陈继承等人生活腐化不堪。1932年6月,蒋介石曾经电责顾、蒋、钱、陈四人,“除刘主席外,四兄犹皆狂嫖滥赌,人格扫地殆尽”。言下之意,你们整天光知道吃喝嫖赌,太令我失望了,还是刘峙正派一点。

(刘峙与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合影)

至于“长腿将军”之说,实际上是出自当代的一些纪实文学作品,主要讽刺刘峙在全面抗战第一年没有打好平汉路北段战役,接连丢失保定、石家庄等地。如同有人说陈诚是“三昌将军”,先后失守武昌、南昌、宜昌,实属无能。其实这些文人骚客也就图个嘴快、顺口溜。苏联军事总顾问崔可夫、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都夸陈诚是国军最优秀的将领,你们怎么不说了?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想拨高刘峙,论军事指挥能力,这个人的确平淡无奇。



(刘峙字迹)

蒋介石之所以重用刘峙,一来刘峙属于黄埔最早的军事班子成员之一,二来刘峙为人老成听话,调他工作从不讨价还价,挑肥拣瘦。尽管刘峙有时候显得十分笨拙,比如有一次蒋介石去开封召集军事会议,刘峙问底下幕僚,委员长亲临开封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安保工作?有人出了一个主意,那还不容易吗,等委员长飞机来了,拉响防空警报,老百姓去躲防空洞,路上也就没人了。结果刘峙稀里糊涂,忘记通知高射炮部队是拉假警报,高射炮部队以为敌机轰炸,差点击中蒋介石的座机。



(刘峙回忆录封面)

怎么说呢?身为重要领导干部,刘峙凡事都想着做老好人,不得罪人,终究还是有所不妥的,虽然收买了人心,但往往造成不肯负责,大事请示上级,小事推给部下,处处小心翼翼,不能独当一面。不过作为一个统治集团,蒋介石既需要像陈诚那样做事雷厉风行之人,也需要像刘峙那样乖乖听话之人,有什么尴尬事情好歹有个“好人”圆个场。


冯杰


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个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在不同时点看一个人,同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尤其遇到命运像抛物线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此。

客观地说,说刘峙是逃跑将军,这是一个特定角度的看法,也是一个特定时点的嘲讽,算不上公正理性的盖棺之论。

事实上,这位国军“五虎上将”之首在历史待遇上有些憋屈,这种憋屈还不是后来我们强加给他的,抗战后,他就戴上了这顶不堪的帽子。

人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残酷,两三个污点就能把之前所有的“闪光点”全部抹杀。

刘峙,字经扶,小名蠢子,听这小名就不难想像,打小他要么是真傻,要么大智若愚。

当然,这样一位民国军界的风云人物是不可能真傻的。

1892年出生的刘峙是悲惨人家的穷孩子,老爹死的很早,老娘屡次改嫁,他自己就像个拖油瓶。因为这些,7岁读私塾的时候,刘峙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需要花钱买的。”

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后,刘峙曾幸运地被人带去日本留学,不走运的是,在日本屁股还没坐热,他就被迫卷铺盖回来了,倒不是他不想在日本用功,是当时的清廷要强制取缔留学生。

从日本回来后,刘峙先上湖南陆军小学,再上武昌陆军中学,1913年又上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但直到1924年进入黄埔,之前他的运气始终不好。

在那十几年时间里,刘峙最大的“收获”就是四处碰壁。当连长遇到过无粮无饷,当中校副团长遇到过冷遇羞辱,更遇到过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以及遭敌兵追击、死里逃生的危险,尤其在从军途中几易其主,一会在滇军,一会在粤军,起起落落,进进退退,混乱不堪。

但这段漫长的碰壁经历也造就了刘峙性情上最大的一个特质——浑厚容物。

但自进入黄埔之后,属于刘峙的运气就来了,而且来的还很凶猛。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官学校举行盛大开学典礼,因为资历在那里摆着,又和蒋介石有粤军共事的渊源,所以他很顺利地谋到了战术教官以及参谋处科长的职位。黄埔成立教导1团、2团后,凭借综合条件,刘峙又顺利地干上了教导1团第2营的营长。

在后来的排资论辈中,这个占位无疑是很重要的。

大半年之后,属于一代黄埔军人的铁血征战到来了,置身其中,这时候的刘峙几乎可以这么形容,能力没得说,运气好到爆!

所谓“福将”之名就是从这阶段来的。

1925年2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在淡水、棉湖两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因为战场表现很拔尖,是年8月他接替何应钦升为了第1团上校团长。

9月二次东征开始。刘峙的表现更牛,华阳一战苦战大胜,为此蒋介石赞赏他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今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就此,升为第1军第2师师长的刘峙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大将。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刘峙作为打手,将对老蒋的忠诚呈现的很坚决、很彻底。

接下来就是北伐,刘峙的人生抛物线仍在朝上猛抛。众多旧军阀将领纷纷败在刘峙脚下,其中包括孙传芳。

屡战屡胜,逢凶必化吉,在蒋介石眼中,这阶段的刘峙绝对是一员悍将、福将。

在随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以及讨伐唐生智、石友三的战场上,刘峙的表现依旧在线开挂,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事在他那里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基本平息新军阀间的争斗后,蒋介石的枪口随即转向红军。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采用并列推进、纵深配备、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相继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

对此,蒋介石这么嘉奖刘峙,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

1935年4月,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对于43岁的刘峙而言,这算是他人生抛物线的顶点了,蒋介石、何应钦之下,五虎上将之首,这几乎就是国军第三人的概念。

不过,盛极之后,刘峙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抛物线的下坠时刻。

西安事变就是那个分界点。

因为在西安事变中露骨地紧随何应钦,事后刘峙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有些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怪,就像一个气球,一旦被刺出一个孔洞,剩下的就是持续漏气,直接干瘪难堪为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刘峙,在平汉路战役中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从此长腿将军、逃跑将军的称号就扣在了他的脑门上。

是锐气勇气没了?是真的江郎才尽了?是真的遇强敌就没戏了?

可能都有。

因为在第一战区的掉链子表现,刘峙随后遭到了蒋介石的降级任用,这位曾经的统兵大员变成了后方的一个勤杂工,美其名曰请负责汉江两河警备,把收容残兵、抢运物资、构筑工事、封锁河道的工作做好。

为此,刘峙曾感慨:“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手中无权,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毕竟,我们都不过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一分一秒,又何必如此认真,自寻烦恼。”

从这感慨其实能看出来了,刘峙颓了。

之后,刘峙改任重庆卫戍总司令,什么样的表现呢?

庸得很,贪得很。

在这有必要提一句,刘峙的大老婆是个悍妇,没少仗着刘峙的名号贪污受贿。

解放战争期间,处处被动挨打下的蒋介石还是在老圈子里找人撑局面,这里有气魄的问题,更是惯性使然。

就这样,刘峙复出了,但很像赶鸭子上架。

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军发动进攻,刘峙率部到驻马店、南阳围攻中原解放军。

结果,李先念突出重围;刘部赵锡田第3师被刘邓大军全歼。

得知这一消息,蒋介石一怒之下又撸了刘峙。

1948年5月,坐镇徐州的剿总司令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长兼参谋总长,剿总一职难以兼顾,没有办法,老蒋又想到了刘峙。

结果一上任,刘峙即遭到了部下暗地嘲讽:“徐州乃南京大门,应该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虎将,也应该派一狗看门。今天却派了一只猪,大门如何还能守得住?”

话音刚落没几天,河南开封就丢了。

接下来就是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所部悉数被歼——

被解放军全歼22个军、56个师,共计55万人后,刘峙从蚌埠逃到南京,责任虽不能由刘峙一个人负,但锅他必须背着。

值得一说的说,刘峙在背锅的时候还特意来了个剃光头明志,但卵用没有。

之后这个已经彻底衰了的人就逃向了九龙。在九龙,刘峙因遭土匪抢劫,十分狼狈,差点连跑路盘缠都没了。

随后,刘峙“流浪”去了印尼,当了两三年的中小学教员,直到1953年才等到蒋介石的示谕:即速携家眷返台。

到了台湾,刘峙不再有所求,安心当了一名寓公,直到1971年去世。

人生低谷时,刘峙有句座右铭:“智者劳,而仁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在人生抛物线一路向下的时候,他或许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无所求的无能者。

最后说重用的问题,改成老蒋其实是在抛着用可能更准确。


黑句本




刘峙不是一个能改变时代的人,但却是一个能改变战局的人。他的一生有一个分水岭 ,就是西安事变,这个事变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其中也改变了刘峙的命运走向。

在西安事变前,不管是东征,还是北伐,包括剿共,刘峙都是一员悍将,甚至象程咬金在隋唐演义中一样,被蒋介石称为福将,当时人称“常胜将军”。

自从在西安事变中,刘峙站错了队,支持了何应钦,就开始被蒋介石打入了冷宫,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被人称为“逃跑将军”。


人生无常,大抵如此。正如大话西游中的台词:当初称人家为小甜甜,现在称人家为牛夫人。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地位和时势变了。

西安事变前,刘峙的成功一来是大革命的时代大潮推着他走,二来够拼命,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在背后的支持。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认为他有二心,给他的军队都是最差的,只能当“逃跑将军”了。

败仗打多了,一来信心全无,二来部下也不服他。淮海战役时,刘峙根本得不到各路将领的支持,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他,他完全指挥不动这些当年的学生,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源,而不是其它。



刘峙,江西吉安人。他妈妈应该是有克夫的命,接连两任老公都被克死了。第三次结婚嫁给了一个湘军退休军官黄小山,后来黄小山要回老家,她不愿意去,但是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这个湖南军官。

这个后爹也算是厚道人,送他上了学,虽然后妈不待见,但还是完成了学业。刘峙回忆起他前二任老爸时感慨说:“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后来刘峙还跟黄小山去了日本,却因为其它因素也没有读成书,但长了不少见识。回国后刘峙又考取了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为他是外地人,总是被其它人欺负。阁主我少年求学时,也曾寄人篱下,明白其中的辛酸苦辣。


刘峙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少年时的遭遇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拥有了宽广的胸怀,他认为成大事者,必须象曾国藩一样,忍耐为上,浑厚容物。

1913年,刘峙报考了保定军校,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起点。保定军校是近现代高级军官的摇篮,为北伐和抗战培养了大批的高级军官,许多黄埔军校的国内教官都毕业于此,包括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也曾在此读书。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急需大批国内教官。经由总教官何应钦介绍,刘峙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从此刘峙开始结束前半生的霉运,搭上了国民革命的洪流,成为坐在风口上的猪,飞了起来。

这一年底,以黄埔学生为班底组建了教导团,也就是干部团,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条路来培养军事干部。何应钦为团长,刘峙为第二营营长。

因为刘峙不是一个书呆子,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一直在担任一线作战军官, 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两次东征中,刘峙几次转败为胜,扭转战局,得到了蒋介石的提拔和重用。


第一次东征后没多久,刘峙被任命为第二师师长,还是在军长何应钦手下。在第二次东征中,再次立下战功,蒋介石称赞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

然而伴随形势发展变化,黄埔军校内部,国共两党的冲突越来越多。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刘峙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扣压第二师中的党代表和所有共产党员。

1926年,北伐开始后,刘峙的第二师表现依旧比较优秀。在攻打南昌时,第一师的师长王柏龄战场无故消失。本来是第王柏龄指挥第一师和第二师,这下就变成了刘峙指挥这两师了。

刘峙配合其它部队,拿下江西全境,并且横扫了江苏和浙江。在1927年4月12日,上海清共的过程中,他的军队扮演了主要角色,因此也成为蒋介石的铁杆。


1927年8月,孙传芳利用蒋介石下野的机会,领兵攻打江西,这时刘峙远在浙江。他命令徐庭瑶顽强抵抗,自己领一个团坐火车快速增援,击溃孙传芳主力,确保江西全境的安全。

在中原大战中,刘峙表现的更加神勇,他先后击败桂军,然后又打败晋军,收复了湖北和山东两省,为中原大战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此刘峙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同时也是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然而西安事变成为刘峙一生的转折点。

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主力挽救蒋介石,而何应钦则力主轰炸西安,武力解决事变,置蒋介石生死于不顾。在这时刘峙站在了老朋友何应钦的这一边。

事后,蒋介石知道后就非常生气,从此不再信任刘峙。同时也把最精锐的部队从他手上调走,让他领导一些杂牌军。

抗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路上被日本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军队溃败千里,被人骂成“长腿将军”和常败将军。

打这开始,蒋介石就更加不信任他了,只给一些负责次要战役和后期支援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军队快速扩大,高级将领奇缺,蒋介石不得不起用刘峙。然而在内战中,刘峙却表现的太失水准,被国民党军官称为猪将军。

后来淮海战役中,刘峙又坐镇徐州指挥,他在黄埔的学生们都看不起他,背地议论:这么重要的战争,本来以为会派一只虎来,结果来了一头猪。这些将领他根本就指挥不动,最后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蒋介石本来是要处罚他,但刘峙在保定军校的校友们纷纷为他求情,他才得以保全性命。

刘峙并不是一个没有才能的人,相反是一个很有军事才干的高级将领,并且也不算特别贪的一个。在解放战争结束后,他在台湾也没有立足之地,不得不去了香港和印尼。生活最差的时候,只能去当小学教员维持生计。

1953年,蒋介石才允许他回到台湾来退休养老。

1971年1月15日在台湾病逝,终年79岁。


新知传习阁


刘峙和蒋鼎文一样,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国军的高速成长,自然会走得太快。在面临新的大的战争的时候自然难以适应。他们更多是为形势所推动,并非推动形势的人。

1、南下广州寻真理

刘峙、蒋鼎文、卫立煌都一样,从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刘峙参加了江西督军李烈钧的“二次革命”。后南下护国,护法,参加南方军阀混战。

在1924年,何应钦引荐其进入黄埔做战术教官,这应该是其命运的转折点。当然这和之间在大元帅府的履历也有关系。

在年底组建教导团,起步就是一团一营营长,同僚有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东征后,接任何应钦为团长。

在1926年扩编后,任师参谋长兼旅长,很快就任师长。北伐前到了师长,那注定是方面大员。要知道薛岳此时只是一个团长。蒋鼎文、陈继承都是刘峙下面的团长。

2、北伐的升迁

南昌战役,王柏龄基本退出了军界,刘峙接替了他的职务,负责指挥一二师作战。

在龙潭之役结束后,刘峙已经升任种子军第一军军长。

在二次北伐中,刘峙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长,下辖杨胜治第一军、缪培南第四军、顾祝同第九军。已经承担起方面作战。

(龙潭之役立功)

在新军阀混战中,刘峙不负众望,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5年,刘峙晋升上将,还兼河南省主席。文武通吃。

在之前的鄂豫皖作战、之后的讨伐军东路军,其都已经荣升战略方面作战。是国军里面最耀眼的星。

3、为何成为“逃跑将军”?

抗战初期,刘峙负责平汉线方面作战,保定、石家庄一路溃败。和在山西作战的卫立煌形成鲜明对比。

(平汉线作战)

其不利原因在于:

一、成长太快,缺乏战争历练,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五年内从低级军官到方面大员,很大程度上不是军功,而是来于形势与人事。

二、向下经营不足,没有自己的小派系。在蒋介石五虎上将中,有自己派系的也就陈诚,在战争中,自然如臂指使,且有源源不断升起来的将才。

三、平汉线的准备确实仓促,兵力不足。郑洞国在回忆录中就明确写这个。

总结:

刘峙像一个职业军官,他有自己的理想,也为之奋斗过。在遇上贵人,努力奋斗,成为方面大员。他缺乏经营派系的能力与心,在对日与解放战争中难以如臂指使,且久疏战阵,自然显得作战不行。

参考文献:

黄道炫.密县故事:民国时代的地方、人情与政治[J].近代史研究,2017(04):4-23+160.

张小波.刘峙主豫时期治理匪患的策略[J].兰台世界,2015(22):159-160.

胡若晨. 论抗日战争四次襄阳会战[D].武汉理工大学,2014.

崔跃峰.刘峙主豫时期县长管理制度探析[J].史学月刊,2013(07):77-87.

郭昌文. 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五:国军五虎上将、著名“长腿将军”、“猪将军”,二级上将、第5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刘峙是国军早期名将,号称五虎上将中的福将,打仗运气非常好,中原大战每每一出马就旗开得胜。也是著名的逃跑将军、草包将军。

刘峙个性忍耐、随和,对部属很和善,极其爱财。蒋介石早期非常扶持刘峙,但在西安事变中,刘峙充当武力进攻西安的西路军总司令,逐被冷落。后因定陶战役整编第3师被歼灭,将其免职。

作为国军高级将领,刘峙没有属于自己的派系,不恋权,只对蒋介石唯命是从。这在派系林立的国军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是蒋看重刘峙的原因。

48年蒋介石放弃白崇禧、薛岳,再次重用刘峙,任命其为徐州剿总司令官,被国军内部戏谑为“猪将军看门”。刘福将再次以敛财为重,临战改变第7兵团编制,导致淮海首战失利、处处被动。

解放后最后逃亡到香港,遭抢劫后一无所有,流落到马来西亚担任小学老师。后多方托人,1954年才被批准前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著有《我的回忆》。1971年病逝于台北。



被誉为猪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幼年丧父,继父将其抚养长大,并一直供养他读完保定陆军学校。刘峙自小寄人篱下,养成忍耐宽容的性格。

刘峙(1892-1971年),字经扶,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庙背村的农户家庭。父亲在他不满周岁时,与邻村地主因稻田放水发生争执,被殴死。其母胡氏改嫁统带黄小山。

黄小山和的部队移防时,刘母死活不愿意离开吉安老家。黄小山只带走了这个继子刘峙,回到自己家乡湖南泸溪,并供他念书。1905年冬,他随继父赴日,接触到反日活动,开阔了眼界。

1907年,刘峙决定投笔从戎,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因是外乡人,刘峙备受同学的嘲弄和欺没。刘峙建立了自己忍耐、宽厚的处世哲学。以至后来将自己书房取名“浑容轩”。

小学毕业后,刘峙考入武昌陆军中学3期,武昌革命中加入学生军,后又请假南下参加2次革命。1913年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期间认真学习军事,关心政治。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刘峙毕业后在粤军发展,后投奔何应钦担任黄埔教官、革命军将领。在东征北伐、中原大战中好运连连,不断立功升官,成为福将。

刘峙毕业后南下投奔革命,在粤军任职发展,一路做到团副。第一次北伐北伐,任游击第1支队队长,竟连战皆捷一直攻到江西吉安。后刘峙回广东粤军任职,后遭排挤,改任军事参议。

1924年夏,刘峙由何应钦介绍,出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年底军校成立了教导团,何应钦任第1团团长,刘峙任该团第2营营长。从此刘峙与顾祝同、钱大钧等结团,成为日后何应钦系统大将。



1925年8月,刘峙因东征、平定刘杨叛乱中建立战功,升为第1团上校团长。教导团扩编为第2师后,刘任副师长兼参谋长、旋即升任师长,驻防广州。

1926年第二次北伐,刘峙第2师担任总预备队。攻打南昌时刘峙代总指挥,有如神助,击溃孙传芳部,攻下杭州、上海、苏南,又击退孙传芳龙潭反扑。擢升第1军军长,率部驻防上海。

1928年1月继续北伐。刘峙任第第1军团总指挥,攻克济南。北伐完成后部队缩编,刘峙任第1师师长。此后,刘峙在蒋桂战争、蒋冯阎中原大战屡屡在不利局面中转危为安,反败为胜。成为人人羡慕的福将。




刘峙为五虎上将之首,43岁已是二级上将、省政府主席,风头一时无两。西安事变中不懂政治,从此跌落高坛。

1933年,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北路军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1935年4月,43岁的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河南省主席。一时风光无人出其右。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军委会主席蒋介石。全国上下一致要求解决,而代总司令何应钦坚持使用武力,命顾祝同为东路军总司令,刘峙为西路军总司令,兵发西安。

刘峙见是老长官何应钦命令,立马领兵进军西安。宋美龄、宋子文做顾祝同工作,顾祝同颇有政治头脑,立即表示忠于蒋介石,绝不就任东路军总司令。

就在何应钦准备换将时,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前蒋介石一向打压顾祝同、扶持刘峙,现在倒了个个,顾祝同成了蒋的心腹,升任陆军总司令,而刘峙派往西北管理张杨的西北军了。
刘峙与徐州剿总副司令、前进所主任杜聿明。

抗战中刘峙被讥笑为长腿将军,基本没做过贡献。战后又因定陶失败免去郑州绥靖公署总司令。1948年再次启用,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被国军内部称为猪将军看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1939年,刘峙出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刘峙调任国民党第5战区司令,接替李宗仁。抗日胜利后,刘峙居然获得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看来蒋对他还是重情义的。

1948年国军节节败退,从重点进攻转入了重点防御。唯独华东国军编有大量机动野战兵团,有强大作战能力,蒋介石寄希望在华东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但是指挥官人选是个头痛的事。


徐州剿总序列: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华东、华中国军作战力量分为三支:一是邱清泉、黄维、李弥兵团等中央军嫡系;二是白崇禧指挥的张淦、宋希濂兵团;三是杂牌军或属地方部队的黄百韬、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而部队又分属华中、华东两个剿总司令部,一开始蒋介石希望白崇禧统一指挥,但白认为只能在蚌埠设立一个总司令部,而蒋坚持要设徐州司令部。于是白崇禧坚辞不受。

不得已蒋介石重新启用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前进指挥所主任。一时间国军将领戏言:徐州是南京门户,应当派一员虎将镇守,不派一虎,也得派一只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


淮海战败突围的第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

蒋介石不听白崇禧必须统一指挥华中、华东国军,在蚌埠设立总司令部的意见,坚持使用长腿将军将军刘峙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官,是以下原因:

一是无人可用:国军历来讲资历和出身,华东几个兵团司令均是骄兵悍将,一般人压制不了。最合适的白崇禧又甩手不干。有资历(上将,保定军校或黄埔一期)也就那么几个。

二是刘峙是员福将:刘峙作战指挥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从北伐开始,刘峙一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个中原因不明了,但是你若身边有个办事吉利的手下,说不定也会重用,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三是刘峙绝对忠诚和听话:与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傅作义不同,刘峙没有野心。以上将之尊在军队没有派系,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干部队,这是国军中极其罕见。刘峙对蒋介石决定衷心、唯命是从,不会出现卫立煌那样的指挥不动。

淮海战役中化装逃跑的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第一步:大战在即,推说副司令不在,20多天里没有收拢部队,尽失先机。

淮海战役前,蒋介石让参谋部制定了在徐州蚌埠一带与华野决战的计划。杜聿明看过后认为没有问题,时国军各兵团分布在南北两条大十字架上。杜聿明要求刘峙下令各兵团向靠拢,进入作战位置。

随后东北战时吃紧,蒋介石紧急命杜聿明任东北剿总前进总指挥,飞往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救援锦州。20多天里,刘峙没有下令各兵团集结,反而说:杜副总司令不在家,等他回来再说。

徐州战斗序列部队此时分散的七零八落:黄百韬兵团在西北的新安镇、黄维兵团在河南、孙元良兵团在宿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在蚌埠、只有李弥兵团在徐州附近的曹八集。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第二步:为敛财临时改变黄百韬兵团撤退和建制,致使主力兵团遇险。

黄百韬第7兵团,原本驻扎在新安镇,辖第25、63、64、100军,是徐州作战主力。驻扎海州的第44军原本定于从海路南撤,该军一直为刘峙贩卖私盐。刘峙为自己敛财,临时改变撤退计划。

刘峙下令:海州第44军划归黄百韬第7兵团建制,从陆路撤往新安镇,并要求黄百韬暂停向徐州靠拢,在原地等2天。不料徐州北面的第3绥靖区起义,华野迅速南下,直指新安镇。

第44军携着大量商人、地主、官员走了2天。加上黄百韬忘记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十万大军只靠一座铁路桥渡河,结果被解放军追上,第7兵团损失3万多人。


淮海战败兵败身亡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三:担心害怕自己和徐州安危,临时将接应部队李弥兵团撤离,导致黄百韬第7兵团被围。

损失巨大的黄伯滔第7兵团好不容易渡过运河,逃过解放军追击,终于到达徐州西边50公里曹八集、碾庄。按计划,李弥第13兵团在此掩护黄百韬撤退。

这时候得知解放军南下的刘峙惊慌失措,以为是冲着徐州来的,急命李弥兵团改变部署,转进到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黄百韬闻讯,赶到李弥司令部请求晚一天再走,等他收拢部队一起走。

谁知李弥说军情紧急,需马上开拔。黄百韬召开兵团紧急会议,认为虽然失去李弥掩护,但已离徐州不远,用一天时间收拢部队,第2天再走也应该没有大问题。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四:缺乏军事常识,误导作战方向,浪费救援时间。

刚指挥结束葫芦岛撤军的杜聿明,在黄百韬兵团被围当天飞赴南京,得知刘峙没有在徐州集结部队,大吃一惊,第2天一早紧急赶回徐州,指挥救援行动。

刘峙、杜聿明召开各部紧急会议。杜聿明认为解放军作战目的就是要吃掉黄百韬兵团,应当天由李弥兵团展开救援作战;孙元良兵团守徐州、邱清泉兵团第2天到达作战位置、黄维兵团向宿县前进,向徐州靠拢。

刘峙认为解放军目标是攻占徐州,以徐州安全为由反对杜聿明计划,直吵到半夜惊动蒋介石。蒋介石支持杜聿明计划,刘峙这才让步,但浪费了一天,被华野3个纵队赶到建立了防御阵地。

淮海被俘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

淮海战役猪将军刘峙无能之五:打仗没有自己敛财重要,军事计划泄露造成溃乱。

黄伯滔第7兵团在碾庄被歼灭后,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围。杜聿明坚持要求徐州三个兵团撤退,提出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最终顾祝同批准11月30日撤退。

27日刘峙将计划提早泄露给经商的侄子,让他转移自己的资产,消息迅速扩散,结果造成徐州大乱,市民和各部队争先逃命乱成一团。撤退变成了溃乱。



淮海战役扔下部队逃跑的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

刘峙兵败后跑去香港,遭匪徒劫财后身无分文,流落到印尼教书糊口。后遭人说情才获受批准赴台。

刘峙自顾自己发财和安全,不顾部下死活,指挥无能之极。1949年刘峙先跑去香港,遭遇九龙土匪抢劫,沦落到无法生存地步。

而台湾以刘峙迟迟不报道理由,取消其总统府战略顾问资格。10月刘峙夫妇流浪印尼,以堂堂陆军上将身份,做了个小学教师糊口,多年贪污走私的钱财一文不剩。

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终于拿到台湾出入证,任国策顾问虚职,从此深居简出,过上隐士生活。1971年1月15日,刘峙病逝台北,终年71岁。


烟酒阁大学士


刘峙为什么逃,是为蒋介石的中央军保存实力。他读懂蒋介石保存实力的心理,越善逃,越受蒋介石重用。抗战初期,他在平汉线与日军作战,见势不妙,逃!虽得了逃跑将军的美誉,但为蒋军保全了实力。在蒋介石看来,刘峙是为自己忍辱负重,足堪重用。一九四五年春,刘峙代替李宗仁,出任五战区司令长官,此时日本败局己定,此举,本来就是向李宗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想不到日军知刘峙无能,以三万兵力,进攻五战区长官部驻地、战略要战老河口,刘峙带领装备精良的蒋军,拨腿就逃。而留下“杂牌”——川军,守老河口。此战,刘既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蒋军,也借日军之手,削弱了“杂牌”,一举两得,深合蒋介石心意。故刘峙虽丢老河口,还是象丢河南的汤恩伯一样,一路溃逃,丢城失地,但保全了蒋军实力,还是领到了勋章。蒋介石手下大将,无一不是以消极抗战、保持实力、吞削“杂牌”,而大受蒋介石重用的。象陈诚、汤恩伯、胡宗南等,刘峙当然也不例外。刘峙越善逃,越能保全蒋军,越受蒋介石重用。到蒋共内战,这套不灵了,硬着头皮上阵,由于蒋军在抗战中,没有受战火炼历,什么王牌,什么名将,实际都是渣儿。仅两年余,蒋介石近五百万大军,被百余万共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最后被赶到了台湾。


安平144796971


刘峙的”逃跑将军”不是一直都有的,在逃跑将军之前,刘峙是蒋介石五虎大将中的“福”将,在东征和北伐以及中原大战中,为老蒋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在抗日战争中由于军队装备差不敌日军,经常逃跑,所以才称为逃跑将军。

但是到解放战争,蒋介石不得不面对的情形是,虽然国军人才济济,但是能堪重用,能堪大用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了,只能用猪将军刘峙了。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有逃跑将军之称的刘峙。

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和大部分的人不同的少年经历,刘峙本身家庭条件就一般,是农民出身,不幸的是在刘峙还不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就被地主恶霸给打死了。后来刘峙的母亲两次改嫁,后来跟随最后的继父黄小山到了湖南,交给黄小山的结发妻子抚养。

寄人篱下的滋味很不好受,尤其是这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但是黄家还是供他读书,年少的时候还跟黄小山到过日本,开阔了眼界。

也正是因为这般经历,刘峙曾经感叹: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1907年刘峙决定投笔从戎,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考入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辛亥革命时,当时正在武昌学习的刘峙参加了学生军。

当年刘峙也是革命小青年,积极响应革命号召,东奔西走,行武参军,1913年考入河北保定军校第二期学习,在保定军校学习期间应该是刘峙走向人生上坡路的起点,跟刘峙同期学习的还有熊式辉,陈继承等人。

黄埔福将,东征北战

作为保定二期毕业的当时军事人才,保定军校不同与黄埔军校集训式教学,保定军校是系统式的,全面式的教学,刘峙在当时绝对是精英式的人才,但是刘峙没有选择在北洋发展,而是南下到广州进行革命活动。

刘峙先是在粤军中从连长一直做到营长等职位,期间也是浑浑噩噩,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当时南方革命军也没有什么掀起什么大浪。

直到1924年刘峙被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刘峙才算找到组织,而后一飞冲天。

在两次东征陈炯明期间,刘峙跟随教导团都是战绩显著,后来接替何应钦成为教导团的团长。

随着教导团不断扩编,刘峙也是直线式上升,成为教导团的师长。

在北伐期间,蒋介石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何应钦当时深受老蒋的信任,刘峙也因此成为重要的北伐将领。在攻打孙传芳的时候,刘峙率部打了好几次漂亮的胜仗,蒋介石因此对其很信任,并且将第一集团军总指挥和第一军军长的职务交给了刘峙。

北伐结束后,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刘峙始终对老蒋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在多次不利的情形下,反败为胜,因此被老蒋称为“福将”。1935年的时候就官拜二级陆军上将(很多人熬了一辈子也没熬出个上将来,比如戴笠只是中将,还是死后追认的)兼任河南省主席,一时风光无限。

抗战期间的逃跑将军

国军中很多将领都是抗日战场显英豪,其他战场很怂,但是刘峙就是国内战场风光无限,到抗日战场就怂了,全面抗战这八年,也是刘峙最暗淡无光的八年,早在1935年就是二级上将,到死也是二级上将,说来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人都是走上巅峰的时候就容易飘,刘峙也是,在西安事变中追随何应钦,而被老蒋所忌惮,老蒋一看,五虎上将里面刘峙和顾祝同都是何应钦的人,怎么不胆战心惊,所以,在平汉路战役中刘峙被日军打的一泻千里之后,从此被讥笑为逃跑将军,后来担任重庆卫戍司令,在抗战中再也没有什么建树。

老蒋转而扶持自己的黄埔学生和嫡系,像后起之秀邱清泉、黄维、黄百韬等到解放战争时期都是独当一面的存在了。

蒋介石在淮海战役时为何会重用刘峙

抗战结束后,老蒋的部队急剧膨胀,老蒋的将虽多,但是能为帅的很少,而且但是战场颇多,全国战场都处于一种决战时刻,像蒋介石较为信任的杜聿明,那是徐州、沈阳两头跑。

黄埔生中,老蒋的嫡系虽然都是经过多方历练的,但是在大兵团作战方面,还是有欠缺,有些有才能的资历还太浅,就是王耀武这样的,你让他去当总司令,他也镇不住黄埔一期老蒋的天子门生啊!

所以,老蒋想来想去,还是启用了这个善打国内战争,早就当过统帅的福将刘峙,但是,又不完全信任他,派杜聿明当副的,实际就是掣肘他。

邱清泉等将领对刘峙更是不服气,邱清泉曾经说:徐州是南京门户,应当派一员虎将镇守,哪怕派只狗看门也行,没想到派只猪来。

最后,徐州会战的时候,刘峙说到底还是人微言轻,你一个中华民国的二级上将还能扭的过特级上将嘛!


史论纵横


说起国军将领中的刘峙,那可不光是国人看不起他,就连当时的国军将领都是耻于与他为伍,因为那些国军将领有的尽管来说能力不佳,但至少态度还在,遇到日本鬼子,还会组织手下抵抗那么一阵子,实在是感觉情况不妙,要搭掉自己的本钱,才会相机撤退,而这位刘将军倒好,他可是只要听到日本人的名字,那就腿软的不行,登时就带着队伍跑了,久而久之也是留下了是"逃跑将军"的名声。

按理说这样的将军早就该撤职查办了,至少也应该调离本职,换一个更适合他的工作岗位,哪怕是文官或者参谋之类的职务。但是对于这个将军,擅长玩弄政治的蒋某人,却对此另有看法。因为这打仗送死,自有热血军人去干,中国也从来不缺少报国英雄。唯独这种死心塌地效忠蒋某人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因此他也是格外看在眼里。

当时蒋某人甚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直接就在话里把这层意思给表露了出来,大致意思就是,你们都说这个刘峙无能,你们不无能你们打胜仗了吗?你们也不过只是比他跑的慢了一点嘛,对于整个战局也是于事无补嘛!再说了,你们只看人家的短处,却不看人家的优点,你们到了战场上,谁有人家执行上峰命令坚决?这话里的意思就是你们对我蒋某来说,都没有人家听话,这才是关键所在。

事实上刘峙早年还是很能打的,当年蒋先生还是北代军总司令的时候,正是刘峙率领的第一军为他攻下了蚌埠这个硬骨头。此后到了中原大战,他又受命指挥第二集团军,在对阎锡山、冯玉祥的战斗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也由此成为备受蒋某人器重的心腹爱将。

这到了抗战的时候,刘峙却一下子委靡不振,他当时处于第一战区,担当着第二集团军的总司令,主要任务就是死守平汉路,但没想到这战争的序幕刚刚那么一拉开,他就如同受了惊的兔子,一路南奔疯狂逃窜,当时就有人说,这家伙不是在打仗啊,这分明是和日本人比跑步嘛。但事实上凭心而论,他之所以敢逃,那还不是奉了上面的旨意,只是蒋某人为了保存实力的一种策略。当然这个火侯没有掌握好,跑的太早了一点,戏给演砸了,也让蒋某人不得不忍痛将他罢免。

但后来身为蒋某人的心腹爱将,待风声稍过他又被任命为卫戍司令,在位置上可谓是大发国难财,使得他更加的臭名远播。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蒋某人说这该轮到你上场了,把以前中原战争那个劲头拿出来,但可惜他面对的不是地方军阀,而是英勇的解放军,因此徐州也丢在了他的心里,从此蒋某人对他彻底失望,甚至在南逃时都忘记带上他。


小魔女侃历史


刘峙,1892年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江西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蒋介石是同学,曾任黄埔军校的教官、河南省的主席、第五战区的司令、徐州 “剿总”的总司令等职,国军二级上将。
1911年,刘峙在武昌陆军中学学习,参加武昌起义。后期分别在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了护国军。在征讨袁世凯期间,刘峙任大本营第一支队的队长,立了不少战功。
黄埔军校成立后,刘峙任战术教官。黄埔学校成立教导团时,刘峙任营长。因战功卓著,不久便任国长。黄埔学生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时,蒋介石为军长,何应钦与刘峙分别为两个师的师长。在北伐和东征时,刘峙身先士卒,作战英勇,打了不少胜仗、硬仗,屡立战功,被誉为“福将”。
抗战时期,刘峙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与日寇作战时成绩不佳,特别是在保定地区与日寇作战时,指挥不利,导致保定失守。刘峙一夜间跑到开封,被称为“长腿将军”,为此,刘峙被撤职。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破裂,蒋介石欲六个月内消灭解放军,首先将矛头指向中原解放区。刘峙作为先锋,率二十四个师及十多个保安团试图一举消灭中原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在司令员李先念的带领下,打破了围剿,突破了重围,使刘峙的围剿失败。刘峙后又率军在晋冀鲁豫与解放军作战,损兵折将,常常受到蒋介石的训斥。
1948年,刘峙再度出山,任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此时,有的国军将领就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在此把守。就是不派一只虎,也应派一条狗看守,现在却派了一头猪去。从此,刘峙便有“猪将”的雅号。淮海战役,解放军六十万消灭国民党军八十万,震惊世界。徐州城破前,刘峙借口离开,逃脱了被俘或被毙的命运。
纵观刘峙的军旅生涯,其指挥大兵团的能力较差。那么,蒋介石为何还地选用他呢?主要原因是:
刘峙曾是蒋介石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的同学,特别是在北伐、东征期间,是属于一起打天下的人。
刘峙资格老,担任要职是必然。特别是他所打的败仗中,责任不完全归他,这其中很多都是蒋介石从中指挥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峙对蒋非常忠诚,唯令是从。薛岳将军曾说:蒋先生只用奴才,不用人才。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