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行话

最近在看一条新闻,短短一分钟,里面提到了“积温”“套作”“三基点温度”等专业术语,叫人很崩溃。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三农”这个词仅仅是这些长期搞“三农”的人常常提起的一个专业术语,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农业历史文明,同时又兼有现代农业文明的国度,关于“三农”的专业术语那是数不胜数,比如,种植业领域有轮作、套作、休耕、三基点温度、积温等;农机行业有农业机械化、配套农(机)具、双班技术保养、拖拉机完好率、时间利用率、拖拉机“趴窝”、标准亩、固定作业、复式作业等;农业信息化领域,有金农工程、精准农业、农业物流、数字农业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术语,可能搞农的也不一定清楚,更别说一个普通的电视观众了,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术语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视节目中。

其实,农业节目的专业化并不体现在运用这些专业术语的多少方面,反而因为有了这些词之后,使得本来面向大众的电视只能在“三农”领域自我陶醉了。

其实,农业、农村、农民,这些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和人,为什么关注度少呢?从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来看,和我们经常用一些外行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三农”术语来表达也不无关系,比如,我们所说的“积温”就不如“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之和”,让大家更加直白,诸如此类的词还有很多。

我们是否换一种语态表达我们的思想,有时候真是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