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曹妃甸」湿地蟹与大黄螃

曹妃甸湿地蟹因出产地域而得名,分类上属于中华绒螯蟹,几百年前就在曹妃甸沿海湿地生长,其声名《永平府志》和《滦县志》等均有记载。

曹妃甸湿地蟹的生长区域属滦河入海口九河下梢,生长水域水质清新,植物繁茂,土壤盐碱度较高,其生物构成和环境条件特别适合河蟹生长,与其他产地河蟹相比体厚壳硬,黄满膏肥,肉质细嫩。近几年,我们曹妃甸河蟹养殖面积达十万亩,年产河蟹近3000吨,被誉为“中国河蟹之乡”。

曹妃甸的河蟹之所以好吃,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河蟹是人放天养,农民只投放蟹苗,河蟹都是吃河里、稻田里的小鱼小虾、水草、微生物等自然长成,真正纯野生,无任何饲料污染,野味十足。与河蟹共荣共生的是曹妃甸蟹稻米,曹妃甸的柏各庄大米早已闻名遐迩、历久弥香,蟹稻米则是柏各庄大米的升级版,因为养殖螃蟹不打农药,经过了河蟹纯自然的生态循环,提供养料,自然也是绿色无污染,味道也比普通稻米不知美味多少倍。还是回到湿地蟹,我们曹妃甸湿地蟹是吃稻花长大的,蟹肉自有一种特殊的甜香,想不好吃都难。

来说一下河蟹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螃蟹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钠、镁、硒等微量元素;螃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自然而然,我们纯天然环境下的曹妃甸河蟹不仅味道足,营养价值则更丰富。

再说一说我们曹妃甸的海蟹。曹妃甸地区位处渤海湾畔,渤海湾因为属于内海,又是冷水海域,所以螃蟹的生产周期长,味道也是完胜南方海域的品种。

曹妃甸的海蟹常见的有梭子蟹、花盖蟹、赤甲红三种,梭子蟹长个体长大半斤以上,我们曹妃甸当地称之为“大黄螃”。赤甲红我们当地也叫“墨绿红”或“铁夹子”。

梭子蟹

花盖蟹

赤甲红

三种螃蟹中品质最好的属大黄螃,特别是禁渔期过后的秋季开始,黄螃到了繁殖盛期,籽满膏肥,煮几只黄螃,满街飘香。我们这里家庭宴席或者婚宴、孩子满月酒等场合不可或缺,有了这道菜才显得主尊客贵。相比其他蟹种,黄螃肉质软嫩白皙,饱含汁水、醇香怡人,能让人真正体味到大快朵颐是何种畅快。

螃蟹是大众美食,吃法已经很普及,最原汁原味的是蒸或者煮也无须论辩。但我们海边居民特别是渔民不经意摸索到了很多技巧,比如蒸螃蟹,要把螃蟹翻个儿,背面朝上,这样汁水不易流失。当然这种蒸螃蟹的技巧,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原理。对于煮螃蟹,海边渔民更有见地,还有一种不常见的土做法,只需一只锅、一把盐、一堆柴:锅内放少量水,放入螃蟹,点燃柴草,盖紧锅盖,然后把水敖干,熬到盐水变成锅底的晶体,螃蟹局部略微焦糊,这种办法综合煮、熏、蒸、烤、烧、盐焗为一体,味道自然补充了单纯一种做法的缺憾,其肉质鲜美得不可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