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改革分三類中,有一類是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

不久之後,要和這類單位比如招待所、國營電影院、評估鑑定所說再見了。因為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多會改制成企業。

目前在事業單位改革裡面,全國各地最先進行改革的是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並且都給出具體時間表,有條件的2018年完成轉制,不具備條件的,最遲2020年必須要轉制了。

在筆者看來,為什麼落實事業單位改革最先從生產經營類開始呢?因為這一部分在整體裡面佔據的數量比較少,比較好推進。

此外,在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裡的人可能有些擔憂,如果被改制成企業,那麼以後會怎麼辦呢?會不會出現大批的下崗潮呢?

我們先看,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裡面又需要分三類看待:

第一類:具備較強的生產經營能力,早前已經實行企業化管理,具備轉制條件。

第二類:生產經營能力一般,需要支持轉變的。

第三類:生產經營能力很弱,瀕臨破產倒閉的,不具備轉企就會撤銷。

在筆者看來,具備較強的生產經營能力的事業單位轉企是向好的。因為具備條件轉制的都有比較雄厚的實力,之前已經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轉變成國企集團,在職工待遇方面能夠得到更多的自主權。

生產經營能力一般的事業單位,這個還需要各方大力扶持整合資源,等具備轉變條件時候也是很穩妥的。

第三類生產經營能力很弱的,就可能會撤銷合併,由兩種可能,第一是歸入轉企的大集團,第二是繼續保留事業單位性質了,可能會劃歸公益一類。

事業單位轉變成企業,企業的收益好,員工的待遇也會水漲船高,俗話說:“有得必有失”,人員的事業編制身份肯定是沒有了。不過筆者認為,多數都會和原來編制人員簽訂用工合同,保障原來的權益,不用擔心會出現大批的下崗潮。

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裡會慢慢消失了,願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有緣的人,看到這裡關注一下我吧,因想開通原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