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90多万!顺德“冒充熟人”类电信诈骗案呈多发趋势(附防范攻略)

有时是一个“朋友”声称手机换号的短信,有时是一个说是老朋友的陌生来电,有时是收到一个QQ号、微信号信息,这往往不是遇到“熟人”,而是电信诈骗。

今年以来,顺德区“冒充熟人”类电信诈骗案件呈多发趋势,该区公安局民警在对全区企业公司调查时发现,有90%的员工都接到过“领导”打来要求汇款转账的诈骗电话。

据统计,冒充熟人诈骗案件中,90%被骗的也都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损失金额少则一两千,多的高达90多万元。此类诈骗可细分为“冒充亲朋好友”“冒充领导”“冒充老师、学校主任”“冒充公司客户”等诈骗手法。

个案一

财务人员进了伪装的聊天群

7月31日,顺德区龙江镇大坝工业区某公司财务人员黄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其合作公司的“赵经理”,并说要将之前签订合同的保证金转到黄女士公司账户。

于是,黄女士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和Q号。不一会,“赵经理”将黄女士拉入一个聊天群,群里显示的头像还有黄女士的老板“李某”,以及对方公司老板“钱某”。

“李某”和“钱某”在聊天群讨论业务事,并说之前签订的合同内容有很多与商量的内容不一致,要求“李某”将保证金退回。于是,“李某”在聊天群中让黄女士将公司账户的64万元转至其私人账户,黄女士立即照办。

临近下班,黄女士与同事核对公司账户流水时发现,公司老板“李某”并没有这个私人账户,才发现被骗。而聊天群里的其他三人都是骗子伪装的,只为让黄女士相信他们就是其认识的“熟人”。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案发后,龙江派出所迅速与龙江镇总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电商协会等协会联系,通报了近期发生的盗取QQ、微信号诈骗、冒充公检法或熟人诈骗等警情,提醒该镇内的逾千家企业的负责人、财务加强防范意识。

个案二

假高管让财务人员为客户转红包

无独有偶,7月30日,北滘的另一位财务人员张女士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个能说出其名字的男子声称是其企业里的高管曾总。

在取得张女士信任后,曾总便说第二天让张女士去他办公室一趟。31日早上,张女士还没到“曾总”的办公室,对方又打电话过来说需要为自己的客户准备15000元的红包,但是客户不敢收现金,要张女士帮忙打钱到客户的银行账号,之后再还钱给张女士。

起初,张女士一时疏忽,以为对方就是“曾总”,便将钱转入对方的账户。可是,没过多久,“曾总”又打电话过来说客户嫌红包太少,需要追加1万元。

张女士这时才觉得事有蹊跷,便向公司同事了解曾总的情况,猛然发现自己被骗。顺德区公安局接到张女士报警后,在佛山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及相关部门帮助下成功止付了被骗资金1.5万,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当中。

手法揭秘

顺德反诈中队民警介绍,“猜猜我是谁”等冒充熟人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等即时通讯工具,冒充市民的亲戚朋友、同事老板等熟人,以遇到急事、交补课费、代购等借口,要求市民转账。通常骗子会通过各种方式试探对方,让市民自己主动说出“他是谁”,然后再编造故事,让市民汇款转账,最终达到他们骗钱的目的。

三大防范措施要掌握

警方提醒, 冒充熟人诈骗就是利用人们对“不常联系”或者“职位高”的人难为情的心理,不愿意拒绝对方的请求而导致的被骗。遇

到此类诈骗时,一是要警惕陌生来电,不要随便猜测对方身份,要对方说出自己的姓名和与自己的关系,如果对方说不出来就立刻挂断电话。

二是如果对方说出了自己姓名和关系时,并称自己电话已更改,请勿立即相信,向你们之间共同的好友去确认对方是否有更改号码。

三是如果遇到自称领导来电时,可以虚设单位内某位领导姓名,例如不是单位领导的“谢总”,来证明对方是骗子。

【记者】欧阳少伟

【通讯员】梁晓茵 刘江

【作者】 欧阳少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