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心太强,说不得,说几句就伤心、流泪、生闷气,该怎么办?

孙孝南


当这种情况出现,很多答主提到可能是孩子性格出现了问题,像是太自我或自卑;或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如溺爱孩子。我们来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当孩子对于家长的说教,说几句就伤心流泪,生闷气,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家长的批评/说教方式不对;

图自shutterstock

二、孩子本身具有高度敏感型性格特质。

图自shutterstock

首先来看看第一种情况。以下是三种家长们常用的批评/说教方式:

o 个人式批评

是对人物本身个性品质的评判。如:当家长因为不满于孩子做出的某些行为对孩子说出:“我对你真的很失望”,“你怎么这么差劲”之类的话。

o 结果式批评

是对某种情况下导致事件后果的评判。如:家长看到孩子房间很乱,就说 “你这房间还是这么乱,房间不应该是这样整理的。”

o 过程式批评

是对某种情形下导致后果,对于其处理过程或经过的评判。如:孩子考试失利,父母说:“你得到这个结果,是不是应该好好考虑下自己为什么失败,是不是需要换一种学习方式,改变一下平常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


> 这三种方式中,个人式批评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是对于孩子本身内在品质,性格,或处事能力的否定。这种批评方式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认可度,久而久之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


> 结果式批评只是对于某一个已经发生的后果的批判,但这种批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结果无法改变。而过程式批评是在结果中寻找导致问题的原因,指出处理过程不足,这能够帮助孩子再次遇到同样情况时,能有所改变。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说不得”、“说几句就伤心”,你需要审视下自己是否使用了个人式的批评,你可能在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伤害了孩子的内心。

🔍如果你在批评孩子时并没有攻击孩子的本身,而是就事论事,孩子仍旧“伤心、流泪、生闷气”,那么你的孩子可能是高敏感的孩子。


什么是高度敏感性格的孩子:

大约20%的孩子可能拥有高敏感性格,他们的神经系统生来比别人更加敏感,所以对于周围事物刺激的接收和感知度更高,反应也更迅速。

高敏感的孩子被说几句后容易伤心流泪生闷气,是因为他们对于情绪的接收能力更快,也更容易被负面情绪所感染。当感受到他人,尤其是最亲近的父母对自己的批评或不满情绪,他们一方面会更容易因为自己的不足而自责;另一方面也给可能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而感到委屈或生气。这些千头万绪的情感首先就会通过一些家长所看到的哭泣等方式流露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 高敏感并非是一种性格问题,拥有高敏感特质的孩子可能具备以下几种优势:

图自shutterstock

o 敏锐的觉察力

这些孩子通常对身边事物的变化有很强的觉察力,对不同事物的认知或思考程度也更深。比如不同情境下灯光,温度,声音的变化;以及他人表情,情绪的变化;或他人对自己的细微反应等等。

o 共情能力

由于能够更迅速地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他们通常也容易也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能够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o 创造力

正因为这些孩子对于人或事物的敏感,他们通常能够感受到事情不同的一面,对事物也有更丰富的情绪感受。而这些都能够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探索未知直觉。所以这些孩子还可能在不同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但正因为这些孩子在认知和情感上优秀的敏锐度,他们也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父母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更需要把握深浅。


那么,家长该如何应对/教养高敏感性格的孩子呢?💡

首先,家长应正确认识“高敏感”

与其把孩子的敏感视为缺点,不如把这当作是孩子的特殊天赋和性格的闪光点。因为敏感是典型的艺术家、创新者的特点。一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如荣格,林肯,罗斯福等,都是拥有高度敏感性格特质的人。

关注并帮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

要记住高敏感可以是种天赋,这种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高敏感的孩子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情绪不安的时候。家长应该去训练自己更多地看到孩子的长处,比如他们不可思议的创造力、洞察力、情绪感知度和敏锐的才智,并帮助孩子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优点。

改用温和但严格的“过程式”批评/说教方式

当家长与孩子遇到矛盾,应该用冷静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必须放松对于他们的管教,家长依旧可以设定严格的标准和底线来对孩子的行为或品质进行监督教导。但一定要注意理性的表达,避免和孩子过度争吵、大吼大叫,多采用“过程式批评”,与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所在。避免用“结果式批评”对于既定的结果进行无谓的争论,或进行“个人式批评“来中伤孩子人品。

让孩子和同类伙伴一起成长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同样性格类型的孩子交朋友,因为他们的性格相似,情感共通,也会有更多共同语言。这能帮助高敏感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处理自己敏感性格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父母和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用的个性特点。只要愿意彼此了解,相互理解,发现个性中最闪光的部分。孩子和父母都会在家庭的爱中,彼此成长,成就最好的自己。

欢迎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全网超过400万用户信赖,专业的亲子育儿心理社区,陪伴你和宝宝幸福成长。

Reference

Healy, M. (2011). The Highly Sensitive Child. PSYCHOLOGYTODAY.

Cutchlow, T. (2017, December 07). How To Criticize Your Kids Without Ruining Their Self-Esteem.HUFFPOST.


家有宝宝学心理


孩子说不得,这可不是题主所讲自尊心太强那么简单,而是孩子太过于自我而导致的不接受别人的话。过于自我的孩子会凡事都认为自己做的没错,别人哪怕稍有不同意见,就会下意识认为在批评他(她),马上就开始伤心、流泪、生闷气。

一般来说,有类似情形的孩子大都集中于6、7、8、9岁这几年。这恰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心理发展的层面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如果家长不能合理应对,反而容易过于迁就孩子,不敢大胆批评或惩罚,结果更助长孩子过于自我的认知和分辨上的偏差。那么怎样去应对和解决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

第一,针对具体的事要较较真。有时孩子难免会犯错,可是孩子又不愿意接受批评,你把话稍微说重一点,孩子就会委屈、流泪、生闷气。其实是孩子在逃避被批评这一结果,你越是不较真,孩子反而得了理。因此,家长必须要放下谨慎,大胆针对孩子做错的事去较真。较真也要讲究方法,你不能严厉地批评,那是不起作用的,孩子会用以往的方法试图让你迁就他(她)。最简单的方式:1、就是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件事的过程,要么你说,要么孩子说,如果你说不对,孩子可能会马上插嘴纠正,这正好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回忆和描述事件上来;2、把一件事从前到后分段进行分析,让孩子判断对与错,这实际上认知和分辨力的培养,从孩子的话中家长能掌握孩子到底知道对与错否;3、安慰和鼓励孩子,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安慰与鼓励,只要你做说,爸爸妈妈以前没教过你这样做,你做错了是不会怪你的,你用不着难过。现在爸爸妈妈教你正确的做法,你学会了就不会再犯错了,我们相信你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第二,家长要重视家庭规则的建设。孩子以往特别容易陷入自我,其实是拿自己尚且不成熟的想法和观点来看待一件事。为了避免孩子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必须要针对具体的事给孩子立规矩,建立做事的标准或依据,孩子才能知道怎样做是好孩子,才是爸爸妈妈所允许的,不被批评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常忽略家庭规则的重要作用,更不要说构建家庭规则了。你自己如果都没有规则意识,自然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强了,而这种随意性恰是无法让孩子信服的关键。结果就导致不管你怎么说,孩子都会一律认为你对他(她)不满,反而会闹情绪了。

第三,家长要有明确的态度,有主见有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家长不应该忽略的重点,如果你看到孩子一说就委屈、掉泪和生闷气,就不敢表明你的态度,你这不是在纵容孩子过于自我了吗?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种过于自我的意识会让孩子更加逆反,只要家长一张嘴,孩子就会烦躁,甚至告诉你不说了。那时你恐怕连正常交流的渠道都阻断了,又何谈教育呢。针对与对错的问题,还要结合上述所讲的家庭规则,重点把奖惩措施平时约定好。对了就要表扬与肯定,错了就要接受批评,明知故犯要受到严肃的惩罚。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建立起威信,让孩子面对家庭规则时不敢越雷池一步。

以上三点,请家长反思深入思考,看看你平时都哪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合理,结果导致孩子过于自我。韩老师相信你可以做一个明辨是非,有原则的家长,因为你想让孩子成为大家都欣赏和喜爱的好孩子。


韩国成老师


经常有家长跟我咨询,说孩子太敏感了,有时候一句话说重了就接受不了,赌气不吃饭,甚至默默在房间里哭,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人称这样的孩子为“玻璃心”:自尊心过强,容易受到打击,心理承受力过分脆弱。

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争强好胜,嫉妒心强。典型特征有三点:听不得批评;听不得表扬别人比自己强;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用气球对儿童的自尊心作了形象的比喻:“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充得太满会容易胀破;只有气充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

自尊心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与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但自尊心过强并不是什么好事。适度的自尊心才是自信的基石。

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父母的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百依百顺,以及过度的夸奖和肯定,都会助长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听不得逆耳话,遇到挫折会畏缩逃避,不敢面对。

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

1. 做出示范,收起自己过强的自尊心

很多孩子的自尊心是因为比较而逐渐提升的,如“你比你同学都强多了”这样简单的比较与表扬容易将孩子的自尊心变成一种虚荣心。

父母首先思考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有失偏颇,不要随便拿孩子与别人进行比较,不在孩子面前做出争强好胜的示范,专注孩子自身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

多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地方各不相同”等理念来引导孩子,教孩子正确看待失败,放平心态。

2. 正确夸奖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务,家长无需刻意表扬。过分表扬会让孩子容易放弃努力、害怕面对失败与挑战。

夸奖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夸“聪明”,或是空泛的“你真棒”,当孩子表现好时,终点夸奖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批评孩子时,由于孩子自尊心很强,家长要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式,不随意贬损孩子,对事不对人,主要是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健康良好地发展。

3. 帮助孩子认识和处理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沮丧低落的时候,不要盲目指责和逼迫孩子,自尊心强的孩子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弱。

家长最重要的是陪在孩子身边,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如“跟妈妈说说,是不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所以很难过?”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情绪和感受,陪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孩子会渐渐明白,其实挫折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自己愿意想办法解决,事情总是会朝积极地方向发展。

孩子只有能接纳、认识自己的情绪,才有想要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的勇气,从而将自尊心回归到正常状态,逐渐形成积极地思维模式。

4. 父母适当放手,多让孩子经历体验

很多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的保护和干预过多,没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鼓励孩子尝试一些富有挑战的事情。

通过更多的经历和体验,他会更加明白不会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在所难免;认识到自己有长处有短处,不必事事争第一。

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心态更加平和、宽容。


钱志亮工作室


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课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老师一批评就哭了,退步一个名次就非常难过和自责,甚至上课不提问她,这节课的听课效果都影响,还有的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出总是捋头发,整理衣服。那么在家里呢,父母也反馈,我家孩子脸皮薄,说不得,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做不好就一遍遍做。

一个孩子自尊自爱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过于事事都要争取完美,那这个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形成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思维,严重者可能会得强迫症,产生心理问题。

那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做调整呢?

1、首先我们发现这类孩子的背后大多都有一位做事情追求完美的家长,而同时她也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我要给我的孩子请最好的老师,用的东西要尽量有品质,我的孩子要尽可能的在各个方面优秀,每次看到好的成绩和奖项就非常高兴,有一点退步就大变脸。那如果你是这样的妈妈或者爸爸,可能首先您自己要做一下心灵成长了。这样的父母您只要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努力了大半生是不是多半时候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大智慧大幸福,还是只有在评上职称,换了大房子,升职加薪的那瞬间高兴,然后就又回到原来的心境,接着再追逐另一个目标。而智慧的人生并不是为了某一天而活,而是幸福的活在每一天。如果家长能领悟到这一点,那么这样性格的孩子就不难调整了。

2、当你看到孩子因为结果和他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而情绪低落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搂她在怀,轻轻的说出你了解到的事情经过。

“你那么想当小组长,结果老师却选了别人,你觉得你其实能比他做得更好。”然后你重新问问孩子要达成目的的原因。这一步你就能发觉孩子内心有没有不合理的观点,有没有需要调整的认知。也是进一步帮助孩子回到事情本身,而不是附带的利益。

“你还记得自己为什么想参选小组长吗?”

“有面子,能管别人”

“为同学做事情”等等

“你觉得不当小组长能不能为同学做事情呢?”

“我们觉得你敢于参与又愿意为他人做事,这样的行为非常好。”

面对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每次的失落,你都协助他关注事情的过程关注失败中的优势资源,那么孩子也会从一次次的沟通中调整出自己的性格。

最后要记得当孩子努力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多问问她身在其中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学到东西了,还是让自己很愉快,还是把愉快带给了他人呢,而不是一上来就问孩子结果是什么,当家长的关注点做调整后,孩子也会慢慢从不可控的结果调整到可控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了。那么这个一向做事情认真的孩子,将在未来不仅仅是成功的,还是幸福的。

1.当看到孩子自尊心过强的时候需要引导他关注做事过程中的内心体验。

2.轻轻的说出你了解到的事情经过

3.重新询问孩子做此事的原因

4.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移


涵妮妈妈育儿经


首先,家长肯定是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的这种反应,就因噎废食,从此再也不敢批评孩子了,这可不是一种积极的教养方法。

而且,孩子“说不得”,仅仅是因为“自尊心”太强的原因吗?其实,一味的批评和一味的表扬(尤其是笼统的指向不明的表扬),都会让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出现问题,影响他的自尊水平和自信心。

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应该好好的回想一下,自己在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教育方法存在了一些问题?

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一些批评的方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往往会适得其反。

首先,做错了事情肯定要批评,但是家长要就事论事,不能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不容辩解。家长要学会倾听和沟通,让孩子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孩子的声音。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是必要的,但是也要同时接纳孩子接受批评之后的情绪,例如伤心、哭泣和生气等等情绪,而不是跟孩子说:“你做错了怎么还哭呢?不许哭!”总之一句话,坚持原则但是要接纳情绪。


壹父母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前两天坐公交发生的一幕,女孩儿大约4岁左右,跟着外婆一起外出,在公车上,两人面对面分别坐着一个位置,在某一站,上来一对怀抱着的母女,女儿的外婆要女孩儿起身给这位妈妈让座,外婆刚一开口,女孩儿就哇哇的哭起来不让不让,随后旁边的一个人让了座,然后外婆大概就给小女孩儿讲道理,但是完全听不进去,越说哭的越厉害,索性外婆也停止了。过了没两站,又上来一对母子,依旧是重复这一幕,然后就招来了站着的乘客的眼光,外婆也是没招,一说就哭,不说感觉头都要抬不起来了。在外婆和小女孩儿的对话过程中,我听到了小女孩儿说的几句反驳的话,大致意思就是,自己不占着位置,就永远没有自己的位置了,做别人腿上被抱着不舒服不好玩。虽然我当然觉得小女孩儿略显不礼貌了些,终归也是可以理解她的心里行为的。

一点儿说不得,说了就哭,说了就不乐意,也许是她想表达自己的主见,也许是他对抗耍赖的一种常见招式,不论哪一种,我认为处理这些的情况之前应先做到如下这件事:

首先,每个家长都应该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

常见的四种类型:

胆汁质类型: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迅速,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向,但缺乏自制力和耐心

多血质类型:活泼好动,敏感迅速 ,喜欢与人交往,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情绪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

粘液质类型:平静,善于忍让克制,生活有规律,态度持重,有耐力,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

抑郁质类型: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当然可能面对这四种区分你会说,我们家孩子每个都沾一点边啊,怎么办?那就是你观察你的孩子还不够耐心和清醒。

了解完孩子的气质类型之后才能确定如何安抚这一类型的孩子:

胆汁质类型:要培养勇于讲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多血质类型:要培养执着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粘液质类型:要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抑郁质类型:要培养机制、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如果有以上的认知,相信孩子的情绪会平和地多。

那么如果出现了一说就哭就闹的情况怎么办:

1、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绝对的前提,但也不是说无理取闹就这么任由发展下去。承认孩子的哭,是表示你懂他为何哭,并且向他叙述,知道他为什么哭,为什么不乐意。

2、如果能够安抚情绪,最好给予孩子肢体的接触,比如拥抱,比如按住他的肩膀

3、家长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游戏力本能,将事件化解为有意思的游戏,通过和孩子互动达到让孩子发泄情绪,表达情绪的目的

3、如果是因为环境导致的孩子哭闹,应考虑暂时带孩子离开这个环境

4、当情绪得到安抚平静之后,可以重复事件已启发孩子的行为和后果,依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给刚刚发生的事件一个完整的有意思的结果。

一定不是整齐划一地处理孩子发脾气的情况,作为家长一定是耐心和清醒的家长,当你关注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的时候,才能处理的游刃有余。


悦小芽儿


这不是自尊心太强,是说明孩子太自卑了,太脆弱了,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按照我顺境家庭教育的方法。一方面要淡化处理。另一方面要针对性解决。

淡化处理。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尽量不给孩子脆弱的机会。

比如,感觉孩子可能有自卑。脆弱的情绪产生。直接漠视。装作没看见。

不小心撞上这种情绪产生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都不是事儿。等等轻描淡写的话。

或者共情。你不知道我小时候有多差。举个例子,你看看就知道了。

针对性解决。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平时多培养孩子幸福快乐乐观的情绪。可介入一些比如幽默,笑话之类的东西。

同时,多为孩子营造做事成功的机会,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降低对孩子的成长要求。比如把对孩子的一个要求分成八个要求来做。并积极配合帮助。做到一个,鼓励一次。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尽量少批评,多帮助。要学会正向鼓励。比如五个手指只能数四个。可以鼓励孩子,太棒了,只有五个手指,你就数了四个。等等。

当然这只是基本的操作思路。做起来,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更多家庭教育问题,可以参考我的相关问答。


家长话题


看了很多回答,感觉好像都有点意思,但是感觉又都没抓住重点。

这个问题不是孩子自尊心太强,而是孩子不能接受失败。难道自尊心太强就不接受失败吗?这个逻辑有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接受失败呢?

无论哪种问题,一般都是分为内因和外因,这个问题也不例外。

内因:

1.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段,孩子开始意识的觉醒,开始学会控制事物,所以他们希望成功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是正确的,以便建立自己的自信心。所以这时候他们本能的就排斥失败。这是正常的。

2.年龄限制,孩子不能正确的评价对错是非。

为什么常说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就是因为孩子确实因为年龄色原因,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区分对错。

外因

1.家长对待错误的态度

家长过于在乎结果,过于强调成功胜利,而不认可失败。传递给孩子的观念就是正确成功就是好的,失败错误就是不好的,是不应该的。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孩子本能的就害怕失败,排斥失败,所以不愿意承认失败。

2.家长的过度表扬

现在家庭大都流行快乐教育,表扬教育。动不动就表扬孩子“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真厉害”,过度表扬的结果固然强化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过度的结果导致孩子的自负。孩子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最棒的,最厉害的。既然最棒最聪明最厉害,当然就不可能犯错误,不可能失败。所以孩子肯定不能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1.正确评估孩子

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评估孩子的能力。适当的不承认失败是有益的,适当迁就孩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千万注意把握尺度。

2.家长正确对待失败,不要只在意结果,多关注过程

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更加美丽。即使我们失败了,但是我们过程中学到了经验,下一次就更加靠近成功。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努力不认真不拼搏的过程。

3.多鼓励少表扬

现在家庭普遍表扬过度,孩子在家里天下第一,说啥就是啥,所有人都迁就孩子,让着孩子。让孩子错误的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果一到外面,这不行那不行,孩子肯定不能接受。

4.适当的挫折教育

现在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的家庭很少,毕竟都是一两个孩子,都宝贝的不得了。孩子没经历过任何挫折,结果一遇到办不了的事就容易情绪失控,会大哭大闹。家长很有必要让孩子经历适当的挫折,学会控制自己单位情绪。

5.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可以让孩子,但是不能没有是非对错观念。很多家庭明明孩子错了或失败了,但是一哭闹就说“好吧,你对,你厉害”,这样来哄孩子。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更滋长了孩子的“我都对”的错误思想。我们可以故意输,让孩子赢,但是我们不能混淆是非,对错不分。


神通奶爸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说得,偏偏自己家的孩子犯错说不得,不是自己家孩子自尊心太强的问题,是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长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不知道如何把握批评与惩罚的度,说重了,惩罚严了怕孩子自尊心受伤,产生心理阴影,太顺着孩子,会溺爱毁了孩子。为什么父母语重心长的教育在孩子面前那么的苍白?

其实,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对于孩子不当行为,父母不约束,不忍心说不,实际就是不负责,或者放弃责任的教育!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惩罚呢?


第一,内外一致,不树立两套规则

有的家长在家里无比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出门在外时却又要求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应该保证家庭和社会的行为规则一致,拒绝孩子私下犯规就是帮助他掌握统一的游戏规则,更能适应社会!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

比如,孩子早上爱赖床起不来总迟到,家长不应该哄他们起床或者跑去跟老师道歉;孩子学习拖拉,丢三落四,家长不应该请假去给孩子送作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跟老师解释,自己去承担老师的惩罚,这样才能慢慢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科学的批评和惩罚,不但不会伤害孩子自尊心,还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才更能从中吸取教训,纠正不当行为,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向孩子说不的一些原则

1.孩子做父母不喜欢的不当行为时,不仅要语言告诫外,更重要是引导做有意义的事。

2.约束来自规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指定各种规矩。

3.冷静对待孩子的某些言行。

4.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不合适行为时,要明确拒绝,并说明理由。

5.对孩子说不时,要坚持到底,不可动摇立场。


疏影浅雪


孩子之所以自尊心太强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其实都是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

家长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1、将错误放大化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能犯错。一旦犯错误了,父母就冷眼相对。即使只是很小的错误,他们都有可能当成一个大错误。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面会认为,只要犯错误了父母就会不高兴,会很凶的对待我们。

2、错误的处理方式

对于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都可能会采取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是非常严厉的批评,甚至还有不恰当的惩罚措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一种则是孩子犯错误了,家长一味的骄纵。因此,只要父母稍加批评,孩子就觉得很委屈。

孩子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1、没有正视“犯错误”这件事情

由于父母可能将错误放大化,所以让孩子没能够正确看待“犯错误”这件事情。认为一旦犯错误了,就将会被训斥。那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可能本能的趋利避害。

但试错正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孩子应当正视“犯错误”这件事情,不断试错,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转换自己的知识和能量。

2、抗挫折能力差

自尊心强,经不起批评....说到底就是抗挫折能力太差。这也及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应当让孩子在正视“犯错误”这件事情的基础上,提高抗挫折能力。将父母的批评当成一种前进的动力。

3、对父母的不理解

从孩子有自我意识开始,便逐渐的对一些外来不利于自己的言语进行排斥。说到底,其实就是对父母的不理解,不明白父母的批评动机是什么。因此,产生了强烈抵触情绪。


通过一些儿童绘本的阅读,让孩子明白就算被家长批评了也没有关系,学会调节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才能更加有利于自我成长。

绘本推荐:《生气也没关系》

内容简介:

因为妈妈唠叨,所以你生气?其实妈妈只是怕你浪费时间,想让你养成好的习惯;

因为被大人忽视,所以你生气?可能大人们都在谈重要的事,没有听到你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