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小朋友玩手机很厉害,说不得、打不得,该怎么办?

燕兰熹295223860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界限感。手机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是一个很私密的东西,你会把手机一直给小孩子玩,就是说,你已经模糊了这个物品对于你和孩子之间的界限。孩子如果这个界限感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会认为,这个手机就是他的,而不是你私人的东西,我的东西,我当然是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了啊。


所以,怎么办呢?


1、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电子设备,并将密码和其他东西设置好,很多的儿童用平板都是有权限设置的,权限不同,能做到事情也不一样。ios12有专门的时间查看之类的功能,可以帮你管理孩子每天在某个APP上使用软件的时间。


2、家长做好表率,吃饭时不玩手机,睡觉时不玩手机,做一项任务,比如洗衣服,做饭时不玩手机。因为成年人把手机当成了一种“奶头乐”的产品,这个是整个社会的大趋势,日常生活中,能时时让人满足的产品就是手机,你刷个头条都能刷半夜,更不用说其他的产品了,但是趋势是那样,你不能让孩子在还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就接受,这种自我麻痹的状态,所以,专注做事,让手机和具体的场景分隔开来,比如吃饭不玩手机。这样,你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能讲,你自己做不到,孩子肯定会跟你学的,时间长了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他听到的跟他看到的不一样,会产生非常多的问题的,有时间我会写篇文字详细说明一下。


3、把手机当成有效的工具,而不是精神的依赖。手机有很多有用的产品,比如百度网盘,网络搜索,笔记,各类音频课程,学习APP等等,家长要会用,并指导孩子去用。一样是玩手机,时间在电子设备上面,但是玩的是学习的话,你也就不会太焦虑了吧。


4、增加其他活动。孩子很多时候在玩手机的原因,是因为a、没有人陪他玩。b、没有提供玩的场所。c、不知道玩什么。d、不知道其他玩的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所以呢,可以从这几个问题的方面提供解决思路。我们家的,乐高是他喜欢玩的,也报了相应的课程,他日常除了玩ipad的,跑跑跳跳,画画之外,乐高上花费的时间也不在少数,经常会把他的想法用乐高表现出来。


所以呢,把界限弄清楚,物理上的,心理上的,提供足够丰富的环境,并教会孩子怎么玩,玩没有问题,问题是玩的是不是高级的,对身心成长有用,有效的。


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点很重要。

水清么


说起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确实大有学问,说真的,要照现在有的父母凡事先宠着孩子,再教育孩子,如果千百年以来的先辈们有知的话,也会被气得含恨再死一回。

把孩子宠上天,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每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不论生下的是男还是女,就开始了像小公主,小皇帝一样的伺候,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四个大人带一个小孩,不是爷爷奶奶宠着,就是父母宠着,养成了孩子衣来生手,饭来张口,要星星绝不摘月亮,天不怕,地不怕,目无尊长的坏习惯。

特别像现在,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的物质文化生活都丰富了起来,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特别是手机里的游戏方面,对孩子的摧残更大,孩子不分早晚手机不离手,为了玩游戏旷课的孩子有增无减,有的甚至痴迷到通宵达旦,不吃不喝,丢掉性命的程度。再不严厉管教,游戏至少要坑三到四代的孩子们。孩子一旦养成了惰性,肯定会骂不得,打不得,要想再纠正孩子的惰性那就难了。

现在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打骂孩子是不成功的教育,却忘了老话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真理。所谓的打,并不是叫你像打敌人一样,使出浑身的劲打。选择细小的竹鞭,下手要有分寸,打的地方也要有选择。否则,会损伤孩子的身体。对着小腿抽几下,又痛又不伤筋骨,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不然真的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

对什么样的孩子才不使用打骂呢,对那些从小就严宽相济,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扶出来的正苗子,他们懂道理,只要告诉他们对与错,他们会自行接受的。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孩子是百年大计,从小把苗扶正很重要。对孩子采取正确的引导,严宽相济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


老蒋闲言


第一,家长在家作好表率,最好不当小孩的面玩手机,自己在家多看书,写字,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如鼓励他与自己比赛学习,写字等。

第二,与小孩约法三章,按时作息,上网有度,只用于学习,不准玩游戏,到时间果断切断网络,养成习惯。

第三,小孩的手机上各种游戏卸载,或干脆不给手机。

第四,多与孩子互动,手工,小制作,做科学实验,玩有趣的魔术,带孩子出去旅游,开导孩子与适龄孩子玩。

第五,在孩子假期中适当安排一些兴趣专业,如音乐,舞蹈,乐器,武术,健身,象棋,围棋,绘画一类,既可转移玩游戏的视线,又可增加孩子的才艺。

其实方法家长们都知道,关键是溺爱小孩,不忍心惹小孩,农村有句土话说“棍子头上出好人”,“浪仔”是迁就出来的,为了孩子的将来,就要狠心的坚持原则,该骂的要骂,心软了以后就要后悔。


学习冇止境1


玩手机的现象确实是越来越严重了,说不得打不得的小朋友,稍不留神就要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举动。

还记得前阵子的一条新闻,一个十几岁还上初中的孩子,面临中考,父亲督促孩子去复习,但孩子一直在玩手机,父亲不满孩子一直打游戏,一气之下就从孩子手中抢过手机,顺势从居住的10楼扔了下去,但是没曾想孩子也跟着从10楼跳了下去,父亲伤心不已,绝望地一直抱著儿子遗体痛哭。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稍加管教,却酿成惨剧。

所谓玩手机,其实说的太广泛了,归根结底不过是打游戏,看动画片的还在少数。

手机游戏的大火,娱乐的不仅仅是工作一族的业余生活,影响更深的还是小学生。未成年的他们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决心,深陷其中便无法自拔。对小学生来说,家长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恰当的管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控,出台政策,双管齐下 内外齐发力,如此才能给小朋友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双鱼不是魚i


小孩玩手机上瘾,不干正事,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痛,不好对付的问题,我女儿是老师,上课时她曾把不听课,玩手机学生的手机没收,但这只能管一时,要\\想把小孩从玩手机瘾中拉出来,这显然不够,。

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有他的正负两面性;当前是高科技进步的时代,手机网络的出现极大方便快捷了人们生活节奏,满足着人们的种种须求,手机已不仅是通讯工具,他的上网,支付等功能已走入大多国民的生活,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砍柴但恨刀不利,岂知刀锋伤人指!手机的诸多功能和网络的发展也有他负的一面;小孩用手机上网玩遊戏,甚至赌博,一旦上瘾学习直线下降,甚至给大人造成经济损失,而在农村往往小孩比大人还捷足先登,叫你茫然不知从哪下手管起,有时只能用堵的办法把他手机抢了收起来,但会惹得孩子大哭大闹,最后还得又给他。由此可见堵不是好办法,那怎么办呢?看来还只导,引导;而要改变还不是某一人能力所能及、因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孩子父母也学会玩手机,用手机上网,熟悉手机的各种功能(由其是农村)这样才能知道孩子沉迷在手机里的那个地方,去加以引导。

二:学校和老师针对自已各年级的学生、用手机互联网微信群聊等与学生搞些有兴趣的知识问答等活动。

三,国家教育部门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在手机上给孩子也呈现一些健康,有益,使孩子能受到教育,启迪的东西。

四,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尽量不让有害的东西在手机上出现在孩子眼里、这虽然很难、但为了下一代值得去探索,去做。


牧牛老叟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纵横,手机已经风靡大街小巷,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手机由最初的简单通讯,变成了上网工具,功能也越来越多;照相、视频、微信、qq、游戏、电影、新闻等等……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上到花甲之年,下到垂髫之年,都对手机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每日与手机形影不离,离了手机就浑身难受,世间谁最亲,显然手机更亲,它亲过了父母,亲过了妻子,亲过了子女;手机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疯狂的吞噬这个世界,古有鸦片战争,现在的手机不是鸦片,胜似鸦片,明明知道有害,就是戒不掉!……无可奈何!

关于题主的问题,现在小朋友玩手机应该怎么办?

题主也说到了,说不得,打不得,伤自尊;这点我很赞同不能盲目的去批评,也不能拳打脚踢,有时候家长的一个错误举动,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试问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对手机爱不释手,凭什么去要求孩子改变呢;孩童时代本来好奇心就强,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快,这是孩子的本性;我们唯一能做得就是,先管好自己,自己必须做个好榜样,谁带的孩子像谁,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不能一味的怪孩子,想想自己的原因;然后要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谈,把手机的危害告诉他们,别看孩子小,几岁的孩子也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一定要给他们分析厉害关系;也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说,多带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别一天到晚窝在家里,窝在家里永远戒不掉手机!





爱尚文史


现在的小朋友玩手机,玩电脑都很厉害,这点不可否认,说明孩子聪明,说明孩子只要认真学一样东西,就没有不会的,就没有他不精的,可玩手机毕竟不是学习,不但帮不了学习,还会耽误学习。


而说不得,打不得,又有自尊心的孩子,大部分年龄在十一二三岁,正处于在青春叛逆期。还特别古怪、急躁,一句话不合就会猴急猴急的。

玩手机的孩子成绩必然会下降,着急的不光是老师,还有家长。手机一旦让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玩上了,确实是个不小的麻烦事儿。

所以对孩子可视性产品的使用和配备,不是在孩子青春叛逆期去想对策阻止孩子,而是要在孩子还没上一年级,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重视孩子使用可视性产品的一些规定和规矩的订立,而且一直坚持常抓不懈,家长陪同孩子一路走过来,一直到青春叛逆期这个年龄段,孩子就不会让父母过于操心孩子玩手机的事。



手机玩好了,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帮助和乐趣。但要是玩不好,玩过了头。它带给我们的伤痛也是刻骨铭心,惨痛无比:

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海滩失踪溺亡。

十五岁男孩,课堂上被老师收了手机,回家后又被父亲数落一番,而后跳楼殒命。

十岁男孩。因为玩手机父亲气不过。把手机从窗户扔了出去,令父亲想不到的是,男孩跟着也跳了下去。

……

这样因手机要殒命的事例还很多。

青春叛逆期完全断手机是不可能的,但是做些努力,改变孩子沉湎于手机的坏习惯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一步是:根据自家孩子的脾性特点,制定一个短期目标,就是孩子肯定能做得到的,估计孩子也会同意接收的那种:

1.一到星期五,手机可以不带,或到学校交给老师。

2.周六周日在家可以使用手机,但不得玩手游。

不要制定的太多,让孩子望而生畏。

第二步是:沟通。找个恰当的时间,再找个再适合不过的机会,就一家三口,在一个僻静安宁之处,与孩子掏心掏肺的长谈一次。不带任何情绪和偏见;不发表任何带有点评色彩的个人观点。

第三步是:“我们没有太多要求,我们态度是诚恳的。所以要求都在这张纸上,一共两条。”然后把你们用心写好的一封信,连同这两个要求一并递到孩子面前。


奔奔起跑


智能手机的诞生简直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黄家驹忠实歌迷赵三才


对于现在有些小朋友玩手机很厉害,怎么说不得,打不得,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问题上决不能马虎,任性发展,孩子就是一棵小树苗,不理正是不行的。

首先大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孩子观念,采取有利的措施,说服教育孩子少玩手机,对将来自己前途的影响,让他好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如果不听管教,可釆取奖励的形势,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比如立规矩,这学期能考上班前几名,就给你买新书包,新衣服,带着去好玩的地方去玩,这样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孩子做到了,大人千万不能食言,不然只会对你不信任,继续玩他的手机。

对于不懂话的孩子,应把手机上孩子喜欢看的东西删掉,让他想看也找不到,多陪孩做作业,引导他做喜欢的事情,如画画,舞蹈等,多买些玩具,引导他开发智力,对孩子有益而无害,大人抱着手机不放,就难免孩子孤独无聊,也抢着看手机,树不正影子能不歪吗?

一等孩子用眼教,聪明的孩子对大人的一举动,都进行模仿,只有大人做的正确,才不会教坏孩子。

二等孩子用嘴教,有些孩子懒惰,不善于察言观色,大人只有用嘴说服管教,不然长大会更懒贪玩,误了将来的前途。

三等孩子用手教,这类孩子生性玩皮,大人千万对他不要放松,该打还是要打的,不然就不长记性,但也要适时教育一下就可以,不可动气,主要是吓唬吓唬就会听的。


null144198379


小朋友玩手机的病根的确让多少老师以家长头痛,前进试试后退试试,孩子还是电脑手机满脑的网线游戏!半米之距连接着千奇白怪的做第一的幻想的兴趣,关建是改变孩子的心态意念,真正的技能与知织是学了所能用才是现实,跟孩子交朋友,多培养讲解给它去学校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关爱中多让孩子做最现实中的自己,改变满脑子的游戏规律,本身整天玩手机游戏,就是种不正常的病态心理,忘掉游戏里的一切,家长先树给孩子榜样!现实中的事物与学校的知识才是自己要了解的真正唯一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