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烧14亿给李大霄罗杰斯做直播,结果亏17亿要退市了,这是谁的锅?

妲己丶妖娆了谁的今世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智慧在2015年最高价是35元,目前最新报价是3.86元,股价几乎从最高点跌去90%,股票市值从700亿元减少至75亿元,如果是在高位买入并持有至今的股民亏损相当惨重。


根据新闻报道,大智慧花血本搞直播,请花费近14亿元胡润、罗杰斯、李大霄、叶檀等财经界网红大咖直播,总花费高达14亿元。但最终年度亏损达到17亿元,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被证监会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改名“*ST智慧”。幸运的是,在2017年年报发布后,大智慧业绩扭亏为盈,股票得以摘帽,脱离退市风险。

分析大智慧所请的几个财经网红大咖,似乎娱乐味更浓。其中量子基金的共同创立人罗杰斯,一直以来以外来财经网红的身份不停地游戏国内各大财经平台;而原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更是经常想出诸如婴儿底等各种A股底部,在吸引股民眼球的同时也为自己挣足了走穴费。


散户炒股虽然难以逃脱韭菜的命运,但是群众的眼睛依然还是雪亮的。在李大霄的几个底部一一被击穿以后,大智慧直播的后果可想而知。

观察大智慧2016年财务报表的净利润数据,数据显示当年公司亏损达到17.6亿元,显然公司在直播以外的业务也是表现不佳。所以这个锅似乎也不应该完全由李大霄等几个网红大咖来背,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好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白马华菲特


现在直播这个行业,没有个十亿百亿做底,融资几十亿,根本就玩不转,你只看到直播间土豪几十万上百万的打赏却没有看到里面的风险,因为机会和风险从来都是包含在一起的。

大智慧原本想做的金融券商,谁都知道金融赚钱,大智慧也知道,本来想做互联网证券,结果发现证券牌照太难拿了!

  2015年1月大智慧抛出重组计划,将斥资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100%,市场关注度很高,也推动其股价上涨。但在关键时刻,因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规定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大智慧最终没有拿到监管层的批文,反而在2015年11月等来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2016年3月,大智慧宣布,鉴于重组相关的股东大会决议因逾期已经失效,且重组面临的障碍基本无法消除,决定撤回申请文件并终止相关事宜。

  重组券商不成,大智慧进军了这几年火到爆的“直播”领域,并打出财经直播的旗号,启动了“视吧”直播业务,也是做得风生水起。据公告,“视吧”靠着大智慧的资源优势,曾在2016年9月成为直播行业排名第三。

但是2016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76,002.49万元,经营利润出现巨额亏损,亏损原因主要是 2016 年度新增的视吧直播平台业务,收入未达到预期且 2016 年在广告宣传、市场推广、从业人员配置、系统开发维护、平台网络运行成本和主播劳务报酬等进行了巨量投入。

直播这个行业能不能赚钱?答案肯定是能的,财经直播更是一个重头戏。因为看财经直播的人,都是一群互联网领域最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一群人,毕竟玩股票懂投资的人都是一群有钱才能做的。

大智慧错在什么地方?就是太想依靠名人的力量,而不注重培养自己人。

要知道那些财经明星本身身价不菲,纵然他们有着很高的市场呼声和市场号召力,但是他们的身价也是溢价好多倍的,这个时候就很难说他们是不是还值这个价钱了。

所以还是要培养自己人,或者去大量去找小的财经明星,当年我也在大智慧直播过,我发现他们的软件用户体验也不好,并且流量分发也有很大问题。

直播领域本来就是养蛊模式,做过直播都知道,一万个主播当中能够杀出一个百万级主播都是运气好,你看到的那些年入千万,年入过亿的主播都是从几十万上百万的主播血海当中杀出来的一条血路,根本不是你想象那样简单的,现在明白没有?

总结起来,大智慧输在了三个方面:

1、玩命砸钱给知名人士,导致投资失利。

2、软件用户体验太差。

3、运营团队垃圾,根本不懂直播行业。

但是大智慧收获了什么?

就是财经直播的名气,也许这个也是它翻身的资本。


火涯


咱们可以来组对比数据来说明一下大智慧现在做的有多不好。目前大智慧的市值是83亿,已经被ST了,现在叫*ST智慧。在2015年的时候,大智慧市值一度逼近700亿,这么一对比,大家对大智慧的表现是不是就有了更直观的对比。大智慧的竞争对手同花顺的市值现在是307亿,这么再对比一下,大智慧目前的处境大家是不是就更明晰了。

之所以会走到今年,几方面原因都有。首先,2015年1月大智慧抛出重组计划,将斥资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100%,但因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规定遭证监会立案调查,不但没有拿到监管层的批文,反而在11月等来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导致重组失败。

其次,大智慧并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契机,作为一款软件,适用用户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他面对的更多还是个人用户,对于个人用户而言,用着不爽就换,更换软件的成本并不高。不像企业级软件,你看用友那么难用,但真正用上以后,能换的也没几家。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很多行业的格局,甚至像百度这种统治搜索界这么多年的老牌公司,都因为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网这班车而被阿里、腾讯甩在身后,更别提以软件起家且还没有形成行业垄断的大智慧了。

再次,大智慧错误的做了直播,直播在这两年确实很火,但直播是眼球经济,真正挣钱的并不多。大智慧却在直播这块投入巨资,2016年一次“7.7明星直播红包节”不仅在外滩做了很大的广告,还请来了罗杰斯、胡润、叶檀等众多财经界大咖,还有王子文、徐峥等明星来助阵。大智慧“视吧”人气前五百名均有奖励,最高可获得100万的奖励,前1万明有效播出的主播也有高值福利。伴随着巨大投入的是巨额亏损,大智慧2016年的年报显示,其直播平台“视吧”投入巨大,其中单就支付给主播劳务报酬总计就花费了 13.96 亿,广告宣传又投入了 2.1 亿元。财报显示,“视吧”收入仅 5.53 亿元,2016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76,002.49万元。

重组失利,未及时赶上移动互联网这班车,再加上错误的巨额投入直播让大智慧雪上加霜。


坤鹏论


大家都知道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不成,于是将大笔资金投向直播,直播虽然砸了大笔的钱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收入远远比不上投入,亏损的直接原因也就在这里。
从把主要业务转型为财经直播这一策略来看,大智慧目测主要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想要抓住网民使用移动设备的风口,却找错了方向。随着网民的使用习惯由pc端转为移动端,大智慧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而新软件仍不能带来盈利,而直播这个风口主要是占据网民用于休闲的碎片时间,对于大智慧这种提供数据服务和投资决策服务的软件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领先于竞品的决策提供,如果大家要是想休闲娱乐的话显然有更好选择。
第二,对于金融界网红的迷信,罗杰斯李大霄的确是个吸引眼球的好手段,但是他们的直播主要是吹吹牛说说金桔,而股民使用这款软件主要是为了在股市中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听这些噱头还不如去看电视里的股评节目,更何况这些大咖又不会天天来做直播,用户粘性根本得不到保障。
第三,对于投入产出的错误估计。从艾瑞咨询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2016年在线直播的很多平台仍然在处于亏损状态,仅靠融资支撑,原因就是直播不仅要耗费人力成本,宽带费用和设备费用也耗费巨大,并不是一个能够快速变现的平台,用这个来弥补自己在其他方向上战略的失误,想要快速变现收复失地,应该是管理层对于现在市场的一个重大误判了。

铅笔道


简单聊聊大智慧,为何会有今天。

大智慧是最早一代的炒股软件,也是卖股票咨询软件起家的,当年做记者的时候,有投资者投诉大智慧,当年是2010年吧,说大智慧虚假宣传,搞了个金色两点半的软件程序,一年会员费上万,结果亏的一塌糊涂。后来稿子写出来,当晚,大智慧领导打电话过来公关,然后,我的稿子就无情的被毙了。后来,我就离开那家报社了。

再后来,2013年,现货行业很火的时候,大智慧收购了民泰贵金属,赚了好多钱,结果又被投资者投诉了。当时有个朋友在他们公司上班,说大智慧领导让客户一星期内必须亏完,亏不完自己走。就是这种文化啊,同志们。

这不,去年视频直播火了,大智慧的软件基本上都没人买了吧,又跟风搞直播,可惜运营能力真的一般,亏是必然的。本来视频直播就没几个赚钱的,凭什么会是大智慧,打死我也不信啊。


赵冰峰


做企业,实际上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而不要总想着一夜发财。想在做企业问题上走捷径,只会越走路越窄,最终走上绝路。

比如说当年的秦池酒,由于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广告,企业出现了一次机会,产品销售很火爆,就以为可以撇开产品谈效应了,就开始大肆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并在广告竞争中做了标王,结果呢,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企业就趴下了。同样的,还有三株口服液,也是只做广告,不做产品,几年就亡。

相反,茅台酒长期以来一直以产品为核心,把酒做好作为目标,不是越做越好,越做市场越大嘛。

对大智慧来说,不想着如何从内涵出发,多做一些有实际意义和竞争能力的产品,而是想走捷径,想通过轰动效应来一夜成名,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李大霄的直播,或许能够吸引到一部分炒股的人。但是,李大霄的各种顶,明显的已经落后了,也在2015年的股灾中被彻底击垮,再想通过他的直播吸引眼球,吸引股民,不是灾难是什么?就是巴菲特的直播,也不可能一次性效应后永远生效。

为什么收购证券公司也不成功,反映的也是只讲效应,不做产品。对这样的公司,管理层怎么可能轻易批准其收购行为,更别说有不规范行为发生了。

办企业,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要走捷径。


谭浩俊


大智慧烧14亿给李大霄罗杰斯做直播,结果亏17亿要退市了,这是谁的锅?

这个问题很犀利啊,可谓是“一针见血”,曾经的大智慧是多么辉煌啊,只可惜目前已经日落西山,好像一个老人到了垂暮之年。我2012年从事证券行业,当时股票分析软件行业,可谓是三足鼎立,三足鼎盛时期,三家公司“通达信,同花顺,大智慧”。用户量和活跃度都很高啊,大智慧的人气,一点也不输给同花顺,同样都是上市公司,可是为何今日的大智慧就如此日落西山到了垂暮之年呢?我记得当时还有一个钱隆分析软件,也很有名气,后来就不行了,到了2015年牛市,股票分析软件可就多起来了,什么指南针,还有益盟操盘手也小有名气,特别是这个益盟操盘手,背后是上海的一家投资咨询顾问公司“上海益盟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在股票分析软件,太多了数不胜数,目前比较流行的还是“同花顺和通达信”,就连东方财富软件也无法比拟,目前很多证券公司合作最多的行情分析交易软件就是“通达信和同花顺”,也是被很多公司认可的平台。

大智慧:

大智慧的发展历史和成长之路,以及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大智慧简介: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上海大智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14日,2009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于2011年1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987,700,000元,股票简称:大智慧,股票代码:601519。
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以软件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向投资者提供及时、专业的金融数据和数据分析。作为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丰富的信息加工经验,始终前瞻性地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不断地开发出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公司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立足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的服务水平。在专注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期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综合服务提供商。

大智慧股价:

大智慧股价,从2015年最高到目前已经跌了-87.54%,跌幅很大,真的是股价腰斩,要是2015年买了大智慧,一直没出,亏惨了。

那么大智慧,究竟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我们来看看影响大智慧发展历史的几件大事情,现在很多信息,在官网已经找不到了,影响比较大的是曾经大智慧2013年花大价钱收购了一家做现货白银的公司,这笔投资不仅没赚钱还亏了不少,曾也陷入“白银门”事件,2016年传闻要收购湘财证券,85并并购在新三板上市的湘财证券,但是岂料计划落空,曾因财务造假被处罚,所以收购家化落败,后来就是2016年9月花14亿搞了一个直播平台“视吧”,请了:胡润,罗杰斯,李大霄和叶横等这些财经界的大咖来助阵直播,想要起死回生,岂知直播没搞起来,公司搞垮了。

大智慧财务信息:

2016年年报显示,大智慧亏了17亿啊,花14亿搞直播,不但没搞起来,还亏损17亿,请问这是什么操作啊,我真是服了。

我老奶奶都不扶,就服你。

大智慧你是怎么了?你以为搞一个直播,就能挽救局面吗?通过14亿搞直播,亏损17亿这件事情,我真的是服了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乱花钱,这种公司真不知道怎么去点评。

导致大智慧失败的原因:

1.花大价钱,请知名人士,请财经界大咖做直播,太烧钱了。

2.大智慧的用户体验度太差。

3。运营团队垃圾,根本不懂直播行业。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你请谁,股民来看直播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希望能够获取一些股票信息资讯吗?也是希望能够赚点钱,你搞直播,解决不了股民的根本问题,让一个不懂直播的团队去运作这不是钱多没处花吗。

大智慧:

目前大智慧成为了一个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网络直播行业,最近一两年竟然扭亏为赢,不知道是如何操作的?

股东信息

看来是找到了一个好的投资人,这个二股东应该还是有点实力。但是大智慧最近几年面临的诉讼太多了,这样的股票劝大家还是不要买!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牛哥说投资


大智慧是以设计炒股软件起家的。通过各种技术数据,智能分析(现在叫人工智能),进行选股,推荐股票。也就是说完全的靠“技术”,计算的传统方法,为投资人提供服务,从中收取费用。说实话,“技术”向来是被利用的,同样的技术被不同人利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人赚钱就有人赔钱,炒股软件成功的概率自然不高,而各大券商都可以提供免费的炒股软件和咨询服务。显然,靠炒股软件盈利的路越走越窄。通过名人做直播可以取得名人效应,但做股票市场的直播很难取得成功。无论李大霄还是罗杰斯,哪怕是巴菲特只能提供投资理念和方法。如果针对每天市场变化去分析,判断股市涨跌,个股行情,没有任何人可以成功。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一贯正确的可能性为零。错误多了就失去了观众,老生常谈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个人认为,无论卖炒股软件或者搞直播,对于千变万化的股票市场来说,都不能适应。


麻辣SC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是一个研究股票投资十多年的老股民。曾经的牛股大智慧如今凤凰变土鸡了,一个原本年盈利过亿的公司顷刻之间变成了巨亏的公司,15,16年连续两年亏损超过20亿。大智慧从上市到现在,10年的盈利加起来也没有20亿,但是两年的时间却亏损了20亿,这和直播炒股是分不开的。从去年开始公司盈利有所回暖,目前已经摘帽了,但是让公司巨亏20亿险些退市的锅该谁背呢?我想公司的管理层是难辞其咎的。

请财经大咖直播本来是希望能通过名人效应能为公司带来收益的,但是就目前股市的情况显然是不能实现这一愿望的。自15年开始股市就开启了下跌模式,从5178跌到了2638,近50%的跌幅已经逼很多散户出局了,很多股民都心灰意冷离开股市了,剩下的大部分也是被深套的股民了,割不舍得,只能长时间的拿着期待下一次的牛市了。这个时候不管是李大霄还是罗杰斯都不能挽回股民已经丧失的信心的,即便是在厉害的财经大咖,面对股市天天下跌也做不到盈利的。大智慧这次的操作本想抓住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这一根救命稻草的,但是稻草就是稻草毕竟不是船啊!在眼下的大环境下一切都是徒劳,大智慧的直播也暗自离场了。

还有就是股票操作讲究的机密性,实际的操作并不适合公开宣布。我想无论那个厉害机构,私募也不希望自己的持仓明细被别人知道的。炒股这个事情本身并不适合直播,何况在大跌的环境下直播每次都会被打脸,你看跌更没有人原因入市了,你看涨股市每次都下跌打脸。特别是李大霄,每次看多股市就开始下跌,而且跌的很严重。我认为股票的实际操作根本不适合直播,如果有直播的肯定做不好,直播鼓吹自己炒股好的多半是亏损的。徐翔炒股那么好,我从来没见过他在媒体上露面,更不用说直播了。所以大智慧选择通过直播炒股来让公司走出困境本身就是个错误,何况这些大咖的出场费也不会低,更加重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股票大涨不断,个股分析私信探讨。


投资观


大智慧本来在运营思路、营销思路上就不行。

这波的操作思路也不出意料的不对,它如果只是请请叶檀这级别的来做做直播还行,请罗杰斯,这本身就是超低性价比的,除非它这么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融钱,不然真带不来那么大的利益回报。

而且很关键的是,直播这个东西毕竟现在是娱乐性较高的,而这类人不具备娱乐性,可能一时猎奇,但也只是一时,像有些专家也就是走穴开讲座,给商家拉人气的,比如某楼盘请个专家来做个嘉宾,比如某金融企业或金融产品请个专家来做嘉宾加加人气或加加专业度,很显然在直播上这个行不通,而你要做培训,或是金融培训,目前的市场还不成熟,并且这类培训,你请这批人请的也不对。

所以整个策略上是有问题的。

本人从事解决方案式的定制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