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买房,应该如何避开开发商设置的“陷阱”?

东南快讯网


以下是目前开发商最主流的几种“套路”,即使购房人为了买到房子不得不忍气吞声,但其实他们都属于违规,购房人完全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基本上凡告必准。


1、 违规的一次性付款


从去年年底开始,蛰伏了100多天的福州市场,忽然开始有为数不多的商品房预售证开始发放,积压几个月的购买力集中释放,于是凌晨开盘,通宵排队,找关系留房……各种楼市剧目开始上演,且这些剧目开发商已经划定了基本参演门槛,就是必须全款付清。福州仅仅是全国市场的一个缩影,其他热点城市莫不如是。

对于一次性付款这件事,自上而下的政策都是不得提高首付款比例。所以,购房人可以说不。只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下,为了买到房子,大部分购房者都不得不接受开发商这样的违规操作。

还好,时隔半年,如今一次性付款在市场上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有极少数有价格优势的楼盘仍然有这个要求。因为去年底到今年初的“韭菜”割完以后,一次性客户需要一个培育期。且后来也有不少楼盘陆陆续续拿到了预售证,从开盘的情况来看,销售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开发商现在也开始接纳正常首付的客户。


2、 购房人更占主动的租赁购房


表外加价是在政府限价之下产生的新名词,所谓的表,就是政府在批预售证时定好的该项目的价格表,表外加价,就是超出政府表价的违规收费。因为土地成本、市场行情等等原因,开发商往往不愿意按照政府表价来售卖。因此,为了达到表外加价的目的,开发商使尽浑身解数。而借租赁之名实则表外加价卖房,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具体方式就是表面上将房产以租赁的形式与客户签订租赁合同,客户一次性付清70年的租金,而这笔租金实际上就是房款,且租金远远超出政府的限定的房价。这应该是目前最容易逃避监管的方法。

但是这种形式对于开发商来说却风险极高,因为不是签订买卖合同,且无法进行合法合规的备案,一旦房价下行,原来的购房者很有可能不认账,且这种租赁的形式,还存在逃税漏税的法律风险。所以,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这种现象该不该纳入说不的范畴,比较难界定,但是至少变现加价被禁止是一定的。同时,因为此种方法对于开发商的风险较高,在市场上使用也较少。


3、 最常见的捆绑车位

捆绑车位销售应该是市场上最普遍的变现加价的方法,有的根据首付款比例的高低来决定捆绑车位数量的多少,正常首付的客户可能被要求捆绑2个车位,车位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不说,且车位款必须一次性付清。

这种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在政策禁止的范围内,你可以说不。

不过,对于车位配备数量不超额的楼盘,车位也算是必买项,只要价格不高得离谱,也还勉强接受。但是对于车位配备数量超额的楼盘,买两个车位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4、 不易察觉的更名再售


开发商将楼盘30%的房子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销售,另外的70%先以正常价格“卖”给自己的员工,然后再以更名的形式二次卖给购房者。这70%往往都是户型各方面最为优质的,在二次售卖的时候,再提高价格。

这也属于变现加价的范畴,你也可以说不。

但是购房者信息不对称,有的签字画押的时候根本连文本都不看,且为了买到心仪的房子也默认了开发商的这种形式,所以,很容易轻易落入陷阱。


5、 拒绝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贷款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最被歧视的一种购房形式,周期长不说,贷款额度还少。因此,很多楼盘明确拒绝公积金贷款。

对于开发商的这种行为,购房者也可以说不。

但是如今房价高企,公积金40万贷款额度(一个人),或者60万贷款额度(夫妻双方)根本是杯水车薪,所以这个问题最容易被购房者忽略不计。

=====================================================


解决办法来了:

以福州为例,购房人可以向以下部分投诉举报,其他城市也可按图索骥。

购房者首先可以上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查询相关预售证审批的价格(http://222.77.178.63:7002/result_new.asp),可对照查询,是否超出备案价一目了然。

还有一个途径,购房者也可以在营销中心案场查看价格,因为按照物价局要求,一房一价是必须在营销中心做公示的。如果发现表外加价,或者现场无价格公示,首先可以向物价局12358投诉。

其它的,对于捆绑车位、拒绝公积金、违规更名等其他的行为,可以向福州市建设局或者福州市房管局投诉,或者向12345便民服务平台投诉。

当然,现状是,愿意接受开发商条件而实现购房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让职能部门无从查起,有的项目甚至和客户签署保密协议,让客户不得不接受。

所以,如果你确实想买房,但又不想忿忿于开发商的做法,那么你可以买了房子以后再去告(哈哈,这个是最聪明的做法)。


上观宅


您好,我是比比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开发商属于商人,商人都有的一大特点就是无利不图。但是我们还是尽量从以下几点来规避一些“陷阱”:一、小心售楼员的“逼定”销售策略,这个是要打一场“心理战”;二、要时刻谨记“赠送面积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三、宣传上漂亮唯美的广告不一定是真实的,要记得落实到合同里;四、想办法记住绿化率和绿地率的区别,绿化率指的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率则指的是小区范围内各种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五、严防交房延迟及扯皮等等。可以与同小区的购房者一起收房,眼睛和心思多了,就能相应减少被“套路”的机会。大家买房的时候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往往暗含“陷阱”。

祝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