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法联军要满清割地赔偿,俄罗斯也被打败过为什么还成为列强?

天涯5032


问题里说的的沙俄和清朝先后被打败,应该指的是,英法联军在1853年至1956在克里米亚半岛击败沙俄。接着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击败清朝,签订《北京条约》。

虽然清和沙俄都被英法联军打败,但战争性质不同,克里米亚是列强争霸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殖民侵略战争,而且两国战前形势和战争能力的差别是很大的。

克里米亚战争马拉科夫之战

1853年的沙俄是横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帝国,也是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役失败后,是俄军越过边境一路追击拿破仑一直到巴黎,促使奥地利,普鲁士等法国的仆从国起来反抗拿破仑,为反法同盟的胜利立下大功。此后,法国受到维也纳体系的限制,而沙俄借助“神圣同盟“成为欧洲宪兵,1848年欧洲革命,奥地利帝国治下的匈牙利爆发革命近乎独立,是沙俄出兵14万扑杀了匈牙利革命。

而克里米亚战争本身就是一场争霸战争,俄国虽然输了,但元气仍在。这场战争起因是俄国从多瑙河流域出兵进军奥斯曼帝国,企图夺取巴尔干半岛。英法认为奥斯曼帝国解体对其近东利益不利,于是因此出动50万大军,联合奥斯曼帝国攻击克里米亚半岛,同时在芬兰湾,太平洋一带对俄展开战争,迫使俄放弃向土耳其扩张。俄国最后战败,但让英法联军战死11万。最终结果不过是俄国退出占领的多瑙河流域,并暂时放弃克里米亚半岛军备和堡垒而已,但列强地位仍然保持。随后沙俄开始改革农奴制度,并兴办工厂和铁路,并加强了对中亚和远东方向的扩张,国力很快恢复过来。

反观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出兵18000人,和200艘战舰。以很小的伤亡就一路占领广州,并打开了天津到北京的障碍,并占领北京,迫使咸丰皇帝出逃。

特别是通州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伤亡50人,就用枪炮击溃了清军僧格林沁部的精锐骑兵,体现了工业革命后的军队对传统骑兵的不对称优势。

总体来说,俄军和数量庞大的英法联军有一战之力,并让英法联军付出巨大代价。但清军和数量居于绝对少数的英法联军却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

再看看同时期清朝在东北和沙俄的直接交手情况,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公然率领舰队从黑龙江出海口出去支援勘察加半岛遭受英法舰队袭击的俄军,视清朝的统治为空气。其实早在1847年开始穆拉维约夫就开始在黑龙江流域的武装殖民,但清朝对此毫无办法。

从两场战争不同的交战局面到俄国在战争期间仍然可以深入清朝领土殖民的现状,可以看到两国虽然先后战败于英法,但国力和军力有巨大的区别。


昭杨


同样面对英法联军,同样在19世纪50、60年代,中俄两国分别与他们大战一场,当然结果都是一样,中俄都是惨败。

但战争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俄罗斯与英法土等国的克里木战争,俄罗斯可以说是力战而败。它以一国之力,力抗英国、法国、土耳其,战争持续3年之久,可以他是败得很有尊严的。

为什么说是有尊严的战败,因为他的对手英国、法国、土耳其都是当时西方有名的军事强国。在整个克里木战争中:

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俄国为这场战争大约耗资约8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6亿卢布

俄罗斯与联军的损失旗鼓相当,但国力毕竟相差太远,失败也是必然的。

但俄罗斯的失败也仅限于在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边境地区,俄罗斯的内地及它的首都,并没有被拿下,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还是很强大的,联军并不敢深入俄罗斯内地,毕竟,战神拿破仑折戟莫斯科就在40年前。

就在战争爆发前的1848年,俄罗斯以一己之力,扑灭了欧洲大地的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欧洲王室的守护神,实力那不是盖的。响当当的欧洲第三强国。

1856年,克里木战争结束后,紧接着爆发了中国与英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就不详述了,大家都很明了,清朝一败涂地,老窝都被人端了,咸丰皇帝也被气死了。

中俄两国虽然都在战争中败于英法,但俄罗斯也只是比英法差些,而中国相对于英法的实力,中间还隔着俄罗斯土耳其普鲁士西班牙等一大票国家呢。

所以,俄罗斯还是列强,中国则只有割肉的份。


茶亭浪子


我来说下个人看法。

首先,英法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地区,他们需要一个在东方的落脚点。有了一个据点后,可以向内陆进行渗透,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像他们在印度、美洲的扩张一样。英法在战争胜利后占据或强迫开放沿海的港口等地。

而俄罗斯帝国占据欧洲东部,本来就同欧洲相连,双方文化交流等快速便捷。俄罗斯长期同欧洲大陆国家发生战争,而且有段时期沙皇俄国充当着欧洲宪兵的角色,对其他欧洲地区的革命进行镇压!一个强势的俄罗斯,还在眼前,英法等胜利国也不敢过于逼迫俄罗斯。虽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但是,那只是在帝国的南部、远离其统治核心,也没有达到亡国灭种的地步,只是一场战争的失利罢了。

其次,当他们几千人就可以打败看似强大的清朝后,人性的贪婪就暴露了出来。本来在西方的印象中神秘的东方遍地黄金、非常富裕。刚开始西方还打算通过合法贸易来攫取财富,但是当他们看到了清的腐朽后,表现出了赤裸裸的贪婪。能直接去抢何必再这么麻烦地进行合法贸易呢。

而在打败俄罗斯的过程中,英法的伤亡也十分惨重。整个战争期间,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英法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而俄国也无力再战,这样签订对双方都有利停火协议,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双方统治阶层眼光的差距。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感受到了双方军队之间的差异,其军队的训练与武器与英法有很大差距,促使了俄罗斯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

而清王朝的统治者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没有进行政治体制变革的决心,最终一败再败,被列强瓜分,沦落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江枫渔燚


因为俄罗斯当时的国际地位和清朝有着天壤之别。

俄罗斯和英法的差距根本不大,且俄罗斯与英法的战争并没有让英法军队打得很轻松,最后,俄罗斯当时已经是欧洲的传统强国。

首先,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当时的俄罗斯,在欧洲是什么地位。俄罗斯真正崛起为强国,是在彼得一世沙皇的时候,彼得一世通过改革,从西欧学习了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武器制造技术,同时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一些部分;同时,他通过自己的武力,击败了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夺取了圣彼得堡,在他的带领下,俄罗斯在欧洲成为新兴的强国。同时期的法国皇帝路易十六,对于俄罗斯的态度也是相对平和,而不是站在强者的角度,可见俄罗斯当时强国的地位基本上被西欧所承认。

而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三世,更是把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叶卡捷琳娜不仅仅将整个西伯利亚纳入俄罗斯的版图之内,同时还跨过白令海峡,将北美的阿拉斯加开辟为俄罗斯的海外殖民地;再西欧,叶卡捷琳娜三世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扩大自己的影响;在东欧,他吞并了波兰,此时的俄罗斯,可谓是世界性强国。但事实上,此时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力差距并不大,乾隆皇帝曾经因为土而扈特东归事件,与叶卡捷琳娜发生冲突,最终俄罗斯并没有能够拿清朝怎么样。

然而,看待事情,不应该只看表面。当时的清朝,已经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回光返照,在达到极盛之后,必然衰落,乾隆之后的嘉庆,虽然尚能保持大国形象,但受限于专制王朝自身的桎梏,已经难以再进一步,从而逐渐衰落;但俄罗斯则是一个新兴的世界性大国,其在叶卡捷琳娜之后,继续不断发展,越来越强。

俄罗斯的最高光时期,莫过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领着反法同盟浩浩荡荡地开进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首都巴黎。在1812年,俄罗斯击败了横扫欧洲的天之骄子,法国皇帝拿破仑,并且顺势反击,一举攻入法国国都巴黎,亚历山大一世则担任反法联盟的总司令。之后,在亚历山大的推动下,欧洲建立了神圣同盟,维持欧洲秩序,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了欧洲警察,在欧洲的影响力,可谓达到了巅峰。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发现,俄罗斯在西欧进入近代之后,其在欧洲的地位可谓是一直在上升。所以,在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其影响力并没有完全消退,且其这次战阵本身就不涉及俄罗斯本土,只是列强在域外的一次利益冲突,这种形式的战争在欧珠近代史上发生过无数次,这种战争根本难以对一国的实力产生影响。

再者,俄罗斯近代以来,其实一直都是与西欧的列强处于同一个体系内,俄罗斯当时 是遵守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所以,在综合国力的支撑下,俄罗斯总是可以通过平等的谈判,与西欧国家商谈战后事宜。

欧洲国家在处理同欧洲国家的事务时,必然会与其处理与其他国家的事务时的表现不同,因为欧洲当时已经自诩为文明世界。最典型的就是,反法同盟在攻入巴黎后,所做的居然是拥立法国波旁王朝的皇族路易十八为国王,而并没有所谓的“领事裁判权”等违反主权国家独立司法权的条款;之后的普法战争,法国首都都限于危机,但普鲁士的要求也只是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之前属于哈布斯堡的地区。所以,同理,俄罗斯作为组成欧洲体系中的众多势力中的 一个,自然被欧洲纳入处理欧洲内部事务的体系。

而清朝则不同,清朝的朝贡体系,本身就是与西欧想建立的世界体系相冲突,再加上文化上毫无相同之处,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欧洲并不认为清朝是一个可以接受其新体系的对象,所以对清朝大加剥削。另外,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的军舰已经开进了长江,这就等于直接断了清朝税负的主要来源-江南地区与北方的联系,经济命脉被控制,这种失败,可以说,在博弈中,已经处于完全的劣势。

同时,清朝在当时已经被西方人看成与 印度,菲律宾等国差不多的地区,自然得不到西欧的认可,所以,处理与清朝的事务,自然不会那么“彬彬有礼”


庭州行者


因为俄罗斯以俄罗斯族为主体,统治阶级也是俄罗斯族,目标一致有向心力有奋斗的动力。

满清以满族为统治阶级,作为主体的汉族属于底层被奴役状态,民族矛盾和对立严重,目标完全不同。

满族的目标要维护特权,不惜屈服外国也要防止汉族崛起。汉族的目标是摆脱满族的压迫,不惜借助外国势力插手也要革命。整个国家内耗严重一盘散沙。

这种情况和现在的叙利亚很类似,作为人口少数派别的什叶派的阿拉维人统治了全国,控制军政财富大权,作为人口主体的逊尼派各族被彻底压制,参军参政都处于底层,长期得不到希望,最后矛盾激发,然后双方找外国势力帮忙,各找各爹,最后一团糟。


中国历史探索者


中国在清朝时期,文化思想全面衰退,已经沦为半奴隶制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发展,清朝统治阶层又愚昧不堪,闭目塞听,妄自尊大,不懂得与时俱进,所以英法需要武力打开中国国门,赚中国的钱,又因为远离东亚,必须寻求一个定居点,以保证自己的利益安全,所以必须要割地赔款,以为日后扩大在中国的利益提供便利。鸦片战争中英法在东亚没有殖民地,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兵费时费力,也客观上促使英法迫切需要在东亚建立新的殖民据点,以方便同清朝加强经济交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租界。

而俄国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并不是弱国,曾领导反法同盟大败法国,称霸欧洲大陆40年,被称为欧洲宪兵,直到俄国欲吞并土耳其海峡,威胁到英法在中东和北非的安全利益,所以英法支持土耳其,并出兵帮助攻打俄国,经过三年拉锯战胜俄国,阻止了俄国的侵略步伐,但也仅限于阻止沙俄的野心,并没有攻打沙俄的腹地,也就是一场有限度的争霸战争,不是为了打开俄国的市场,征服俄国,所以英法大败俄国是争霸战略的需要,而没有殖民征服的必要,有拿破仑例子在哪里摆着,英法也是心有余悸,不会与俄国拼命的,他们的利益在欧洲以外的殖民地,并不需要征服俄国来扩大殖民地,只需要阻止俄国在欧洲的扩张就可以达到战略目的。


yuone1238


因为俄罗斯是西方文化,所以有门捷列夫这样的科学家,而清朝是东方儒家阴阳五行八卦文化,所以盛产官僚。另外俄罗斯的整个千岛群岛,是怎么跑到日本的名下的?俄罗斯乘太平天内乱英法联军入侵之机背后插刀抢劫清朝的库页岛怎么成了日本的石油基地?俄罗斯投巨资兴建的南满铁路怎么老板变成了日本人?


我爱祖国的碧水蓝天


胜败乃兵家常事。甲午战争中国败了,日俄战争,俄国也败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是为了利益。而不是灭国之战。清朝觉得继续打甲午战争,整个国家将不得安宁,不如和谈。太平天国运动,清朝能组织几十万的兵马,即使人口减少1亿,也打赢战争。但对于甲午战争,和谈更划算。俄国皇家舰队打了败仗,俄国觉得继续打,损失太大。不如和谈。俄国实力没有改变,还是世界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