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一往无前|当内蒙古农牧区邂逅电子商务

内蒙古是农牧业大区,“三农三牧”工作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就非常重视农牧业和牧区发展问题,提出要“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

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牧业“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全面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三农三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七十载春秋仓廪实

回望自治区成立70年来农业发展历程,内蒙古克服了自然灾害多发,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等种种困难,粮食产量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185万吨增加到2780万吨,整整翻了15倍。

70年来,内蒙古加大农业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先后实施了植保工程、种子工程、旱作农业、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节水增效等一系列农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45%提高到51.2%,水浇地面积达284.43万公顷,比1947年的29.5万公顷增长8.6倍;农民人均储粮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排在全国第二和第三位。

70年来,内蒙古农业生产总值和农牧民收入呈几何级增长。种植业总产值达1015.07亿元,比1947年增长277.87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06元增加到11609元,增长109倍。

新征程邂逅电商潮

8月14日下午,全国农商互联(内蒙古)产销对接会暨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巴彦淖尔)高峰论坛在巴彦淖尔市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孙炜东介绍,3年前内蒙古农牧区电商零星发展,多为企业自发行为。2015年以来,自治区积极推动建立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服务企业和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培训,提高基层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民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进阿里、京东、苏宁、邮政等全国性平台,壮大县域电商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带动就业10万人,掀起农牧区电商发展热潮。

外商品尝河套特产

“电商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名优特农畜产品很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市长张晓兵说,巴彦淖尔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基地、无毛绒加工基地、脱水菜生产基地、向日葵生产加工基地。近几年,市里把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来抓,拓展农畜产品流通新路径,电子商务已成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市电商企业由3年前的1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148家,电商交易额由不足1亿元迅猛增长到去年的3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商交易额达19.82亿元,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带动就业10万人

只是起点

“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孙炜东在巴彦淖尔市召开的全区电商进农村工作现场会上说,内蒙古已初步建成农村牧区电商运营体系,带动就业10万人。

我们要看到,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我们创造了难得发展机遇;内蒙古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我们要根据消费升级趋势,调整农牧业结构,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扩大青贮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推广家庭牧场和规模化养殖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内蒙古特色品牌。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70年攻坚克难,70年高歌猛进。一条金色的增收曲线,镌刻在内蒙古农牧业版图之上。8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再次在能够这片深情辽阔的土地上“燃”起来!未来,内蒙古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断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