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德芙……统统中招!喜糖盒里的“高档货”竟是这样产的,参加婚礼小心!

今年1月,嘉兴南湖警方接到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的报案。对方称,2017年以来,有人通过多种手段销售假冒伪劣的其公司品牌产品,比如德芙等。

玛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商之一, 旗下拥有德芙、士力架、M&M's巧克力等多个知名糖果品牌,嘉兴的玛氏食品公司是其在中国的三个工厂之一。

接到报案后,南湖警方立即对该案展开详细调查。

“对方是隐匿在网上的违法犯罪人员,真实身份都隐藏在一个虚拟的账号之后,如何精准定位辨别,费了我们很大力气。”

南湖区公安分局七星刑侦队陈倪介绍。

通过与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达成的三方合作,南湖警方通过系列侦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暂住在台州温岭的张某身上,并于3月6日对其展开抓捕。

警方当场查获每箱重20斤的假冒德芙巧克力30余箱,与张某一起被抓的还有其在店中担任客服的妻子李某。

陌生人一条短信

他订来第一批假德芙

2015年,对河南小伙张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他离开家乡来到台州,开启了自己的下海经商之路。

张某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店,主要售卖一些玻璃瓶、铁盒、纸盒等婚庆类的喜糖包装盒。

但渐渐的,张某意识到只靠卖这些小玩意儿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太多利益,如果在喜糖盒中捆绑销售一些糖果,能够赚更多钱。

最开始,张某找到正规渠道进了阿尔卑斯、旺仔、棉花糖、水果软糖、德芙巧克力等糖果。

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张某从正规渠道进来的一箱德芙巧克力是720元。虽然利润比较微薄,但张某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将店一直开了下去。

直到后来有一天,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消息,让张某彻底改变了未来人生的行进轨迹。

陌生人没有多说,只是发来一条简短的消息:

“德芙需要吗?”

带着些许好奇,或者也是为了拓宽以后进货的渠道,张某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假巧克力工厂↑↑

通过聊天,张某知道了对方姓黄↓↓

黄某专门售卖“德芙”巧克力,而且价格便宜,

一箱只要520元,比正规渠道进货足足便宜200元。

张某随即向黄某订购了10箱,10箱巧克力到了,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外包装掉漆的现象↓↓

看着糖果跟自己之前买的正品相差甚远,再加上低于市场价200元的批发价,张某此时心里已经有数。

不过,拗不过其中的利益差,张某还是在店里继续售卖这些假德芙巧克力。

直到有一天,店铺因为售假被消费者投诉关店。

接二连三因售假被关店

换个马甲再开

虽然被关店,张某并没有就此打住。

2016年,他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了第二家店,依旧是销售假冒德芙巧克力、旺仔牛奶糖等产品。

这一次张某想了一招“鱼目混珠”:在正品巧克力中混入60%的假货,以掩人耳目,而这些假货的供应商仍然是神秘的黄某。

然,第二家店在运营了不到一年之后,张某再次因为售假而导致店铺被消费者举报关闭。

2017年3月,张某再次开店,依旧是老一套。

只不过这次,张某的进货渠道比以前更宽了,不仅从黄某处拿货,还结识了一个戴某,从他那里拿了不少假巧克力。

此时的张某还不知道,远在嘉兴的南湖警方,已经在暗处悄悄收集起了他的犯罪证据,并已踏上行程,准备将他绳之以法。

假巧克力流转示意图↑↑

今年3月,张某及其妻子被抓获,但案件却并没有就此结束。

“从审讯和对张某平时的交易记录来看,张某只是一个处在下线的销售商,他是从哪里进到货的?究竟制假的源头是在哪里?”

警方在审讯中,从张某口中,听到了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名字,即黄某和戴某。

办案民警随即赶赴福建晋江,将整条产业链的源头,即制售假冒德芙巧克力、假冒绿箭口香糖的戴某抓获。

而黄某也在4月30日,于福建南安落网。

据了解,戴某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伙同他人在福建晋江开办假冒德芙巧克力以及仿冒绿箭口香糖的生产加工窝点。

戴某负责对工人进行管理和生产原料及加工成品的运输发货,在此期间共生产假冒德芙巧克力5200余箱,并通过多种网络途径联系买家,销往浙江、福建、河北、安徽等全国二十余个省市。

这些假德芙,用的是很差的巧克力粉在脏乱差的制假窝点里生产,和正宗的德芙比起来相去甚远。

其余涉案的人员也在下一步查证中悉数落网,至此,这条源头在福建,销售在台州,市场在全国的制假、售假案件宣布告破。

包括张某、黄某、戴某等在内的总计11名犯罪嫌疑人均已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南湖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