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军将领李天霞?

1195125793


李天霞是黄埔三期的毕业生,跟着同是三期的王耀武步步高升,一路做到了51师师长,当然少不了王耀武的亲笔举荐信。

可以说在王耀武的心里,自己的这个同学是很有分量的。这一点,我们从李天霞所参与的两次重大的会战来介绍。一个是上高会战,另一个是雪峰山会战。

先说一下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方获得全面胜利的一次战役。时任军委会参谋总长的何应钦,曾经评价说:上高会战是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次会战。在这次战争中,李天霞的表现尤其抢眼。

1941年,为了解决掉国民党的王牌部队,一举奠定侵华战争的最终胜利,日军派遣了第33师团、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等共计五万重兵,兵分三路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当时的国民党74军51师也率部参与这次会战,担任师长的李天霞奉命在锦江,阻击日军。正是依靠着李天霞率领的51师成功阻止了日军企图攻破上高的战略计划,为国民党战略布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49军、70军、72军赶到战场以后,包围了日军。

国民党在上高会战中,牺牲了九千名英烈,却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日军大量的战略物资,一举粉碎日寇的美梦。会战结束以后,74军荣获“抗日铁军”的荣誉,与此同时,李天霞领导的51师也获得了一号武功状。正是凭借此次战役的表现,1943年李天霞升任74军的副军长。

再来看一下雪峰山会战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尾声,日军侵略者仍然在做垂死挣扎。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

雪峰山战役在王耀武指挥下,中方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此次会战中,第100军军长李天霞荣获第107号武功状,并获得四等云麾勋章等各种荣誉勋章。

如果没有张灵甫,可能第74军的军长一职便是李天霞的囊中之物。正是因为张灵甫,逐渐的取代了李天霞的地位,更间接导致了李天霞的落寞结局。

张灵甫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王耀武的师弟。在第74军军长的争夺之中,打败了李天霞,这让两人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亲密无间到最后的剑拔弩张。

对待自己的这个学弟,李天霞是极好的。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李天霞和张灵甫两人曾经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一道出生入死,生死与共。武汉会战结束以后,张灵甫因为功勋卓著,王耀武当时打算提拔张灵甫为旅长,打算征求李天霞的意见。李天霞二话不说,当即交出旅长给了张灵甫。

南昌会战的时候,张灵甫因为右腿负伤,李天霞得知以后立刻命令不惜代价将张灵甫抢下火线,转入后方治疗。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李天霞和张灵甫可以说是生死与共的患难知己。

74军的竞争中,本以为顺理成章的李天霞,不曾想败给了张灵甫,曾经的生死兄弟。

1946年3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担任74师师长。

这让李天霞极为不甘,再加上后面传出的“情妇风波”(当时的南京盛传李天霞的一个情妇和张灵甫有染的传闻),新仇旧恨夹杂一起,让李天霞对张灵甫起了杀心。

接下来就是李天霞最为人熟知的“孟良崮战役”中见死不救的行为为人所诟病。

当时国民党兵分三路,企图围剿华东野战军。当时的中路军归李天霞指挥,张灵甫的74师也在李天霞的指挥之下。

不知道当时的两人见面以后作何感想,后来张灵甫给唐恩波发了一封电报,打算脱离李天霞的指挥,归入黄百韬的指挥下。

当时正好李天霞以保存实力为由,擅自作出了撤退的举动。于是汤恩伯同意了张灵甫的申请。

当时的汤恩伯命令李天霞抢占孟良崮外围的桃花山,可李天霞仅仅派了一个连,结果被我军全歼。后来又派了一个团,企图伪装成一个旅,结果又被我军吃了。

由于李天霞的消极救援,导致74师的张灵甫被包围在了孟良崮。当时的蒋介石,给李天霞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灵甫。可惜此时的局势,早已不是李天霞所能掌控得了。

结果张灵甫的74师全军覆没,蒋介石大为恼火。打算就地枪决李天霞,汤恩伯撤职查办。当然后来李天霞还是没有被枪决,可李天霞在老蒋心里早已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了。

1949年,李天霞因福建平潭失守,蒋介石以“擅自撤退”为由,判处李天霞有期徒刑十二年。几个月以后,以服军役为由,李天霞结束了自己的牢狱生涯。心灰意冷的李天霞,最终选择了退役,结束了军旅生涯,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

1967年,刚刚过万自己59周岁生日的李天霞因病去世。


奇点历史




李天霞是只野猫,有狠劲,但是很难驯服,或者说他不愿意被驯服。蒋从来没有将他当成自己的心腹爱将,汤恩伯到台湾后尚且被蒋扔进了冷宫,更遑论这位在国府中以“不听话”闻名的“霞公”。

张灵甫要求脱离李天霞的指挥不是没有道理的,李天霞这货是有能力,但是太喜欢玩小聪明了。

李天霞和王耀武都是那种得不到老蒋的“爱”的黄埔系将军,但是在做人做事方面,李天霞是不如王耀武的,王耀武只要上了战场就会认认真真地打,但是李天霞却经常在战场上耍小聪明,你让他上,他偏偏为保存实力而后退,否则后来老蒋也不会用“擅自撤退”的罪名撤了他的职。



李天霞是不是抗日英雄?我们且看看他是如何崛起成为英雄,又是如何沦落成为老蒋的阶下囚。

事实上,李天霞也算是员猛将,在抗战中也曾立过功,这点我们是真不能否认,更不应该故意忽视甚至抹掉。

李天霞,1907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宝山县,因为祖辈经商,李天霞也算是富家公子,所以李天霞的骨子里经常透着股公子哥气,鲜衣怒马,风花雪月。1925年李天霞离沪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为黄埔三期学生,李天霞后来的上司王耀武也是黄埔三期。1934年李天霞任补1旅第3团团长,补1旅旅长则是王耀武,从这时候开始李便跟着王混了。1936年补1旅扩编为第51师,王耀武任师长,李则任副师长。1939年6月,李天霞升任51师师长,当时是王耀武亲自写信给李天霞让他回去当的师长。



说到李天霞在抗战中的功绩,我们可以看看他参与过的两场重要战役,一是上高会战,二是雪峰山战役。

1941年3月,日军发动“上高会战”,王耀武率74军参战,74军51师也随部开赴战场。上高会战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被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李天霞能跟着王耀武参加这场战役不得不说很幸运,正是因为这场战役成就了他,甚至成就了74军和51师。在会战中,日军几次想要强渡锦江,直袭上高,均被李天霞率51师与友军阻击,使日军进不得进,将日军挡在上高外围防线,为国军的整个战略布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最终49军、70军、72军赶到战场包了日军的饺子。上高会战结束后,74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荣誉称号,51师获第一号武功状,李天霞在此役中功不可没。1943年2月,李天霞升任第74军副军长。

1944年3月,李天霞升任第100军军长。1945年4月,李天霞即率领100军参加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雪峰山战役,又称湘西会战。在芙蓉山战役中,100军19师57团负责扼守芙蓉山,切断日军交通线,当时负责岩口铺的57团3营加强第9连以196人的兵力阻击日军1000人12天,日军最后甚至只能选择绕过芙蓉山。在反攻阶段,李天霞率100军歼灭日军109联队,然后迅速回援围攻日军116师团,打得日军丢盔弃甲。100军在雪峰山战役中的表现应该算是很出彩的,会战结束后,李天霞获第107号“武功状”、四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等等荣誉。



说到李天霞的没落,不得不提张灵甫,更不得不提孟良崮战役。

李天霞在和张灵甫争夺74军的过程中落败,两人的矛盾也在这次争斗中变得不可调和,谁看谁都不爽,谁见了谁都想把对方按在地上扇。当时,我解放军向鲁南推进,国民党军则兵分三路以图围歼华东野战军,李天霞负责指挥中路军,不是冤家不聚头,张灵甫的74师也被划到中路受李天霞指挥。两人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但是很快张灵甫向司令汤恩伯提出脱离李天霞指挥,划归黄百韬指挥的申请,恰好当时李天霞擅自后撤,汤恩伯便同意了张灵甫的申请。汤恩伯让李天霞派兵抢占孟良崮外围的桃花山,结果李天霞为保存实力只派了一个连的兵力过去,被解放军吃光抹尽,后来又让一个团冒充一个旅去打桃花山,还是被吃光抹尽,这便导致了在孟良崮的张灵甫被解放军包了饺子。老蒋听到消息后震怒,给李天霞下了救援张灵甫的死命令,但是这时已经来不及了,李天霞根本打不进去。

张灵甫在最后时刻给老蒋发电文,指责李天霞见死不救。张灵甫阵亡、74师全军覆没后,老蒋气得要将李天霞枪毙,好在汤恩伯及时到南京述职才得以幸免,不过汤恩伯也因为张灵甫的死受了老蒋的毒打。孟良崮战役过后,李天霞在老蒋心里是什么位置也就不言而喻了,黄百韬也在这件事里受了无妄之灾。



李天霞虽然耍耍小聪明,但也算是个有趣的人,他晚年凄凉也是肯定的。

为什么说他有趣?李天霞只是老蒋手底下的将军,跟割据军阀根本搭不上边,你说你保存什么实力?又不是你的,你打好战了,该赏的老蒋总会赏,不管他喜不喜欢你。老蒋给你兵就是给你用的,你偏偏舍不得用,结果让老蒋的御林军搭进去了,老蒋不拿你出气拿谁出气?当然,这也算是李天霞这个公子哥的意气用事吧。不过,战打到后期,老蒋也实在缺人手,所以后来又让李天霞上了战场,但实际上老蒋对他很不放心很不信任,甚至在李天霞向台湾逃窜的时候老蒋也派人在后面跟着看他是不是真的去台湾。

1950年老蒋秋后算李天霞的账,让军事法庭判了他个无期徒刑,经过钱大钧他们周璇改判12年,几个月后又变成了“调服军役”去金门,这个曾经的将军说是服军役,但是谁会真的为难他?不过,虽然不会为难他,但他去哪也都只是个光杆司令了,所以最后他干脆选择退役。

李天霞退役后几年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毕竟有钱,但是这货后来迷上赌钱,赌得老婆都跟他离婚了。后来又被以诈骗罪起诉,蹲了1年多的笼子,直到1962年4月才刑满释放。1967年2月,刚刚过完59周岁生日的李天霞病逝。

这时的老蒋可能早已经忘了有这号人了。


吾与吾国


李天霞在抗战中立下大功,七年时间里随74军南征北战。在抗战胜利后,指挥地位节节提高,不过孟良崮的失败改变了其平步青云的命运。

1、社会经验丰富的军人

李天霞,上海宝山县人,黄埔三期生。和别的青年不同的是,李天霞从下就和帮会、三教九流熟悉。这样的履历对其磨砺的作用,在其后半生逐步显露出来。

(李天霞与蒋介石)

毕业后与所有黄埔同学一样,分配、东征、平叛、北伐、新军阀混战等,到1932年已经是教导师团副。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在之后他遇到了同期同学王耀武,开启了两人十年相协协之路。

2、跟随王耀武

王耀武自从担任补充第一旅旅长后,其作战才能逐步显露。而作为其下团长的李天霞自然水涨船高。

补充第一旅扩编为51师,王是师长,李就是副师长,兼旅长。到抗战前,李天霞任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下辖305团(团长张灵甫)、306团(团长邱维达)。

(李天霞在抗战中立下大功)

在王耀武升任军长后,李天霞任51师师长。在1943年2月,李升任第七十四军副军长,兼贵州镇远师管区司令,负责训练新兵。

十年来基本都跟在王耀武后面走着。

在1944年3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100军中将军长。100军是王耀武第24集团军的部队。到了这里,如果不出意外,就是施中诚故事,转回74军军长。

3、并非贬职

意外的是,集团军在抗战胜利后,解散。各部也调往各地,加上整编,100军整编为83师,李天霞任整编83师师长。王耀武也去山东做绥靖主任。以前的序列被打乱,自然难以按照以前的方法来。各种原因之下李天霞错过了74师师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天霞地位低多少。

在1947年,鲁南会战中,李天霞负责中路军,率74、83两个整编师及第7军。

(孟良崮战役)

在2月,李天霞兼任第一纵队司令官,同时指挥整83师、整25师、整65师,整74师。

按照抗战标准,指挥几个军,意味着此时李天霞已经接近集团军司令级别。所以李天霞的资历、能力在指挥上仍然体现得出来。

总结:

李天霞的前半生基本平步青云,虽然各种克妻,但其事业如日中天。孟良崮是其命运的转折点,之后其事业一泄如注,最终被妻子抛弃。轮回中自有命运吧。

要强调的是,李天霞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参考文献:

夏继诚.孟良崮之战与张灵甫折戟[J].炎黄春秋,2017(04):40-48.

隆鸿昊. 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军事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刘常明. 国民党黄埔系将领的思想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黄埔三期李天霞是个有背景的“妖怪”,否则仅凭断送整编74师一条罪过,脑袋就搬家了。这个在国军后来被称为“霞公”的将军,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钱大钧的亲戚,也是王耀武早年搭上顾祝同的桥梁,出身于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第一旅”和以此扩编的第51师,是王耀武的重要班底,李天霞担任该师第153旅旅长时,张灵甫不过是他手下305团的团长。

补充第一旅是北方籍部队,1934年奉命南下进攻苏区,王耀武为保持所部的独立性,以免被专门吞并异己的中路军司令陈诚惦记,特别提拔李天霞为代团长,顺势通过钱大均(委员长侍从室主任)搭上了左路军司令顾祝同的关系,再通过浙赣边区作战取信于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确立了王耀武和补一旅中央军嫡系的地位,李天霞功不可没,1936年即被提升扩编后的第51师少将副师长,而这个时候的张灵甫同学,还在南京军人监狱服刑。



抗日军兴,第51师由乙种师升格为四个团的甲种师,从汉中开赴淞沪战场,与俞济时的58师合编为第七十四军,李天霞任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下辖305团(张灵甫)、306团(邱维达),与日军血战于曹王庙、罗店一线。其后退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曾经登上城墙指挥作战,城破后153旅渡江北撤浦口,全旅已不足2000人,这个时期的李天霞还是非常勇敢的。

武汉会战期间暂调第40师担任师长,奉命坚守庐山,这一仗颇有名气;1939年6月回到七十四军接任王耀武的老部队第51师师长,历经高安战役和上高会战,李天霞所部表现优秀,尤以上高会战大破日军独立第20旅团最为出彩,第51师作为战场机动部队,南挡北杀,作战灵活,李天霞被友军称为“神箭”,战后获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称为抗日名将是不为过的。



1943年出任七十四军副军长,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1944年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第73、第74、第100军),按道理李天霞确有接任七十四军军长的资格,但已经成为王耀武心腹的张灵甫(58师师长)适时进言,结果王耀武将李天霞升任第100军军长,然后将100军军长施中诚对调七十四军任职,李天霞虽然成为了正军职,却从此离开了七十四军系统,没有不透风的墙,自此与张灵甫结怨,

抗战胜利后李天霞逐渐腐化,好色成性,军部经常举办乌烟瘴气的舞会,身体巨亏走路直不起腰来,被同僚讥为“李天虾”。非黄埔出身的施中诚被调离七十四军后,李天霞在钱大钧的支持下试图争夺军长之职,但是因为自己不修私德,以及俞济时和王耀武鼎力保举张灵甫,宣告失败,也算与张灵甫彻底翻脸。



1946年第100军改为“整编第83师”,李天霞任中将师长;七十四军改为“整编第74师”,张灵甫任中将师长,共同被编入汤恩伯的第一兵团赴苏北作战。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汤恩伯任命李天霞为第一纵队司令,统一指挥整83、整25和整74师作战,张灵甫不服,坚决要求整25师黄百韬指挥,两个人矛盾升级,整74师被围孟良崮后,李天霞出工不出力,算是报了一箭之仇。蒋介石闻听整74师覆灭,当即电令“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



这下事大了,在众多军界大佬的说情下,以及黄百韬在检讨会议上痛切陈词,还有李天霞背后使的几十根金条,总算逃过一劫,被“撤职留任、以观后效”。1949年出任第73军军长,一路南逃,奉命镇守福建平潭,被三野叶飞击溃,与李延年一起又被送上军事法庭,蹲了几个月监狱后开释,1955年离开军界经商,1967年病死于台北。

有人用“挥金如土、爱色如命、杀人如麻”十二个字形容李天霞的一生。


度度狼gg


李天霞是抗日铁军74军中很出名的代表人物,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比张灵甫只大不小,但最后却在角逐74军军长位置的时候因为不受上司王耀武的喜爱,所以被张灵甫捷足先登抢夺了74军的王牌宝座。

他也自此跟张灵甫埋下了仇怨,这才在孟良崮战役爆发后对危急万分的张灵甫危而不救,最终导致了张灵甫和国民党的五大王牌战力之一的整编74师葬身在了孟良崮。


李天霞善于对人揣摩以及他的军事能力

李天霞此人从小家中非常有钱,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就养出了出手阔绰的习惯,有一次他在看到日本人表演催眠魔术的时候,他感觉很神奇,所以就花费了巨资跟日本人学习了催眠术。

他也因此初步钻研起了心理学,学会了如何揣摩人的心思,这个手段在李天霞黄埔军校毕业后进入军队中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他的晋升带来了不小的好处。


但这并不是说李天霞此人只会玩弄手段不会打仗,实际中的李天霞在领兵打仗方面也是一号十足的猛将。

他是黄埔第三期毕业,跟王耀武是同学,在抗日战争爆发王耀武就任第51师师长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第51师的副师长,而当时的张灵甫也仅仅只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

有必要说一下,在很久前,张灵甫就已经是胡宗南手下的一名团长了,他在此前也是一名很彪悍的猛将,非常受胡宗南的重用,只不过因为受到杀妻案的牵连被蒋介石下入了大狱,因此失去了上升的渠道,所以这才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仅仅是名团长。

李天霞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绩功劳

李天霞带兵打仗的能力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孟良崮战役的不好名声,使很多人对李天霞的视死不救而对李天霞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以为他只是一个玩弄权谋的权术将军,但是现实历史中的李天霞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领。

在抗日战争中,李天霞因为出色的能力被调出了74军担任另一支军队的师长,直接从副师长转正成为了师长,并在担任师长的位置上建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而王耀武和俞济时也因为李天霞的出色作战能力不舍得将这么一号猛将送给别人的军队,所以二人都纷纷写信诚恳表达了希望李天霞归队的想法,王耀武当时还因为生病声称要将自己师长的位置交给李天霞打理,自己好回家养伤。

而在后来俞济时被调任第五军军长,而王耀武开始上位第74军军长的时候,李天霞就接替了王耀武的位置,成为了第51师的师长,并在上高会战王耀武带领着74军获得抗日铁军称号时,李天霞也带领着第51师获得了蒋介石颁发的第一号武功状,由此立下了大功。

王耀武率领74军在抗日战场上打下巨大名声的时候,李天霞就是王耀武的左膀右臂,他在74军中创下了令人惊羡的战绩。

李天霞不受王耀武喜欢的原因

虽然李天霞是号猛将,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获得王耀武的真正信任,王耀武之所以不喜欢李天霞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李天霞真正的靠山并不是王耀武,王耀武当时最大的靠山是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王耀武是在何应钦的支持下才能凭借着战功一步步走向辉煌的。

李天霞就不同了,他的靠山是和何应钦并列为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的钱大均,在这个时候李天霞的靠山和王耀武的靠山实际上是同处一个等级的,而李天霞在很多时候也将自己和王耀武摆在了同一个等级地位上的,这一点是王耀武很不喜欢的。

(钱大钓)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李天霞这个人经常不听号令擅自行动,虽然李天霞打仗很厉害,但是他却非常懂得保全自身的战力,一旦他感觉战况不妙,就会经常没有经过王耀武的同意就擅自撤退,以至于王耀武常常感到头痛万分。

李天霞的这个特点一直持续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在内战中李天霞仍旧保持了自己不听号令的特点,这也是王耀武最不喜欢李天霞的地方。

张灵甫受到王耀武喜爱和重用的原因

张灵甫跟李天霞不同,他之所以受到王耀武的喜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其他的靠山,他是王耀武真正的心腹,所以张灵甫在后来才能凭借着自己凶猛的战绩一步步上升。

王耀武叫他打哪里,他就绝对尽心拼命地打哪里,他不仅不会擅自行动,每次还总能将王耀武的命令执行得非常完美,因此得到了王耀武的欢心。

不仅如此,张灵甫这个人还很纯粹,他虽然杀妻没错,但却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在很多时候他甚至和我们想象的相反,张灵甫的品行是74军中公认的模范,张灵甫平时不喝酒、不好色、不贪污、军纪森严,平常的生活就是收藏些字画、骑马。

张灵甫原本是北大的高材生,后来因为感觉学文不能报效国家、再加上经济窘迫就报考了黄埔第四期,从这方面来说,他是有着很好的文化素养的。

他对书画的收藏是达到了痴迷境界的,军队中所发的工资因为常常被他拿来买书画所以会经常遭遇入不敷出的窘境,他困难的时候是在王耀武这位亦军亦商的老上司接济下才渡过了经济难关的。



对于一位上司来说,在品行良好的手下以及经常不听话的手下间选择,想必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前者。

争夺74军宝座失败的李天霞以及孟良崮战役

所以王耀武后来升任集团军司令的时候,为了帮张灵甫铺路,才特意将最有可能接替74军宝座的李天霞跟一百军的军长施中诚进行了对调,将李天霞这名对张灵甫最大的阻碍扫出了74军这支王牌军。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施中诚被调走,张灵甫这才成为了整编后的74师师长,成为了这支王牌主力的领头大将。

正是因为军长之位争夺战中的仇怨,以及后来不断升级的矛盾,在孟良崮战役爆发后,坐拥着强军的李天霞才在所有人都去救援张灵甫时在一旁观望不出手,导致了张灵甫和74师殒身孟良崮。

张灵甫战死后,痛失爱将的蒋介石当即就要将李天霞枪毙,后来是在孟良崮战役总司令汤恩伯的汇报求情下才免过了一死。

李天霞令人不齿的晚年

孟良崮战役后的李天霞经历过了几次大起大落,在退往台湾后甚至还和李玉堂一起被判刑了,最后有靠山的李天霞很快被放了出来,而没有靠山的李玉堂则被蒋介石枪毙了,但李天霞也因此丢掉了他高级军官的位置,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李玉堂)

令人不齿的是李天霞在晚年竟然做起了诈骗的勾当,他凭借着自己曾经担任过高级将领的身份,跟人合伙编造了一个骗局。

他们声称在台湾附近的一片海域里沉没着一艘日本的大货轮“大丸号”,而在这艘大货轮里面则有着数之不尽的黄金白银,还有各种各样的珠宝,原本这个骗局是很粗制滥造、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的,不过因为有着李天霞曾经就任高军职打下的包票,使不少肥羊开始上当了,而李天霞也和他的朋友骗取了丰厚的金钱,为他小后半生的奢侈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所以说要评价李天霞的话,我觉得他是抗日有功、是名在军事上很有作为的将领,不过他的军事能力却并不能掩盖他品行的恶劣,从李天霞的种种事迹来看,他并不是一名品行端正的将领,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道德败坏的,我们在这个时候就得将李天霞这个人分开看待了,他在抗日战争上的功劳是值得我们敬重,但是个人的品性却是应该受到我们谴责的,我觉得在李天霞的身上非常完美地说明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道理。


孤客生


李天霞和张灵甫的矛盾在电视剧红日中多有表现,而看过红日的人都知道,剧中的李天霞实在是无能的要命,其身为军人,却鼠目寸光、贪图小利,是张灵甫殒命孟良崮的罪魁祸首。但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这就不得不谈一谈历史上真正的李天霞了。



很多人说李天霞是个无能之辈,这直接是无垠之谈,能从抗日铁军七十四军脱颖而出并且在日后成为七十四军的核心人物,他的能力本身就不一般。而很多人其实光知道张灵甫在抗战中是如何的厉害但却忽略了同样功不可没的李天霞,要知道七十四军的灵魂人物王耀武对于李天霞也是不敢怠慢的,因为他们二人同是黄埔三期毕业,在资历上都是一样,不过王耀武的运气似乎好点,在淞沪会战期间,王耀武是五十一师师长,而李天霞便是副师长,此时的张灵甫还是一名团长,可以说李天霞是张灵甫的顶头上司。



而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李天霞便跟随王耀武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中的淳化保卫战,此时的李天霞和张灵甫,完全是上下级的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在此后,他们二人的关系逐渐有了微妙的变化,在武汉会战爆发时,李被调离了七十四军系统,出任二十九军四十师师长,这时和王耀武已经平级了,但是这个时候七十四军系统崛起了一个人物,他便是在万家岭大捷中奇袭张古山的张灵甫团长。



而就因为这个原因,张灵甫逐渐在七十四军中有了声望,而且得到了王耀武的信任,而在这时,王耀武虽然出任了军长,但是李天霞却又返回了七十四军系统,并且接任了王耀武之前五十一师师长一职,但张灵甫却慢慢追上了李天霞的步伐,日后更是出任了五十八师师长。而此后,李天霞和张灵甫便追随王耀武南征北战,打出了七十四军在抗日时期的赫赫威名,当然了,王耀武官是越做越大,在抗战末期,已经成为指挥十几万大军的方面军总司令了,而七十四军由施中诚接任,李天霞则出任一百军军长。

在抗战胜利后,按道理来说,日后的七十四军军长应该由李天霞接任,毕竟七十四军有着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称号,更是号称御林军,统领一支这样的队伍绝对是占分量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李天霞虽然资历比张灵甫高,抗日功劳也不差于张灵甫,但是王耀武却对李天霞颇有微词,所以推荐了他的心腹爱将张灵甫为七十四军军长,而李天霞则和他之前的手下开始平起平坐,甚至地位还不如这个原来的手下。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张灵甫率领整编七十四军进攻我解放区,而且一路当先,时任整八十三师师长的李天霞担任侧翼掩护,而同时还有整二十五师的黄伯韬,最终因为张灵甫的长驱直入,被我军迅速抓住机会,全歼整编七十四师三万余众之敌于孟良崮。而国民党战败后,李天霞则一路溃退到了大陆对岸,而此时他面临的却是军事法庭的重判,后来在钱大钧等人的周转之下,才得以不断减刑,最终出狱。

而晚年的李天霞生活潦倒,没有了昔日的荣光,做为一名和王耀武共同开辟七十四军的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数次立功,其虽然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但是历史需要的是实事求是,而李天霞此后却在无知者面前还背负上了无耻之徒的骂名,这种人物无疑是个悲剧。


绝笔历史


李天霞:(1907—1967),字耀宗,上海宝山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国民党陆军中将。

抗战时,因李天霞和王耀武同为黄埔三期毕业,王任第74军第51师师长、李天霞任该师少将副师长兼第153旅旅长。而黄埔四期毕业且是戴罪之身的张灵甫还是李手下的一名上校团长。李天霞是第74军的重要成员之一,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此时任第29军40师师长)。1939年接任第51师师长,1941年率部参加上高会战,李天霞出力很大。战后,何应钦评价此战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李天霞的51师荣获了“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1943年,李升任第74军副军长,1944年升任第100军军长。从此李天霞脱离了第74军。

李天霞和张灵甫在争夺第74军军长的位置上结下了梁子。李天霞自认为自己资历老、与王耀武还是同学,还有后台钱大钧撑腰,74军军长一职非李莫属。结果却是李天霞与第100军军长施中诚对调,张灵甫去陆大进行,毕业之后顺利接任第74军军长。孟良崮战役的时候,李天霞任由第100军整编后的第83师师长。李答应派一个旅驰援张灵甫,实际上只派了一个连长背着话报机在山头忽悠张灵甫。战后,蒋介石下来李天霞就地枪决。李天霞通过上下打点小黄鱼(金条),仅仅是遭到了撤职,不久之后又担任了第73军军长。

“李天霞为人好色,远近闻名,打仗带着姘头,即便是在火线上一有时间就搞女人,办公时还拉着女人的手。”由于经常玩弄年轻女性以致于身体亏损严重,长年走路弯着腰,像个老虾米。除此之外,李天霞喜欢投机取巧、不服从指挥。这是身为同学的王耀武不愿李天霞任第74军军长的原因。


历史军魂


既然是评价,那就要结合李天霞的一生经历,评价一个人从来都不需要去诋毁另一个人或者抬高另一个人。李天霞和张灵甫确实有矛盾,因为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的不作为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张灵甫74师被歼灭,而为这个“不作为”做铺垫的则是他们二人争夺74师师长的位置,李天霞资历比张灵甫高,张灵甫后来居上,李天霞自然不服,双方的间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也有说是张灵甫和李天霞的情妇有染),张灵甫孟良崮战役失败也有自己贪功冒进的原因,据张灵甫关系较好的毛森回忆,他说当时张灵甫气愤的说道:“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乎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力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这里指的“有人”应该是汤恩伯和李天霞,同时黄百韬也有责任,这里就不阐述了。

(张灵甫)

言归正传,既然是评价,那就要结合李天霞的一生经历,评价一个人从来都不需要去诋毁另一个人或者抬高另一个人。因为李天霞被人黑的已经认不出了,但是我还是根据事实来评价吧。

我的评价:“一个被带上有色眼镜的抗日将领;为人精明果敢、心狠且好色;纪律严明、军事敏感度极高,每次作战都有个习惯,就是观察有利地形,再避开有害方面,算是一个有军事天赋的人才吧!”

说他是被带有色眼镜的抗日名将是因为他现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太好,也就是现在很多人都黑他,但是李天霞在抗日期间确实功不可没;

(李天霞)

为人精明果敢、心狠且好色是因为李天霞无论在行军作战还是平时,他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前提,但是也不会畏首畏尾,李天霞为人歹毒是出了名的,整个国军都知道。李天霞带兵打仗有个习惯就是要带上自己的姘头,不是一般的好色。

纪律严明和敏感的军事天赋,一个出色的将领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纪律严明,毫无疑问李天霞是具备的,不然在抗日时期也不会个个奋勇杀敌,立下战功。而且李天霞每次打战都会观察地势,对地方兵力进行分析,多开敌人的主力部队,总能出其不意。

其实他的一身就是因为两件事,孟良崮战役里的不作为以及福建平潭失守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判处有期徒刑12年,才落下了不好的名声。不过功是功,过是过,客观看待就好。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历史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二十三:第一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整编83师师长、73军军长李天霞。李天霞是个很有争议的将领,早年是74军代表性人物,历任74军旅长、师长、副军长,在抗战中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后与张灵甫竞争整编74师师长失败,改任整编83师(第100军)师长,在孟良崮战役中公报私仇,致友军生死不顾,以1个连虚张声势1个旅,造成74师全军覆没,结果被撤职查办差点被枪决,后靠贿赂得以恢复军职。李天霞擅长作战指挥、治军练军,但贪财好色,连打仗也带着女人,结果身体虚亏长期走路弯腰,外号李天虾。1949年9月因福建平潭岛失守,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十二年,从此一蹶不振,结束军旅生涯。1967年2月10日,在台北去世,享年60岁。

早年经历:

李天霞1907-1967年,字耀宗,江苏省宝山人。家中富裕殷实,5岁随母移居上海,就读周家宅私塾、中西公学、市北公学、江南大学。1922年李天霞和徐文娟结婚,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8年任整编3师15团3营营长,驻扎曹家渡,其妻生子后患产后热后身亡。1930年任第3师2团2营营长转战湘鄂,在浏阳娶卢淡莲为妻,后回到黄埔武汉分校第8期任队长。1932年调任南昌行营中校参谋,1933年任保定编练处第6团中校团副,1934年调江西抚州任补充第1旅3团团长,1936年秋任51师少将副师长。



抗战悍将、屡立功勋: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第51师和58师组建为第74军(军长俞济时),李天霞任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下辖305团(团长张灵甫)、306团(团长邱维达),奉命扼守罗店一带,与日军久留米师团激战数月。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命把守城墙,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13日南京失陷,李天霞部撤出5000人。1938年5月参加徐州会战,7月转移至江西马回岭防线参战。武汉会战期间,李天霞暂调任第二十九军40师师长,在坚守庐山的战斗中,给予日军以重创。


1939年6月李天霞升任51师师长,奉命拦截两个师团的日军,激战于江西高安。1941年3月,74军参加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日军第20混成旅团由赣江北岸发起攻击,受到第70军第107师和李天霞第51师的阻击重创。3月19日,日军池田旅团8000余人企图渡过锦江,李天霞率部在锦江南岸设伏,歼敌2000余人。3月20日日军池田旅团向第51师阵地发动猛攻,双方展开血战,李天霞率一部迂回从侧面袭击,日军击退至锦江以北,并攻击日军第34师团侧背。3月26日夜夜,第74军攻克泗溪,并协同第72军等部将日军压迫于官桥街、南茶罗一带。3月28日,国军主力进攻官桥街,与日军激战至下午,将日守军600余人全部歼灭,并毙日军第34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收复官桥街。3月31日克复高安,截断了日军东逃归路。

何应钦称此役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授军中唯一荣誉飞虎旗。李天霞51师获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1943年2月,李天霞升任第74军副军长,兼贵州镇远师管区司令,负责为74军训练新兵。1944年3月,李天霞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100军中将军长,6月李天霞率部参加长衡会战、邵阳战役。1945年4月,李率100军会同18军、73军、74军布防于雪峰山东麓之山门、隆回、淑浦一线。4月25日,日军116师团3万余人发动进攻,国军居高临下又新装备了美式武器,给予日军重创。战役共击毙日军12498人,伤23307人。抗日战争中,李天霞战功显赫,获得四等"云麾"、"宝鼎"等勋章。1945年7月,李奉命赴重庆陆大甲级将官班第三期受训。11月第100军奉命开往武汉整补,12月驻扎泰州、泰兴一带。

加入内战、见死不救:

1946年3月整军会议后,100军整编为83师,李天霞任整编83师师长。整83师随后投入内战。1947年国军第1兵团进攻苏北,左路军由整编11师胡琏指挥(率整11、59、64师),中路军由整编83师李天霞指挥(率整74、83两个师及第7军),右路军由整编25师黄百韬指挥(率整25、65两个师及65旅)。 2月初,李兼任第一纵队司令官,同时指挥整83师、整25师、整65师、整74师。3月兵团司令汤恩伯到临沂指挥进攻蒙阴。令整编74师、整83师到临沂以西梁邱山区和李家庄地区进行扫荡。4月,汤恩伯命令李天霞第一纵队由临沂向蒙阴进攻。



74军老军长王耀武。

李天霞得到情报:华野十几个纵队在临沂到蒙阴的公路以东地区集结,李天霞担心被吃掉,擅自决定后撤。他令整编74师同时后撤40里,整编83师撤向瑗玉湖。谁知被空军发现国军不是前进在后撤,立即报告汤恩伯。汤恩伯正在为张灵甫要求脱离李天霞指挥,而举棋不定时,接报李天霞擅自行动,于是免去李天霞第1纵队司令职务,将整编74师划给第四纵队黄百韬指挥(此事彻底激怒李天霞)。5月李天霞率整编83师主力推进到青驼寺,准备策应整编74师攻打蒙阴。



李天霞老部下: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此时张灵甫已感觉凶多吉少,迟迟不愿意攻击蒙阴,提出解放军会设伏的可能。在汤恩伯严令下,5月12日整编74师离开垛庄,进入山区开始向坦阜进攻,同时要求两翼保障。汤恩伯命令李天霞派1个团进占孟良崮东南10里的桃花山。李天霞接到掩护74师的命令,只派了19旅57团的1个连携带电台,冒充是执行掩护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74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可以随时撤退。57团罗文浪为了免做李天霞的替罪羊,最后仍然与74师会合,并在孟良崮被解放军消灭。




张灵甫满怀信心,对夜晚部队遭受解放军反击的置之不理,第2天仍发起对蒙阴的进攻。谁知解放军防守力量非常强大、攻击受阻。张灵甫恍然大悟,急令后撤。74师行动迅速,立即从进攻转为撤退,预计能在下午2点撤到垛庄。关键时刻华野1纵赶到,迅速占领张灵甫退路的两侧山头。张灵甫进退两难,幸好74师一部已占领孟良崮,张灵甫命令抛弃重装备上山固守,否则74师当天就被粟裕解决了。张灵甫一边向蒋介石提出中心开花战术,一边向整25师黄百韬、整83师李天霞求救。在蒋介石、汤恩伯严令下,各部队都不敢再保存实力,全力攻击解放军防线。


陈毅、粟裕对战况非常关心,几乎每隔5分钟就打电话向各主攻纵队询问,主攻各部也意识到情况紧急,奋力突击。中午前后,张灵甫自知大势已去,末日来临,用电台发出遗书。13时,8纵23师在6纵一部协同下,攻占芦山。随后解放军各部从多个方向向孟良崮、600高地展开攻击,战至15时许,攻占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孟良崮战役国军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一个团、整25师部分,死、伤、俘计3万3千余人。


华野副司令员粟裕。

战败追责,撤职查办:

蒋介石闻讯后电令,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后因汤司令去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指挥系统及实地经过,李才恩赦免死,但仍要追究责任。1947年5月29日,汤司令奉命派一个副官将李天霞"押送"去徐州,不久又送到南京军法会审。李到南京即被保释,李在南京头等旅馆"安乐酒家"、镇江夫人岳景华处、上海情人陈忱处三地逍遥,仍过着悠闲生活。6月2日,国民政府同时授予李天霞三等云麾勋章,黄百韬四等云麾勋章。半年后,李天霞复出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兼泰靖扬指挥官。后任第37军军长,第73军军长。



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

张李矛盾的由来:

李天霞认为74军军长一职非他莫属,理由不外乎三点: 一、自己的职位比张灵甫高(李是正军级,张是副军级),资格比他老(李是黄埔三期,张是黄埔四期);二、1944年3月,施中诚由100军军长平级调任74军军长,自己由74军副军长调升100军军长,如今步施后尘重返74军,应在情理之中;三、本人在74军所建战功不在张灵甫之下,况且有钱大钧做后台。虽说王耀武和李天霞是黄埔同期同学,且在74军共事多年,但在王的眼中,李天霞不但性格刚愎自用喜欢投机取巧且不听指挥,而张灵甫表示绝对服从。因此在遴选74军军长时,他更偏袒张灵甫。结果蒋介石圈定张灵甫为74军军长。李天霞争当74军军长未成功,对张灵甫甚为妒忌。

但后来李天霞任第1纵队司令,又放弃前嫌,对74师多为照顾。张灵甫临战前要求脱离李天霞指挥后,才恼羞成怒,挟私报复。如果把张灵甫74师覆没全归罪李天霞,也失公允,事实是不但李天霞没有尽力,黄百韬的整25师也是装模作样,黄百韬亲率4个团救援张灵甫,却在阵前徘徊没有发动攻击,随即增援到来的整65师赶到,准备投入进攻作战,见状不知所以,也在阵前停了下来。要怪就怪张灵甫平时自恃甚高、目中无人,不要说同僚,连汤恩伯都不放在眼里,心中就蒋校长一人。

丢失平潭,被判入狱: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军防线随之全部崩溃。4月27日,第73军奉命撤退,平潭位于福建东部的大海上,由6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为371平方公里,是金门岛的2.4倍。李天霞率73军(下辖15师、77师、316师、暂编8师约一万余人)驻扎于此。主要任务是加强据点防御,实行清乡,并封锁福清海口与平潭间交通。1949年8月6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分三路由古田、建瓯、南平向福州地区挺进。于17日进占福州城,国军守备部队各部弃城南撤,大部覆没于福清、永泰以北,少数突围至平潭岛和漳厦地区。19日,兼任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在"永胜舰"上发布命令:李天霞为平潭岛防卫司令官,统一指挥73军、74军及海军马尾巡防处与配属之各舰船及福建省水上保安纵队调动部,严密封锁福建沿岸各港口,凡进出船只必须预先通报,否则将一律击沉。

1949年9月15日清晨5时许,解放军叶飞兵团28军对平潭发起攻击,李当天将军部撤退到6兵团司令部所在地"观青澳",1950年春节刚过,李接军事法庭传票:当局要重新审议平潭战事。随后他被羁押,与李延年成了难兄难弟。这时,上层人士透露:蒋介石要杀一儆百,李延年和李天霞恐怕性命难保!为此全家人忧心忡忡,李的军中挚友更是焦急万分,大家认为只有央请宋美龄亲自出马,才能大事化小。于是由李的长子塞安开着牌照为15-2454(号码不吉利)的小汽车,载着"立法委员"、"国大代表"以及军中元老轮番斡旋,最后宋美龄传下话来"人可以保命!"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可是同关一室的"二李",并不知情。

李延年捏定一个"死"字诀,整天摆弄毛笔在宣纸上涂写"杀"字。李天霞则绕室彷徨,他的落寞、失望、沮丧可想而知。隔壁关的是曾任山东绥靖总司令李玉堂。 1950年3月,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军事法庭,根据《陆海空军刑法》。判处李延年李天霞无期徒刑。4月,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四位元老级将领联名上书蒋介石,请求对"二李"从轻发落。陈诚签请蒋介石准予将"二李"改判有期徒刑,蒋同意了。

1950年6月14日,高等军事法庭经蒋介石批准以"不尽其应尽职责,临阵退却"之罪名判处李延年、李天霞各12年有期徒刑。同年11月,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再接再厉,与徐庭瑶、汤恩伯5人上书蒋介石,呼吁将二李减刑一半。蒋批了个"缓"字。事隔两个多月,老将蒋鼎文再次出马,与陈继承又加入到第三波的陈情攻势中。众将军坚请蒋介石让二李"调服军役,戴罪立功",蒋同意了。 1951年4月,李延年不愿再当军人,蛰居新店乡间,李天霞被派往金门服役。

晚年游戏人生,凄惨病死:

1955年,李天霞凑钱开始经商,做生意能力不行,很快蚀本。1957年春至58年8月期间,李携夫人旅游台湾全岛名胜古迹。因有房产和金条垫底,李仍过着纸碎金迷的生活。他酷爱赌博,喜欢玩"沙蟹",眼看一栋栋房子落入他人之手仍不肯罢休,直至其夫人发出警报:"条子所剩不多了!"他才勉强金盆洗手。有人以"挥金如土,爱色如命,杀人如麻"概括其一生,并非空穴来风,至少他都沾边了。

1960年,林老医师起诉陈光荣、李天霞诈骗土地押款,李被判有期徒刑1年8个月,成了新闻人物。与此同时,其夫人岳景华已办妥与其离婚手续。20个月的铁窗生活给李天霞带来重新体验创痛的机会。1962年4月26日,李刑满释放。真巧!当初军事法庭判处他12年徒刑也是这天期满。李天霞在台湾的最后岁月,是在台北"眷村"度过的,最惨的是一度自己买菜做饭,好在逢年过节尚能收到当局发的红包,日子过得穷而不酸。1967年2月10日,李天霞患尿毒症去世,骨灰安放于台北县中和市"圆通寺"内。


烟酒阁大学士


我觉得这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既要看到他在那个时代所做的贡献,又要清楚的认识到他的过错,毕竟,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有着更加理智的言论自由的权利!

李天霞,他是近代国军的杰出将领,他和大多的国军将领差不多也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他是比较早的第三批的黄埔军校出去的,后来在国军当中他也是担任过很多的军事职务。

在1949年的时候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军职”的罪名治过罪。1967年的时候在台北去世啦,他那个时候的年纪也就60岁。可惜了,他刚进入花甲就不幸去世了,都没能够好好的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他小的时候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的一个商人家里。他们一家主要经营米业,做得也是风生水起,他的母亲死得也是比较早,后来,在1922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后妈也在一场鼠疫当中不幸病死啦!

他父亲死后,他的大伯和二伯总是想争夺这个家业,幸好,他的表叔等人出面调停才使得他父亲的家业免受刮割。

他年轻的时候还经常和那些“青帮”和“洪帮”的朋友经常混在一起,毕竟,他是个有钱人能够经常帮的这些朋友打包票,再后来李天霞在1924年的时候,他开始慢慢的接触到当时先进的“三民主义思想”,并且,经过文化考试和体检检查合格之后,顺利的从一千多名报名的学生当中,有幸的成为了被录取的17名学生当中的一员,也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第三批学生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雪峰山会战等众多战役。

再后来的1967年,60岁的他在刑满释放之后,就举办了一场庆祝自己60岁生日的宴席,他的很多旧交都来参加他的这场宴席,不过第二天李天霞就因为尿毒症发作病倒了,从此一位国军的优秀将领就这样在岁月的不断洗礼之下与世长存了!至于对他的评价我觉得应该留由众人来评说,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