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常說的「氣血」其實也分陰陽嗎?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血主濡之。”簡要地概括了氣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別。“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闡述了氣與血的密切關係。具體地說,即是存在著氣能生血、行血、攝血和血為氣之母四個方面的關係。

氣能生血:是指血的組成及其生成過程中,均離不開氣和氣的運動變化——氣化功能。

氣能行血:因血屬陰而主靜。血不能自行,有賴於氣的推動;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血液的循行,有賴於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佈散,肝氣的疏洩條達。

氣能攝血:攝血是氣固攝功能的具體體現。血在脈中循行而不逸出脈外,主要依賴於氣對血的固攝作用。

以上三個方面氣對血的作用,可概括為“氣為血帥”。

血為氣之母,是指血是氣的載體,並給氣以充分的營養。由於氣的活力很強,易於逸脫,所以氣必須依附於血和津液,而存在於體內。如果氣失去依附,則浮散無根而發生氣脫,所以,血虛者,氣亦易衰;血脫者,氣亦逸脫。在治療大出血時,往往多用益氣固脫之法,其機理亦在於此。

文章整理自:《中醫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