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为了挽救衰落的贾家做了哪些努力?

君笺雅侃红楼


失职的母亲、老祖宗

贾母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两个儿子都没有教育好,贾赦骄奢淫逸无恶不作,贾政呆板清高不食烟火,一个通庶务通世故的都没有,主子如此好糊弄,别说低下奴才当硕鼠,例如赖大一家。

儿子没教好,孙子也没教好,纵容儿孙胡作非为,总是原谅庇护的态度,怎么不养一堆不肖儿孙?眼看着家族内部争斗,贾母一概不管不问,对那些明争暗斗充耳不闻,什么家族事务教养儿孙都靠边去,贾母的全部生活就是吃喝享乐,哪里有宴会哪里有贾母,成天浑浑噩噩享清福,有样学样,更别子孙们能清醒了。

不称职的当家人

贾母作为当家的老祖宗,就算是你不管家务事了,但是对于大家族的未来前景进行正确的谋划,是一个当家人必须做的,但是贾母没有,她缺乏这种打算和意识,甚至不具备封建统治者阶级应该具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质,怎么会避免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呢?

书的全篇,没看到过贾母和王熙凤一起讨论过贾府的家事要事,就是不管不问,姑息养奸,下面汇报什么她就听什么,对贾府的亏空根本不了解,到抄家才说什么“咱们家到了这个田地了么?”

临终催散《金刚经》

享受一辈子的贾母到抄家时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没有管好儿孙,让后辈骄奢淫逸暴殄天物终致抄家,后悔已晚。

毫无办法的贾母在临终之际让凤姐把旧年写的《金刚经》送人散发,企图通过劝人为善的佛家经典来忏悔,或者说临时抱佛脚,期望改变子孙们的命运,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红楼梦》中宁荣两府,贾母是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极具权威,是个说一不二的核心人物,府上几百号人,从Y环到小姐,从姑娘至姨娘,从佣人到贾政,谁也不敢怠慢她,贾母有最后决策权,拥有一票否决生杀大权。看上去贾母成日天嘻嘻哈哈,耍耍笑笑,好一个老顽婆少女乐。不是开筵席,就是听戏子,游园子,前呼后拥,饮茶儿作乐儿。饱食终曰,无所用心。其实不然。看官需明白,一个老太婆,却偏偏是个大事不糊塗,排兵布阵甚精明的主。始终有一套治族平家齐二府的大本事,只不过红学家视而不见罢了。贾母纯乎大智若愚,不是等闲之妇,干万不可小视。研究贾母,对一个国家的治理,一个家庭的运作多少是有点启迪的。今日偌大之美国,不正是老人治国。

贾母是过来人。资历高、大、全,什么阵势没见过。老太太当然深知盛久必衰,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当然知晓眼前一切会慢慢地无可奈何花落去。贾府藏不住,毕竟东逝去,而眼盯盯从容视之。而贾母也自知荣华将去,只是丧失的不要来得太快。于是,想方设法竭力挽救阻挡。这一切,不没跟元宝,家势有干系。说白了,财势力足是贾母所干预所努力的焦点,几招几式,运用自如。与当今社会一脉相承,不外如此,不足为怪。

贾母最大的决策,是从容果断将贾府的总理大权交给贾政。没交给那个的混帐大儿子贾赦,十足的败家子,交给此人指不定败落得快点,这点很关键。贾政不一样,正人君子似的,道貌岸然,虽不晓理家,但有人脉,高官入府,并也懂得全权交与王夫人,偏是王夫人也不爱理家。索性交与姪女王熙凤,熙凤虽贪虽奸虽毒也不敢过大过度蚕食。表面上乔装打扮,上下里里外外打理个井井有条,把贾母哄得妥妥贴贴,舒舒服服,老祖宗前老祖宗后,暗里一把刀,私饱中囊。所以苟延残喘了数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么。这点上,贾母享尽富贵荣华,倒是对的有福的。

贾母将孙女贾元春送进那见不得人去处的皇宫中去,也是一计,也是时代使然。有道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就能保证赦、政爵禄高登而威嚇嚇。不管是官位也好,实职也成,都是维持繁荣家势的根本。一次省亲,故意大动干戈,营造大观园,显摆声势。连元春游览后也一声感叹“太奢华了"。贾家是有点目的,贾母不傻,一场省亲,如同今天的商业广告。可惜皇亲国戚也保驾不了贾府一家一世。断送元春的个人幸福,实在不是贾母所乐道的事情。然而,为着贾府的最大利益,贾母所作所为也是无奈之举,为贾母所乐见的。

贾母将女儿贾敏许给林如海。某种程度也是门当户对,金钱的联姻。女婿台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在衙门中倒是个大肥缺,好一似金银财宝富贵人家。可惜如海人丁不旺,讨了贾敏只生黛玉。双亲命薄,抛下黛玉无依无靠,只得投靠贾府外婆,寄人篱下。贾链去接,虽说去接人,实则接受家产,变卖家当。这一来,贾家又平添许多财富,注入额外资金,于是乎风光了一阵子,又有了歌舞场。谁承想黛玉命不济,患了痨子症。忧郁之下,愁杀加煎熬,香消玉殒,一样没有幸福可言。悲凉之霧,遍及贾府。

在一部《红楼梦》里,贾母最疼宝玉,视为宝贝,全神贯注孙儿,见不得孙儿半点委屈,百般呵护。骂贾政管教过严,下手过重;斥赵娘心存芥蒂,计算宝玉。原本想成全宝黛,亲上加亲。可黛玉一付病怏怏的样子。贾母故打消此念头,改与薛家联亲。娶了个一问摇头三不知,八面玲珑圆滑的宝钗。薛家是生意人,宝钗一知进退,二知生死,瑞庄稳重贤惠,倘若贾家实行民主选举,宝钗一定得票最高。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彼此是命运共同体。贾母这一招,又为贾府走向没落拖慢了时间表。只可惜宝玉看不愦宝钗平素尽说些仕途经济之活,两人生生话不投机。有夫妻命,无夫妻相,也是一等的悲哀。

纵观贾母晚年,为挽救贾府颓势操尽心机,费神费力。但积重难返,一种互相倾扎,二样自我毁灭,终于忽喇喇大厦倾,昏惨惨油灯尽。便成败局,正应了《好了歌》的说法,及到多时眼闭了。


用户2110922225877


1、贾政当家。

在封建社会,家族的传承是以男丁为主线,其中长子作为代表。贾家长子贾赦,荣国公贾源的长孙,按照传统世袭了父辈官爵,承袭了荣国公的爵位,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相比之下,贾政就没这么好命,贾政在贾代善遗愿之下获皇上恩赐员外郎一职,后通过自身努力当了学政和工部郎中等职。 

按照常理,贾家应该由贾赦当家,而实际上却是贾母和贾政家庭住在一起,在荣国府正府,而贾赦家庭却住别府另院。贾赦进出荣国府还需乘车。

贾母为何弃贾赦而让贾政当家,原因在于贾赦行为不检,平日作威作福,而贾政却是一心想科举报国为朝廷效力。贾母深知,贾赦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惹事上身,家族大业必是不能交由贾赦。贾政有上进心,符合贾母心意,也指望他能日后加官进爵,再振荣国府。

2、元春进宫。

皇宫选秀女,身为官宦世家的贾府必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最终贾元春因贤孝才德被选进了宫,家族里自是一片欢喜。其实,贾母定是深知宫中游戏规则。自古皇上一人,恩宠后宫佳丽三千。一入皇宫深是海,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却也是没了自由。新人需时时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如履薄冰,争取得到恩宠上位;上位之后又面临争权夺势,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性命。

送元春入宫,是贾家极力为之,也是寄望元春能得宠进而恩泽贾家。所幸经历艰辛,元春终于被封贤德妃,贾家声望再振。


贾母作为实际上的一家之长,深感贾家一代不如一代,也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希望能让贾家持续辉煌。除了贾政当家,元春进宫之外,贾林联姻、整治赌博等都是一系列的手段。只是以上两个作为一内一外是最为主要的。


麦兜de志愿1


这个问题真是有水平啊,因为我压根也没看到他做了什么可以挽救贾家的事情。因为她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那么贾府为什么败落呢?我认为有两个因素。早在刘姥姥第一次去贾府的时候,凤姐就说他们“不过是借赖着祖宗的虚名”。仔细想想,这话没什么问题的。自从贾政贾赦这一辈开始,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一味贪图享乐,贾政虽然勤勤恳恳,但在官场也并不吃得开。如果不是有元妃,恐怕败落的更快。

以上所说的都是内部因素,当然还有外部因素。书里虽然没有言明,但大体来看,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古代官场,没有站好队,后果是很严重的。

所以说,导致贾府败落的因素,贾母一个都解决不了。不光贾母,元妃也解决不了。贾母只是名义上掌握最高权力,但是在家族的发展上,在政治上,还是要仰仗贾政他们。她所做的,只是维持家族的秩序。当然了,作为一个老太太,可以维持家族秩序也是很不容易的。



幻想学家


贾母作为老一辈退居者,对于贾府的存亡虽然关心,但有些力不从心,首先作为一个女人,是没法应付外面的事情的!在内又有王夫人与王熙凤这当值主家人!所以,用她自己的话说不过养养老,与孙子孙女玩乐也就够了!

再说,作为一名精明的老太太,贾家的后代是什么品性一清二楚,只能但愿家族衰落的速度慢点,最起码到他死还是可以维持,这些他都看的明白!

不过对于贾宝玉的溺爱确实也是无助于贾家的复兴,看荣国府对子女的在科举仕途上教育就不如宁国府,不要说贾珍的胡作非为,这是因为贾敬自己一心当神仙原因!贾敬是进士出身,可想而知贾敬的水平,而同一辈的贾敕与贾政,水平差远了!


之乎者也26824090



田园166841133


我把诸位网友的答案都读了一遍,两种结论截然不同。有人说,贾母做了许多,也有说,贾母什么也没做。我似乎听刘心武讲过:贾母是玩弄家族权术的老手,十个凤姐也不是对手。我觉得,贾母这个艺术形象十分复杂,比较突出的有几点。一是善于保持贾府的权力平衡,凤姐管家,让贾赦贾政都没话说。因为凤姐是贾赦的媳妇,又是王夫人内侄女,又深得贾母赏识。二是善于培养人才,元春、探春、宝玉、黛玉都贾母培养出来的。有人说,宝玉是个纨绔子弟,算什么人才?切不可忘了贾政在大观园里测试宝玉文才,宝玉最后中举,证明宝玉是有真本事的。如果不是遇上抄家,贾府至少不会亡于宝玉、贾兰这一代的,似有中兴气象,这都是贾母之功。三是应对突发事变,处事不惊,贾府被抄之后,贾母把自己的贴已钱拿出来分了应急,表现得十分稳健。

当然,贾母一辈子没缺过钱,而且自己也很有钱,所以,对贾府的经济关注不够。


圆梦公考


贾母是最精明的一个家族领导者,其实她已经看到了家族的未来,她也无力改变这个最后的衰败,只能在她有生之年尽力维持更长时间,推迟衰败的到来!最后死前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悉数交出,供各房使用,以便再维持几年!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个道理她深懂,那么安享身边的幸福,抓住每一天的生活,让儿女一大家子多多享受这最后的安逸,岂不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她早早乱了心智,乱了分寸,那么下面更会乱成一锅粥,岂不更死的快些,就像愚蠢的王夫人带人抄家,让每一个家人都提前感到了乱局,岂不加局了衰败!无为而治我认为是贾母的最好安排!


明月16168963


贾家内里亏空,贾母心知肚明。贾政是家族少有的几个清醒上进之人。他本想通过科举来重振贾家。可是新皇明显是忌惮四王八公这些老牌势力。对比贾家也是有点惊觉的,否则也不会在贾政生日听说有圣旨那么惊慌了。元春临死托梦让家人脱身要趁早,可是贾家却与四王八公更抱团了。大厦将倾,贾母知道凭自己一人之力也是无济于事。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是啊


打击赌博,整饬婆子中间的不正之风,巩固基本盘;

安排宝玉与宝钗联姻,在贾府地位衰落已无可避免的情况下,盘活贾、薛两家最大可利用资源,增值财富;

安排探春和亲,既然男子不给力,发挥女性的魅力,为贾府的政治影响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