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后,日本不履行同盟义务对苏宣战?珍珠港事件之后德国却履行盟约对美宣战?

白船


这个事情确实是二战中德国在外交上的重大悲剧,就是选了两个2货当盟友,简直都是猪队友!意大利不说了,战力为渣5!日本虽然海军非常强悍,陆军在亚洲也能够称王称霸,但是日本确实一个经常背信弃义的国家,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准,根本不管什么盟约。

从日本和苏联的关系看,德国当然希望日本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从东部进攻苏联,然后减轻德国的压力。但是这样对于日本有什么好处呢?完全没有,除了西伯利亚茫茫白桦林,日本什么也得不到。

其实日本也不是没有试过,之前的诺门罕战役,日本关东军的少壮派带着一票陆军精锐跑去入侵,结果被朱可夫率领的苏蒙联军三下五除二干得干干净净,也让那些有辆小坦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日本陆军少壮派第一次看到苏联的大纵深进攻战略和钢铁突击,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敢再缕斯大林的虎须。

从战略上看,日本当时需要的战略资源并不在苏联的亚洲部分和中国,毕竟当时中国挂着贫油国的帽子,要石油和橡胶就必须往南走,乘着英法两国陷入欧洲战场,殖民地无暇顾及,赶紧去站了摘桃子,这和一战的时候抢德国人的青岛一毛一样!

对于日本往南发展,苏联是没有意见的,最好把资本主义世界搅得一塌糊涂,所以日苏很快就达成了互不侵犯条约。在巴巴罗萨计划后,德国要求日本进攻苏联,日本就以这个互不侵犯条约为借口不遵守盟约打苏联。

反之,德国最开始是不愿意和美国开战的,潜艇作战也是绕着美国军舰护航的船队走,虽然这样使得英国和苏联有物资输入,但是总比把美国这个巨人拖进战争好。

但是日本在东南亚搞东搞西触及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本进行制裁和禁运,日本人不干了,几乎是同时,日本对珍珠港和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军事基地开干了!要将美国的势力扫出东南亚。

这完全出乎希特勒的设想,美国进入战争了!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国只对日本宣战,但6天后德国还是对美宣战了,一方面是希望日本能够感谢德国,帮着打苏联,把日本拖入苏联战场;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放开手脚对美国护航的盟国船队动手,削弱英国和苏联的战争后勤实力。

但是希特勒没有想到日本人居然一点都不领情,根本不打苏联,一门心思与美国怼,根本没有帮到德国的忙!而美国自然向德国开战,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升级了,而轴心国的末日也就到了!


虹摄库尔斯克


日本不是没有想过进攻,相反是积极的准备进攻,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马上组织了一个所谓的关特演,实际上这就是以演习为名准备对手作战,几乎与作战准备的同时,日本内部开始了北上还是南下的政策进行争辩,最终的结果是南下成为结果,北上随之中止。

日本之所以放弃了北上的计划,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先,日本北上的前提是在桃子,经过诺门坎战役,日军不敢再轻视苏军,实际期待于远东苏军主力全部被抽调到西线,让日本可以不战,而轻松地占领远东地区,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军没有马上从远东抽调部队西进,相反通过动员本地的兵员等,极大地扩充了远东驻军,实际上,直到日本决定南下之后,苏军从东线的抽调才真正开始,并在莫斯科战役中发挥用。

更重要的是美英的态度,由于日本进占印度支那南部,造成日本与美英关系直线恶化,对日本的全面禁运随之开始,在这种背景之下,英美与苏联结盟之意已显,日本再北上的风险太大,实际上成了一种背后被英美捅刀的危除,如此背景下,日本自然不可与轻易的选择北上。

于是日本,以日苏条约为借口,没有北上,保持与苏联的和平关系,太平洋战争中的德国则属于另一种情况,属于德国寻求与美国作战,德国认为与美国的战争不可能避免了。


麦田军事观察


受困于大西洋战场的被动局面,希特勒寄希望于联合日本来共同对抗美国。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多次建议东京方面,“加入旨在抑制美国,使其保持中立地位的德、意、日联盟,德国希望日本能在阻止美国介入战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正是由于德国方面的持续争取,1940年9月27日,出于对共同侵略利益的考虑,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其内容共分六款,其中要求同盟将维持10年有效期,三国互相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以及战争中相互支持。

在对苏战争的问题上,希特勒认为日本是德国最可信赖的同盟者。1941年3月,对苏战争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这时希特勒通过凯特尔下达了一项关于与日本合作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指示。这项指示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促使日本尽快在远东采取积极行动,以便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强大兵力,把美国关往的重心吸引到太平洋;第二,不暴露“巴巴罗萨”计划,但要使日本相信,它发起进攻愈早,就愈能取得成功。

在总侵略计划和在侵苏战争计划中,日本在远东的直接武装斗争和牵制苏军大批兵力方面,都充当着重要角色。日本外相松冈在一个秘密会议上明白无误地承认了德日两国在发动侵苏战争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他说:“虽然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在苏德战争条件下,日本会支援德国,而在苏日战争条件下,德国也将支援日本。”

日本在1940年《适应世界形势的演变处理时局纲要》中提出日本的外交两大任务,解决中国问题和南进施策问题,但是主张北进论的陆军对苏联一直怀有警戒之心。1941年1月16日,日本召开大本营陆军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其中田中第一部长对苏备战提出:“在南方作战开始的清况下,只要不出现值得忧虑的特殊情况,预料从开战时起五、六个月后,即能向北方转调兵力,对北方苏联的动向或可应付。

实际在日本政府和日军参谋本部之间,在苏德战争发生后日本帝国应采取何种态度的问题上展开了剧烈争论。在争论过程,中有两种主张趋于明朗、第一种主张是,苏德战争一经触发,日本立即进攻苏联。外务大臣松冈是这种主张的积极鼓吹者。第二种主张是到苏德战线上出现了对日有利的局面时,再对苏联发起进攻,一举歼灭远东苏联红军。陆军部领导人持这种主张,并且终于占了上风。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和关东军就秘密准备对苏战争。日军参谋部制订了进攻苏联的战争计划(“关特演计划”)确定了发起进攻的日期一1941年8月底至9月初。日本等待着“适当时机”,然而他们没有等到。虽然苏联在战争初期虽然严重失利,但并无完全崩溃迹象,而且苏联远东军也没有大量向西调动,依然保持远东强大军事力量。这使深陷中国战场和南进战略的日军不敢贸然发动侵苏计划,由于日本陆军主力军在中国,如果要发动对苏战争,必然要求在华军队调往远东,这不利于中国战场的解决,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动对苏战争,日本则面临对苏、中和英美的三线同时作战,因此日本所计划的“关特演计划”一直迟迟未有具体落实,最后不得不放弃。

1941年8月6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订了《关于在日苏间目前形势下帝国采取措施的文件》,决定“在对苏充分警戒防卫的同时,严戒刺激行为,防止发生纷争导致日苏开战。对苏方真正发动进攻时,在防卫上及时应战”。10月17日东条英机内阁成立后,10月29日,日本参谋本部在《帝国陆军对美英荷战争的作战计划》中指出:“对苏联保持现有态势,严加警戒,并强化作战准备,极力防止发生战争,同时,努力阻止美苏在远东的合作。

事实上,日本其实并没有严格遵守《三国同盟条约》。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德海军其实已经在大西洋开战,而日本却在太平洋按兵不动,只是通过东京媒体对美国海军进行谴责,然而德国后来却义无反顾地要成为日本的积极追随者。从已解密的德国外交文件来看,德日之间的联系在1941年初就已十分密切。早在1941年4月初,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就与希特勒以及里宾特洛甫举行了秘密会谈,其主要内容是:“倘若日美开战,德国方面便会采取必要步骤,日本和德国谁先同美国开战并无不同……德国方面会积极加入到日美可能会发生的冲突中,以便加强三国同盟的军力”。

1941年12月初,就在日本轰炸机已经逼近珍珠港时,驻柏林和罗马的日本大使分别接到东京的紧急指示后,立即照会德意两国外交部:“一旦日本首先发动进攻,德意两国务必严格遵守《三国同盟条约》”。因为日本深知,这将会给美国的反击带来极大压力。12月5日,里宾特洛甫在得到照会后立即致电罗马:“一旦日本与美国开战,德国和意大利也应积极考虑对美国的宣战事宜,并且倾其所有力量投入到战争中。”

这封电报的潜台词是,日本也会在德国和意大利处于相同的处境时履行同样的义务。据此判断,德国人因为不愿意失去自己的东方盟友,只得满足日本的要求。12月8日,经过希特勒的反复斟酌,德国的回复发至东京,德国元首同意日方的要求。最终,珍珠港事变后的第四天,在取得日本“不会同盟国单独媾和,坚决抵抗美国”的承诺后,纳粹德国于12月11日向美国宣战。

起初,希特勒并不希望过早地和美国人摊牌,其初衷是希望日本尽可能在东方牵制美国。但步履维艰的日本在战争资源即将枯竭的情势下被迫对美国采取行动,迫使后者全面加入战争。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希特勒最终认为:德国对美国宣战,不仅可以使美国海军的实力得以全面暴露,而且因为太平洋战场的牵制,美国必定会暂时忽视大西洋战场,更无暇顾及盟国的“大西洋航线”。希特勒寄希望于日本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会迫使美国海军两洋作战,这样就可以缓解德军在欧洲战场的困境。

建立法西斯同盟是希特勒为牵制美国的布局,希特勒当然不愿失去自己的远东盟友,以致最终不得不协同日本对美宣战。同时,通过对日本海军的实力所做得评估,希特勒很可能认为它的确有超出盟国海军一筹的进攻实力。日本当时在太平洋海域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舰队,官兵训练有素,因此希特勒觉得与日本结盟对德国是如虎添翼。不过,他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日本缺乏有力的后方工业补给,这反而是美国海军最大的长处。希特勒所犯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对形势的严重误判。


诤闻军事


从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的同盟约定内容来看,日本是可以不对苏宣战的,并不违反三国同盟条约。虽然条约里规定任何一国遭到其他国家攻击时,三国须用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互相援助。但是在另一条中又提到上述各条款对三国各自对苏联现存的政治状况无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日本可以在德国同苏联开战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对苏联原有的中立状况。


不过虽然日本可以选择继续保持对苏中立,但是日本还是认识到了德国进攻苏联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日本不应该持观望态度,而应该把握机会。于是日本从1941年7月到9月向满洲和朝鲜紧急输送了大量的陆军,使关东军的实力倍增,兵力达到70万,飞机600架。此时远东苏军兵力不少于100万,坦克2300辆,飞机1700架。

就在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加强对苏战备之际,7月底美、英、荷宣布冻结日本资产,对日实行禁运,南方形势骤变,这给日本的决策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最终在8月9日,日本陆军部打消了无论苏德战争如何演变,在1941年解决北方问题的企图,专心致力于南方问题。至此日本的战争矛头由苏联转向了美国。



至于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后,德国随即履行三国同盟义务对美宣战,这个确实是德国的义务。因为本身三国同盟的缔结就是为了合力对付美国用的,而且在此之前,美国早就已经在大规模的援助德国的敌人:英国了,美国舰艇也对德国潜艇进行攻击,说白了两国早已经打起来了,只是脸皮还没撕破而已。希特勒对美宣战也有如下的战略考虑,即企图利用日军强大的海军可以大大牵制住美国的军事力量,让其无暇顾及欧洲,从而让德国能专心对付苏联。


小小狼王


对于美国来说,只要是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参战,那么美国就可以自由的选择重点打击目标,这种情况下,德国是不是对美国参战,其实并不重要,美国的战争策略就是先欧后亚。

在1941年,当时的世界已经是渐渐的分为了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了,美国当时已经是渐渐加入同盟国一方,不过是还是遮遮掩掩罢了,在大西洋美军的驱逐舰和德国的潜艇早就干上了。美国已经开始给英国输送武器了,而是不是给苏联,美国人还在争论。

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已经不用遮遮掩掩了,这个时候就是大大方方的参战了。当时的美国在同盟国中是可以唯一一个可以自由的选择主要作战对象的国家,当时苏联英国主要的作战对象是德国,而日本人在亚洲被中国死死拖住,无法放手进攻澳大利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选择就是十分重要的,在轴心国的三个主要国家中,德国的实力最强,如果把德国打垮,那么相对来说意大利和日本并不难对付,所以美国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是十分合适的,所以美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肯定是德国,不管德国是不是向美国宣战。看着是希特勒遵守条约,其实就是一项无所谓的选择。反正你是不是宣战你都得挨打。

对于日本来说,当德军入侵苏联以后,日本的确是有进攻苏联的打算,但是远东的苏军一直保持在百万以上,而且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也比日本多,当然在远东的苏军坦克不是T34那样的,而是老一代的BT.T26这种,但是这些老家伙对付日本是足够了,何况苏军是防御状态,这样子日军进攻苏联完全没有把握,只能是保证自己的地盘,而且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发展,在东北的关东军不断的抽调南下,那时就更不可能进攻苏联了。

日本不敢进攻苏联,其实就是被苏军的百万大军所震慑,并不是什么条约的限制,日本人一向不会在乎什么条约的,经常是打沉别人的军舰以后再向别人宣战。


有痰


这是因为苏联和日本都是实力有限,苏联为了集中力量对抗德国,日本为集中力量对抗美国,都不愿意两面作战。



苏联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有冲突的,就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此战中,苏联军队展示了高超的作战水平,包围了日军,但是由于自身国防建设水平不足,军队主要使用老旧坦克,导致日军突围而出。



经过诺门坎一战,日军认识到自身和苏联的巨大差异,北进策略被束之高阁。而日本急需的物质比如石油、橡胶等,需要在南洋地区获取,加之美国开始对日进行禁运,已经卡住日本的脖子。日本为了不腹背受敌,在1941年4月13日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该条约规定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和第三方发生冲突,令一方需要保持中立。这也就意味着苏德战争期间,日本有义务对苏联保持中立。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主要原因是苏联和日本有自认实力不足,不能两面作战,就是苏联怕日本打,日本怕苏联打。所以双方虽然签订中立条约,但是苏联的远东方面军长期保持战备状态,日本关东军一度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只到后期太平洋战争扩大化后,才调动了关东军。



和苏联、日本不一样在于,美国是大财主,实力雄厚到可以担负起两面作战。二战中的美国,一共生产了100多艘航母,近30万架飞机,是德、日两国军工生产的总和。而且美国执行的是“先欧后亚”政策,即欧洲战局为先,太平洋战局为后。美军一度只有15%的战略物资用于支持太平洋战场,最高峰也不过35%。



所以苏联、日本、美国的宣战都是基于自身实力的考虑,几方都矛盾重重,战争只是时间问题。苏联和日本的矛盾有日俄战争后,库页岛的一半被割让给日本,而且最关键一点,苏联是不会允许出现拥有中国东北的日本的。


日俄战争后,库页岛的一半被割让给日本。

而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矛盾,以及美国作为离岸平衡手和欧陆第一强国德国的矛盾,在当时都是无解的。什么时候宣战,只是个轻重缓急的问题,作为大土豪美国,是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是采薇,为您深度解读历史,欢迎关注。



采薇读史论今


当年,日本参加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主要是看到德国横扫西欧,六周内法国投降,认为德国将在欧洲得事,与之结盟推行亚洲新秩序。由于诺门坎事件,日本不想与苏联为敌,苏联承认满洲国后,日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多次要求日本从东面夹击苏联,日本以条约规定只有当德国遭到第三国入侵时,签署国才可实行支援义务进行搪塞。而当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后,日本要求德意履行义务,引起德国无比愤怒😠,外长里宾特洛甫力劝希特勒也不支援日本。但希特勒毕竟是政治家,他不愿失去这个亚洲唯一的盟友,于是对美宣战,随后意大利🇮🇹也宣战了。接着美国立马向德意宣战,蒋介石政府也跟着向德意日宣战。


蹉跎岁月124962922


这个问题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分析。

首先,确实是德国在1941珍珠港后先对美宣战,而美国后对德意宣战,而德国为什么先宣战呢?

一句话来讲,对巴巴罗萨计划过于自信。

在珍珠港之前,美德的矛盾在台面下的,并没有直接冲突,希特勒还是对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有所忌惮,但他也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美国陆军军力当时只排在荷兰前,24万常备军。战争机器的开动至少一年才足矣威胁德国。而希特勒确信一年,苏联足矣占领。这样就可以逼和英国。美国就成了双线作战,就像拿破仑一样,希特勒输给了俄国的广袤冬天.

在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就是中国何时对日宣战?

很有意思,中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是在珍珠港后才到日,德宣战?说明了什么,珍珠港事件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通俗一点,珍珠港来了,也该摊牌了。

至于日本为什么没在巴巴罗萨宣战苏联,这个比较好懂,日本本来就有北上南下两套方案,诺门坎后石原莞尔等北上派被下克上,所以军部直接选择南下,并且被拖住。

纯手打,不足地方还请指正。


春夏冬树


日本不对苏联宣战,因为之前的试探碰了个头破血流,没错,就是诺门坎之战,之后日本就以苏联不再支持中国,承认伪满为条件跟苏联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比起一堆要塞,冷的要死的荒原西伯利亚,明显更弱更富庶的中国和东南亚对日本更有吸引力。至于德国对美宣战,估计是德国看到珍珠港之后美国参战已经不可避免,与其被宣战,干脆自己主动宣战吧。


果汁kuk


为什么要帮德国?或者什么叫帮?牵歭着上百万的苏军不叫帮?让美国不能直接从白岭援助算不算帮?1939年日本想帮你,而你却看上了法国。整个二战都是日本在帮德国,而德国没有多少帮上日本。还问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