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的獭兔跑到了内蒙古大草原

昌平的獭兔

在本地是小有名气的

可是最近平平得知

昌平的獭兔不仅是本土的小明星

还跑到了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

受到那里人们的喜爱

一起来看看

这是怎么一回事?

产业帮扶对了路

贫困户增收有门路

去年,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

我区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正式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自此以来

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协调区各有关部门

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根据“阿旗”牧草丰美、地广人稀等

利于开展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条件

帮助新民乡新增村建立了“獭兔养殖产业扶贫”项目

前不久,经过近半年的精心培育

1500只獭兔出栏

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静

和技术人员一同

专程来到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

新增村獭兔养殖基地

上门收取刚刚出栏的1500只獭兔并支付了养殖款

参与獭兔养殖的25户44名贫困人口获得了今年第一季度的690元分红,这也是大家通过“獭兔养殖产业扶贫”项目首次获得回报。

在区发改委、区农委及区经管站等

多个部门的指导带动下

结合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实际

北京谷氏农业专业合作社及时响应政府号召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于去年6月份与阿鲁科尔沁旗

新民乡新增村签订帮扶协议

将多年积累的獭兔养殖经验

无偿传授给当地老百姓

带动其增收致富

齐静

我们企业在去年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新增村帮扶了獭兔种兔900只。

在獭兔养殖期间,我们派了技术员义务对当地养殖户进行了獭兔养殖的指导工作,让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减少损失、不走弯路。

齐静等人在考察了当地的地貌、环境等因素后

发现新民乡新增村牧草丰美、地广人稀

具备獭兔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条件

从养殖基地的选址设计、

种兔的配种护理到养殖人员的技能培训

齐静和工作人员都一一悉心指导

及时解决问题

齐静介绍,在种兔运到养殖基地后的4个月时间内,技术人员一直守在基地,从观察獭兔的不良反应到日常的护理管护,都“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养殖人员。

同时,在我区帮扶资金的支持保障下,当地政府在原有的扶贫大车间基础上建设了新式拱形保暖棚2栋共1500平方米,改建8栋共30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水、电、硬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据了解

该项目采取

“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

组织贫困户直接参与养殖

或以点餐资金和互助资金入股

通过商品兔销售、股份分红、吸纳务工等方式

可直接带动25户44名贫困人口、

间接带动5个村组266户508口人实现增收

齐静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把“全兔宴”、皮毛深加工等项目带到阿鲁旗新民乡新增村,使第一、二、三产业在当地实现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长按下方二维码

安装“北京昌平”掌上服务APP

轻松畅享一站式本地服务

图/文 颜星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