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日本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木剑温不胜


要说变脸技术,中国的川剧还真排不上号,变脸比翻书还快的,当属二战刚刚结束时的日本高官和军队高级将领,虽然他们就在投降几天前,还叫嚷着“本土决”、“一亿玉碎”,但是随着投降书一签字,他们马上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成了驻日美军的“好朋友”,成了管理人民、镇压反抗的急先锋。

当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美军其实是不想让日本那么早投降的,而是想找借口再向日本仍几颗原子弹,至少要废掉一半的日本国土再说。

于是怎么让美军挑不出毛病,就成了日军高官最首要的任务,别说叫嚷反抗,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口,生怕被美军找到翻脸的借口,决绝接受日本投降。能够顺利投降,已经成了当年日本的奋斗目标。

尽管很多日本高层信誓旦旦地向老百姓表示:战争到底,不怕牺牲,我们绝不会甘心战败,绝不投降,绝不苟且偷生。可是日本投降后,多数日军高层,不但没有剖腹自杀,反倒想尽办法,争取脖子上别被套上麻绳(绞死)。而且是在战争时期叫得越欢的,讨好美军越是卖力。

比如那个日军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曾制定“本土决战”计划,要求日本民众和美军同归于尽,但在这时候成立“河边机关”,专门为美军效劳,当起了免费保镖。

与日军高层关系密切的右翼巨头笹川良一,一直主张日本民族优越性,积极支持日军侵略,但这时候在大阪开了夜总会,专门服务美国大兵。

甚至为了保证投降“成功”,日本还专门让东久迩稔彦亲王来当首相。并且发表公开讲话:现在,我作为新内阁的首领,负责处理当下的难局,大家要接受战败的事实,进行自我约束,诚实地履行波茨坦公告,向全世界宣誓日本的信义。大家要听话,别找麻烦。

这个东久迩,既是高级皇族,又是日本投降前的本土防卫军总司令,那可是“一亿玉碎”、“本土决战”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现在却成了是震慑日本军民的最佳人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时候,居然还有七百多万日本军队,而且绝大部分还手里有枪有炮。当年日本高层就怕强硬派先斩后奏再来个“神风特攻”,或者被教育要跟美国人同归于尽的日本民众真的抱着炸药包往美军军车轱辘底下钻。万一发生这样的情况,结果肯定是美国继续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事实上,日本高层想多了,那些“强硬派”连煮熟的鸭子都不如——人家是肉烂嘴不烂。美国大兵一来,“强硬派”马上变成了怂包软蛋,摇着尾巴讨好美国大兵,那叫一个争先恐后。什么鹰派燕派,都变成了拔了毛的小鸡崽,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一看自己奉若神明的高级将领们变成了宠物狗,日军整个崩溃了:“原来我们被你们当傻子耍了!要比起脸皮厚、不要脸,我们也不差啥!”

于是有飞机的“神风特攻队”开着飞机去偷粮食,然后空运倒卖,就连那些穿着护士服的日本女医生护士,也直接偷走全部药品和医疗器械逃掉了,留下满医院的伤兵在那里鬼哭狼嚎。

绝大多数老百姓饿得肚皮贴到脊梁的时候,日本黑市最红火,各种军需物资、粮食、药品却畅销无阻,而这些紧俏物资的背后,都有日军高级将领甚至黑龙会等组织的影子,要知道,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各种公开场合鼓励军民自杀殉国呢。日本战后道德的沦丧,连美国大兵也惊掉一地眼球:“仅仅数月前还乐于为国捐躯的人,打算樱花般纯洁、优美地凋谢的人,现在正无情地欺诈自己的同胞!”

很快日本老百姓就发现,无论是粮食,还是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老百姓得不到的,黑市商人通过托关系,总能从政府手里得到。

日本社会民怨沸腾,首相东久迩开始“打老虎”,但他悲哀地发现,那些黑市背后的靠山,是他这个出身皇族的首相也惹不起的,于是他也不当首相了,拿着自己家里下属送来的古董,也做起了黑市买卖。

当然,也有比较有“骨气”的,比如一个叫山口忠良的检察官就坚决不去黑市购买粮食,结果他真饿死了……

当年前苏联扣留了数十万日军战俘去挖煤,日本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倒不是日本良心发现要赎罪,而是前苏联要真把战俘送回去,日本也养活不起……


半壶老酒半支烟


顽抗到最后一刻。

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也就是1945年8月14日,绝望中的日本军队突然躁动起来。

陆军的畑中健二少佐等下级军官对于天皇和陆军省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议非常不满。他们并不准备投降,已经秘密结成一个同盟,决心顽抗到底。

这些少壮军官计划调动兵力,把主和派要员们全都和天皇隔离开,实行军事戒严。然后让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交出兵权,由主战派继续指挥作战。在捍卫所谓“国体”的前提下,和美军继续谈判,不达要求决不投降。

当日上午,日军高级将领们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投降还是继续作战的问题。会议在长时间的沉默里进行。最后,阿南惟几、杉山元、畑俊六、梅津美治郎、土肥原贤二、河边虎四郎、若松只一以及河边正三在一份协议上签字,表示坚决执行天皇关于终战的指令。

高层的意见似乎已经统一,但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等人对抵抗到底的行为一直持暧昧态度,也耐人寻味。至少在表面上,天皇终战诏书的广播已经开始准备,大臣们忙着讨论诏书的字眼细节,录音直到深夜11点50才完成。

宫城事件——二二六兵变重演。

下级少壮军官们没有闲着,他们紧张的秘密准备,要尽一切可能组织终战诏书的广播。试图拉拢东部军的举动很不顺利,畑中少佐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说服近卫师团的支持上。一些同样抱着激进军国主义思想的军官加入到政变中,比如近卫师团参谋古贺秀正少佐,此君还是东条英机的女婿。

(畑中健二少佐照片)

近卫师团的全面支持可以说对政变至关重要,畑中等人为此深夜求见师团长森赳。

森赳早在1937年就参与了侵华战争,45年3月之时已经晋升为陆军中将,掌握着近卫第1师团,负责天皇所住皇居(宫殿)的安全警备。

14日深夜,畑中健二和椎崎二郎中佐,井田正孝中佐一起在师团参谋室等待森纠召见。由于森纠正在和内弟白石通教谈话,让苦等的几个少壮军官直到凌晨一点才得以进见。

可能是因为等待太久,畑中在会见前临时离开。椎崎和井田二人便向森纠提出了封锁皇宫,不要播放投降诏书,继续抵抗的要求。森纠并不打算承担这个责任,他表示天皇已经做出了“圣断”,自己“承诏必谨”,也就会完全遵守天皇的命令。椎崎和井田继续苦苦劝说,森纠遂表示“会到明治神宫参拜后再作最后决断。”把这些年轻军官打发了出去。

这时,畑中回来了,他带着另外两名军官走进师团长室。不等森纠发问,畑中突然拔枪射击,打中森纠。而随行军官则拔出军刀,斩杀了尚未断气的森师团长。同在屋内的森内弟白石通教也被这些军官用刀砍死,室内一片狼藉。

(日本最长的一天剧照)

一不做二不休,畑中等人立即开始发布伪造的师团长命令,调动近卫师团去封锁皇宫内外,”守卫皇室安全”,并占领东京广播局,封锁广播线路。

随后,政变军人占领了所有皇宫宫门,切断了主管皇宫事务宫内省的电话线,皇宫警察的武装也被解除。

完成了投降录音的政府人员和NHK职员在离开皇宫时,正好被近卫师团步兵逮捕。于是这18人被政变军人关押起来审讯。畑中等人得知终战诏书录音已经完成,他们马上派兵守住皇宫,对宫内省展开搜查,准备销毁录音胶盘。

由于近卫师团平时驻扎在皇宫之外,对内部结构并不清楚,导致搜查了许久也没有结果。听到异动的宫内省大臣躲藏到皇宫的地下金库,录音盘也因为被放置在秘密轻金库里而没有被发现。

政变军人一面搜索录音盘,一面前往说服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但阿南此时已经对局势万念俱灰,准备切腹自杀。在得知少壮军官们杀掉了近卫师团长以后,阿南仅作斥责便不再说话。凌晨5点,这位大臣切腹自杀,并且拒绝他人帮助介错。留下了遗书“一死以谢大罪。”

(由三船敏郎饰演的阿南大臣,切腹中)

失去了可能的高层支持以后,政变军人再次试图说服东部军加入的努力也失败了。东部军识破了政变军人的伪造命令,开始介入事态。他们很快发现森师团长已经被杀,于是接管了近卫师团,并且要求政变军人立即解除对皇宫的保卫。

政变军人此时已经接近失败,他们占领广播局的举动也成闹剧。广播员一直以技术原因拒绝政变军人播放反对波茨坦宣言的要求。穷途末路之下,畑中和椎崎还不死心,他们一人骑着马一人骑着摩托车沿皇宫四周散发传单,号召军队和平民继续抵抗。结果两人稍后被宪兵逮捕,在皇宫前开枪自杀。

正式投降。

8月15日清晨8点,政变被平息。

中午12点,天皇用古典日语,特有腔调录制的《终战诏书》被广播局播放。由于录音质量低下,导致大多数日本民众都难以理解。

当最后人们了解到他们的国家已经投降之时,大多普通人木然的继续在轰炸废墟里过着日常生活。一些东京居民前往皇宫前哀悼。

军人的反应则不同。一些陆军海军的军官用武士刀或者手枪自杀。在长崎北部的日军基地里,日军军官把怒火发泄在监狱里关押的美军飞行员身上,把16位飞行员聚集在一起,逐一用武士刀刺死。接下来几天,不断有小股日本军人展开叛乱,希图继续作战,更有甚者想绑架麦克阿瑟。结果都很快被本国宪兵镇压。

最为讽刺的,是参与宫城事变的一位政变军官石原贞吉,在前往劝说水户军人叛乱时被叛军枪杀。

日本军国主义这棵邪恶毒树结出的果实,终于落下,把自身的根基尽皆腐蚀,一切归于毁灭。

附终战诏书翻译全文:

朕深鉴世界大势与帝国现状,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
朕通告旨使帝国政府,对米、英、支、苏四国,受诺其共同宣言。
抑图帝国臣民康宁,偕万邦共荣之乐者,为皇祖皇宗之遗范,而朕之所拳拳不措也。曩所以宣战米英二国,亦实出于庶几帝国自存与东亚安定;如排他国主权、侵领土者,固非朕志。
然交战已阅四岁,朕陆海将兵之勇战、朕百僚有司之励精、朕一亿众庶之奉公,各不拘于尽最善;而战局必不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我。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爆弹,频杀伤无辜,惨害所及,真至不可测。而尚继续交战,终不招来我民族之灭亡而已,延可破却人类文明。如斯,朕何以保亿兆赤子,谢皇祖皇宗之神灵?是朕所以使帝国政府应共同宣言也。
朕对与帝国共终始协力于东亚解放之诸盟邦,不得不表遗憾之意;致想帝国臣民,死于战阵、殉于职域、毙于非命者,及其遗族,五内为裂。且至于负战伤、蒙灾祸、失家业者之厚生,朕之所深轸念也。惟今后帝国可能受之苦难,固非寻常;尔臣民之衷情,朕善知之。然时运所趋,朕堪所难堪、忍所难忍,欲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兹护持国体而得之,信倚尔忠良臣民之赤诚,常与尔臣民共在。若夫情之所激、滥滋事端,或如为同胞排挤、互乱时局,为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朕最戒之。宜举国一家,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总力于将来之建设,笃道义,巩志操,誓发扬国体精华,可期不后于世界之进运。尔臣民,其克体朕意哉!

文史小茶馆


1945年8月15号这天,对于每一个亚洲人来说都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中午十二时许,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全日本发布《终战诏书》,承认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毫无疑问,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对于亚洲诸国而言是一件无比兴奋地事情;但对于军国主义分子来说,放弃抵抗和无条件投降是整个大和民族的耻辱!为此,一些极端军国分子甚至选择切腹来陪葬行将就木的大日本帝国……

很多人也许会好奇:日本民间对于战败投降又作何反应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纪实史料来回看一下当年战败后日本人的众生百态!▲日军军官上缴自己的佩刀

当时,日本民众首先得知自己的国家无条件投降是通过广播,而宣布这一决定的则是裕仁。当昭和天皇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时,许多人开始低声啜泣!他们哭泣的原因并非日本战败,而是终于听到了"神之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天皇在民众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而且为了增加神秘性,天皇常年深居皇宫,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机会一睹"神"貌。所以当世代信奉神道教和天皇的平民首次听到"神之音"时,兴奋程度可想而知!▲日军向美军投降

不过,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为了尽可能的弱化天皇对于日本民众的影响和控制,逼迫裕仁对外发布了《人间宣言》,该宣言大意就是否定了天皇是神的认知!

另外,日本战败对于军队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但很多普通士兵的内心还是很开心的,毕竟谁都不愿在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况下还要承受随时丧命的风险!所以,听闻投降后的日本士兵大都安静的等待着被遣返回国。▲一名投降后的日本军官看着报纸等待遣返的列车

当然也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战后选择切腹自尽或者负隅顽抗,但在这些人中,要么是被军国主义蛊惑至深的忠诚追随者,要么就是心有不甘的高级军官。

所以,大多数普通人在"羊群效应"(羊群效仿头羊的从众行为)的影响下都会默认接受日本投降的事实!毕竟发动或结束一场战争的权利只掌握在少数几个人的手里!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日本民众、部分军人的反应差距较大,军人较为激烈,民众则是平淡接受。总之,都或多或少透露出些许悲伤!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军正式投降的时候,日本民众通过录音机来收听了裕仁天皇向全国发的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日本民众听清楚天皇说出投降后,大多跪拜在广播面前,他们低着头感到悲叹、伤心,有人哭泣、有人叹息,他们心情都很沉重,当时全国民众都是透露出一种紧张、沉重的气息。

作为普通人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战败了就得被占领,被统治,得像奴隶一样讨好来占领日本的美国,他们没有能力,只能被迫接受。但是不管未来如何黑暗,民众们都希望尽自己所能继续生存下去!


他们这一天能做的只能在广播面前默哀,也有部分民众前往座落于东京的宫城哀悼(宫城后面会提到)!


部分军人们听到投降后,他们仍然不相信,他们相信天皇,相信大日本帝国无法战胜,不愿接受现实,他们愤怒、狂暴,居然还不愿停止战争!

早在投降前一个晚上,日本国内的军官就躁动不安,日本陆军少壮派发起了军事政变,他们曾一度占据了宫城,史称宫城事件。但日本投降是大势所趋,无法再改变,这些人说服不了负责关东地区防务的东部军一同参与政变,最终政变失败,这部分人最终被捕,多数选择了自杀。

而到了正式投降那天,日本国内也有很多陆军和海军军官在广播面前绝望的举枪自杀,有部分在家里杀了全家,然后选择自杀。当然也有少数选择在个庄严神圣的地方最终剖腹自尽!


普通日本兵们和普通民众一样在沉默中想着自己的后路,他们该何去何从?找什么工作?是做生意还是打工?毕竟当兵是当不下去了!悲哀过完,日子还得继续,不死就得好好活着。

总的来说日本当时的场景大致就是:全国上下一片沉重,部分军人们特别是年轻军官绝望的自杀,剩下的军人和民众们则是在悲哀中思考者自己的未来,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国家的。他们认为虽然眼前只有黑暗的路,但他们依然要走下去!


夏目历史君


准确来说日本决定筹划投降事宜应该是1945年8月14日中午12点至15日早晨6点。
那么在这还不到一天的时间日本国内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在面对外界压力下,主战派和主和派是怎样达成一致的?戒备森严的日本皇宫为何狼烟四起?

事情还得从8月6日日本广岛的一颗原子弹开始说起,这颗原子弹直接造成30万人面临死亡,日本人民开始恐慌,紧接着《波茨坦公告》再一次催到日本裕仁天皇的耳中,但是在华日军依旧坚持侵略,再接着日本长崎又迎来了一颗原子弹,裕仁天皇终于开始决定投降,但是中国听到的却是有条件投降,直接被中、美、苏拒绝。

(原子弹爆炸)

8月14日,日本高层开始举行会议,决定投降事宜。

场景一:粮食短缺

一大群日本高级军官和负责各个事情的军官在一起商量是否投降,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管理粮食供给的大臣已经发话了,如果再继续战斗,不出半年,日军将有一半人数会被饿死,停止战争迫在眉睫。

(粮食歉收)

随后在场所有军官决定放弃战斗,遵照裕仁天皇的旨意,无条件投降,并告知各个部门。

场景二:主战派怒火冲天

正当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告知手下军官和士兵无条件投降时,其中大部分年轻的军国主义者一脸愤怒,他们心有不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畑中健二以及椎崎二郎,他们开始谋划怎么发动叛变,组织裕仁天皇发布投降声明。

紧接着他们去找了东部军司令田中静一大将和近卫师团,告知他们不要投降要发起抵抗,日本最终会战胜的,可是却被田中静一大将直接训斥回去,因此一场无声的战斗正在酝酿……

场景三:裕仁天皇录制终战诏书

在美军扬言要投入第三颗原子弹的时候,裕仁天皇赶紧录制第二天要播放的终战诏书录音,几番周折,裕仁天皇终于在14日晚11点的时候将终战诏书录制完毕,可是在另一头主战派已经在密谋造反。



场景四:近卫师团中将“森纠”被刺杀身亡

畑中健二与上原重太郎想调动整支近卫师团,奈何没有手谕,无法下达命令,因为之前苦苦劝说却白白被训斥一顿,刚进近卫师团大门,看见同样是主战派的井田正孝满脸忧愁的走了出来,这一刻他们知道森纠中将是不可能答应他们造反的。

于是二话不说,闯进了森纠的办公室,将森纠中将和在场的一名副官杀死,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调令,拿起森纠的手按了手印。

场景五:日本皇宫狼烟四起

畑中健二调动了近卫师团大部分队伍,15日凌晨2点开始攻进皇宫,整个皇宫被打乱,烟火纷飞,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件东西,那就是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录音盘,只有找到这个,在第二天才无法播放投降宣言,可是录音盘却被藏的非常严实,根本就找不到。

场景六:刺杀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

在皇宫那边烟火四起,同样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的首相官邸也被柴油烧的一塌糊涂,原来是日本横滨的一支队伍得知要投降,就决定杀进首相官邸,可是铃木早就逃跑了,没办法只能烧了首相官邸来解气。

随后他们又去焚烧了枢密院议长的住宅,本想着杀了议长平沼骐一郎,可是人家也闻风而逃了。

场景七:叛军被镇压,终战诏书如期举行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得知后立马派大军围剿,将这些狂热的军国主义主战派分子全部赶杀,畑中健二等人知道事情已经无法完成,便到处发主战宣传单,最后一群年轻的军国分子 集体自尽。

而另一边裕仁天皇录制的终战诏书也如期播出,在播出之前,畑中健二还曾经威胁过播放员,说让他来说几句,可是播放员说没有电,播不了,必须要有上级的命令才可以通电,畑中健二就这样被忽悠了。

(威胁播音员)

接下来的场景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日军在美国战舰上签字投降,而在中国南京同样有签字投降仪式,代表人物就是日军的冈村宁次上缴战刀。


羽评郡主


1945年8月10日,日本内阁照会瑞士和瑞典两个中立国,委托转达中、苏、美、英四国政府,表示遵守《波茨坦公约》无条件投降,可是日本的少壮激进派军人在15日凌时控制天皇宫殿发动政变,企图阻止终战投降,终被关东卫戍部队平叛。15日12时,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宣读录音由放送协会正式向日本民众播放,号召日本侵略军队放下武器,向当地政府投降。

深藏奥妙的是,以日本民众信奉为“天照大神化身”的昭和天皇,为了安抚其国内民众情绪,以《终战诏书》的名义体现投降,而在受降仪式上递交的是《降书》,执行实实在在的投降,其深意是与美国多次交涉后,落实了避免清算皇室侵略责任的桌下交易。

二战后期,日本朝野和民众复杂的心情趋于两极分化,由于受武士道精神的长期影响,少壮军国分子都抱着“不为瓦存"的心态,顽固言战。内阁文职和大部分民众,深深体会到战争带来夫亡子散、家乡也瓦砾遍地,弹痕累累的悲惨,厌战情绪弥漫。当NHK日本放送协会播送了《终战诏书》后,数以千计的日本国内和占领地的主战军官,切腹自杀为军国主义陪葬,其中一部分是为了逃避战犯审判。

我们应该正视的是,日本大部分的民众是被军国主义份子绑上了侵略的战车,经受了战争狂魔带给他们痛不欲生的遭遇。家家被征丁,户户被勒索铁器,女性为了果腹生存充当了慰安妇,老幼还要时时头顶美国炸弹的威胁。为了保障前线供给,日本政府号召民众野莱煮糠,海水蒸盐,经受不了生活高压而自杀的现象时时发生,整个社会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气氛。这一部分的民众,在第一次听到天皇“玉音”的《终战诏书》播放后,怀着凄切而复杂的心情,跪地葡拜,泣呼“万岁"。

侵略战争的反噬,使日本战前的11千万人口降至战争结束时的9千万人,经济倒退25年,并因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约》规定日本领土限定于本洲四岛,其他侵占的殖民地相当于本州四岛的一倍被剥夺,人口回迁本岛,造成本州四岛人口暴增20%,街头充斥满残废军人和失去双亲后乞讨的小孩,近2千多万人无家可归,整个社会满目疮痍,疾病肆虐。随之,日本政府组织民众对战争进行反思,自由讨论战争责任,并鼓励民众民族自救,恢复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