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感謝你們,我的「神交」之友

或許我們相識已久,卻鮮少有機會去交流;或許我們見過幾面,但從未說過一句話;又或許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相見,不過這都不會影響我們成為彼此的朋友。常常在各大網站上看到你們寫作的文章,那精彩的內容、生動的文字,讓我感覺其實我們已經相識很久,我們早已接受心靈的邀約,在中華文化的精神盛宴中,成為“神交”之友。

每讀到一篇好的散文、詩歌,就會引發我的思索:這是怎樣的一位作者?文筆纖柔細膩、詞句輕言慢語,說著遠處的青山、綠樹、炊煙、鄉情,近處的楊柳、春風、小花、飛蝶,似煙如霧又清晰靈動,如陣陣花香吹進人的心房,讓人感同身受、身臨其境。這讓我時而歡笑、時而憂傷、時而興奮、時而感嘆、時而牽掛、時而落淚,人生的千姿百態、變幻萬千都隨作品散發出獨特光華,深深吸引我的目光,觸動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駐足觀賞、側耳傾聽、凝神細品,久久不願離去。

說起“時事新聞”,很多朋友可能會想到官方的語言和固定的套路,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新聞報道已經不再是千文一體。記得有一次在集團公司網站上看到一位作者寫的新聞,我被他的文筆所深深吸引,在對事件的敘述中加上幾句人物對話與簡潔的場景概述,雖寥寥數筆,卻使新聞變的鮮活生動起來。也正是因為他的文字,他那“新聞也要有新意,在創新中才有發展”的想法,讓我對時事新聞產生喜愛,甚至讓我也鼓起勇氣,試著去報道自己企業的時事新聞。

再說“人物紀實”,以前我對人物通訊總有些“感冒”。覺得寫的太偉岸、太豪邁會有些失真;但是在一次看到她寫的人物專訪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只是站在一角看世界。她用平實、純樸、親切的語言,娓娓道出一位老勞動模範蔡師傅為企業操勞半生的事蹟。當看到蔡師傅為企業解決一項生產難題,領導握住他的手,問他要什麼獎勵時,他卻說:“我什麼也不要,就給我們班每人發一雙膠鞋吧。”

我的眼淚奪眶而出……這才是勞模的品格,技術過硬、工作勤懇、胸懷無私、作風質樸。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讚譽,卻通過主人公真實、純樸的語言,展現出一位心懷企業、心繫職工的勞模形象。通過這篇文章,我不僅對蔡師傅肅然起敬,還對作者的寫作功底讚歎不已。她用樸素的文字、用真實的細節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可謂不施粉黛亦動人、清新淡雅、芳香若蘭。都說文如其人,於是我在網上找到她的許多作品,細細品讀、靜靜感受,讓心靈與她一起神遊……

還有太多想寫想說的,比如他寫的時事評論、安全點評,我是每篇必看、看後必收藏。常會為他的筆力驚歎,僅對企業安全問題,他能從幾十個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評析,引古論今、旁徵博引,近百篇文章篇篇重點突出、次次直戳要害、句句深切精準。雖然他用的是筆名,我也不知道他是誰,在哪個城市,可能我們這一輩子都不會相遇,可是這不影響我對他所寫文章的關注與喜愛,在心中我已然把他當成了非常敬重的朋友。

感謝你們—— 我神交已久、喜愛寫作的朋友們,感謝你們用手中之筆,寫出企業創新的多種思路、方案,寫出廠情、廠貌、廠景,寫出安全生產的多項舉措,寫出人生的不同風景和自我的所思所悟,讓我產生不出家門便知全廠、公司、集團乃至天下事的快意與豪情!常常我會為有些政策的出臺叫好,為各部門取得的成績鼓掌,為一些存在的問題焦慮。人生的起起落落、時光的春去秋來、心情的重重疊疊,都隨著作者的文字而轉換,我要為你們精彩的文章而點贊。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清代愛國名將左宗棠書塾的一副對聯。而今的我能品讀到各位筆者的萬千作品,與你們成為神交之友,何其幸焉!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親愛的朋友們,攜手中華文化,讓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