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推进书香京城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全民阅读品牌、首都文化新名片,在全国全民阅读中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典范效应。
为持续浓郁京城书香氛围,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地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阅读文化服务,第八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媒体等到 16+1 区,开展全民阅读“一区一品”调研活动,推动各区构建全民阅读区域特色品牌。
从抬眼便可远望正阳门城楼的北京坊Page One 24小时书店,到万松老人塔下主打老北京文化的砖读空间,再到以艺术和戏剧为主题的繁星戏剧村书吧……走在西城区,身边总会有几家特色阅读空间与你不期而遇,构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北京坊Page One 24小时书店/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廊坊头条13号院1号楼1-3层
砖读空间/一位老人正坐在万松老人塔(西四砖塔)下阅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
繁星戏剧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在白塔后海的掩映下,西城区建有3个区级公共图书馆、29个街道级公共图书馆和25个特色阅读空间。尤其是特色阅读空间的建立与运营,使数百年的历史景观配上墨宝书香,让西城区的阅读有了一种别样的人文色彩,也走出一条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创新的“西城模式”。
日前,记者跟随全民阅读“一区一品”调研团来到西城区,感受“西城模式”带来的特色阅读体验。
特色空间让读者更想读书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早上,前门附近来往行人川流不息,北京坊周边的商铺还没有完全开门迎客,可就在位于正阳门城楼南侧800米的位置上,Page One 24小时书店里已经有“书虫”选书购书的身影。有的顾客背着旅行双肩包,一看就是来京旅游的游客,也被这座中西式建筑群中的书店吸引进来。
这家于去年11月9日正式开业的24小时书店,面积2500平方米。除了一楼摆放图书的书桌、书塔,二楼还有儿童阅读区、家庭亲子生活读书区,三层还设有艺术图书区、黑胶唱片体验区、咖啡区等多个空间,不少小型音乐分享会曾在这里上演。身在其中,抬眼便可望见巍峨的正阳门城楼,低下头则有书卷在手,让人倍感惬意。
Page One 24小时书店以环境幽雅著称,而位于新华书店总店院内的“城市书房”则主打“智慧书店”的概念。走进这座书房,没有工作人员迎上来,人脸识别系统却能一下“认出”你,根据你的面部特征识别出会员信息,再根据之前的购买记录,专门为你个性化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图书,然后告诉你推荐图书所在的位置,奉上高科技的购书之旅。
“使用它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聪明,推荐的图书也更精准。”城市书房的工作人员向前来购书的读者介绍。在这个“最聪明”的书店里,读者挑完书,就可以把他们摞着放到自动售书机上,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总价,扫完二维码就完成了付款。
“阅读环境会对人产生暗示,这样的空间我走进来就想多停留一会,就想把这里的书买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庆祥本来是作为专家来调研,他走访北京坊的Page One、城市书房等多家书店后,忍不住买了好几本书带走。“读者感受到这样的环境暗示,自然就会去阅读。”他连连感叹。
社会力量激活文化资源
从商业街区中的24小时书店,到具有大数据支持的智能化门店,再到居民社区中开设的书香驿站,截至目前,共有25家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坐落在西城区的各个地段,形成了多个文化地标。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坦言,西城区建设特色阅读空间用了4年时间,也是一路摸索着走来。
“过去我们把书店定位成一个商业机构,算的是工商税率、运营模式,坦率地说,书店跟卖菜没有区别。”孙劲松回忆,那是在2014年,西城区开始着手创办特色阅读空间,观念随之改变,“我们发现西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了一定阶段,传统的阅读模式不再能满足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
西城区的砖读空间,是一个将老北京文化与阅读结合起来的特色阅读空间。(来源:视觉中国)
2014年4月,西城区第一个特色阅读空间从北京砖读空间起步。政府免费提供空间,砖读空间负责人崔勇提供独特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气息浓郁的砖塔小院里,读者可以读到北京的历史文化。这座不大的设施一年吸引了近20万人次的客流量,甚至是一些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年均客流量的近10倍。
这一次的破冰尝试,打开了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的探索之路。随后4年中,在基层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尝试下,一座座特色阅读空间在西城区拔地而起。国有文化企业出力,民营企业、民营机构也参与进来,构建起“15分钟公共阅读网络”。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介绍,西城区在历史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众多的文化名人、故居、古建、典籍等都与西城有着天然联系,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做阅读,就成了书香西城的重要思路。
政府搭台促进持续运营
几年下来,西城区的特色阅读空间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在对辖区内特色阅读空间进行第三方考评后,专家团队发现,部分阅读空间存在自身发展面临困难、运营人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不足。据了解,部分阅读空间经济实力较弱,存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个别阅读空间租金动辄七八十万元,对他们的可持续运营带来很大负担。
“在阅读空间创办的过程中,政府起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孙劲松直言,如果只是认为政府扶持就等于给钱,未免太过片面。“有些问题给钱解决不了,一年拿出几百万几千万元支持实体书店,这钱支持了谁?”孙劲松说,如果最后大部分变成了补贴房租,那就变成了支持房产业主,没有真正用到实体书店的运营发展上去。
砖读空间室内一角
“政府应该搭平台、配资源,把方向、定标准、研讨和买服务。”不少专家在讨论中都认同这样的观点。有些大型商场综合体愿意用较低的租金吸引实体书店入驻,因为实体书店可以吸引客源,为商场增加人流,进而拉动消费。在这种市场逻辑较为成熟的地方,政府只需稍加引导就可以。针对运营者能力良莠不齐的情况,中国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政府可引入专家团队进行指导或培训。
此外,如何调动更多资源也成为西城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就在做相关的尝试。由于三十五中所在地是原八道湾胡同,这里有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的旧居,据该校校长朱建民介绍,三十五中在周氏兄弟旧居中建立了一处鲁迅书房,将鲁迅当年读过的书摆在其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鲁迅的书房里,读鲁迅当年读过的书。”朱建民说,以后这个院落会逐步面向全社会开放,不仅其他学校的学生,包括普通市民都可以在登记、预约后来这里读书,感受到更多元的阅读体验。
北京阅读季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