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永琪爲什麼沒有被立爲太子?乾隆「被逼無奈」選了他當太子

五阿哥永琪為什麼沒有被立為太子? “嘉慶是矬子裡拔將軍,乾隆“被逼無奈”選了他當太子”的論調傳出來很多年了,也不知道是最初是哪個”歷史學家“說的。我以前也相信的,後來仔細讀了歷史,才知道是多麼的扯淡。那拉即使沒出事之前,乾隆也從沒考慮過立她兒子當太子啊。這麼明顯的事實,冷宮粉絲們就是選擇性無視。

總有人說五阿哥要是活下來,後來的十五阿哥就沒機會繼位了。我不這麼認為,雖然乾隆有段時間很欣賞五阿哥,但乾隆從來沒有把他立為太子。五阿哥那時候已經二十多歲,都給乾隆生了好幾個孫子了,乾隆就是不立。就算他一直活下去了,也許乾隆也不立他。而十五阿哥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前邊有好幾個活的好好的哥哥,他自己才十三歲,還沒有娶妻生子,但乾隆說立就立了。這就是差距呀。五阿哥永琪與十二阿哥永璂一樣都屬於被親媽拖後腿型的。不同之處就是五阿哥本身還算資質不錯,十二阿哥大概自身條件都不行,所以連被考慮的機會都沒有。

十二阿哥其實是很有優勢的,他是嫡子啊。清朝雖然嫡子繼位的皇帝很少,那都是因為嫡子不是死了就是立了太子卻出事了,真正嫡子存在而皇帝還去考慮別人的,大概只有十二阿哥這一例了。基本有嫡子的都先考慮嫡子,只有十二阿哥尷尬了,健健康康長大十三四歲,都開始準備娶福晉了,乾隆卻在考慮別人。乾隆喜歡五阿哥,五阿哥還救過乾隆性命,但為什麼始終沒下定決心立儲。我覺得有兩點:一是愉妃不受寵。乾隆心中認可的家庭成員,應該是心寫裡的再加上早逝的哲憫皇貴妃,十幾個人裡都沒有愉妃,愉妃陪伴了乾隆六十年,她在乾隆心裡是一點地位都沒有。而且從史料來看,愉妃生前待遇也被剋扣過。二是雖然五阿哥在四阿哥過繼之後已經是事實上的長子,個人素質高,表現也優異,但其他長成的皇子都是寵妃所生,後宮還在不斷生育,乾隆還想再等等看。

五阿哥跟嘉慶從來就不是啥競爭對手,五阿哥比嘉慶大19歲,這個年齡差都可以算兩代人了,五阿哥去世時嘉慶才7歲。說五阿哥死的早,才讓嘉慶撿了便宜,那也得五阿哥被立過儲再說這話吧。五阿哥去世時是26歲的成年人,不用說清朝,按現代來說也是成年男性了,品性才華都已經展露,事實就是乾隆屬意他,但沒有下決心。反觀嘉慶,14歲就被立儲,上面還有好幾個哥哥,乾隆已然考察通過。乾隆立儲的時候身體還好著呢,又不是快駕崩了著急立儲,選擇對象又不是隻有一個,怎麼就沒辦法了只好選嘉慶。看看乾隆的御製詩,不下幾十首都是寫盼著能活到六十年好親自傳位給“嫡子”,他要不是滿意嘉慶會這麼期盼傳位嗎?

還有一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說乾隆祈求上蒼“劈死”十五阿哥。因為那是立儲祭天的規矩的。皇帝是天子,是代天來統御萬民,所以所有的立儲都要有這樣的話,跟御門聽政的意思類似,我把我的決定稟告上天,請上天您來決定。這個儲君如果不合格,就不要讓他活著繼承大統——這話不止是對永琰說,而是所有朝代,所有皇帝立儲都要對上天說的“套話”反過來說,反倒是那些立儲了,結果夭折了的,才是沒有天子命,被上天直接賜死了,而永琰穩穩當當繼位,這便是天命所歸,上天眷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天選之子”。

而且乾隆也從沒詛咒過小十五,乾隆只是說如果十五不適合做太子,就速奪其算,反正當時還有個六歲的十七呢?還不知道十七長大了是什麼樣呢。而乾隆決心立十五之時,比十五大的皇子都已經被淘汰了。後來事實證明十七貪玩,十五很優秀,所以就一直是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