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济公》游本昌老师为什么只演了八集?

鼎香楼常客贾大队长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很多人都记得这首《济公》里的主题曲。

《济公》从八十年代开始,已经有好几个版本了,其中只有游本昌老师主演的《济公》才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人们都说游本昌老师简直把济公演活了,他两眼一眯,咧嘴一笑,拿着扇子摇啊摇,嘴里再慢慢悠悠地说着风趣的话,真是令人百看不厌。

八十年代的《济公》一共12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从第九集开始,济公就换吕凉演了。虽然吕凉演得也很好,但是总觉得没有游本昌老师演的有味道。

游本昌老师为什么只演了八集?

一、档期原因

上世纪80年代,拍摄器材不先进,又不像现在这样有拍摄基地,可以不停地拍摄。所以当时拍电视剧都像挤牙膏一样,边拍边播。

1985年拍摄《济公》时,也是这种状态,原来就打算以两集为一个单元。游本昌老师就先拍完两集,节目播出后,引起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导演又请游本昌老师接着拍,并且跟游本昌老师商量说最好能拍一个系列,也就是五六集。

就这样,游本昌老师拍了六集《济公》。电视剧《济公》陆续在全国滚动播出。

当时这部电视剧的火热程度,据说令全国犯罪率都下降了。因为所有人,晚上都围着电视看《济公》呢。

因为电视剧《济公》大获成功,导演想顺势再拍摄一个系列的。《济公》的剧本是现编现演的,游本昌老师又在剧组拍完两集,而后面还有四集不是他拍的。

关于问题,一次记者采访他时,特意问了游本昌老师:“为什么后面没拍了?是想转型吗?”

游本昌老师说:“当时我接了一部电影,我希望他们剧组能等一等我,等我两个月,结果他们不等了……”

也许是《济公》剧组想抢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嘛!导演决定换演员演济公,不等游本昌老师了。游本昌老师非常喜欢济公这个角色,也很牵挂这部剧,后面的四集,游本昌老师还参与编剧了。

二、名誉纠纷


游本昌老师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我曾为一起官司4次来法院,第1次是起诉,第2次是开庭,第3次是调解,第4次是道谢。”

游本昌老师说的这件事,跟电视剧《济公》有关。

因为电视剧《济公》大火,全国引发了一场《济公》副产品畅销热潮。尤其是主题曲,更是被翻成录音带广为传唱。

游本昌老师知道后,有一次跟导演等人聚在一起吃饭,说起这个现象,大家从影视发展角度来看,将来的录音带、剧照、主题歌等等,都会带来一定收益的。如果那样的话,作为影视剧演员,就会得到一些“效益”收入。

游本昌老师当场就说“应当签订立体合同”。其实谁也没把“立体合同”这事放在心上。

虽然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这件事情,很快就长舌之人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谣传成为游本昌老师拍摄《济公》“漫天开价”。

1988年6月,有人更是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漫谈“开价”》,文章中写道:“一个信过佛、参过禅的‘活济公’,竟也丢开佛门戒规,信奉起‘孔方兄’来了!”

游本昌知道后,觉得自己蒙受了巨大的人格侮辱,为了证明清白,游本昌老师打起了名誉官司。

从1988年到1990年,这场名誉权的官司浪费了游本昌老师太多精力。也是因为这个官司,让他错过了《济公》后四集的演出。

三、最经典的“济公”


游本昌老师1933年9月16日出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因为游本昌老师有着丰富的话剧舞台演出经验,所以他浑身都是戏,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1985年,53岁的游本昌老师开始主演电视剧《济公》里的济公而走红。一共十二集的连续剧《济公》,因为以上两个原因,他只演出了八集。

为了弥补没有完整演出的遗憾,1989年,游本昌老师筹拍四集神话剧《济公活佛》,继续饰演济公。因为没有没有足够的资金,他自费拍摄了其中的两集。电视剧一经播出,又是好评如潮。

从第一次拍摄济公开始,游本昌老师就爱上了这个角色。时至今日,游本昌老师一共先后拍了五次济公。

虽然有人多人饰演过济公,但是游本昌老师的济公形象,一直无人能够超越。他精湛的演技,已经把济公演得惟妙惟肖,成了人们心中永远无人超越的经典。

也因为济公对游本昌老师影响太深的缘故,在2009年。他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法名定畅。

有书君祝愿游本昌老师永远都像济公那样,成为有名的“活佛”。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济公》是很多人童年回忆里不可获取的一部剧,共有12集,前八集的济公一角由游本昌老师出演,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一样,是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经典角色。

后四集则由吕凉老师扮演,虽然也很精彩,但是还是没有游本昌老师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游本昌没有演完全12集,这和当时的拍摄制度有关,也和游本昌老师自己的人生遭遇有关。

在当时,电视剧并不想现在一样一口气拍一部,一部就几十集,而是以两集为一个单元。

一开始游本昌只拍了两集,因为效果好,导演劝说他再拍4集,刚好能形成一个系列(当时5/6集就是一个系列作品了)。所以这才有了最开始的6集。

而在拍摄第二部的时候,拍完前两集后,游本昌开始拍一部电影《姑苏一怪》,而后四集的档期正好和他的安排撞上了,所以档期排不开,就没继续参与拍摄,但是他还是参与了剧本的创作。

除此之外,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让游本昌无暇分身,就是轰动一时的名誉官司案。

在一次饭桌上,游本昌因为济公主题曲的传唱谈到了影视剧相关的录音带、剧照、连环画这些附属产品的发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那个对版权、文化价值还没有深刻认识的年代,游老师的这番谈话被说成是“漫天开价”。

为了给自己证明,游本昌打起了名誉官司,占用了他很多精力。

虽然游老师没有参与整部《济公》是一个遗憾,但是他在其中的精彩表演已经让济公这个神话人物在很多人心中活了过来,这就够了。


电影烂番茄


在八十九十年代的影视圈,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经典影视剧,比如《西游记》《红楼梦》《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剧作,这些电视曾经创下了非常好的收视率以及口碑,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还津津乐道。然而还有一部电视剧也是堪称经典,无人超越,那就是《济公》。

说到《济公》,我们必然会想起饰演济公的游本昌老师。也会情不自禁的唱起那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可以说这部剧也是给我们很多人带来欢乐,而游本昌老师把济公演的是淋漓尽致,让人难以忘记。

游本昌出生于1933年,曾有人说他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门才能闯过这一劫难,为了防止意外,他到了六岁的时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飞法师,法号乘培。1939年游本昌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上学。1951年高中毕业后加入老人南京文工团。5年后毕业分配到了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

在话剧舞台上磨炼了将近30年,他出演过很多经典话剧角色,在《枫叶红了的时候》饰演陆峥嵘,《大风歌》中饰演吕产,《孔乙己》中饰演孔乙己,这些舞台经验让游本昌的演技炉火纯青。

1985年游本昌出演了连续剧《济公》,他在电视中,把那个酒肉和尚演艺的惟妙惟肖,喜怒笑骂、惩恶扬善的形象让观众久久不能忘记。单凭一顶帽子,一件破袈裟、一把破蒲扇,便在举手投足之间完成了灵魂表演。

当时拍摄条件很艰苦,资金有限,有一集济公想吃鸡腿,但是那时拍摄条件不好,取景的地方没有冷藏条件,鸡腿弄过来都有点发臭了。导演和游本昌聊,说这个戏,你闻几下鸡腿,吃的镜头就不拍了。结果游本昌不让,对着镜头认认真真的把鸡腿啃了个七七八八,硬是拍出了让人馋的掉口水的水平。

这部电视剧让游本昌一下子成了全国皆知的明星红人,而此时的游本昌已经52岁,算是大器晚成了。由于《济公》影响很大,全国的观众都没看够,所以1989年又开拍《济公活佛》。但是由于资金困难只拍了4集,而且其中一部分资金还是游本昌老师自掏腰包。这也是为了满足观众的济公梦,也是满足自己的信仰。

1991年游本昌准备拍续集《济公游记》,当时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可是家庭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游本昌妻子杨惠华被诊断为癌症,在常人看来癌症标志这生命要结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游本昌措手不及。也是放下所有工作,把精力放大妻子身上。

妻子这一病就是4年,经过手术,杨惠华奇迹般的康复了。这让游本昌悬着的一颗心也是终于落了下来。妻子病愈后游本昌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先后主演了《清明酒家》《九尾狐与仙鹤》《宝莲灯》,2009年76岁的游本昌再次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正式由畅怀法师受出家沙弥戒,并赐法名定畅。

随着中国影视业额迅速发展扩张,大投资、大制作、大阵容几乎成为保障影片票房和收视的标配,鲜肉偶像和人气明星更是商业资本争抢的人肉资源,市场为游本昌这一代老戏骨、老艺术家提供的角色空间和类型日渐被挤压。2013年已经80岁的游本昌卖掉房子成立了“游本昌艺术团”。在别人看来这是疯狂的举动,而游本昌却说“钱是干嘛用的,钱是手段呀”。

有一年“游本昌艺术团”去台湾演出,台湾当地的费用是由对方承担,但回程的差旅包括演员的劳务、器材设备的运输都要剧团自己负责,游本昌才不得已接了一个广告,“用‘济公’的形象我从来没有乱接过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我要做,为什么?它正好把我们这个费用解决了。”在游本昌看来,千金散尽也是“来自济公还于济公,来自济公用于济公,哪里来哪里去,十方来十方去。”到如今,剧团步入第四个年头,每年的话剧演出收入已经能够和支出持平。

2014年游本昌带着夫人助理去养老院和老人们聊天体验,结果被一些不良的媒体说成游本昌老年住养老院无人管,这让游本昌的女儿游思涵非常气愤。她说:"现在的媒体是疯了吗?说我老爸孤苦伶仃的住养老院就罢了,还有更离谱的。

游思涵现在是北京本昌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一位编剧,因为长相年轻,已经40岁的游思涵总被误认为是游爷爷的孙女。

如今的游本昌已经85岁了,有人问他,这个年纪应该养老,而游本昌却说:“那种状态我是接受不了的,对于我来说就是等死”。希望游本昌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娱乐星能源


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当年对游本昌有所了解的人大多都知道。总的来说就是因为游本昌的档期冲突,因为他又接拍了一个新的电影《姑苏一怪》。还有就是因为那场名誉权的官司,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杂事。总而言之,游本昌在拍了八集济公以后,已经分身乏术了,所以才有了后面吕凉来接班。虽然游本昌没有参与整部《济公》是一个遗憾,但是他在其中的精彩表演已经让济公这个神话人物在很多人心中活了过来,这就够了。

不过,小编想说的是这种换人现象其实在当年中国的影视界是常有的事儿,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换了三个人。归结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那个年代比较纯粹,大家是把电视剧当做是一个作品来做的,而不是当成一个圈钱的产品。也就是说,在当年,演员只是电视剧的参与者,而不是电视剧的全部。那时候拍戏,大家普遍觉得,只要剧本好,拍出来好看,演员(哪怕是一号主演)换一两个人是没有关系的。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本身,而不是某个演员。

现在,电视剧最大的买点就是演员是谁。一个电视剧编剧可以换,导演可以换,摄像舞美都可以换,唯独演员不能换。演员已经喧宾夺主成了整部戏最重要的东西,哀哉!

大家怎么看?



文\\L


捕鱼小分队


我爸爸说85年的《济公》是他至今记得最深,觉得最好看的电视剧之一。游本昌老师用一把破扇把济公这个酒肉和尚,济世救人,游戏人间的形象演的深入骨髓三分。让人觉得济公就是游本昌,游本昌就是济公。而主题曲的歌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是经典永流传,旋律似乎印刻在我们心里,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这首歌过了30年还是觉得很好听。

其实《济公》本来是20集的剧本,但是由于80年代,国内的电视剧起步晚,电视并不是普及的物品,所以电视剧的制作经费捉襟见肘,而当时的电视剧更是以2集为一个单元,最后在导演张戈的建议下,和游本昌老师商定拍6集,拍成一个系列,这样在游本昌老师和张戈导演的合作下诞生了第一次的6集作品:第1集《济公出世》、第2集《阴阳泪水》、第3集《古井运木》、第4集《妙手移瘤》、第5集《巧点紫金钗》、第6集《大闹秦相府》。

第二次,就是1988年,原本续拍6集,但因故游老只演了前两集,也就是第7集《醉接梅花腿》和第8集《智破无头案》(后四集换成了吕凉,片名也改成了《济公外传》)至于为何换成吕凉,是【由于一场二十多年前的官司】。

其实后4集改人的具体原因衣已不可拷,但是以下这个采访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南都娱乐:有个评论说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都像挤牙膏式地边拍边播,比方您的《济公》,1985年播了6集,1988年又播了两集,这是什么原因?

游本昌: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连续剧的概念,所以都是两集一拍,拍了两集后,导演就动员我说,拍成4集就可以当一个系列了,当时就有一个《武松》,是5集。我同意了,之后又来了两集,播出之后,很受欢迎,就产生了拍不拍续集的念头,后来又拍了两集,然后又组织了4集剧本,我就没拍了,但剧本我是参与了的。

南都娱乐:为什么没拍了?是想转型吗?

游本昌:当时有一部电影,我希望他们剧组能等一等我,等我两个月,结果他们不等了,上海又在闹疫情,单位又觉得不是很安全,我就没去。后来他们就换人了。再后来不是还产生一场名誉权的官司嘛。当然最后也调解解决了,大家化干戈为玉帛,咱们也得理让人。

游本昌演活了《济公》,也爱上了济公这个人物,所以后面他还有几次拍济公电视剧的经历,其中在1989年的时候还自费两集,共拍了四集《济公外传》。从那天起他已于济公结缘,为了这个人物的塑造,花费很多心血。

其实,那个时代的电视剧产量虽然少,但是每个都是经典。结合现实,或者忠于原著,主题表现明确,描写手法不一。《济公》的特点就是运用一些现代化语言和荒诞语言来讽刺时事。而12集系列剧《济公今传》则完全用荒诞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夫妻、邻里等关系及各种矛盾用“济公”连贯起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如果我们用现代的技术,用90年代的专业去拍摄现代的作品,这些会不会得到改善,现在的烂剧,是否没有这么多呢?


晨暮里


游本昌老师是在八十年代初接演电视剧《济公》的,在经费有限,条件艰苦的前提下,游本昌主演一位从富儒遭小人计算、陷害导致似疯如颠的、既不念经又不食斋的、穿着不换洗的和尚衫的、劫富济贫、治恶助善的半人半仙。虽然《济公》是一部仅有八集的电视剧,却在播出后,深爱广大平民百姓的喜好!


芳草心36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

在杭州西湖边的飞来峰,济公活佛在此出家修行,地势逼仄的地方,居然一个庙宇深藏其中。

电视剧《济公》,深得中国百姓喜爱,主题音乐一响,人们的脑海中会出现经典的、由游本昌先生饰演的济公形象。这个形象已经先入为主,恐怕无人超越。

一共十二集的电视片,游本昌只演了八集,以后四集由吕凉先生接替,虽然吕先生同样演的精采,却难免有些微小差别。

原因是游先生拍片时间的情况和现在不同,

只能一次拍两集,在拍了八集后,由于游先生的拍摄计划产生对撞,必须要拍另一部电影《姑苏一怪》,加之后来因为电视剧的一些版本,附属产品的延伸问题,占去游先生一部分精力,以至无法后四集的续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良人执戟2




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和事业,有时候事业上的奔波就顾及不了生活的琐碎,顾及了生活的琐碎,事业也许就耽搁咯!

很喜欢看那个时候的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留!

诙谐幽默的作风,那都是经典!



希望游老师一辈子健康长寿,带给我们的欢笑声长存!


雲霁了


游本昌的济公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那是中国影视方面的两大经典,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至于您说的为什么只拍了八集,记忆中好像是因为游老师去打自己的维权官司所致。


石野草


从我们事后的角度看,当时他不该一不留神去计较版权问题。总觉得名誉权的官司他越打越亏。

他要是把全部的济公都演了,哪怕一分钱报酬没有,到如今,实实在在的几十集《济公》在那儿。

对艺人来说,作品是真正的“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