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有没有考虑到美国一旦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

军事一点通



山本五十六在发动珍珠港偷袭时,当然考虑到美国参战的后果,也考虑到战争对日本造成的后果,但是,日本方面的设想是,消灭美国第七舰队,然后像日俄战争一样逼迫美国媾和,迅速解决与美国的战争,但是美国不是帝俄,而是美利坚,有仇必报,日本就只能走向消耗战。

在日本发动珍珠港偷袭之前,日本分为南进与北进两个派别,分别代表日本陆军与日本海军的利益。其实在诺门坎战役之前,日本大本营还是倾向北进,但遭到了苏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的毁灭性打击以后,日本北进派再也不提起对苏作战,而是害怕苏军的进攻,由主动进攻,便为战略防守。

在日本东条政府不顾海军的强烈反对,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彻底与英国成为敌国以后,日本南进已经是箭在弦上。同时日本大本营还命令日本军队进驻印度支那,更加刺激了法国的利益,让美国对日本的警戒心增加,美国就向日本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日本撤出印度之那,以及中国占领的土地,否则美国将停止向日本供应石油。

当时日本海军从海军部长,到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等人都反对与德国结盟认为这样做无疑是自杀,因为海军高级军官都有驻美经验,知道美国国力强盛,他们竭力主张不要与美国开战,但是在美国的最后通牒的压力下,日本海军同意与美国开战,偷袭珍珠港,逼迫美国停战媾和,日本南进,占领爪哇油田,把英国势力赶出东南亚。但是日本低估了美国的反击决心,这样才招致了日本的惨败。


桥本看日本


考虑了,不仅考虑了,而且考虑了很多!

作为二战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深知日本无论在战争动员能力还是战争潜力上都无法与美国抗衡。

但是此时的美国已经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这对战争状态下的日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日本的坦克只能趴窝,日本的军舰只能抛锚,所以日本必须有所作为。

当时的日本虽然侵略我国并占据了我国大片土地,但是日本在我国到处勘探找不到石油,因此日本将目标锁定在西伯利亚和南太平洋。

但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朱可夫给狂傲的日本关东军上了一课,从此日本主动放弃了北上进攻苏联的疯狂计划。

所以,剩下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南太平洋,而这里,是美国的势力范围。

当时的美国已经占据了包括夏威夷、关岛以及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西太平洋据点,对日本形成巨大威胁,要想获得南太平洋的石油,日本必须对美国开战。

但是山本五十六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和美国开战,那么接下来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就会启动,那么日本将遭受到美国疯狂的报复,日本需要承受更大的代价!

但是,此时的美国势力虽然遍布太平洋,但是美国的主要精力,始终在欧洲和大西洋,所以山本认为,日本可以集中兵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来一次猛烈打击,促使美国乖乖坐到谈判桌前和日本议和。

或者,即使不能以一次突袭使美国元气大伤进而求和,也能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造成沉重打击,使美国在6个月到1年的时间里,无法与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争夺。而日本舰队则可以在西太平洋大举扩张,占据印度尼西亚、瓜达卡纳尔岛等重要据点。

长期以来,日本的军事圈内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赌徒心理”,尤其是陆军,加上“下克上”的传统,往往是日本下级军官赌博,然后取胜,最后大部队跟进,实施全面侵略。

这种风气和日本小国寡民的现实分不开,因为资源短缺,所以没有大国打持久战的资本的,所以日本军人希望一击毙敌,以一场战役的胜利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05年日俄战争就是这样赢得的!

而山本五十六,在日本的将领中,又是一个出了名的赌徒,这让日本形成了一个军队形成了另一个奇观。

在陆军方面,一般是高层非常谨慎,下级军官吱哇乱叫,进而以“下克上”逼迫上层最后妥协,“9,18事变”和“诺门坎战役”都是这样的流程。

但是山本不同,作为日本海军的最高司令官,他直接将联合舰队搬上了赌桌。不需要“下克上”,所有日本海军都在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和美国进行一场豪赌。所以海军相对而言更加激进!

这是日本最可怕的地方!

所以,山本大胆进行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事实证明,虽然没有摧毁美国的航母,但是日本还是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紧接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国耻演说”,名正言顺地加入二战,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启动。

所以山本五十六得到的结果是,虽然取得了半年的优势,但很快这种优势就不复存在。

因为击沉美国1艘军舰,马上就会补充10艘,而日本则是沉1艘少1艘!

1942年6月,针对美国已经恢复的情况,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引诱美军舰队北上阿留申群岛,然后在中途岛消灭美国主力的诱敌计划。结果美军破译了日本的电文,导致日本联合舰队损失4艘航母,元气大伤。中途岛海战也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在视察部队途中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时年59岁。

可以说,作为日本海军的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有着洞察时局的眼光,他明白,一旦和美国开战,日本必败,但是当时的日本已经别无选择!

山本五十六和其他日本将领一样,在日本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一直没有彻底分清“战争”和“战役”的区别。苏联元帅在诺门坎战役后评价日军作战思想落后,完全停留在一战时期!

如果朱可夫的话是形容日本陆军,那么日本海军则还停留在甲午海战和日俄对马海战的时期。在这两场战争中,日本舰队都是取得一次战役的胜利后,基本奠定胜局,所以山本五十六也认为,偷袭珍珠港可以让美国人痛到主动找日本人谈判!

山本五十六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过分高估了日本的战争能力,同时低估了美国人的反抗意志,这都导致了后来不可避免的失败。事实上,除了偷袭珍珠港算得上成功,其后的中途岛海战以及瓜岛战役等日本都惨败而归!

山本的偷袭对于日本而言,是回光返照,而后就是彻底的黑暗!

开战之日,便是败亡的倒计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的开头,就是一队陆军士兵列队路过海军省时,突然全体举枪瞄准挑衅,让海军省顿时炸了营。原因就是海军不同意陆军力主与德国结盟的政策,海军省次官山本五十六就是其中最坚决的一员,而当时的陆军少壮派激进分子非常疯狂,对不同政见者动不动拎刀乱砍,“二二六事变”就曾一家伙砍倒三个名海军大将。



海军大臣米内为保护山本,1939年9月1日紧急安排其出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当时还是海军中将,按衔级还不足以般配这一重要职务。但联合舰队司令官一般在旗舰上办公,至少暂时不会有杀身之祸,米内光政采取了“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也算够意思,在此之前,山本五十六连遗书都写好了,可见当时日本的侵略气氛之疯狂。

日本的战时大本营是由陆军参谋总长牵头的,海军军令部长为副手,形成了事实上的“陆主海从”决策体制,在天皇默许下,最终日本还是与德国及意大利签署了轴心国条约,山本五十六一没自杀二没辞职,而是选择了服从,并于次年11月晋升海军大将。



(年轻时代的山本)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山本五十六是有独立战略思想的军人,不轻易跟风;第二,天皇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一旦做出了决策,他又坚决贯彻和执行既定战略,在他看来,这是忠诚,这两个问题既矛盾又统一,折射出山本复杂的性格。

山本五十六从1925到1928年,曾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海军武官,借机游历过美国很多城市,对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1941年下半年,在当日美关于石油和钢铁禁运的谈判濒于破裂时,面对大本营“不惜与美国一战”的态度,他表示了强烈反对,认为没有胜算。



(任驻美海军武官期间)

然而,当深感受到“美英鬼畜”欺辱的裕仁天皇和大本营一致决心对美开战后,山本五十六又开始贯彻指示,研究如何先发制人,充分印证了此人身上的两重性,人格很是撕裂,用我们电影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保留意见,执行命令”。

海军是烧油大户,山本五十六也确实得考虑燃料问题,美国毕竟卡住了日本的脖子。



山本五十六在开战之前仔细考虑过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无法彻底战胜美国,他秉承的战略指导思想叫“以打促和”。即日本海军用突然袭击的方式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使其半年内丧失太平洋制海权,掩护陆军占领重要岛屿和资源地。并且由于舰船建造的周期较长,山本谋求至少在二年内联合舰队能在太平洋占据优势。

两年的时间,足够日本在东印度群岛掠夺大量的石油,同时通过一系列岛屿的要塞化,建立起一个“绝对国防圈”,从而使美国知难而退坐下来谈判,并最终承认日本占领南洋的即成事实,美日可以重新划分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就任联合舰队司令官)

这个战略计划是充满危险的,首先要保证能一举打垮美军太平洋舰队,其次还要保证在美国人反击时能挫败之,最后更要维持日本海军两年以上的战争主动权,任何一条破产,日本都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从甲午战争起,日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赌国运”,而不幸的是,山本在美国期间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喜欢上了赌博,自诩“可以在赌桌上赢来一艘战列舰”,由于赌技出众,据说摩洛哥赌场甚至禁止他入场。

换言之,他恰恰是个大赌徒,只不过是赌桌换成了太平洋战场,赌注是日本列岛。




就战术而言,联合舰队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自濑户内海出发,长途奔袭3500海里,历时近两周时间(联合舰队11月26日就已启锚),途中被任何美军飞机或舰船发现都将功亏一篑,这也是一场豪赌。海军军令部一些参谋表示反对这一“Z计划”,山本五十六便已辞职相胁,终获批准。

1941年12月2日,美国人拒绝日本条件的《赫尔照会》送达东京,日本决计开战。下午5时30分,山本五十六给南云忠一的机动部队发去了“攀登新高峰1208”的密电,意即12月8日开始攻击珍珠港。

历史走向转折,再无回头之路。


度度狼gg


山本五十六是个少有的聪明人,他曾经在美国多年,完全了解美日之间在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上的巨大差异,他当然知道一旦美国参战,会让日本陷入危机。他虽然是个真正的顶级赌徒,据说美国的很多赌场都怕他,但他也是个很清楚自己底牌的人,打心底里不愿跟美国开战。他在美国时,看到遍地都是的小汽车和家家户户持枪,就曾经断言,这世界上谁跟美国开战,都将是找死。他对日本海军最乐观的估计,就是只能跟美国打一年,最多坚持两年。这其实是对日本海军军力、石油储备/供应、钢铁产能和武器装备生产力的冷静分析之后的真实判断。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打,还要赌呢?


山本五十六身为联合舰队总司令,在海军可以说是说一不二的统帅,但在日本帝国这个大系统里,他也不过是一个棋子而已。当时的日本,是陆军主导,美国对日本的制裁,源于日本侵华。但日本陆军不肯放弃中国,那就要突破美国的制裁,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东南亚进军。但那时的东南亚不但多数是美国盟国的殖民地,而且还有美国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这就必然会造成跟美国矛盾的加剧,甚至直接冲突。既然横竖都是翻脸,那就不如早翻脸,如果能趁其不备突然彻底翻脸,说不定有获胜的机会。这就是当时日本和山本五十六的心理状态。


出于这样的心理,山本五十六才策划了珍珠港偷袭,企图在美国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举歼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这样可以延缓美国人的反攻,给日本争取更多的时间。他的这次赌博成功了,美国人损失惨重。但也不成功,因为他没能击沉一艘美国的航母。这使得美军得以很快发动反攻,并直接导致了他的第二次赌博——中途岛海战的惨败。

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作为一个被捆绑在历史战车的军人,自己再聪明再有远见又如何呢?在错误的队伍里,不过都是更大的人物的牺牲品而已。


Skywalker云中漫步


这个当然是有想到的,但是日本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门户和力量集中地。一旦偷袭成功,美军太平洋舰队军事力量要受挫长达半年之久,完全恢复也要两年甚至更长。


日本也是料准了,美国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不敢贸然对美国动武。美国哪里知道狗急是要跳墙的。美英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给线。这对资源短缺的日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如果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瘫痪,对于日本的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和阻碍将大大减小。距日本距离自己大东亚共荣圈在西亚和德国汇合以致统治全世界的梦想也越来越近。权衡利弊,日本还是选择了出兵。

人算不如天算,美国重要战斗力航空母舰,因为临时的军事演习,不在珍珠港内。而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也没有轰炸彻底,港内的一些,军事设施和船坞仍然可以投入使用。所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力恢复的速度远超于日本的预期。


红雨说历史


首先山本五十六是拒绝对美发动战争的,其次山本五十六的珍珠港偷袭的这一进攻计划只是一个预案,即在日本大本营以及天皇确定要对美开战后,这个进攻方案才会开始实施。所以在真正发动珍珠港偷袭时,日本已经下定决心面临任何的不确定情况了。



而在开战之初,日本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美国强大的国力,在初期日本和美国在海军舰艇上的实力对比是7.5:10,在正面作战的航空兵的对比上是1:1。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估计到1943年日本舰艇实力则为美国的50%,到1944年则降到30%;而就飞机的生产能力而言,1943年日本海军的飞机产量可达到8000架,美国可达到85000架,到1944年日本海军飞机产量达到12000架,而美国可达100000架。也就是说战争持续两年后,美国舰艇实力将是日本的5倍以上,航空兵实力将是日本的10倍以上,可见日本对美国的强大还是有深刻认识的。



日本当局尤其是海军正是认识到随着战争的延续美国对日本将拥有近乎绝对的优势,而且会越来越大,所以日本海军要求在开战之初就要给美国舰队以沉重的打击,以后继续持续不断的消灭美国兵力,尽早的进行海上决战,以免让美军实力增长到难以撼动的地步,如此日本再无胜算。


而珍珠港偷袭就是本着这一思想而去实施的,一开始就想重创美国舰队,然后迫使美国海军在劣势下同日本海军决战,通过不间断的连续打击,让美国海军的实力始终无法增长到可以反攻的地步。


小小狼王


当然考虑过,而且心知肚明日本对美国胜率极其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山本与太平洋战争的策划。


日本的许多军官都曾经去外国留学或者做驻外武官,山本就去过欧洲和美国。

而且他对美国还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说是美国通,开战前他就已经认识到了日美实力差距巨大,美国巨大的生产力和地理优势,开战就等于走向深渊。

大家一致有个误区觉得日本高层脑袋全是坏掉的,其实不是这样,日本从首相,天皇,各个大臣都是知道日本和美国的实力对比的,但是即便有这个数据在,他们仍然选择开战。



记得日军海军有个军官说过,战争要打了才知道结果,这句话说的没错啊,毕竟大白舰队已经过去了30年,美国会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妥协不打了呢?


所以说战争真的要打了才知道,美国把军舰当下饺子一样造,把飞机像打鸡蛋一样造,美国的战争潜力真是打了才知道嘛,我们也不能用上帝视角看二战啊,毕竟他们活在他们的时代,眼光有局限性嘛。


虽然山本头脑清晰,也身居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一职位,但是他还不是能左右国策的最高层,当大本营的命令下来他也只能认命。


山本还在海军省的时候,因为主张反对三国轴心和南下东南亚,曾经被陆军的激进分子袭击过,还收到过威胁信,海军高层只得让他在联合舰队任职。


我相信收到进攻珍珠港命令的山本是兴奋的,虽然他在理智上认为和美国开战必败,但是下决定的不是他,是高层,是他无法抗拒的天皇旨意,这反倒让他解脱了,也点燃了他内心的火焰:


险中求胜不就是武士常干的嘛?当年在欧洲纵横赌场的山本五十六的赌徒心里又发作了,既然要打那就赌大的,于是策划了珍珠港事变。

无论战争结果如何,珍珠港的确一场精彩的袭击,美中不足是赌徒一般的山本将前线指挥交给了保守的南云,使得珍珠港没能扩大战果。


日本人当然有很多想法啦,比如孤立主义作祟啦……比如美国会打一仗就和谈啦……比如美国有华盛顿条约的,日美海军战前比三比五,但是美国要守两个大洋,要是重创太平洋舰队就可以以逸待劳阻击增援的大西洋舰队,就像日俄海战一样啦……反正北上是不会北上的,这辈子都不会北上啦……海军马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啊……

而美国:蘑菇弹警告……


历史区的哈士奇


山本五十六日軍海軍元帅,是唯一冷静清醒的軍人,沒有开战前,就说日美交战必败无疑,日本軍部终于做出他最不想见到的决定,任命他为日本海軍联合舰队司令,举全部海空軍远程偷击美軍最強大的太平洋舰队,企图称霸整个西太平洋。人类海战历史上他首次革命性使用航母載大量对地对舰攻击战机,做攻击主力。此作战方案一提出,即被軍部旧派否决,主张使用所谓无敌巨舰大和号作开路先峰,山本五十六愤然以辞职拒受,如果不接受他的作战方案的话…当袭击珍珠港战果轰动陶醉全日本时,唯有山本五十六吐出苦言,用这种下三流战法,却一艘美軍的航母没击沉,就是完败!最多不出半年。他内心一直盘算,若能将美軍的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全部击沉,这个作战目的一旦达成,或许日本能推迟一至两年的失败来临。确实奇怪,当时为啥美軍一艘航母都没停留在珍珠港这个最大的历史之迷…接着完完全全按他的预料不过数月后中途岛一役,日本航母被全歼并损失永远无法挽回最优秀的350架零式战机的飞行员…一路被反败为胜的美軍攻进东京湾…山本五十八只不过尽职尽忠心知肚明去执行一个必败无疑亡国战争的悲剧型軍人而已。但无论成败,以強大航母载大量战机的战法,致对方予死地,是海战史的革命性首创,并沿用到了今天。


高友峰1


当时日本军方高层很清楚与美交战必败。计算方法很简单,钢铁产量对比一百比一,粮食石油布匹汽车飞机等等战略物资全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何况没参战的美国人员物资全无损耗,经济上更因战争而膨胀。怎么打都必败无疑。

但是日本战已至此,要想持续,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原因也很简单,就两个字“拖延”。打光美国舰支,暂时打通海上运输线,维持战争到占领东南亚,获得钢铁和石油补充后,或可一战。美国恢复很快,日本原预计偷袭得手后,美国需要两年恢复作战能为,日本也就想用这两年重新提升战争能力。

说日本没有战略家是很正确的,高估自己也低估了对手,暂不去说偷袭不成功,就算成功了,两年时间日本也不可能占领东南亚。

另外,二战是天要灭日本,谁也不能怪。建了个满州国,啥事都没干。当大庆冒油的时候,估计小日本象吃个苍蝇。


千钧77041614


早年留学美利坚,美帝工业赛神仙

石油钢铁茫茫多,战争潜力无穷竭

地上汽车几万辆,造起坦克更方便

我军将士虽勇猛,几多撑得一年半

无奈帝国主义狂,东条首相吃错药

北进苏联遭痛扁,转手进军东南亚

只得奉命打美帝,精心设计珍珠港

赌徒心里盘算紧,速战议和保战果

忧心忡忡做噩梦,美帝果然够顽强

珍珠港后过半载,损兵折将中途岛

瓜岛陷入消耗战,速战速决破灭亡

皇军颓势已显现,果然只能撑一年

伊号作战战果假,喜出望外巡前线

不料行踪美帝知,赌徒损命所罗门

皇军士气跌谷底,节节败退失主动

美帝工业果然强,飞机坦克大航母

铺天盖地虐皇军,一路平推至本土

赌徒生前料定准,美帝果然惹不得

即使赌徒没有死,日后作战准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