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欧盟、日本之间互免关税,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吴地阳光


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短期内是不可能互免关税的。但是,这三者作为发达世界的代表,最有可能合作的是在规则和制度领域。具体而言,就是三方联手重新制定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设立排他性和特权性的规则。同时利用各自的政治影响力,游说其势力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分化和瓦解新兴市场国家,阻碍其建构新型世界经济秩序的努力,以遏制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带来的挑战。

特朗普上台以来,在贸易政策上奉行独走主义,将此前美国一手创立和维护的世界贸易规则视若无物,极力强调美国采取单边行动的权利。换言之,美国认为,现有的世界贸易规则已经束缚了美国的手脚,妨碍了美国的利益,因此果断弃之如敝履。这一举动,通俗来说,就是掀棋盘。

抛弃既有规则后,美国下一步将着力于为自己量身定做新的规则和制度,来谋求更大的制度性权力。欧盟和日本虽然仍有维护现有规则的动机与利益,但是在美国威逼利诱之下,最终也将不得不“顺应”,与美国联手攒一个新局。


莱茵的黄金


最近国内热点密集,几个很重要的国际事件被许多人忽略。这些事件全和贸易有关。

第一件事情,7月17日,日本和欧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这份协定,欧盟将取消99% 的日本进口商品关税,日本取消94%欧盟进口商品关税,并在数年内也达到99% 的比例。双方都很看重的汽车领域,欧盟取消对日本汽车征收10%关税,零部件3%关税也将取消。

欧盟和日本加起来6亿人口,占发达国家一半以上人口,涉及全球三分之一GDP总量。这份自贸协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件事情,当地时间7月25日,也就是北京时间昨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达成一份意向性的贸易协议。细节还不清楚,原则已经公布:双边贸易零关税,零非贸易壁垒,非汽车类工业产品零补贴。

美欧自由贸易区的规模和意义,更无须多言。这差不多是「超级自贸区」的级别吧。把日欧自贸区重叠进来,囊括了中国以外全球贸易的绝大份额。

今年3月,美国首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一时之间,风声鹤唳,日本、韩国、印度、巴西、非洲国家,全被特朗普点名一个遍。特朗普对全球贸易秩序很不满,连关系一向友好的欧盟、加拿大,特朗普也在推特上冷嘲怒骂。

当时,国内媒体普遍是「美国全球树敌…」「特朗普被围攻…」「美国贸易保护惹众怒…」的论调。只过一个多月,他们就冰释前嫌,融洽地坐在一起。这样的剧情让很多人瞠目结舌。

这就是我常说的,国内很多人受情绪支配,对特朗普有重大误判。特朗普从来不是贸易保护者。关税、惩罚,各种狂轰乱炸抨击,只是他的政治手腕。特朗普是双边自由贸易主义者,即:对方搞关税壁垒,我也用关税壁垒作「惩罚」。只有政策对等,才是公平。

从自由贸易的角度说,这种做法并非完美。从实际效果看,特朗普的强硬,确实敲打了全球贸易秩序,推动了发达国家的改革行动。

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是自由贸易的旗帜,从大的方向原则看,他们都喊自由贸易的口号。可是看实际操作,多年来进展不多。

比如日本和欧洲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就提出。几轮谈判下来,没什么进展。美欧自由贸易协定更早。上世纪90年代就有「跨大西洋自贸区」的动议,加拿大和墨西哥也纳入进来,结果举步维艰,一拖二十多年。

全球自由贸易停滞,有很多原因。发达国家领导人缺少进取之心,是很重要的因素。自由贸易有许多阻碍势力,谈判对手疑虑重重、国内反对派的指责抨击,还有民众的喧嚣抗议,这些都让政治家们头疼不已。自由贸易说起来好听,没有决心和勇气,是很难推动的。

不仅是自由贸易进展缓慢,很多方面更是锈迹斑斑,名存实亡。前段时间,特朗普抨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此人「虚伪而软弱」。特鲁多口口声声自由贸易,可加拿大却对美国征收高额的农产品关税。美国乳制品畅销世界,唯独进不了邻国加拿大的市场。

原来,加拿大为保护本国乳制品市场,对外国产品征收平均218.5%关税,对美国乳制品更是征收270%特高关税。相比起来,中国进口乳制品的12.2%平均关税,真是堪称友好。

特朗普还举例说,加拿大的日用品关税高得离谱,当地人在美国买鞋后,往往会先穿上并磨损它们,使其看上去显得旧一些,再偷运回国。这段子我没查证,应该不是空穴来风。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内部「自由贸易」,并没有表面说的那样自由。

5月份起,特朗普开始挥舞关税大棒。他扬言要对日韩和欧盟贸易惩罚,要对进口钢铁铝征收25%和10%的关税。美国的汽车进口关税提要高到25%,足足提高十倍。这让欧盟和日本大为愤怒。特朗普对盟友的抗议满在不乎。6月份的G7峰会,这才出现了那张经典的照片。

欧盟和日本重启自贸区谈判,一开始是抱团取暖,对抗美国高关税政策。特朗普越是打压,它们越要团结起来。特朗普和欧盟这边,也是又打又拉。特朗普多次表示,他的目的不是贸易保护,而是希望无关税、无壁垒、无补贴,真正的自由贸易。

此次特朗普和容克谈判,只持续三个小时,就达成初步协议。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特朗普把刀架在容克肩上,只给出两个选项:要么零关税,要么高关税。如果欧盟不想谈判,高关税就落下来,这是他们很难接受的痛苦。

必须要认识到:自由贸易的谈判进程不会很顺利。这些来来回回的吵架,过去已经持续好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只是,现在由特朗普按下了快进键,该有的麻烦并不会少。

当然,我个人持乐观态度。首先,日本和欧盟的自贸协定已经签字,只待各国国会批准,基本不存在阻力。据说意大利民间都乐疯了,当地的意面、奶酪和农产品在日本很受欢迎,取消关税有利于增加出口。

美欧初步达成协议,还没有细节性谈判,后面的扯皮和反复肯定很多。我的乐观在于,特朗普是个性子急烈,有手腕的人物。他想把美欧自贸区列入任内政绩,就一定会紧盯住。美国人推着欧盟走,最终成事还是挺靠谱的。

美国-欧盟-日本自贸区的达成,想想看,这是怎样的贸易版图。不夸张地说,世界贸易组织(WTO)很快就要废了,全球贸易秩序面临着重新洗牌。


菁城子


如果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实现真正的互免关税,那将是当代世界最大的一件事。首先说这三者,互免关税的结果将大大刺激三者的发达产业,比如欧日的汽车制造业,美国的农业和能源工业,三者彼此间可以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各自的经济发展。然而,三者也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产业工人的成本较高,以此形成的人力成本将造成相关产业的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在三者之外,美国、欧盟、日本之间的互免关税,将把三者之外的经济体排除在外,主要表现在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商品无法同三者的同类产品形成价格优势,必然在市场中落败。这种情况将迫使其他经济体也搞类似的关税同盟,长此以往国际社会将形成不同的经济贸易联合体。这种情况将类似二战前的国际社会,各大经济体之前奉行各自为政的贸易政策,逆全球化的行为将不断出现。


法大庶吉士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的GDP是18万亿美元,欧盟的GDP也是18万亿美元,日本的GDP是5万亿美元,这三大经济体的GDP总量之和达到了41万亿美元,达到了世界GDP总量77亿美元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当这三个国家如果互免关税之后,将对世界经济行程进一步的垄断,然后这个垄断将会延伸到各个领域中,正应了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这个垄断形成之后,别的经济体很难再有机会打破这个垄断。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互免关税在短时间内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恰恰相反,美国目前加紧了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制裁。正是在这样的制裁下,迫使欧盟和日本之间抱团取暖,其主要目的在于,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欧盟和日本则是希望推动贸易自由化。这正好是两个完全相反且对立的方向。

特朗普之所以开打贸易战,因为这样可以在短期内维护美国的利益,提高美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就可以使美国资本回流,增加就业,从而达成他竞选时的口号。但是这样的方法只是一时可取,假如一味地走这条路,反而是给了其他国家联合的机会,最终将美国孤立于世界贸易之外,从长远考虑,这样的贸易战是不可取的。

不过话说回来,从我们自身利益来看,美欧日三者的互免关税对于中国来讲是非常不利的,等到那一天,中国面对的就不是三个方面的挑战,而是一个超大的boss,所以在现实的背景下,特朗普的政策无疑是减慢了美欧日三者互免关税的进程,给了中国留以喘息之机。


镁客网


这几天有三条国际贸易领域的新闻格外令人瞩目。

第一条是日本和欧盟之间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

第二条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也希望参与到日本与欧盟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且,美国希望以零关税和无壁垒来参与到日本欧盟自由贸易协定,然后被欧盟打枪。

第三条是欧盟做出让步,美国与欧盟之间没有贸易战。不过,按照特朗普的性格,后面是否真的没有,还很难说。

前面曾经写过一篇日本欧盟自贸协定对美国和中国影响的帖子,依然有用。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79810245902598408/

如果日欧美三方真的实现了自由贸易协定,那么其后果至少有3个。

1. 在国际制度方面,WTO或者死亡,或者跟着日欧美三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调整;TPP与TIPP等地区性国际贸易制度必然会融入到日美欧体系之内。这其实也是特朗普之G7自贸区的核心。

2. 中国等非此体系的国家则势必面临国际贸易领域边缘化的境地。

3. 国际上的中心-边缘结构必然会进行重调,若干中小国家肯定会拼命试图搭上美日欧的大船。

从国际贸易份额上来说,在进口领域,以2016年数据为例,美国占全球的18%,日本占全球的5%,欧盟28国占全球的15%,三者相加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接近四成;在出口领域,美国占全球12%,日本占5%,欧盟28国占全球的16%,三者累积占全球的近三成。

当然,如果欧盟加入其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其份额就更大了,一般占全球的三成左右。


当然,这是粗略计算,如果把三个贸易体的内部贸易重新核算,其数据可能还会有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三方必然占据全球贸易的半壁江山,而我们自己的出口和进口必然会面对极大挑战。如下图,单是日本和欧盟重新核算,其2015年的份额就会达到世界的40%。其中一个个是加入了欧盟的内部交易。


在贸易挑战之外,还有示范效应和向政治领域的拓展效应等。世界不只是一个贸易世界或者经济世界,但是贸易是推动经济撬动政治影响力的最主要工具。看看下图,就知道贸易的调整会影响多大的国际经济份额了。

感谢不可预计的因素,法国对三方合起来不感兴趣,并且极力反对所谓零关税的美国提法。并且,美国之所以着急希望加入,是因为日欧自贸协定对美国也有很大的冲击。


南大毛维准


之所以现在才谈要不要“零关税”或者“有没有零关税”的可能性,我想都是为了冷却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战而衍生出来的。英国卫报在7月23号的报道中“用了calm down the trade war” 这个说法。也就是说,零关税的意向也是他们根据形势所迫而达到的一个冷却的措施。

而欧盟和日本签订的则是自由贸易协定,在协定中,已经规定了削减百分之九十九的关税,虽然没有是百分之百,力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至于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嘛,首先肯定是会惠及欧盟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了,这个毋庸置疑,但欧盟和美国只是有意向,还没有具体到下一个步骤,依照特朗普的个性,我们就静静地期待吧。最后想问各位读者一句,这三方的做法,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那?


本来世界观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跟多个国家地区贸易战打得不亦乐乎,看这架势势必是要把美国利益维护到底。其实说白了,特朗普内心是希望在贸易战争中逐个击破对手,这样才能使美国利益最大化,但欧盟和日本的互免关税的合作,让特朗普感到不安,这是个对美国不利的信号。特朗普和欧盟随后达成一致,在关税方面互相让步,这不免让人联想,如果美日欧三方在关税问题达成一致,这必然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对全球贸易来说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新兴的经济体真的成立,恐怕WTO的位置被更加边缘化,可以想象到会有不少国家希望加入到这个新兴的经济体,在利益面前恐怕敌我已经不那么重要。

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所谓的美国优先的口号,恐怕针对的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许在特朗普眼中,欧盟和日本自始至终都不是敌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才是美国当前最大的敌人,特朗普利用障眼法间接的把最后的矛头指向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遏制第二经济体的发展,无论是通过打贸易战还是通过成立新兴的经济体,所有的行动都是要限制第二经济体的发展。特朗普看到了第二经济体的威胁,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威胁,但如今凭美国一己之力来限制第二经济体的发展已经不现实,成立新的经济体,对抗和排斥第二经济体已经是事实。


元龙解局


美欧贸易战停火的消息在国内舆论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尤其是美欧自由贸易区、零关税等概念的出炉,以及“美欧经贸联合声明”中关于“推动WTO改革,去解决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知识产权窃取行为、强制性技术转让行为、工业补贴、国有企业造成的扭曲以及产能过剩问题。”的表述,被广泛解读为美欧即将联合向中国开刀——而不出意外的话,这种联合在未来还会扩散到日、澳、加等所有西方国家。在中美贸易战已经引发国内神经高度紧张的当下,反华阵营将扩大到整个西方世界,这无疑让国内舆论舆论更加惊惶。

那么,西方联合反华,真的有可能实现吗?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云石君在这里做个解读。

首先要说明的是,美欧自由贸易区,这个其实还比较遥远。很多媒体将这次容克与特朗普的联合声明,当成美欧已经达成协议,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仔细看,这不过是双方的一个共识而已,意味着接下来大家会向自贸区、零关税的方向去努力,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多久能成,这都还是个未知数。

而从现实来看,美欧真要实现零关税,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所谓美欧自贸区,说白了就是当年的TTIP,也就是“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议”。这玩意早在奥巴马时代就开始力推,试图以此推进零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但由于这套东西对欧盟产业伤害巨大,所以招致强力反抗,收效甚微。

当然,这次特朗普还是厉害,软的不行来硬的,直接锁定德国的汽车产业,从这个德国经济命脉开刀,一下拿住了这个欧洲领袖的七寸,逼得德国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才有了欧盟这次与美国的共识(特朗普收拾德国,进而挟持欧盟的经过,参见云石君上一节《海外风云1661:欧贸易战停火,国际格局面临大变,谁是最大输家?》)。

但问题是,德国愿意,并不代表欧洲其他国家就愿意。德国虽是欧盟老大,但它只是个弱势领袖,经济上的优势仅仅是相对的,并不具备力压群雄的绝对力量,政治和军事上更是废柴一个,离开欧盟的框架,德国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连二流都不到。此外,欧盟毕竟不是一个国家,而仅仅是个国家联合体而已,加盟各国都保留有相当的独立主权,并不完全受欧盟中枢控制。

德国为了保全自己的汽车等核心工业的最大出口市场,不得不对美国做出妥协,但一旦美欧自贸区成型,其他国家那些经济产业,势必受到美国的严重冲击,这严重侵犯了它们的利益——这意味着它们会坚决反对。实际上,就在特朗普与容克联合声明出台后的第二天,欧盟二元核心的另一家——法国总统马克龙,既表态对此坚决反对。而南欧东欧那些工业体系缺乏有效竞争力,或者农业占重要份额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工农业产品的恐惧更是可想而知。

这意味着,就算搞定德国,欧盟内部还有一片乱战。以前TTIP时,美国在欧盟内部还有一个英国帮腔(英国是极力推动TTIP的),可现在英国已经脱欧了,管不了欧盟内部的事。至于德国,虽然被强绑上船,但它身份尴尬,推起来肯定不如英国那么卖力。这意味着,美欧自贸区,就算在美德两大巨头这里达成共识,但真要推下去,搞定欧洲,也绝非一日之功,还有相当很长一段路要走——甚至最后半途夭折也不无可能。

欧盟尚且如此,日本就更不用说。上周媒体热炒美日自贸区,而且美欧谈判过后,日美谈判也箭在弦上。但仔细想想,欧盟好歹本身还算一个大型消费市场——这意味着美欧自贸区,美国还能从里面刮到油。但日本不同了,日本本身经济体量远不如欧洲,国内经济颓靡多年,消费持续不振。而且它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靠外贸混饭吃。美日要搞自贸区,如果真的不加条件的去推零关税,那等于是放任日本去吃美国——这不符合特朗普贸易保护、重振美国制造的理念。所以美日自贸区,就算真去谈,也肯定是有无数附加条件的,这些条件必然会对日本有诸多约束和限制——而日本是否愿意为此接受,还是未知数。就算接受,也少不了拉锯扯皮。

总而言之,美日欧自贸区,这个理想很丰满,但真要干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就算干成了,是否能如大家所猜测的那样,以全方位贸易战的形势来针对中国,也不太好说——毕竟欧洲在中国市场的收益也不小。

当然,按照美国贸易战的逻辑,受伤只是暂时的,只要能扛下去,中国撑不住先缴械投降,西方获得了重新书写规则的权力,这些暂时的市场放弃所造成的损失,后面都会补回来。

但问题是,这仅仅是一种可能而已——这种收益的取得,必须建立在自己最终获胜的情况下。如果最后没胜,那这种战争就成了没有回报的自残。这本身就意味着风险。

而且,欧日可不是美国。美国家大业大,又可以全球剪羊毛,他们当然是够条件去撑,但欧洲和日本,他们现在一个内忧外患,一个高度依赖海外市场,都经不起太大的折腾。也许到最后美国还能顶的住,但他们俩先就有可能受不了了。

当然,总的来说,无论欧洲还是,都在经济层面与中国有着很大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否大到要通过贸易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是需要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如果仅仅只是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这个没问题——不用美特朗普来咋呼,欧日现在就已经在做了。但全方位贸易战,各国自身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欧日还是有些顾虑,不会美国振臂一呼,就立马响应。

最后,西方的经济体系,尚没有做好的对华贸易战的充分准备。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中美贸易战热火朝天的当下,美国参议院在没有争论的情况下一致通过一项议案,降低或取消烤面包机、化学品及其他大约1660种美国以外地区生产商品的关税——其中一半是由中国生产。

这是很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优势。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体制、文化、基础设施、产业积累等等,造就了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这是西方现阶段很难将之取代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美欧日自贸区组建依然有相当阻力,对华态度上也各有考虑,但这仅仅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来看,这种联合制裁恐怕难以避免。

毕竟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太大了。说直白一点,这地球上现有的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持这样一个大国,再涌入发达文明这个高富帅的圈子。如果非要实现,那只有一个结果,既中国在崛起的同时,把部分原属于现有发达经济体的资源给夺为己用!

这是从宏观上来说的,而说的具体点,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夺走了很多原属于美日欧的市场,而且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启动,如果中国产业升级计划顺利,核心技术这个现有发达经济体的最大优势也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与现有发达经济体,已经在根本层面构成了极为尖锐的竞争关系。基于这种现实威胁,纵然现在美日欧内部有各种分歧,但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挑战的越来越大,他们内部协调的动力和紧迫性也会加强。

至于对中国制造的需求,随着西方的逐步调整,一方面可以自我替代;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转移到其他愿意遵守西方新规则的后发国家。虽然这种调整后的产品,性价比可能未必能完全比得上中国,但只要差的不太多,对自己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西方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最终守擂方形成经济层面的遏华联盟,依然还是会大概率出现。

从来就没有哪个大国能一帆风顺的崛起!就算现在武斗不流行了,但文斗却绝对是不可避免。中国要想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迈入发达国家行业,就必须要面对既得利益者的贸易制裁,迎接这份挑战!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惊慌。如果这场西方全方位制裁是现在就开启,那中国确实会面临较大麻烦。但上文中云石君已经分析过了,虽然西方各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特朗普甚至最先吹响了号角,但受制于西方国家内部的结构性困难,以及彼此间的利益掣肘,这种全方位的连横要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就是中国的宝贵战略时间!中国有必要在这个时间段中,尽可能的扩大内需,形成足够的消费市场——这不仅仅是中国工业体系在应对未来贸易战时的后盾和避风港,也是与西方争夺亚非拉,甚至吸引西方国家本身,逼迫他们放弃贸易战的最大基本盘。

另一手自然是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是巩固基本盘,让自己在面对贸易战时立于不败之地,而产业升级,则是未来转守为攻,夺取胜利的根本。只有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掌握于己手,再依托强大的工业体系升级,这样才能尽量摆脱对西方的依赖,甚至通过建立技术层面的优势,瓦解掉西方制裁中国的基石——当中国有更先进的生产力时,其之标准就成为世界主流,西方的贸易制裁和保护,不可避免的就会沦为固步自封。到时候他们越制裁,就只能让自己越小众,越与主流脱节,被时代抛弃。只有当中国在足够多的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代表,西方才能够放弃贸易战思维,主动与中国相容,全球化也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当然,到那个时候,全球化的话语权,就要重新分配了。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场时间的赛跑。中国这一边,是扩大内需和创新,西方那一边,则是内部的弥合分歧,以及制造复苏和替代,二者谁跑的更快,能抢在对方前面完成自己的内部整合,谁就能获得最根本的优势,并最终压倒对方。现在,特朗普已经开始了西方的重新整合,中国方面,国家资本主义式的产业投入,以及税法改革,也都是在沿着扩内需、促创新的道路前进。最终结果如何,就看双方谁能够跑的更快了!

这是从宏观方面来说的。那么具体到微观层面,中国面对这场竞赛,有该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下一节中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62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持续收看全部云石君原创文章。


云石君


这个假设很有意思呀。

首先,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互免关税,三者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这件事完全有可能发生。目前日本和欧盟在17日已经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而美国在昨日特朗普和容克见面的时候也明确表示了,他希望美欧之间互相没有关税,也就是说美欧之间存在成立自贸区的可能。

其次,如果美国、欧盟和日本三者真的成立了自贸区,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欧盟和日本,他们的优势都在哪些领域。美国的重点发展是农业、能源、制造业、科技和投资,不得不说美国发展真的很全面;欧盟包含国家众多,其中主要的还是德国、英国(尚未脱欧)、法国和意大利,而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日本这个国家不容小觑,它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重点发展科技、制造业。

很明显的,三个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彼此的交叉点很多,一旦它们形成自贸区的话,先不论其体量必然是全球第一的,单说产业竞争、技术壁垒和生产成本这三样,都会大大提高。这样一来其他国家的产品则会出现在制造业、科技等多个行业内几乎毫无竞争力的情况,全球资源会逐渐向美欧日这个自贸区倾斜,全球发展会越发不平衡。

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美欧日均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国,一旦三者组成自贸区的话,以来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进而影响我们经济的增速;二来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是三者为了一致的利益对其进行打压。

而为了避免这种不均衡的加剧,摆脱之后被美欧日“支配”的危机,其他国家也会自发形成一个组织或是几个组织,合力对抗其自贸区。这样一来和二战之后的“冷战时期”又有什么区别?一旦三者真正形成自由贸易区的话,那好不容易形成的全球贸易体系距离崩溃也就只剩一步之遥。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君银投顾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三者GDP总值相加己超过40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一半左右,如果三大经济体都签暑互免关税协议,世界上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由贸易区,对现有国际贸易体系的冲击将是巨大的,所有现有贸易规则也许会为之改变。

首先,这会降低三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成本,受其影响,其内部也会很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新的产业分工。其次,为了贸易的便利化,他们还会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建立新的产品技术标准。由于三个经济体都是科技和经济发达体,这对于其它没有加入或者落后的经济体来说,无疑是树起了一道贸易和技术壁垒,世界经济发展会更进一步向这三大经济体倾斜,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会更加突出。

但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最重要的就是,欧、美、日之间从目前看来,虽然贸易额巨大,但大都是高附加值产品,产品之间互补性差,竞争力强,如果没有其它市场作补充其优势就很难发挥,如汽车、生物医疗、机械设备,电子通讯,农业产品,自动化技术等,相互之间都存在有很大的竞争关系。

如今日本与欧盟签署互免关税协议,无非是受美国高关税的影响,把在美国被挤出的贸易份额来进行相互补充,并形成对美贸易优势,这也可以说是对美国贸易战的报复措施。受其影响,美国的很多产品在欧盟和日本市场将不再有竞争优势,甚至会逐渐被挤出欧盟和日本市场。

现在大搞“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似乎看出了其中的利弊,提出也想加入。可见欧盟和日本的这一贸易措施的影响已经很大,如果美国真的加入,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必将会成倍放大,只是特朗普会真的放下他的“美国优先”政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