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有人在网上贬低诋毁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的贡献?

原野春风8742094


袁先生在杂交水稻研发上的贡献毋庸置疑,其“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也不是自己封的(应该是源于国际权威水稻研究机构——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所长的说法),但也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他的成果和诸多协作科学家的贡献,最近网上流传很广的辨析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发中作用的文章,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用诋毁一词可能有些言重了。

在请“遗忘了袁隆平吧”网文一出现,笔者就仔细阅读相关文章(包括随后的驳斥该文的网文),又在诸多农业科学家所在的微信群里仔细学习了众多专家的发言,据此愿意做出自己的分析。首先,袁先生对杂交水稻研发的原创性贡献毋庸置疑。袁先生及其团队(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所谓团队主要是有限的学生和助手)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探讨,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获取了可以用于实际育种的野生稻的亲本并把这些亲本在同行中散发。这些工作对杂交稻的成功开发是独创的、不可替代的、也是重大的,但由于当时众多不同单位的科学家都在从事杂交稻或者用杂交手段从事常规稻米改良的研究,很多人有共同的思路,其后有不同的品种,所以的确不应该把功劳都揽到袁先生一个人身上。如果从纯粹科学意义上讲,“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略微有一点不精确(因为在最终的杂交水稻问世的过程中,其他一些科学家的作用也同样完全不可或缺),但如果作为公众理解科学进程,这一称呼也无可厚非。

其次,尽管袁先生的贡献极为重大,但需要认识到,说袁先生解决了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口粮问题,这个话就说得太重了。杂交水稻在大田中的产量提升是有其自己的极限的,其种植范围也是有限制的,而且客观的讲,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大部分城市居民是不会吃的。而且,水稻产量的提高,也与包产到户、化肥农药使用和育种水平的提升有关,功劳不能都算到杂交水稻上,这也是需要客观正视的。而且还有一点非常关键,袁先生近20多年来一直以其团队不断研发出各种新的高产蹈而著称,但这些高产蹈研发成果的真正应用是有限的,因为它们是在实验条件下资源高投入(包括抗虫防旱防涝的人工)的产物。

最后,也要看到,我们尊重和推崇袁先生,实际上并不是仅仅认为他一个人的成果足以替代整个农业科学家群体,或者哪怕仅仅是杂交水稻改良育种的团体。我们尊重袁先生,是因为他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科学家群体的代表。他的成果加上其朴实的作风,所以称为了科学界传奇般的人物。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因为“杂交水稻之父”这种大帽子而夸大了袁先生的成果,也不能不承认甚至诋毁他的独特贡献,可以说,如果要诋毁袁先生,诋毁的是共和国整个的科研科研团体。


科学时评


如此看来,袁隆平院士晚年也得不到安宁了,一位农业科学家,就那么让人妒忌,让人眼红?

谁也没有去捧高袁隆平院士呀?他在八亿农民的心里一直就是这么个形象!农民兄弟就认定这么一个农业科学家,也有人不放过,大肆诋毁和质疑?明显的跟农民兄弟过不去,明显的看不起农民兄弟是不是?

袁隆平并没有一个人独占功劳啊,他说过杂交水稻的繁育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谁见过袁隆平院士住过豪宅?开过豪车?穿过名牌?吃过山珍海味?纯粹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嘛!有什么值得那么的紧张,那么耿耿于怀?

是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学家,长年累月奋斗在农业的第一线,令人感动!令人钦佩!可我们不熟悉和了解,我们怎么去赞扬,怎么去感恩戴德!

还是袁隆平院士可亲可近,可敬可爱!农民兄弟恐怕一辈子也忘不了?





手机用户22954642155


很多在网上挺袁隆平先生的,我也理解,一个老人,一生都在不停的研究杂交水稻,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可是就是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到底起到了那些作用,看评论都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应该给大家说清楚,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种植了多少亩?在哪里种植的?产量是多少?有多少人因此而受益?多简单的事啊,为什么都说不清呢?倒不如质疑袁隆平先生的那些人,文章资料祥实充分,所有的质疑都有出处,有据可查。因此期待挺袁隆平先生的正义之士在这些方面多下点功夫,咱不能让袁先生的贡献被人轻易给抹杀了!


莘县鑫源茶庄


这些人也是想瞎了心了,看到袁老的待遇都开始眼馋,立功是大家一起立的,名利都给袁老拿了,这太不公平了!

他们也是脑子进水,如果没有袁老这样的科学家在前面当榜样,他们的待遇会怎样?设想一下,如果袁老一个月拿30块钱,同样是研究水稻的那些专家教授能拿多少?人家袁隆平那么大的知名度,才30一个月,你凭什么要300?

不否认其他科技工作者的成绩,他们是很努力,成果也很丰富,贡献也很大。但是我不相信他们的待遇都很差,随便那个农业专家去给农业公司当顾问或者自己开公司把成果转化,挣的都不少,干嘛还非要把这行里面领头的给黑掉?

袁隆平被打倒了,杂交水稻就有突破性的发展了?还是说以后就可以开心愉快的吃转基因大米了?

看似为其他专家抱不平,其实就是煽风点火,让他们相互不服,以此产生矛盾。当然了,袁老的功劳在那里摆着,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可,否则目的不就太明显了?

大篇幅的指责,轻描淡写的肯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打着质疑的旗号,行挑拨离间之实,这种文章用心极其险恶!

做一件事不容易,但是想在别人的成绩里挑刺,那可太简单了!你们说呢?


老夏说


我尊重一切以学术质疑为目的的说话权利,哪怕他的认识的偏颇的,但我鄙视和痛恨一切以诋毁人格为目的的所谓研究。这两者之间差之千里,一个对事,一个对人,前者可以理解,但后者就是别有用心了。

以袁老的成就,他不必自封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已经是中华民族子孙心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言正名顺无可辩驳,是全社会公认的事实,对这一点毫无疑问。而对于袁老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事,他同样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前辈,他配得上世间所有的赞誉,也有资格享受任何的待遇,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出异议。

实际上,对于诋毁之事我们不必如此上心,因为以袁老的功绩,仅凭几个人或几个群体来贬底是毫无作用的,这一点自信袁老还是有的,而绝大多数的人也是清清楚楚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杂交水稻的成功当然也不是袁老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个团队的付出,因为纵使袁老有天大的本领,想要靠他一个人完成是不可能的,包括杂交水稻的成功,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没有前辈的坚实基础,同样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在这一方面上,袁老也多次提出来,并没有独自揽功。

有的时候,很多人在考虑问题时,总喜欢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恕不知,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元芳有看法


别说了,我们跟那帮二逼较劲,那是对袁老的不相信,他们嘴炮在厉害,能动摇袁老爷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吗?



慧眼视江湖


1、袁隆平对中国水稻增产的贡献,不是哪个喷子,喷一喷,贬低诋毁,就能够抹得去的。

2、袁隆平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光荣称号,不是哪个喷子,说不承认就不承认的。

3、网上的喷子贬低诋毁袁隆平,其实贬低诋毁的是他自己。刚吃了几天饱饭,就翻脸不认人。这是什么行为?说轻一点,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说重一点,数典忘祖,无耻之徒。

4、上世纪5、60十年代,中国人口远远没有现在多,一半左右,仍然有很多人饿肚子,甚至饿的丢掉了性命。喷子们,知道吗?不知道的,回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不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问世,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你们这些喷子,说不定还不能够出生呢。哦,现在有饭吃了,吃饱了,就撑的开始乱喷了。这,也是人干的事?







西凌诗社


我认为这算不上什么诋毁,应该是历史的进步,大家都知道保护自己的权益了,这绝对是进步。

杂交稻的情况也是历史问题吧,毕竟我们以前没有这个专利意识,袁隆平院士的很多成果也的确是建立在大家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以前大家都没什么利益冲突,社会主义大家庭,讲奉献,讲集体主义,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是现在袁隆平院士开了公司赚了钱,开着豪车,又有巨大的荣誉,儿女也都了不得,在这个经济时代当初的研究人员肯定是无法平衡的,也当然不干了。

我认为这些事也不是袁隆平院士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体制下,他代表的不是他个人,是后面一大批利益相关者,就算他想处理这个问题,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像屠呦呦女士的事一样,当年青蒿素的发现,她是首次提出,但是真正出结果的并不是她,但诺奖只有一个,集体的荣誉被一个占据,当年很多参与者都是极为不满的,学术界也意见很大,反映材料写了一大把,最后也是政府出来做工作压下去的。毕竟我们中国需要这个荣誉,对政府来说谁都可以,屠呦呦女士也是不能自主的,当然当年的那些科研人员那就冷暖自知了。科研人员敢于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才是进步!

最后,关于农业我还要说一些,我们把袁隆平院士的成绩夸大了,或者说我们把农业育种技术夸大了,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世界人民能吃饱,中国人民能吃饱不是什么农业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农业最大的支柱是石油化工。石化才是大家吃饱饭的关键,农业技术的贡献不会超过百分之十。

想想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能吃饱饭的,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与西方关系改善,中国大量进口石化设备,引进了先进的化工技术,我们才有了化肥,粮食才能大幅度增长。

一个国家没有石化就没有农业,石化才是我们吃饱饭的关键。


黑侠二代


发这篇文章的人见不得别人的成功业绩,就出来诽谤他人,自己没本事,不觉得脸红,要有本事,自己也来搞点试试,看你有多大能耐,我看你就是民族的败类给汉奸差不多了。


烦心111


有些人就是属于吃饭后砸锅的 本性,但我想这样的人是少数的。袁隆平对水稻增产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少数人能诋毁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