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学生妹”文案,打了谁的脸?

上周末,经开三案(万科溪望、碧桂园峯景、金地名悦)海报互撩,刷了朋友圈,今天,万科城的一则地铁广告再次成了热点。

我应该是比较早看到万科“春风十里醉,不如树下学生妹”广告的。看到这则广告是在某地产达人的朋友圈——其时,他发送出来不过5分钟,朋友圈还没有好友来得及点赞。

等到中午的时候,这已经成为一个事件,各个地产微信群里都在热烈的讨论,以至于万科品牌部的人都站出来表态了。到了下午,万科对当事人的处罚也公布了出来:是合作单位所为,甲方审核不严格,以至于出现纰漏,将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降薪、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对该单位解除合作,如此等等。

笔者认为,抛开公关水平的高低不说,万科这次反应确实挺快,道歉也够坦诚,比之于海底捞面对“老鼠屎”事件的态度要好很多。

做企业,做人,难免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犯错了如何及时纠正,如何避免类似品牌事故再次发生,如何给公众一个合理的答复,如何给事件当中的受害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已有的后必再有,已行的后必再行;日光之下,绝无新事”。

在一些微信群里,大家讨论“万科学生妹”广告事件,把杜蕾斯的广告文案拿出来说事,认为杜蕾斯的每一则广告比这个尺度大多了,相比之下这只是小儿科。

此论恰当否?

当然是不妥的。杜蕾斯作为快消品,有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快消品的营销就是需要不断的制造话题、制造热点,长此以往在客户的心目中进行“定位”,建立品类认知。一当这个认识建立起来,大家谈论杜蕾斯,就不再是谈论“计生用品”;杜蕾斯的文案便不再是“计生用品说明书”,而是智慧、幽默、脑洞、高超文案——创意的代表。

反观房地产广告,虽然也有以快消品的营销推广法去进行房地产营销,但最终也只能是回到房子本身以及房子所代表的生活本身。

2014年万科请了做性情用品的90后妹子马佳佳作演讲,想让其给地产人剖析一下90后,目的无非是把房子更好的卖给90后;而就在马佳佳去万科之前,万科刚刚跟小米手机有过“亲密接触”,郁亮亲自带队组团去小米学习。而这两次学习快消品营销的经验都是无疾而终。

马佳佳一句“90后压根不买房”让地产人为之一惊,雷军一句“什么时候你建的房子价格能不能跌一半”让郁亮一愣。这一惊一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地产营销和快消品营销之间的巨大鸿沟。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两件事情放在更长的时间段里看,就更会发现快消品和地产的差距:90后早已经开始了结婚生子的生活,日渐成为买房的主力军,2014年以来,房价没有跌一半,倒是翻了一番;危言耸听的马佳佳如今早已不再是网红,小米手机虽然在推出新品,但依然走的是低价高配路线。

套用一句话“广告当有别,创意见高下”。

比如奥美给光耀城先生的湖写的文案,“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先生什么时候爱,是先生的事;先生来钓鱼,那是先生和鱼的事,先生的湖,是先生和鱼的心灵居所”,每一句读来都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摹,“先生”是个虚构的人物,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先生是凡人,后来先生发福了,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活韵味。

比如马一丁定位传播给万科东海岸的推广文案,一句“向东 那里有真正的海”、“山宽,海宽,心宽,生活宽”,如同风向标引领了深圳人的置业方向。这样的经典案例展现了文案的高水准,更提升了一个行业的高度。至今,它们也是神一般的存在,让人难以忘怀。

在郑州地产广告界,有一句让所有人都引以为荣的文案,“人生当有别,一墅见高下”,成为经典得以流传。

再回头看,今天被口诛笔伐的郑州万科,也曾经创造过经典,比如2014年春节返乡置业,万科一句“家是一碗暖暖的胡辣汤”,就狠狠撩了河南人的心。

再来看看下面这组郑州万科出品的广告:

“听,夜雨剪了春韭,不醉不归吧,老朋友”

“蓦然间,青丝已赴白雪,时光洗落山河色,留下的,唤做承诺”

“梦里不知身是客,归去来呦,莫负团圆时”

地产广告,形态百类,但其核心是向客户传达品牌和价值诉求,如果忘了初心,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博眼球而创作,无异于自闭于途,与广告的目的背道而驰。

嗯,写文案,做广告,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