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官和乡小小猕猴桃 致富“金果果”

秋日的太阳依然火热难耐,炙烤着弯弯曲曲向上延伸的水泥路,路两边的草木已经奄奄一息,不远处的江口县官和乡泗渡村红心猕猴桃基地里,已经成熟的猕猴桃密密匝匝地结在藤蔓上,果香四溢。

“罗老板,给我托运100箱红心猕猴桃过来。”9月5日,官和乡红心猕猴桃种植大户罗江龙挂断客户订购电话后,立即安排工人采摘、分装,自己则继续带领游客穿梭在一串串红心猕猴桃中间体验采摘乐趣,忙得不亦乐乎。

2014年,罗江龙成立合作社发展红心猕猴桃300余亩。“今年,猕猴桃进入盛产期,预计能采收20余万公斤,每天都能接到‘回头客’订猕猴桃的电话。”虽然辛苦,但罗江龙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和笔者交谈时也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就靠种植猕猴桃,我们家不仅在县城买了房,还打算买小轿车,生活越来越好了。”

罗江龙告诉笔者,如今,官和乡依靠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还有很多。

“当时我想到的是猕猴桃又不能当饭吃,卖不出去咋办?”说起当年的事,贫困户范远华显得不好意思。2017年,罗江龙动员范远华入股合作社种猕猴桃,范远华不愿意,罗江龙给范远华算了一笔账,范远华这才同意入股合作社。今年,看着猕猴桃的市场越来越好,范远华打算自己购买种苗学习技术,将自家剩下的4亩地全部种上猕猴桃。“种猕猴桃的收益比玉米高得多。”范远华说,不转变思想观念就会继续过苦日子。

如何给猕猴桃找个“好婆家”,罗江龙自有办法。“农户+果贩+超市+消费者”传统销售模式,不仅在价格上难占优势,也很难开拓江口县以外的大市场。从栽种猕猴桃初期,罗江龙就意识到,如果不依托互联网,就很难给猕猴桃找到“好婆家”。

罗江龙说,他每次到基地,就把工人们工作情景拍摄下来QQ、微信等朋友圈,让大家了解猕猴桃无公害种植过程,引来众多粉丝的关注。

采取“基地+电商平台+消费者”和“基地+消费者”现场采摘销售模式。今年,成熟的猕猴桃果实外形整齐美观,皮薄肉细,香甜清爽,一上市就备受消费者青睐。短短一个月时间,2500余公斤猕猴桃在树上被抢购一空,收入50余万元。更让罗江龙感到高兴的是,随着猕猴桃的上市,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订购电话。

“白天在猕猴桃基地打工,每天挣100元,还可以照顾家人。”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张西程高兴地说。

罗江龙的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接机制,覆盖贫困户20户,60余人,解决了30余名群众就业。同时,在罗江龙的示范带动下,泗渡村有5户群众投入到猕猴桃种植中来。

依托生态优势,塑造“绿色猕猴桃”品牌、打造猕猴桃体验果园,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增加村民收入,谈及下步发展规划,罗江龙信心满满。(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