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威县:以“金鸡扶贫”为引领 产业扶贫硕果丰

德青源公司的工作人员。记者 刘澜澜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张欣 刘澜澜 刘俐验)“党的产业扶贫政策好,政府把给俺的扶贫资金变成股金,入股德青源公司,前年俺老两口领了300元分工,去年领了500元,今年估计会更多。”说起这两年的变化,73岁的邢台威县固献乡沙河王庄村村民邢怀信喜不自胜。

和邢怀信一样,今年40岁的郭成巧,由于爱人遭遇车祸瘫痪在床,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全家依靠她艰难度日。然而不曾想,生活突然在两年前出现了转机,“我把扶贫资金入了股,还走进公司成为一名拣蛋工。”郭成巧说,入股后已经连续两年分红,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最主要离家近,照顾家里非常方便。

而这一切,都源于河北威县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据了解,2016年,邢台威县引进蛋鸡产业龙头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实施“金鸡帮扶”模式,通过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转变为资产,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将周边4个乡镇的4424名贫困群众全部变为企业的“特惠股东”,趟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精准滴灌的新路子。

“‘金鸡扶贫’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据威县脱贫攻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祁洪雷介绍,项目由威州现代农业投资公司融资2.5亿元建设,德青源公司投入1.25亿元承包经营,承租期15年,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支付租金,用于还本付息和给入股贫困户和贫困村分红等。再往后10年则采取按残值买断或降低租金续租的方式进行。项目满产后年产蛋5.5亿枚,将创造出上千个就业岗位,包括给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专设的爱心岗位。

德青源公司。记者 刘澜澜 摄

“我们为48个贫困村,4424个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1000元,还为这些贫困人口设立了1000多个‘爱心岗位’,其中涉及包装、保安、清洁、饲养等岗位,每人每月的工资大概在2500元左右。”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蛋鸡场经理王振波表示,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产业扶贫,可谓受益良多,“这个项目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置’,充分调动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受益。”

通过“金鸡扶贫”项目的带动,真正让贫困村脱了贫,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让“梦想”成为现实。这一切变化,沙河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元华都看在了眼里,美在了心里,“产业扶贫为依托,政府兜底为保障,增加农村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谈及未来发展,张元华充满期待地说:“围绕‘金鸡扶贫’产业项目,我们村两委未来还谋划发展运输合作社、深加工合作社等,希望大家伙儿的日子越过越好。”

事实上,近年来,威县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让贫困群众捧上产业这个“金饭碗”,实现有尊严地脱贫。除“金鸡”模式外,还探索实施了“白羽”模式、“金牛”模式、“威梨”模式以及“根力多”模式等五大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对脱贫攻坚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合作社为桥梁纽带,让贫困群众充分参与、分享利润,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签订收益协议书,将财政扶贫资金注入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每年享受不低于10%的分红,并优先选择就业。鼓励贫困户自身发展致富产业,享受贷款贴息,实行多层覆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两年来共计发放分红收益1294.13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4253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村100个。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预计9月份,全县181个贫困村均能得到不低于4万元村集体收入。”祁洪雷高兴地告诉记者。